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
元 稹(唐),《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8月初版。
王 溥(宋),《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4刷。
王欽若等撰(宋),《冊府元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5
月初版。
王鳴盛(清),《十七史商榷》,臺北市:樂天出版社,1972年5月初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11刷。
司馬遷(漢),《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2版。
白居易(唐),《白居易集》,臺北:里仁書局,西元1980年10月初版。
宋敏求(宋),《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初版。
李 昉(宋),《太平御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李 昉(宋),《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5月初版。
李吉甫(唐),《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2刷。
杜 佑(唐),《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3刷。
長孫無忌(唐),《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2刷。
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註(唐),《大唐六典》,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9月3刷。
孫光憲(五代),《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2刷。
班 固(漢),《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9月3版。
康 駢(唐),《劇談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張大齡(明),《唐藩鎮指掌》,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9月初版。
陸心源(清),《唐文續拾》,臺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11月初版。
董 皓等編(清),周紹良等新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趙 翼(清),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訂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1版2刷。
趙元一,(唐),《奉天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劉 昫等撰(後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8刷。
樂 史(宋),《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初版。
歐陽修(宋),《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2月8刷。
歐陽修、宋祁合撰(宋),《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8刷。
薛居正(宋),《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8刷。
魏 收(北齊),《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9月初版。
魏 徵等撰(唐),《隋書》,臺北:中華書局,2008年4月9刷。
顧祖禹(清),《讀史方輿紀要》,臺北:樂天出版社,1973年10月初版。
酈道元注(北魏)、楊守敬、熊會貞疏(民國),《水經注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1999年8月2刷。
二、墓誌:
周紹良、趙 超等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2刷。
周紹良等編,《唐代墓誌銘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千唐誌齋藏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2刷。
三、近人著作:
(一)專書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2刷。
方積六,《黃巢起義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王永興,《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北京:崑崙出版社,2007年7月2刷。
王永興,《唐代後期軍事史略論稿》,北京:北京大學,2006年1月初版。
王華隆,《中國區域地理綱領》,臺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6月初版。
王壽南,《唐代人物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王壽南,《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72年12月初版。
王壽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4月2版。
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大化書局,1978年9月。
王穎樓,《隋唐官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綱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1991年12月初版。
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史念海,《唐史論叢》(第六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史念海,《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石璋如等撰,《中國歷史地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年7月。
任育才,《吐蕃與唐朝關係之研究》,臺中:自立出版社,1971年元月初版。
任育才,《唐德宗奉天定難及其史料之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0年4月初版。
何永成,《唐代神策軍研究-兼論神策軍與中晚唐政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3月初版。
吳廷燮,《唐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1版2刷。
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12月2版。
岑仲勉,《通鑑隋唐紀比事質疑》,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5月初版。
岑仲勉,《黃河變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初版。
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第五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6月初版。
