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0: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耀華
論文名稱:吳鳴散文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Wu-Ming’s Essays
指導教授:林淇瀁林淇瀁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吳鳴音樂散文書法散文運動散文
外文關鍵詞:Wu-MingMusic essayCalligraphy essayMoving essa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吳鳴本名彭明輝,一九五九年生,臺灣花蓮客家人。在眾多散文創作者中,吳鳴是一個沉潛多時的名字。他二十三歲獲得第五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出版過八本散文集,後轉往部落格寫作,寫作生涯超過三十載。吳鳴曾任《聯合文學》執行主編、叢書主任,聯合報編輯,現為政大歷史系教授。本論文以「吳鳴散文研究」作為主題,旨在透過相關資料研究整理,對吳鳴作品進行客觀分析,歸結吳鳴散文風格與特色,期能拋磚引玉,還原吳鳴在現代散文史上的貢獻與價值,呈現吳鳴的散文成就。

第一章緒論,揭櫫研究動機與目的,敘明研究範圍與方法,並剖析吳鳴散文研究的價值與貢獻。第二章透過文本細讀,整理歸納吳鳴的成長經歷與生命歷程。第三章進行吳鳴散文寫作分期研究,針對吳鳴的寫作階段劃分出「紙本文學」和「網路書寫」兩個時期,並將吳鳴散文類型分為地景散文、生態散文、音樂散文、運動散文和書法散文。第四章探討吳鳴散文紙本文學期語言風格的差異與轉變,包括擬聲詞、重疊詞、方言俗語、典雅或古語詞彙、客觀中性詞的妥切運用,以及明確年代書寫、方位詞說明場景、擅用四字句節奏、回文式書寫的特色。第五章研究吳鳴網路書寫期的作品,共有音樂散文、運動散文、書法散文三個面向。第六章結語,總結研究成果。綜觀吳鳴的散文,具有多旋律線,是充滿「理性歷史、感情文學」的獨特散文,其語言句法結構明確,散文風格具有生命書寫的意涵,能激勵人心且豐富多變。

關鍵字:吳鳴、音樂散文、書法散文、運動散文

Wu-Ming, whose real name is Pang Ming Fai, born in 1959, Hualien, Taiwan Hakka. Wu-Ming is a long time Downs name in many essays creators. He was 23 for the first prize of the Fifth Times Literary Award essay collection of essays, published eight, was later transferred to the blog writing, writing career of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Wu-Ming, a former executive editor of Unitas, Series Director, joint editor of the newspaper, is now Professor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istory. As the theme of the thesis "The Study Of Wu-Ming’s Essays", designed to organize, through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works of Wu-Ming, attributed to Wu-Ming essay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eriod can initiate restore Wu-Ming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ssay value, showing the achievements of Wu-Ming essay.

The first chapter, enshrined in motivation and purpose, stating the scope and methods, and analysis of the value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Wu-Ming essay. Chapter II through text reading, summarizing Wu-Ming upbringing and the life course. The Chapter III conducted Wu-Ming essay installments study, Wu-Ming writing stage divided into the paper literature "and" Internet writing two periods, and Wu-Ming essay types of landscape essay, ecological essay Music essay, moving essay and calligraphy essay.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per in this article semester language style in essay Wu-Ming, including onomatopoeia, overlapping words, dialect sayings, elegant or old saying the vocabulary, objective and neutral words Tuoqie use, as well as writing clear age azimuth word description scene, unauthorized use of four wording rhythm, palindrome-writing features. Chapter Wu-Ming Internet writing of the works, Total Music essay, calligraphy essay, sports essay four dimensions. Chapter VI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Looking Wu-Ming's essay, with more than melody line, full of "rational history, feelings Literature unique essay,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is clear, with the meaning of life writing essay style, inspiring and rich and varied.

Keywords: Wu-Ming, Music essay, Calligraphy essay , Moving essay.

