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書籍
ANDREW L. SHAPIRO,劉靜怡(譯), 控制權革命(THE CONTROL REVOLUTION),臉譜,2001年。
Ann Wells Branscomb,陳月霞(譯),出賣資訊(Who Owns Information? From Privacy to Public Access),時報,1996年。
BEE WILSON,周繼嵐(譯),美味詐欺,八旗文化,2012年。
PAUL GOLDSTEIN,葉茂林(譯),捍衛著作權(COPYRIGHT’S HIGH¬WAY),五南,2000年。
PETER D. WARD, DONALD BROWNLEE,方淑惠、余佳玲(譯),珍稀地球(RARE EARTH: WHY COMPLEX LIFE IS UNCOMMON IN THE UNIVERSE),貓頭鷹,2002年。
中華學術院(編),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九)-法學論集,華岡,1983年。
王郁琦,資訊、電信與法律,元照,2004年。
尤英夫,大眾傳播法,新學林,2008年。
石世豪,我國傳播法制的轉型與續造,元照,2009年。
石世豪,向競爭轉的通訊傳播匯流法制,元照,2009年。
石世豪,NCC關鍵報告 : 創會委員的協同與不同意見書,元照,2009年。
白中和(編譯),圖解通信原理與應用,建興,增訂版,2001年。
呂榮海,法律的客觀性,蔚理,1987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學林,初版,2004年。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月旦,1993年。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1999年。
周桂田,陳東升(主編),科技、性別與民主,台灣大學,2011年。
松井茂記,蕭淑芬(譯),媒體法,元照,2004年。
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三民,頁37。
城仲模(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三民,1997年。
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一)憲法篇,三民,1998年。
胡慶山、周宗憲、廖欽福、蔡達智,憲法與人權,元照,2009年。
段重民(主編),現代法學理論與實務的交錯:從理想、寫實到存在,世新五十學術專書(法學篇),2006年。
晏星,中華郵政發展史,臺灣商務,1994年。
野牧,從烽火臺到電子信息,業強,1995年。
陸錦成,電視原理與實用,華欣文化,1976年。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編),兒少通訊傳播權益政策白皮書,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1年。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1992年。
許育典,憲法,元照,2008年。
陳昭如,Call in!!地下電台 : 台灣新傳播文化的震撼與迷思,日臻,1994年。
陳新民,行政法總論,自版,1995年。
陳新民,公法學劄記,自版,1993年。
陳銘祥,通信的規範結構與通信變革,韋伯,2002年。
陳銘祥、劉靜怡、蔡達智、戴豪君、吳兆琰、邱映曦,科技與法律,元照,2010年9月。
陳適庸,現實法學之形成及其思想方法之研究,1981年。
張瑞星,Internet法律問題上線,永然,1997年。
馮建三,大媒體II,媒體社會運動,元尊,1998年。
葉玟妤,媒體人的法律保護,商周,2006年。
賈玉輝(主編),數據通信,交通部數據通信所,1993年。
楊日旭,美國憲政與民主自由,黎明,1989年。
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澄社,1993年。
期刊
王舜偉,孫彬訓,顏祺昌,諱疾忌醫的神醫華陀?--南臺灣廣播賣藥節目分析初探,傳播與管理研究,1卷1期,2001年7月,頁145-171。江耀國,英國2003年通訊傳播法之研究-兼論我國通訊傳播匯流立法,東吳法律學報,20卷3期,2009年1月,頁141-190。石世豪,電波監理與言論自由事前限制問題-大法官釋字第678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62卷3期,2011年3月,頁25-49。石世豪,通傳會自創衛星頻道「退場機制」的違法審查-年代換照附解除條件案的法律問題分析,台灣法學雜誌,170期,2011年2月,頁1-5。
石世豪,公權力須替收視權益把關-衛星頻道換照實質審查的合法界限,台灣法學雜誌,132期,2009年7月,頁232-234。
石世豪,頻道「撤照」爭議的法律分析-從行政組織、程序及實體關係三面向解構迷思,台灣法學雜誌,74期,2005年9月,頁59-62。
石世豪,我國為廣播電視積極立法的憲法基礎--憲法論證的本土化建構模式,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2期,2003年7月,頁1-33。李惠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違憲性的探討-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86期,2009年6月,頁58-78。
李建良,傳播自由之憲法保障與無線電波頻率使用之限制/釋字第六七八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56期,2010年7月,頁209-215。
李斐鴻,重視地下電台賣藥問題,健康世界,291期,2010年3月,頁43。
杜興炎,寬頻衛星通信系統技術及市場分析,電信研究,31卷4期,2001年8月,頁463-474。林明鏘,正當性與相當性原則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86期,2009年6月,頁79-83。
林承宇,溫俊瑜,我國廣播電台執照和換發與審議制度之探討:從「中廣換照案」談起,廣播與電視,24期,2005年1月,頁1-32。
林桓,媒體匯流與法律人的挑戰,律師雜誌,312期,2005年9月,頁2-4。
周琳霓,電台賣藥主持人vs.社區藥師-你要聽誰的,健康世界,254期,2007年2月,頁46-48。
