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幸娟(2011)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全球暖化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論文。
陳柔羽(2010) 國軍人員對全球暖化現象之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海軍某營區分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
陳思利(2002) 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論文。吳淑芬(2010) 屏東縣國小教育行政人員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論文。
楊凱智(2009) 營建施工者環境知識、環境行為及行為改變意願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
呂文雄(2006) 澎湖地區國小學生對環境問題認知與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論文。
曾敬明(2008) 青少年環境觀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論文。
林爭美(2007) 台東地區國小學童對垃圾問題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及國際合作所論文。
盧師敏(2007) 屏東縣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論文。
林美如(2009) 台南市國小學童全球暖化知識、態度與抗全球暖化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論文。
趙姿婷(2008) 北高兩市民眾對全球暖化的概念與實際行動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論文。
張森(2010)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危機。台灣經濟論衡,Vol.8 No.7,58-64。
汪中和(2008)明天過後該如何?-全球暖化的衝擊與因應。新使者,四月號,4 -8。
柳中明(2008) 全球暖化的預測與因應。科學發展,428,4-5。顧洋(2008) 全球暖化的因應。科學發展,421,6-11。林瑞珠、李宗棠(2009)自環境與經濟的衡平論因應全球暖化的能源政策。應用倫理評論,47,77-92。
許晃雄(1998) 人為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tmospheric Action Network East Asia。
陳聖芳(2011) 工程人員對節能減碳概念及政策的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論文。
陳昭吟(2010) 國中教師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動經驗之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徐文泉(2010) 醫院員工關於節能減碳之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為例。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論文。
尚景賢(2010) 共同簽署節能減碳十大宣言,展開行動吧!科學發展,454,54-63。
吳瓊治(2010) 能源危機下,以「節能減碳」因應地球永續發展。品質月刊,46卷2期,32-35。陳瑞榮(2008) 我國能源科技教育與節能減碳政策之推展現況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1卷第6期,56-70。
陳榮基(2010) 節能減碳,救地球,救自己。健康世界,411,3。
梁國源(2010) 節能減碳與碳權。台灣銀行家,64-67。
郭家玲(2010) 大臺北地區國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論文。
毛榆涵(2010) 花蓮地區國小學童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張森(2010)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危機。台灣經濟論衡,8,58-64。
盛連喜(2004)環境科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92-94。
童慶斌(2006) 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水資源之衝擊與調適。第十五屆水利研討會論文集。
戴昌鳳、吳岱穎(2007)建立氣候變遷對我國海域珊瑚衝擊預警指標與機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5-EPA-Z-002-002-),未出版。
王根樹等(2000)全球環境變遷對公共衛生衝擊之評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 卷 1 期,20-32。
劉金源、楊士鋒(2007) 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浩劫。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海洋傳誌-海洋文化記實》。
李隆盛等(2005) 生活科技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柏鴻(2007) 石油衝擊(初版),台北:時報。(譯自Stephen Leeb & Glen Strathy, 2007)
黃秉鈞(2002)生生不息的再生來源。科學發展,355,48-51。郭華生(2008) 日本住商節約能源政策與推動措施。
吳明隆(2007)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宜昭、陳永明、朱容練(2010)台灣氣候變遷趨勢。國研科技,第 25期,40-46。
李培芬(2008)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科學發展月刊,424,34 -43。
林子倫(2010)「中國能源與氣候變遷政策趨勢及影響」研討會紀要。能源報導,2010年5月,20-22。
林韋如(2008)我國國小學童關於全球暖化現象之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如(2009)台南市國小學童全球暖化知識、態度與抗全球暖化行為之研究。臺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論文。
柳中明等(2008)臺灣地區未來氣候變遷預估。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柳中明(2010)臺灣環境變遷解密。臺北市:日月文化出版。
孫維廷、洪志誠( 2005) 從京都議定談氣候變遷與暖化實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葉欣誠主編,高雄市:高雄市環保局與新自然主義股份公司共同出版, 51-55。
葉欣誠(2010)抗暖化關鍵報告。臺灣面對暖化新世界的 6 大核心關鍵,臺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公司,35-36。
張淑惠(2008)國小學生對全球暖化議題與能源管理態度之研究。清雲科技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能源之星中華民國能源之星(2009)。溫室氣體。取自http://www.energystar.org.tw/indexC.asp
維基百科 溫室氣體濃度,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A%AB%E5%AE%A4%E6%B0%A3%E9%AB%94
鄭明典,2007臺灣國家公園(2009) 全球暖化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2011年1月7日,取自http://np.cpami.gov.tw/youth/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750&Itemid=106
劉紹臣(2009) 台灣本世紀末 逾一成國土將泡水中。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2/today-life7.htm/2009/09/02
臺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2010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tri.org.tw/unfccc/Unfccc/UNFCCC01.htm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2007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epa.gov.tw/main/index.asp
「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2009)。2010年9月21日,取自http://www.ylh.ntuh.mc.ntu.edu.tw/ylh/left_links/images/20100123/index.htm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全球資訊網(2008)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2010年10月18,取自
http://sd.erl.itri.org.tw/fccc/ch/intro/intro_2.htm。
全球暖化資訊網(2009)基林曲線。2010年12月5日,取自
www. globalwarmingart.com。
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網站(2005)全球變遷導論。2010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gcrc.ntu.edu.tw/Chinese/Education/Education_new.asp
許晃雄(1998)人為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2007年10月7日,取自: http://www.tepu.org.tw/Subjects/Energy/energymeeting/HHsu.htm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2007)IPCC報告:全球暖化人為造成。2010年11月8日,取自
http://e-info.org.tw/node/28469。Boyes, E. & Stanisstreet, M. 1997. Children’s models of understanding oftwo major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zone layer and greenhouseeffect). Research in Science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15 (1), 19. Christidou, V., Koulaidis, V. 1996.Models of students' thinking concern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Science Education, 80(5):559-576.
Chu, H. E., Lee, E. A., Ko, H. R., Shin, D. H., Lee, M. N., Min, B. M., andKang, K. H. 2007. Korean year 3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prerequisite for aKore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urriculum. InternationalJournal ofScience Education, 29(6), 731-746.
Furnham, A. 1992.Lay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20, 29-64.
Kuhlemeier, H., van den Bergh, H., Lagerweij, N. 1999.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in Dutch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2),4-14.
Lester, B.T., Ma, L., Lee, O., & Lambert, J. 2006. Social Activism in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pproach to teach global war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8(4), 315-339.
Rye, J. A., Rubba, P. A., & Wiesenmayer, R. L. 1997. An investig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global war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9(5), 527-551.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 IPCC Fourthassessment Report. Retrieved Feb 17, 2010, from
http://www.ipcc.ch/ipccreports/assessments-report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