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洪鈞(1987)。《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正中書局。王文瑛(1988)。推行家庭教育的新據點。《社教雙月刊》,26期,頁29-31。王勃文(2008)。《廣播健康類型節目之閱聽人Call-in行為研究─以NEWS98廣
播電台「名醫OnCall─健康贏家」節目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
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聰穎。(2010)。《廣播節目宣導對學校體育政策推展之研究—以「體育發燒」節目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論文。王敏如(2000)。《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初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 板印象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鍾和(1985)。《教育廣播新論》。台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毛高文(1993)。〈推展社會教育加速國家現代化〉。《社教雙月刊》,53期,頁43。
方念萱、林鶴玲(2004)〈本地歷來傳播研究中性別研究分析〉。《台灣傳播學的
想像(下)》翁秀琪主編。台北市:巨流出版。
李佳玲(2005)。《弱勢社群節目製播與回饋之研究-以服務在台外籍配偶廣播節
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威(2003)。《聽眾收聽行為探討與分析廣播電台之經營行銷策略》。國立中
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研究所論文。
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伊婷(2011)。《兒童廣播節目「音樂塗鴉國」和「兒童床邊音樂故事」之理念
與內容研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凱瀅(2010)。《家庭教育推展機構評鑑指標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
展與家庭學系碩士。
吳清基(2008)。《人口結構改與家庭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頁28-32。
吳明玨(2003)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組織沿革及其未來展望芻議。《家庭教育新
紀元》。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吳宗立(1998)。〈開放社會中學校教職教育的推展〉。《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期(1)頁70-73。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台北市: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清江(1986)。〈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師友》,228期,頁6-10。林淑玲(2003)。〈家庭教育的基礎—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之內涵探討〉。《師友》
,43期,頁20-25。
林如萍(2003)。〈我國家庭教育發展之展望—知識體系之建構〉。《家政教育學報》,第5期,頁121-154。
林家興(2007)。《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學研
究所(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第3期,台北:中研院調查研究工作室。頁51-73。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公司。(原書Yin,R.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程之行譯(1992)。《大眾傳播的責任》。臺北市 : 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原
書Wilbur Schramm﹝1992﹞.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 )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公司。
胡幼慧編(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圖書公司。
俞光澤(1995)。《現代婦女空中俱樂部》。台北市:教育廣播電台發行人,394 期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濤石出版社。
徐德芳(2006)。《廣播兒童節目製播流程之品質管理研究--以教育廣播電臺兒童
節目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愛華(2006)。《新手父母的親職壓力與家庭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清(2000)。《家庭教育學》。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孫彬訓(2003)。《電波開放前後台灣廣播節目差異與多樣化研究》。南華大學傳
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翁秀琪(201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三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收聽動機與情境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文宜(1994)。《我國廣播電臺「電話交談」(call-in)節目之研究:打電話者(caller)
的使用動機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聯性分析》。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許慧嫻(2010)。《關懷倫理取向的家庭教育》。華梵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智偉(2011)。從《「左耳傾聽巴浪泵」節目探討台語廣播專題報導產製之研究》。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2007)。《音樂娛樂節目閱聽人之接收分析》。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
許天眷(1960)。〈論家庭教育的重要〉。《台灣教育》,115期,頁1張淑貞(2008)。《地方調幅廣播電台節目內容對老人之傳播效果研究:以台灣廣
播公司中興電台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斯寧、高慧芬、黃倩儀、廖信達(2006)。《親職教育與實務三版》。台北市:
永大書局。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陳淑英(1992)〈社會教育的宣傳手法〉。《社教雙月刊》,51期,頁34-39。陳淑芬(2000)。《她們的美麗與哀愁—女性雜誌的美貌建構與讀者使用之研究》。
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瑩(2003)。《網路廣播網站設計、互動性功能與便利性對閱聽人線上收聽偏
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茹(2006)《臺灣社教體系中的家庭教育發展歷程學位類別》。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
陳國明、彭文正、葉銀嬌、安然(2010)。《傳播研究法》。台北縣:威仕曼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雅玲(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音樂錄影帶中性別角色解讀之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課程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思穎、何淑禎(2001)。〈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師友月刊》,12月,頁414。
黃月純(2006)。《親職教育方案與相關議題之研究》。台北市:高等
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乃毓、周麗端、鄭淑子、林如萍、陳若琳、唐先梅(2004)。《家庭生活教育導
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
彭淑華(1999)。〈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社教雙月刊》,4月,頁4-5,
90。
曾嫦娥等著(1992)。《親職教育》。台北:匯華。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詹棟樑(1983)。《社會教育學》。臺北市: 五南圖書。
馮建三譯(1995)。《電視、閱聽人、文化研究》。臺北市:遠流。(原書Morley, David.
