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依出版年份排列)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1968.5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三冊,台北:正中書局,1969.6月。
明憨山釋 德清,《莊子內篇注》,台北:廣文書局,1973。
梁啟超等,《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先秦篇》,台北市:牧童,1979。
阮毓崧,《莊子集註》,台北:廣文書局,1980。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3。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市:台灣學生,1984。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市:台灣學生,1985。
黎靖德,《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九,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
魏元珪,《孟荀道德哲學》,中和市:谷風,1987。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中國哲學原論 原性篇》,台北:台灣學生,1991。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盧雪崑,《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台北市:文津,1991。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市:文津,1992。
高柏園,《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台北市:文津,1996。
王船山,《船山全書》第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
王船山,《船山全書》第十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
趙岐等注,《孟子》,北京:中華書局,1998。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臺灣商務,1999。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2000。
楊澤波,《孟子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2000。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10。
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台北市:唐山,2006。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北京:中華書局,2009。
梁啟超,《儒家哲學》,上海:上海人民,2009。
李維武編,《徐復觀文集》,武漢:湖北人民,2009.4。
朱熹,《朱子全書》第2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譚家哲,《孟子平解》,台北市:唐山,2010。
錢遜,《孟子讀本》,北京:中華書局,2010.3。
論文期刊
關亮清,《孟子人性論中的善惡問題》,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88。白夙平,《孟子的人品美思想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3。葉冰心,《孟子人性論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蔡家和,《朱子的孟子學─以「知言養氣」章為例》,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四十六卷,頁259-292,2005。杜保瑞,《心統性情與心即理的哲學問題意識分析》, 2008年國際學術交流「共生思想與中國哲學ˍ與台灣學者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