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21: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沂家
研究生(外文):Yi - Jia Wu
論文名稱:家庭教育廣播節目協助婦女親職教育之研究—以漢聲電台「愛家總動員」節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s in Radio Stations for Improving Women’s Parenting Education: An Example of “Loving Home Together” in Voice ofHan Broadcasting Network
指導教授:陳明珠陳明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Chu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廣播電視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廣播家庭教育親職教育
外文關鍵詞:broadcastingfamily educationparent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6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家庭是國家的根本,家庭教育廣播節目結合網際網路,可達到「教育家庭,改變生活」,使得人人透過學習,學會看重、愛護家庭,並與家人更相愛,營造充滿希望與溫馨的家庭。
本研究選定持續播出長達23年的家庭教育廣播節目—漢聲電台「愛家總動員」進行個案研究;對長期收聽節目的婦女聽眾進行焦點訪談,並深度訪談廣播同業,以確定家庭教育廣播節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試圖找出運用廣播推展「家庭教育」的有效模式,以期擴大廣播對於「家庭教育」推展之效益。
研究發現家庭教育廣播節目達到實踐親職教育之原則有四點:一、把握孩子發展特性,提供各階段身心發展重點,協助婦女提前認知孩子發展及不同階段的教養方針。二、安排婦女自我成長主題,協助建立健康的人生價值觀,成為家庭中穩固的核心。三、結合廣播親職教育議題舉辦實質活動。四、重視閱聽人的回饋,並積極探討閱聽人關切之議題。
本研究對政府機關提出四點建議:一、建議政府將廣播納入家庭教育行列,運用經費補助策略,有計劃的鼓勵各電台製播家庭教育節目,並要求已製播之家庭教育節目,於播出後遞送至政府建制之網站集中管理。二、將廣播納入家庭教育行列中,需要政府運用公權力結合全國家庭教育相關科系專業師資,依照不同年齡層所需要的家庭教育重點一同籌劃廣播節目內容,提昇節目品質與收聽效果。三、結合網際網路實施家庭教育以提高成效,建議政府成立家庭教育頻道、或設立家庭教育網路平台,讓需要者透過網路輕易獲得相關節目資訊。四、結合廣播定期舉辦親職教育活動,一方面透過廣播進行活動宣導,一方面可配合活動安排系列主題深入探討,達到實體與廣播進行家庭教育之雙重效果。
Family could be seen as the fundamental base for a country.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alyzing family education radio programs which might achieve the goal of "changing life from educating family." This thesis chooses a radio program, “Loving Home Together” in Voice of Han Broadcasting Network, which has run for up to 23 years. As an individual case study,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s the female audiences who have listened to this radio program for a long term. Moreover, the hostesses who run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s in other radio stations are also interviewe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family education broadcast programs and figure out effective patterns to promote "family education" via broadcasting. Thus, the efficiency of radios for the purpose of "family education" could be promoted for the future.

We find that family education radio programs can meet the principles of parent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four aspects:
1. to help women know about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guidelines for different stages;
2. to assist women's personal growth for building healthy life;
3. to hold substantive activ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arental education topics;
4. to focus on audience feedback,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ir issues of concern.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four proposals for government:
1. to suggest the government integrating broadcasting media into family education policy, encourage radio stations to produce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s with financial assistance;
2. to use public authority to plan and prepare for broadcast program contents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fess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ural reception effects of the broadcast programs;
3. to implement family education via the Internet to enhance effectiveness and make users easily access to the program information via the Internet;
4. to conduct regular par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broadcasts and achieve the double effect of conducting family education with physical objects and broadcasts.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rstract.................................................................................................. II目錄............................................................................................................ III
表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家庭教育在國內的發展......................................................................8
第二節 家庭教育相關理論與研究................................................................13
第三節 親職教育相關理論與實踐................................................................16
第四節 廣播接收分析之定義與相關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個案研究..............................................................................................27
第二節 焦點團體法..........................................................................................30
第三節 深度訪談..............................................................................................37
第四章 研究分析.....................................................................42
第一節 「愛家總動員」節目分析.................................................................42
第二節 閱聽人收聽分析..................................................................................69
第三節 家庭教育類節目製播訪談分析.........................................................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0
