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丁予康(2005)。如何落實彩券弱勢就業理想之通路管理策略。發表於落實彩券之公益理想研討會,台北富邦銀行基金會、樂彩季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主辦,台北。
丁惠民(2003)。以公益之名、行公益之實—國策顧問柴松林。樂彩季刊,冬季號。丁惠民(2006),公益彩券盈餘的把關機制-談『中央對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社會福利績效考核』,樂彩季刊,3 月號,23-24。王文瑛(2006)。以海關邊境管制落實保護智慧財產權之政策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國羽(2004)。公益彩券盈餘分配運用的監督和公益價值的彰顯。發表於公益彩券對台灣社會發展的價值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樂彩季刊主辦,台北。
王麗容、陳芬苓(2010)。公益彩券回饋金運用與政策規劃評估研究。財政部國庫署九十九年度委託研究計畫,GRB計畫編號:PG9902-0447。
丘昌泰著(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丘昌泰著(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5)。運動彩券發行方案。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何玉蓮(2007)。桃園縣公益彩券盈餘政策執行之研究─政策網絡途徑之分析。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余致力(1997)。美國州彩券現行運作之政策論辯(Policy Debates on Current Operations of State Lotteries in the U.S.)。中國行政,61,49-71。余致力(2001)。我國彩券發行的理論探討與政策分析。理論與政策,2(15),25-44。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文化。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台北:秀威科技資訊。
周曼琳(2011)。論治理互賴的政策執行機制建構。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1(5),171-192。
林玉萍(2011)。臺灣彩券之經營歷程與福利效應-以苗栗縣肢體障礙經銷商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林原甲(2005)。政策論述內涵與條件之探討:以台灣公益彩券審議過程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恭正、林卓民、劉秀卿(2007)。彩券盈餘與地方社會福利支出-替代或互補。財稅研究,39(2),119-135。林恭正、張文齡(2008)。彩券盈餘分配與地方社會福利支出,修平學報,17,57-80。林意淑、林依萍、曾于玟、張惠茹、洪嘉駿、楊薾丞、陳在禹(2006)。從政策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公益彩券發行對身心障礙者就業與福利之影響─以台北市及台北縣為例。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學生學術研討會論文。
林源峰(2002)。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研究:行政行為之公眾參與,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論文。
林鍾沂(1987)。公共政策評估理論之研究:理論的重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論文。林鍾沂(1993)。政策評估理論之分析及方法論的重建。中國行政評論,2(2),27-96。林禮模(2004)。行政機關策略性績效管理之研究--以經濟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胡厚生 (2003)。TAIFEX競爭力之關鍵因素。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0-38。胡厚生 (2003)。TAIFEX競爭力之關鍵因素。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端(2001)。改善財政體質追求平衡預算。突破當前經濟困境座談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孫一信(2005)。公益彩券盈餘獲配與各縣市政府社會福利預算增減的關係,公益彩券之於社會發展的價值研討會論文集。
孫本初、傅岳邦(2009)。公共政策評估實務的有效性:發展階段與類型面向的檢視,第103期,頁3-13。孫蜀南(2002)。政府採購法實施之影響評估-以營造業與政府機關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長芳(2005)。我國公益彩券發行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興利(1993)。治理模式與委外決策之研究。在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舉辦,民主至理與台灣行政改革學術研討會,臺北。張文齡(2007)。彩券盈餘分配的預算管理與替代性。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世宗(2010)。台灣楓康超市品質保證策略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秀蓮(2004)。談公益彩券盈餘的監督與運用,樂彩季刊,3 月號,27-28。張秀鴛(2010)。台灣家庭暴力社會工作人力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29,頁128-139。
許敏珊(2004)。中華民國政府委外行為之研究---公益彩券個案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雅惠(2011)。公益與公義:臺中市公益彩券盈餘基金之分析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34 期,208-227。