﹝1992﹞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Studies.)
楊蕙瑜(2010)。《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廣播學習經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清鑫主編(2009)。《民意調查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蔡順傑(2006)。《漢聲廣播電台閱聽人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貴月(2009)。《從「區位理論」探討傳統電波廣播、線上播音與隨選播音之競
爭情形-由節目內容資源角度分析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靜華(2010)。《廣播健康類型節目內容有關對閱聽人血液透析的知識建構-以
警廣高雄台「警廣醫療網」節目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劉怡汝(2009)。《從接收分析觀點探討閱聽人反身性的實踐:以實境節目〈超
級名模生死鬥〉的收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鮑靜娜(2005)。《初探警察廣播電台知識管理之應用─以節目與活動為例》。世
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家慶、鄭貞銘(1981)。《大眾傳播與現代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瞿海源、王振寰(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網路文獻
台灣醒報(2011/09/14)。《20%女性不婚少子化敲警鐘》。2013.03.09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touch-520/article?mid> =721
教育部(2012):《家庭教育年-愛我們的家教育論述》。102.01.09取自 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E6%95%99%E8%82%B2%E9%83%A8[%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
尼爾森媒體大調查。楊立偉,《廣播與網路整合探討—從聽眾角度觀察》。
2013.04.17 取自 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336954815090.pdf
尼爾森媒體大調查:《2010年台灣傳統媒體廣告量躍增19% 直逼新台幣
500億大關》。取自 http://tw.nielsen.com/news20110303.shtml
國民健康局(2011)第十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報告。2013.03.09取自http://health99.doh.gov.tw/media/public/pdf/21685.pdf。
公視新聞網(2012)「國小犯罪率升 恐嚇取財5年成長24倍」林曉慧沈志明報導。2013.06.29取自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內政部戶政司(2004)轉引自社區外籍配偶之個案管理應用-以母乳哺餵為例
邱俊傑.陳姿伶,《社區發展季刊》。127 期,頁258。中華民國98年9月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27/20.pdf(2013.06.30)
公視新聞網(2012)「國小犯罪率升 恐嚇取財5年成長24倍」2012、09、20林曉慧沈志明報導。 2013.06.30取自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洪正彥(2005)從離婚率看婆媳衝突。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第48期 2005 06 15。2013.06.16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8/48-35.htm
公視新聞網(2012.09.20)。2013.06.30
取自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海闊天空教育網站(2007):親子天下專刊《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2013.06.16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trend/FamilyDetail.asp?no=80
尼爾森媒體研究(2011): 9月刊 2013.06.20取自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176331102900.pdf
尼爾森媒體研究(2012):1、2 月廣播與網路整合探討—從聽眾角度觀察。楊立偉 2013.04.17取自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336954815090.pdf
精神健康基金會(2012):《「心靈海嘯」襲捲台灣社會,近300萬人欠缺心理韌性!》2013.07.03取自「2012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表記者會。
內政部統計處(2003):《內政部統計處91年離婚率統計》。2013.06.25取自http://mio.gov.tw/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離婚率。
內政部(2004,6 月):《九十三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3.06.29取自http://www.moi.gov.tw/。
維基百科(2013):「爸媽囧很大」。 2013.02.28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8%B8%E5%AA%BD%E5%9B%A7%E5%BE%88%E5%A4%A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要提高生育率,需對症下藥》吳孟道。2013.03.22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1/10121國家評論原文
台灣失智症協會(2012)《世界衛生組織(WTO)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台灣失智症團體之聯合呼籲】》2013.06.30
取自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event_detail.aspx?pk=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