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麗文。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二、期刊論文
王鳳雄(2010)。「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的探討-批判俗民誌的觀點。研習資訊,27(6),29-36。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1),145-168。沈姍姍(2006)。貧窮與教育關係之探討:兼論我國相關之教育政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35-62。周淑禎(2005)。以社會支持網絡模式協助原鄉學童課業學習之成效-以博幼基金會在信義鄉課業輔導方案為例(92年1月至92年6月)。研習資訊,22(5),28-34。林坤燦(2008)。台灣地區弱勢族群學生教育輔助計畫之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72,17-27。
洪貴真(2005)。小康計畫的歷史記憶-防貧、脫貧社區方案之推動。社區發展季刊,109,111-118。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19,95-139。洪儷瑜(2001)。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報告。師大學報,46(1),45-65。高家斌(2006)。非營利組織的教育參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1,75-86。陳武雄(1997)。我國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具體作法與政策發展。社區發展季刊,80,4-9。陳嘉彌、李翠萍(2002)。青少年「課後學習方案」概念與策略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39-162。陳美如(2005)。課後教育的理解與思考。研習資訊,22(5),22-27。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談精選,411-427。陳雅鈴(2006)。貧窮如何影響兒童。教育研究月刊,146,87-98。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陳麗珠(2008)。弱勢學生照顧政策之檢討與改進。教育研究月刊,172,5-16。陳伯璋等(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對於攜手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研究。研習資訊,26(6),27-38。
陳政智(2009)。公私協力下政府部門如何協助非營利組織生存。社區發展季刊,126,181-190。馮燕(2001)。各國學齡兒童課後照顧方案。兒童福利期刊,1,195-208。楊瑩(1994)。台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3),1-22。蓋欣玉(2008)。弱勢族群與教育選擇權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9,82-91。劉世閔(2008)。弱勢者教育與政策因應。教育研究月刊,172,29-50。蔡元隆、侯相如(2009)。提升弱勢族群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政策分析:以課業輔導「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為例。研習資訊,26(3),47-54。蕭玉佳(2009)。改善經濟弱勢生的教育處境—一名北縣教師的省思與探究。國教新知,56(3),130-149。嚴春財(2010)。弱勢學生學習問題之探究—以家庭中介力量的觀點分析。研習資訊,27(6),37-41。
三、研討會論文
呂朝賢、潘福財、何錦玉、余宜芬(2002)。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以嘉義地區為例。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研討會論文,1-7。
吳宗憲(2008)。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模式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未出版。
四、學位論文
何紀瑜(2005)。隔代教養青少年人際關係之敘說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鈺奐(2007)。台東縣國小高年級課後照顧服務實施現況、需求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行政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士翔(2003)。國小低收入戶與非低收入戶學生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邱瓊芳(2008)。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課後照顧班實施現況及成果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施麗卿(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課後照顧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莊珮瑋(2001)。台中市單親家長對其國小子女課後照顧安排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文綺(2010)。台中市國民小學與非營利組織協力推動課後照顧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薈樺(2004)。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佳凌(2005)。教育優先區計畫國民小學學習弱勢學生學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鳳珠(2008)。學校本位課後照顧方案之評鑑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曾勝任(2008)。攜手計畫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台中市國民小學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游帝慶(2009)。宜蘭縣「弱勢家庭累積發展帳戶─脫貧方案」之研究-公私協力觀點。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趙元均(2010)。臺灣原住民重點國民小學推動課業輔導現況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望崢(1988)。都市學童課後托育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盧天助(2003)。非營利組織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佩容(2007)。以行動研究改善弱勢之家庭國小學童「課後輔導方案」執行的歷程。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羅時桓(2008)。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在學校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五、譯著
羅伯特‧魯賓,雅各‧衛斯伯格著,王伯鴻譯(2004)。不確定的世界-魯賓的經濟主張。台北:時報出版社。
六、報紙期刊
王一芝(2008a)。別讓孩子輸在下課後-孩子的競爭力,從放學後開始。遠見雜誌,267,151-158。
王一芝(2008b)。全人發展,讓弱勢小孩敢做夢。遠見雜誌,267,174-176。
王一芝(2008c)。大街小巷找,把孩子撿回來課輔。遠見雜誌,267,178-179。
林妙玲(2008a)。臺灣課後照護資源總檢討-政府民間齊力20億,但仍然不足。遠見雜誌,267,161-165。
林妙玲(2008b)。有效學習,窮孩子才有機會翻身。遠見雜誌,267,170-173。
洪綾襄(2008)。向大象學習,為孩子建立象圈。遠見雜誌,267,156。
彭杏珠(2008)。弱勢指標大調查。遠見雜誌,267,196-205。
楊瑪利、彭杏珠、王一芝、林妙玲(2008)。小學生大未來-撿回來的校長獎。遠見雜誌,267,146-150。
鄭琪芳(2012年3月27日)。貧富差距飆至93倍 歷史新高。自由時報,A1。
七、網路資料
彭富源(2006)。提升學習弱勢學童學習成就之策略與作法-以苗栗縣國民中小學為例。2013年4月29日,取自http://woa.mlc.edu.tw/files/000749/good/bureau.doc
貳、英文部份
Becker, Gary S.(1993)。”Nobel Lecture:The Economic Way Looking at Human Behavio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3,June,385~409.
Girdon, B., R. M. Kramer and L. Salamon(1992)。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llies or adversaries? In B. Gidron, R. Kramer, and L. Salmon(eds.),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rimshaw, Vincent and Willmott(2002)。Going privately: partnership and outsourcing in UK public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475-502。
Kadushin, A.,& Martin, J.A. ( 1988 ).Child welfare service( 4th ed.).New York:MacmillanPublishing Co.,Inc.
Schiller, B. R.(1984)The Economics of Poverty and Discrimina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Inc.
Salamon, L. M.(1995)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s: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The Johns Hopkins Unversity Press.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1997)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