李樹桐,《唐史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6月初版。
杜文玉、於汝波合撰,《中國軍事通史:唐代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谷霽光,《府兵制度考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周偉洲,《吐谷渾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6年6月初版。
屈萬里,《詩經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93年12月4刷。
林冠群,《唐代吐蕃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8月初版。林恩顯,《突厥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4月初版。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中國水利史稿》,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年6月初版。
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合肥:合肥大學,2001年1月初版。
凍國棟,《唐代人口問題研究》,武漢:武漢大學,1993年2月初版。
翁俊雄,《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臺北:新文豐出版,1995年9月初版。
翁俊雄,《唐初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0年8月初版。
翁俊雄,《唐後期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9年12月初版。
翁俊雄,《唐朝鼎盛時期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5年9月初版。
馬 馳,《唐代蕃將》,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
張國剛,《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初版。
章 羣,《唐代蕃將研究(續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9月初版。
章 羣,《唐代蕃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3月初版。
陳志堅,《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10日7刷。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考》,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10日7刷。
陶希聖、鞠清遠,《唐代經濟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4月初版。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6月2刷。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二刷。
賈志剛,《唐代軍費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初版。
雷家驥,《李靖》,臺北:聯鳴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7月初版。
寧志新,《隋唐使職制度研究(農牧工商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2月初版。
戴偉華,《唐方鎮文職僚佐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7年12月初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6月2刷。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4刷。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年5月初版。
嚴耕望,《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年10月初版。
嚴耕望,《唐僕尚丞郎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
嚴耕望,《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顧頡剛、史念海,《中國疆域沿革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9年7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1.中文
毛漢光,〈唐代軍衛與軍府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嘉義:中正大學,1994年第5卷第1期。方震華,〈才兼文武的追求—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臺大歷史學報》,臺北:臺灣大學,2012年第50期。
王建懷,〈唐代北方稻作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0年第4期。
王洪軍,〈唐代水利管理及其前後興修重心的轉移〉,《齊魯學刊》,曲阜:曲阜師範大學,1999年第4期。
王壽南,〈唐代藩鎮與宦官〉,《思與言》,臺北:思與言雜誌社,1969年5月第7卷第1期。王壽南,〈從藩鎮之選任看安史之亂後唐中央政府對地方之控制〉,《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北:政治大學,1988年第6期。王鳳翔,〈唐代西北藩鎮與地域社會〉,《唐都學刊》,西安:西安聯合大學,2010年9月第26卷第5期。
王鳳翔、孫遠方,〈論晚唐鳳翔劫遷〉,《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寶雞:寶雞文理學院,2010年6月第30卷第3期。
王賽時,〈唐代中後期的軍亂〉,《中國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9年第3期。
王賽時,〈論唐朝藩鎮軍隊的三級構成〉,《人文雜誌》,西安:陝西社會科學院雜誌社,1986年第4期。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東北、西北、港澳》,臺北:大旗出版,2009年3月初版。
冉萬里,〈唐代蠟燭小考〉,《人文雜誌》,西安: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雜誌社,1994年第1期。
史念海,〈開皇天寶之間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農業的發展〉,《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田 尚,〈唐代政區中的府制〉,《鄭州大學學報》,鄭州:鄭州大學學報,1987年第6期。
石雲濤,〈唐代幕府辟署制之認識〉,《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許昌:許昌師專,1997年第1期。
石雲濤,〈唐後期有關方鎮使府僚佐辟署對象的限令〉,《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第3卷。
何敦鏵,〈唐代藩鎮割據及其形成的政治原因〉,《歷史教學問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8年第6期。
宋剛強,〈試論唐代藩鎮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四川教育學院學報》,成都:四川教育學院,2002年第3期。