荊知仁,「明顯而即刻危險」原則與言論自由,憲政思潮選集三,1980年,頁568-588。城仲模,我國法治行政之回顧與前瞻,律師通訊,1995年8月,頁17-21。洪貞玲,誰的媒體?誰的言論自由?--解嚴後近用媒介權的發展,臺灣民主,3卷4期,2006年12月,頁1-35。孫彬訓,從臺灣廣播產業結構分析探討電波開放政策,傳播與管理研究,1卷2期,2002年1月,頁255-287。秦玲、林秀珍、盧芬鈴、鄭淑晶、黃成禹、溫國慶、林哲輝、廖俊亨,廣告類中藥製劑之品質調查-保肝、補腎滋養類,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2000年,頁79-86。黃秀美,柯明宏,衛星TCP/IP技術探討,電信研究,31卷5期,2001年10月,頁575-590。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2000年12月,頁297-341。陳婷玉,王舜偉,邊緣的媒體或賺錢的產業?廣播賣藥節目的媒介生態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4卷1期,2004年7月,頁59-83。陳清河,還原媒體的時代形貌--臺灣地下電臺運動史流變的再論述,臺灣民主,1卷3期,2004年9月,頁165-201。陳清河,從科技流辯論述電視與社會史觀的再對話,新聞學研究,84期,2005年7月,頁247-250。
陳銘祥,網際網路之規範上定位,經社法制論叢,24期,1999年7月,頁73-93。
陳耀祥,論菸品內容標示義務與基本權利之限制--評司法院釋字第五七七號解釋,月旦法學,116期,2005年1月,頁215-222。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7期,1993年2月,頁22-33。許育典,多元文化國下通訊傳播自由的建構,東吳法律學報,20卷1期, 2008年7月,頁1-60。馮建三,政府若失靈,廣電市場註定失靈,台灣法學雜誌,74期,2005年9月,頁56-58。
馮建三,地方政府的隱身:論台灣音像政策的特徵:以歐美國家為對照,台灣社會研究,36期,1999年12月,頁187-216。
馮建三,異議媒體的停滯與流變之初探:從政論雜誌到地下電臺,臺灣社會研究,20期,1995年8月,頁177-234。陸潤康,美國憲法與言論及出版自由,東吳法律學報,5卷1-2期,1987年2月,頁1-14。彭心儀,論頻譜「稀有資源」的管制原則,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5期,2010年9月,頁211-256。彭心儀,吳俊幟,天空中的土地?頻譜交易之法律問題初探,台灣法學雜誌,101期,2007年12月,頁5-26。
鄧衍森,法律哲學上司法造法之若干問題,東吳法律學報,1卷2期,1977年5月,頁136-167。賴祥蔚,資訊社會的傳播權,資訊社會研究,9期,2005年7月,頁185-203。賴祥蔚,從言論自由邁向傳播權,臺灣政治學刊,9卷1期,2005年6月,頁199-231。劉靜怡,書評,通訊傳播使的不變驚奇,新聞學研究,112期,2012年7月,頁277-283。
劉靜怡,保護兒少為名,殘害言論自由,蘋果日報,2012年12月13日,A19。
劉靜怡,媒體所有權、觀點多元化與言論自由保障:美國法制的觀察,台大法學論叢,40卷3期,2011年9月,頁1089-1173。
劉靜怡,我看公共電視爭議,台灣法學雜誌,121期,2009年2月,頁19-21。
蔡明誠,我國資訊法律體系之探討與建構,政大法學評論,56期,1996年12月,頁259-293。羅世宏,廣電媒體產權再管制論,台灣社會研究,50期,2003年6月,頁1-48。
蘇蘅,陳憶寧,公共衛生危機中政府與媒體如何共舞:檢視產生不實新聞的影響因素,廣告學研究,33集,2010年1月,頁1-38。博碩士論文
吳糧竹,使用無線電波頻譜事前許可制之法律議題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陳清河,台灣地下電台角色的變遷(1991-2004),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陳瑞芸,「空中藥房」--醫療消費文化之場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曾晨,我國違規醫藥廣告之探討-健康傳播觀點,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蔡達智,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外文
Periodicals
Andrew D. Cotlar, A Subsidy by Any Other Name: First Amendment Implications of the Satellite Home Viewer Improvement Act of 1999, 53 FEDERAL COMMUNICATION LAW JOURNAL 394 (2001).
Catherine Mayer, Do Not Adjust Your Set, The BBC Is Locked in An Epic Crisis of Its Own Making, TIME, Nov. 26, 2012, p. 30.
Douglas G. Baird, Robert K. Rasmussen, The End of Bankruptcy, 55 STANFORD LAW REVIEW 767 (2002).
James B. Speta, A Common Carrier Approach to Internet Interconnection, 54 FEDERAL COMMUNICATION LAW JOURNAL 258 (2002).
Cases
Abrams v. United States, 250 U.S. 616 (1919).
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v. FCC, 254 F.3d 89 (2001).
Chaplinsky v. State of New Hampshire, 315 U.S. 568 (1942).
New York Times Co. v. Sullivan, 376 U.S. 254 (1964).
Police Department of Chicago v. Mosley, 408 U.S. 92 (1972).
Roth v. U.S., 354 U.S. 476 (1957).
Schenck v. United States, 249 U.S. 51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