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依四庫分類為序)
(一)經部
《周易正義》: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毛詩正義》:鄭玄箋,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孟子解》:蘇轍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二)史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班固撰,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范曄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1月)
《新校本三國志附索引》:陳壽撰,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2月)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二》:劉煦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脫脫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9月)
《歲時廣記》:陳元靚(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荊楚歲時記》:宗懍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東京夢華錄箋注》: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三)子部
《樂府雜錄》:段安節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淮南子》:劉安等編著,高誘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野客叢書》:王楙(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曲洧舊聞》:朱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4年6月,)
《避暑錄話》:葉夢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4年6月)
《却掃編》:徐度(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鶴林玉露》:羅大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硯北雜志》:陸友仁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三編》,1997年3月)
《宋朝事實類苑》:江少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世說新語箋疏》:劉義慶著,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錢氏私誌》:錢世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道山清話》:佚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97年3月)
《湘山野錄》:釋文瑩(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1984年7月)
《泊宅編》:方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桯史》:岳珂(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莊子集釋》: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群書類編故事》:王瑩編,馮惠民點校(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
《嘯亭雜錄》:昭槤撰,何英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
《兩般秋雨盦隨筆》:梁紹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三編》,1997年3月)
《御製詞譜》:王奕清(臺北:聞汝賢據殿本縮印,1964年9月)
(四)集部
《楚辭補註》:洪興祖撰(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1月)
《昭明文選》:蕭統編,張啟成、徐達等譯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
《徂徠石先生文集》:石介著,陳植鍔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7月)
《周敦頤集》:周敦頤注,陳克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2月)
《歐陽修全集》: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
《蘇軾全集》:蘇軾著,傅成、穆儔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蘇轍集》: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石門文字禪》:釋惠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8年8月)
《全唐詩》(臺北:盤庚出版社,1979年2月)
《後山詩話》:陳師道(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宋詩話全編》,1998年12月)
《文心雕龍譯注》:王運熙、周鋒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
《臨漢隱居詩話校注》:陳應鸞(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11月)
《韻語陽秋》:葛立方(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庚溪詩話》:陳嚴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苕溪漁隱叢話》:胡仔(臺北:世界書局,2012年4月)
《詩人玉屑》:魏慶之編撰,楊家駱主編(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12月)
《花間集校》:趙崇祚集,李一氓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4月)
《樂府雅詞》:曾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碧雞漫志》:王灼(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艇齋詩話》:曾季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隨園詩話》:袁枚(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昭昧詹言》:方東樹(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8月)
《藝概》:劉熙載撰,王國安標點(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9月)
《載酒園詩話》:賀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續編》,1999年6月)
《古今詞統》:卓人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2002年)
《介存齋論詞雜著》:周濟(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詞源》:張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詞品》:楊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花草蒙拾》:王士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古今詞話》:沈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賭棋山莊詞話》:謝章鋌(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 9月)
《人間詞話》:王國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蕙風詞話人間詞話》:況周頤,王幼安校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8月)
《古今詞論》:王又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吳禮部詞話》:吳師道(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雨村詞話》:李調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論詞隨筆》:沈祥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菌閣瑣談》:沈曾植(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歲寒居詞話》:胡薇元(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張惠言論詞》:張惠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詞徵》:張德瀛(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詞壇叢話》:陳廷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蒿庵論詞》:馮煦(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蓼園詞評》:黃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時賢本事曲子集》:楊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注坡詞》:傅幹注,劉尚榮校證(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93年7月)
《詞則》:陳廷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詞林記事》:張宗橚輯(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3月)
二、近代研究論著(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王易:《詞曲史》(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年9月)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8月)
王國維撰,葉長海導讀:《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王毓榮著:《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8月)
余雪曼:《王羲之蘭亭敍》(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年1月)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重印後記》(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
洪本健:《歐陽修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5月)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3月)
唐圭璋、潘君昭:《唐宋詞學論集》(山東:齊魯書社,1985年2月)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3月)
晏殊、晏幾道著,張草紉箋注:《二晏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袁閭琨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馬興榮等主編:《全宋詞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傅庚生、傅光編:《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傅璇琮等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曾子魯:《韓歐文探勝》(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曾昭岷等編著:《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堂編《詞學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
黃進德:《馮延巳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7月)
黃進德:《歐陽修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黃畬:《歐陽修詞箋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0月)
楊家駱主編:《重校陽春集》(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出版社,2000年)
鄒同慶,王宗堂著:《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2月)
趙翼撰、曹光甫校點:《趙翼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歐陽修著,張璟導讀:《歐陽修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7月)
三、單篇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王珏:〈晏歐詞異同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4期,2003年4月﹚
房日晰:〈歐陽修柳永之艷詞比較〉﹙《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4卷第2期,2003年3月﹚
胡可先,徐邁:〈風格‧淵源‧地位:歐陽修詞論〉﹙《河南社會科學》第20卷第2期,2012年2月﹚
孫維城:〈歐陽修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3年5月)
徐伯鴻:〈談歐陽修豔詞的文化認識價值〉﹙《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2009年﹚
高衛紅:〈從詞的詩化看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河南社會科學》第17卷第5期,2009年9月﹚
高衞紅:〈從詞的詩化看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河南社會科學》第17卷第5期,2009年9月)
張英:〈江西詞脈共清雅風味細品各春秋--談晏殊詞與歐陽修詞的風格差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09年2月﹚
張敏:〈論歐陽修詞中的雅化現象〉﹙《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2期,2001年2月﹚
張靜:〈歐陽修豪放詞探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8年﹚
曹艷春:〈試論歐陽修詞的樂觀風格〉﹙《江西社會科學》第1期,2008年﹚
郭紀金:〈歐陽修俗艷詞的人文意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6期,2001年11月﹚
湯清國:〈論歐陽修詞的放達〉﹙《西藏民族學院人文學院》第30卷第6期,2009年11月﹚
黃文吉:〈疏雋開子瞻─論歐陽修詞〉﹙《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
楊有山:〈試論歐陽修與晏殊詞的差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1 期,2008年2月﹚
葉嘉瑩:〈論歐陽修詞〉(臺北 : 《國文天地雜誌》,1987)樊莉:〈歐陽修詞中「柳」的意象簡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3月﹚
潘盼:〈論歐陽修詞中的女性意識〉﹙《懷化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3年2月﹚
潘婷婷:〈同株異色並為奇葩——略論晏歐詞之異同〉﹙《文教資料》第24期,2007年8月﹚
韓珊珊:〈歐翁領路人,疏雋開子瞻———淺析歐陽修對蘇軾詞風的影響〉﹙《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3年﹚
嚴賽梅:〈歐陽修艷詞的文化土壤〉﹙《湖北社會科學》第7期,2006年﹚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吳政翰:《歐陽脩詞的六一風神》,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李芳蓓:《晏歐詞之比較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李偉:《人生自是有情痴─從歐陽修詞看他的深情特質》,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
陳秀芳:《歐陽修詞中女性描寫藝術》,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劉月桓:《詞筆瀟灑鑄真情,偶來詩化開新境─論歐陽修詞的真情流露與詩化傾向》,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鄧絜馨:《《六一詞》花鳥意象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簡淑娟:《歐陽文忠公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顏瓊雯:《《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