郭彩榕(2010)。美國加州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業務考察報告。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內政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陳金盈、葉丁鵬(2009)。運動彩券盈餘應用於體育發展之探討。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育季刊,1(38),26-30。陳彥宏(2007)。高雄市身心障礙彩券經銷商勞動過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陳恆鈞(2001)。國家機關與公民社會相互授能關係:公益彩券發行權之爭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編號:NSC892414H032023。
陳珮琦記者中國時報(2012)
曾逸珍(2001:39,Crompton &; Lamb,Jr,1986:48-50;)
黃細清、凌月霞、羅瑞宏(2011)。財政部100年度自行(共同)研究報告提要表。頁38-39
黃細清、戴龍輝、呂姿慧、、黃筱薇、羅瑞宏(2010)。公益彩券發行機構甄選作業之探討。財政部99年度研究報告。頁16-26
黃細清、戴龍輝、呂姿慧、黃筱薇、羅瑞宏(2010)。公益彩券發行機構甄選作業之探討。財政部99年度研究報告,財政部國庫署。
葉柏軒(2006)。提升公益彩券「公益形象」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臺北:五南。
榮華(2004)。公益彩券社會政策之研究──以台北銀行所發行者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劉水深(2005)。台灣彩券之公益理想落實現況。發表於落實彩券之公益理想研討會,台北富邦銀行基金會、樂彩季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主辦,台北。
劉代洋(1989)。彩券課稅問題之研究。財稅研究,21(6),頁8-15。劉秀卿(2006)。公益彩券盈餘是否會排擠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逢甲大學財稅所碩士論文。劉燈城(2004)。談公益彩券的盈餘分配與監督,樂彩季刊,6 月號,25-26。蔡昕俞、吳世英(2007)。彩券盈餘分配與地方社會福利支出。經社法制論叢,39,177-208。魯炳炎、林威廷(2004)。永續發展下政府治理轉換之研究。發表於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第三屆地方政府發展策略研討會。
賴建華(2008),公益彩券盈餘對地方政府分配制度之探討,財稅研究,40(6):106-118。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台北:商周出版。
魏妤宸(2011)。以政策網絡分析臺灣運動彩券發行之歷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羅志成(2008)。地方政府獲配公益彩券盈餘後之效率分析。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
Andreoni, J.(1990).Impure Altruism and Donations to Public Goods: A Theory of ''Warm-Glow'' Giving,Economic Journal, 100, 464-477.
Ansoff, H. I.(1965).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Armstrong, Michael(1994).Performance Management. London :Kogan Page.
Duhn, William N. (1981).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p345.
Dunsire,A. (1993). Modes of Governance,in J.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pp. 21-34.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Kooiman, J.(1993).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Newbury Park: Sage.
Ostrom, Elinor. (1986). An Agenda for the Studying of Institution. Public Choice, 48,3-25.
Piercy,N.and Gile B.(1989).Making SWOT Analysis Work,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UK).
Pierre, J. and B. G. Peters.(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Rosenau, P. V. (2000). Public-Private Policy Partnerships. MA: The MIT Press.
Savas, E.S. (2000)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hatham, N.J.: Chatham House.
Shafritz, Jay M., E. W. Russell&; Christopher P. Borick (2007). 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Perason Longman.
Van Slyke, D.M. The Mythology of Privatization in 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3:3 (May/June 2003):296-315.
Weihrich,H.(1982)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Long Range Planning,15(2):54~66.
三、網路
彩券盈餘監督聯盟(2005),當公益只是口號 彩券還剩下什麼-93 年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公益彩券盈餘運用情形評估,搜索日期:2011年7月30日,網址:http://blog.yam.com/legislator_wang/archives/459554.html。
江妍慧(2005),彩券變散財童子 盈餘分配不公益 弱勢團體.不樂透,新台灣新聞週刊第 489 期(2005/8/8),搜索日期:2011年7月30日,網址:http://web.it.nctu.edu.tw/~hcsci/protect/inf/2005/0810.htm
財政部國庫署(2008)。公益彩券發行條例。搜索日期:2011年7月30日,網址:http://www.nta.gov.tw/ch/03information/inf_d01_main.asp?bull_id=336
財政部國庫署公布的公益彩券統計,搜索日期:2011年7月30日,網址:http://www.nta.gov.tw/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