第一節 研究結果..............................................................................................9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97
參考文獻...................................................................................................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洪鈞(1987)。《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正中書局。
王文瑛(1988)。推行家庭教育的新據點。《社教雙月刊》,26期,頁29-31。
王勃文(2008)。《廣播健康類型節目之閱聽人Call-in行為研究─以NEWS98廣
播電台「名醫OnCall─健康贏家」節目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
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聰穎。(2010)。《廣播節目宣導對學校體育政策推展之研究—以「體育發燒」節目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論文。
王敏如(2000)。《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初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 板印象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鍾和(1985)。《教育廣播新論》。台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毛高文(1993)。〈推展社會教育加速國家現代化〉。《社教雙月刊》,53期,頁43。
方念萱、林鶴玲(2004)〈本地歷來傳播研究中性別研究分析〉。《台灣傳播學的
想像(下)》翁秀琪主編。台北市:巨流出版。
李佳玲(2005)。《弱勢社群節目製播與回饋之研究-以服務在台外籍配偶廣播節
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威(2003)。《聽眾收聽行為探討與分析廣播電台之經營行銷策略》。國立中
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研究所論文。
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伊婷(2011)。《兒童廣播節目「音樂塗鴉國」和「兒童床邊音樂故事」之理念
與內容研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凱瀅(2010)。《家庭教育推展機構評鑑指標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
展與家庭學系碩士。
吳清基(2008)。《人口結構改與家庭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頁28-32。
吳明玨(2003)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組織沿革及其未來展望芻議。《家庭教育新
紀元》。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吳宗立(1998)。〈開放社會中學校教職教育的推展〉。《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
期(1)頁70-73。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台北市: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清江(1986)。〈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師友》,228期,頁6-10。
林淑玲(2003)。〈家庭教育的基礎—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之內涵探討〉。《師友》
,43期,頁20-25。
林如萍(2003)。〈我國家庭教育發展之展望—知識體系之建構〉。《家政教育學
報》,第5期,頁121-154。
林家興(2007)。《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學研
究所(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第3期,台
北:中研院調查研究工作室。頁51-73。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公司。(原書Yin,R.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程之行譯(1992)。《大眾傳播的責任》。臺北市 : 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原
書Wilbur Schramm﹝1992﹞.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 )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公司。
胡幼慧編(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圖書公司。
俞光澤(1995)。《現代婦女空中俱樂部》。台北市:教育廣播電台發行人,394 期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濤石出版社。
徐德芳(2006)。《廣播兒童節目製播流程之品質管理研究--以教育廣播電臺兒童
節目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愛華(2006)。《新手父母的親職壓力與家庭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清(2000)。《家庭教育學》。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孫彬訓(2003)。《電波開放前後台灣廣播節目差異與多樣化研究》。南華大學傳
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翁秀琪(201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三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收聽動機與情境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文宜(1994)。《我國廣播電臺「電話交談」(call-in)節目之研究:打電話者(caller)
的使用動機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聯性分析》。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許慧嫻(2010)。《關懷倫理取向的家庭教育》。華梵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智偉(2011)。從《「左耳傾聽巴浪泵」節目探討台語廣播專題報導產製之研究》。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2007)。《音樂娛樂節目閱聽人之接收分析》。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
許天眷(1960)。〈論家庭教育的重要〉。《台灣教育》,115期,頁1
張淑貞(2008)。《地方調幅廣播電台節目內容對老人之傳播效果研究:以台灣廣
播公司中興電台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斯寧、高慧芬、黃倩儀、廖信達(2006)。《親職教育與實務三版》。台北市:
永大書局。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陳淑英(1992)〈社會教育的宣傳手法〉。《社教雙月刊》,51期,頁34-39。
陳淑芬(2000)。《她們的美麗與哀愁—女性雜誌的美貌建構與讀者使用之研究》。
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瑩(2003)。《網路廣播網站設計、互動性功能與便利性對閱聽人線上收聽偏
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茹(2006)《臺灣社教體系中的家庭教育發展歷程學位類別》。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
陳國明、彭文正、葉銀嬌、安然(2010)。《傳播研究法》。台北縣:威仕曼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雅玲(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音樂錄影帶中性別角色解讀之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課程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思穎、何淑禎(2001)。〈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師友月刊》,12月,
頁414。
黃月純(2006)。《親職教育方案與相關議題之研究》。台北市:高等
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乃毓、周麗端、鄭淑子、林如萍、陳若琳、唐先梅(2004)。《家庭生活教育導
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
彭淑華(1999)。〈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社教雙月刊》,4月,頁4-5,
90。
曾嫦娥等著(1992)。《親職教育》。台北:匯華。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詹棟樑(1983)。《社會教育學》。臺北市: 五南圖書。
馮建三譯(1995)。《電視、閱聽人、文化研究》。臺北市:遠流。(原書Morley, David.