李宗保、曾 敏,〈淺析唐末藩鎮的特點〉,《唐都學刊(社會科學學刊)》,西安:西安聯合大學,1992年第3期。
李宗保、曾 敏,〈試論唐末藩鎮對昭宗朝政局的影響〉,《史學月刊》,開封:河南大學,1993年第3期。
李發良,〈令狐綯任鳳翔節度使補證〉,《文博》,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李煥青,〈唐憲宗中興與藩鎮政策〉,《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2001年5月第22卷第3期。
李樹桐,〈唐太宗渭水之恥的研究〉,《史學彙刊》,臺北:中華學術院中華史學協會、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與史學系,1986年9月第14期。谷霽光,〈唐折衝府考校補〉,《二十五史補編》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7刷。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竺可楨全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
段希祥、王 芬,〈試論唐代宦官監軍制度〉,《臨沂師專學報》,臨沂:臨沂師專,1999年10月第21卷第5期。
夏 炎,〈唐代刺史的軍事職掌與州級軍事職能〉,《南開學報》,上海:南開大學,2006年4期。
桂齊遜,〈唐代都督、都護及軍鎮制度與節度體制創建之關係〉,《大陸雜誌》,臺北:大陸雜誌社,1994年10月第89卷第4期。張廣達,〈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北京大學,1986年第2期。
張衛東,〈唐代刺史的任期與特點〉,《中州學刊》,鄭州:中州學刊社,2009年7月第4期。
張學軍、張生三,〈略論唐代宦官監軍之弊〉,《南都學壇(社會科學版)》,南陽:南陽師範學院,1989年第3期。
陳沅遠,〈唐代驛制考〉,《史學年報》,北京:景山書社,1933年8月第1卷第5期。陳明光,〈鄭畋宦績考論〉,《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第3卷。
陶 然,〈李茂貞其人〉,《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寶雞:寶雞文理學院,2003年第2期。
傅功振,〈周粟、周風、周禮-談岐山嫂子麵〉,《咸陽師範學院學報》,咸陽:咸陽師範學院,2010年5月第25卷第3期。
湯承業,〈論李訓所以敗於仇士良-甘露之變的檢討〉,《食貨月刊》,臺北:食貨月刊社,1973年10月第三卷第7期。程 志,〈晚唐藩鎮與唐朝滅亡〉,《東北師大學報》,長春:東北師範大學,1988年第3期。
程 志,〈論中唐藩鎮的本質和作用〉,《東北師大學報》,長春:東北師範大學,1986年第6期。
華林甫,〈唐代粟、麥生產的地域佈局初探(續)〉,《中國農史》,南京:農業出版社,1990年第3期。
華林甫,〈唐代粟、麥生產的地域佈局初探〉,《中國農史》,南京:農業出版社,1990年第2期。
黃 樓,〈唐李業生平事蹟述考〉,《珞珈史苑》,武漢:武漢大學,2011年。
黃利平,〈中晚唐京西北八鎮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4年6月第19卷第2期。
黃清連,〈忠武軍:唐代藩鎮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年3月第64本第1分。雷家驥,〈唐初十二軍及其主帥雜考論〉,《中國中古史研究》,臺北:蘭臺出版社,2004年3月第3期。
雷家驥,〈從政局與戰略論唐初十二軍之興廢〉,《中國中古史研究》,臺北:蘭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期。
雷家驥,〈從戰略發展看唐朝節度體制的創建〉,《唐代研究論集》第4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12月初版。雷家驥,〈試論唐初十二軍之建軍及其與十二衛的關係〉,《中國中古史研究》,臺北:蘭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十期。
靳強,〈唐代自然災害問題述略-側重於災害資料的統計與分析〉,《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0輯,武漢:武漢大學,2003年12月。
廖德松,〈論鳳翔鎮在唐末五代初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史苑》,臺北:輔仁大學,2000年5月。滿志敏,〈關於唐代氣候冷暖問題的討論〉,《第四紀研究》,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第1期,1998年2月。
趙忠虎,〈試論岐王李茂貞〉,《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寶雞:寶雞文理學院,2003年第2期。
齊勇鋒,〈唐中葉的削藩措置及其作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西安:陝西師範大學,1985年第1期。
劉俊文,〈唐代水害史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北京大學,1988年第2期。
劉樸兵,〈略論唐宋麵食烹飪的差異-以中原地區為考察中心〉,《揚州大學烹飪學報》,揚州:揚州大學,2009年第2期。
藍 勇,〈唐代氣候變化與唐代歷史興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1年3月第1輯。
嚴耕望,〈唐代方鎮使府僚佐考〉,《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嚴耕望,〈唐代府州僚佐考〉,《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嚴耕望,〈唐代方鎮使府軍將考〉,《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上冊,臺北:清華學報社,1965年9月初版。
嚴耕望,〈唐代河湟青海地區交通軍鎮圖考〉,《新亞學報》,香港:新亞書院圖書館,1974年9月第11卷上冊。2.日文
日野開三郎,〈唐代藩鎮的跋扈與鎮將〉,《東洋史學論集》第1卷,東京:三一書房,1980年9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桂齊遜,〈唐代河東軍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陳素月,〈唐代監軍制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陳奕亨,〈國家政策與地域社會變動─唐五代忠武軍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古怡青,〈唐代役法中衛士負擔的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趙國光,〈唐代河南道及都畿道與國勢興衰之關係〉,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陳奕亨,〈唐五代河南道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蔡瑞家,〈李唐與吐蕃和戰關係之研究-以代、德二朝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陳建廷,〈唐代浙東變亂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江依璇,〈唐代武寧軍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四)網站
Google map,版權為Google公司所有,2013年1月22日瀏覽,http://maps.google.com.tw/maps?hl=zh-TW&ie=UTF-8&tab=wl&q=%E9%99%9D%E8%A5%BF%E9%B3%B3%E7%BF%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