﹝1992﹞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Studies.)
楊蕙瑜(2010)。《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廣播學習經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清鑫主編(2009)。《民意調查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蔡順傑(2006)。《漢聲廣播電台閱聽人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
論文。
鄭貴月(2009)。《從「區位理論」探討傳統電波廣播、線上播音與隨選播音之競
爭情形-由節目內容資源角度分析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靜華(2010)。《廣播健康類型節目內容有關對閱聽人血液透析的知識建構-以
警廣高雄台「警廣醫療網」節目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劉怡汝(2009)。《從接收分析觀點探討閱聽人反身性的實踐:以實境節目〈超
級名模生死鬥〉的收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鮑靜娜(2005)。《初探警察廣播電台知識管理之應用─以節目與活動為例》。世
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家慶、鄭貞銘(1981)。《大眾傳播與現代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瞿海源、王振寰(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網路文獻
台灣醒報(2011/09/14)。《20%女性不婚少子化敲警鐘》。2013.03.09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touch-520/article?mid> =721
教育部(2012):《家庭教育年-愛我們的家教育論述》。102.01.09取自 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E6%95%99%E8%82%B2%E9%83%A8[%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
尼爾森媒體大調查。楊立偉,《廣播與網路整合探討—從聽眾角度觀察》。
2013.04.17 取自 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336954815090.pdf
尼爾森媒體大調查:《2010年台灣傳統媒體廣告量躍增19% 直逼新台幣
500億大關》。取自 http://tw.nielsen.com/news20110303.shtml
國民健康局(2011)第十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報告。2013.03.09取自http://health99.doh.gov.tw/media/public/pdf/21685.pdf。
公視新聞網(2012)「國小犯罪率升 恐嚇取財5年成長24倍」林曉慧沈志明報導。2013.06.29取自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內政部戶政司(2004)轉引自社區外籍配偶之個案管理應用-以母乳哺餵為例
邱俊傑.陳姿伶,《社區發展季刊》。127 期,頁258。中華民國98年9月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27/20.pdf(2013.06.30)
公視新聞網(2012)「國小犯罪率升 恐嚇取財5年成長24倍」2012、09、20林曉慧沈志明報導。 2013.06.30取自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洪正彥(2005)從離婚率看婆媳衝突。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第48期 2005 06 15。2013.06.16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8/48-35.htm
公視新聞網(2012.09.20)。2013.06.30
取自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21531
海闊天空教育網站(2007):親子天下專刊《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2013.06.16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trend/FamilyDetail.asp?no=80
尼爾森媒體研究(2011): 9月刊 2013.06.20取自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176331102900.pdf
尼爾森媒體研究(2012):1、2 月廣播與網路整合探討—從聽眾角度觀察。楊立偉 2013.04.17取自http://www.magazine.org.tw/ImagesUploaded/news/13336954815090.pdf
精神健康基金會(2012):《「心靈海嘯」襲捲台灣社會,近300萬人欠缺心理韌性!》2013.07.03取自「2012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表記者會。
內政部統計處(2003):《內政部統計處91年離婚率統計》。2013.06.25取自http://mio.gov.tw/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離婚率。
內政部(2004,6 月):《九十三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3.06.29取自http://www.moi.gov.tw/。
維基百科(2013):「爸媽囧很大」。 2013.02.28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8%B8%E5%AA%BD%E5%9B%A7%E5%BE%88%E5%A4%A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要提高生育率,需對症下藥》吳孟道。2013.03.22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1/10121國家評論原文
台灣失智症協會(2012)《世界衛生組織(WTO)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台灣失智症團體之聯合呼籲】》2013.06.30
取自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event_detail.aspx?pk=18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