第一章 序曲: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7
第三節 文獻探討 9

第二章 生命的旋律:吳鳴的成長經歷 15
第一節 戀戀花蓮:吳鳴的成長背景 15
第二節 大度絮語:吳鳴的大學生活 21
第三節 金門之歌:吳鳴的軍旅時期 27
第四節 悠悠情懷:吳鳴的工作經過 31

第三章 歷史的樂章:吳鳴散文寫作概述 39
第一節 吳鳴散文寫作的分期 40
第二節 吳鳴散文寫作的類型 48
第三節 吳鳴散文寫作的歷程 60

第四章 浪漫的樂派:吳鳴散文紙本文學期 69
第一節 奏鳴曲式的純文學時期 70
第二節 協奏曲式的風格轉變期 83
第三節 交響曲式的散文出位期 90

第五章 書寫的變奏:吳鳴散文網路書寫期 101
第一節 音樂風景:吳鳴的音樂散文 102
第二節 從球類運動到鐵人三項:吳鳴的運動散文 109
第三節 墨色濃淡:吳鳴的書法散文 116

第六章 終曲:結語 123
第一節 吳鳴散文書寫的多旋律現象 123
第二節 吳鳴散文書寫的風格特色 124
第三節 吳鳴散文研究的反思與發展 125

附錄一:吳鳴年表 127
附錄二:散文入選 131
附錄三:吳鳴訪談錄 135
參考書目 141



一、 專書
(一)吳鳴著作
1. 吳鳴,《心路》,臺中,晨星出版社,1985年。
2. 吳鳴,《我們在這裡分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
3. 吳鳴,《來去鯉魚尾》,臺北:城邦文化公司,2003年。
4. 吳鳴,《長堤向晚》,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5. 吳鳴,《浮生逆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
6. 吳鳴,《素描的留白》,臺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990年。
7. 吳鳴,《晚香玉的淨土》,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8. 吳鳴,《湖邊的沈思》,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
9. 吳鳴,《結愛》,臺北,圓神出版公司,1988年。
10. 吳鳴,《歷史花蓮》,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年。
11. 吳鳴,《豐田和風情》,臺北:城邦文化公司,2003年。
12. 彭明輝,《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麥田文化公司,2002年。
13. 彭明輝,《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91年。
(二)文學專書
1.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9月。
2. William McKinley Runyan著,丁興祥等譯,《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
3. 正中書局主編,《在歲月裡成長》,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
4. 向陽,《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
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聯合文學出版社編輯製作,《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8年。
6.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7. 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年。
8. 吳榮斌主編,《我最愛的話﹝1﹞》,臺北:文經出版社,1990年。
9.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10. 李瑞騰主編,《九歌二十:1978-1998》,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11. 李歐梵等著,樊善標等主編,《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
12. 李豐楙等主編,《中國現代散文選析2》,臺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
13. 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14. 周慶華,《思維與寫作》,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9月。
15.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台北:揚智,2006年。
16. 林清玄等著,《改變一生的一句話》,臺北:圓神出版社,2002年。
17. 林清玄等著,《野薑花與童年》,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89年。
18. 林錫嘉等著,《六六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19. 林錫嘉主編,《七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20. 林錫嘉主編,《七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
21. 林錫嘉主編,《八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22. 林錫嘉主編,《八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23.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24. 亮軒等著,《800字小語﹝7﹞》,臺北:文經出版社,1987年。
25. 侯吉諒,《手工紙與人文畫》,臺北:未來書城公司,2003年5月。
26. 柏楊主編,《是龍還是蟲》,臺北:敦理出版社,1988年。
27. 紀元文,李有成,《生命書寫》,臺北:中研院歐美研究所,2011年。
28.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
29. 唐捐主編,《臺灣軍旅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30. 國立編譯館主編,吳晟編著,《青少年臺灣文庫——散文讀本4:在黎明的鳥聲中醒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年。
31. 國立編譯館主編,楊翠編著,《青少年臺灣文庫Ⅱ——散文讀本4:美麗的陷阱》,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8。
32. 張瑞芬,《狩獵月光》,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年。
33.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34. 張曉風主編,《大地之歌》,臺北:大地,1982年。
35. 張曉風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二○○三散文卷1-4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
36. 張曉風主編,《第一篇詩》,臺北:爾雅出版公司,1984年。
37. 張繼高,《樂府春秋》,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38. 莊裕安,《密漬拍子》,臺北:大呂出版社,1995年7月。
39. 許常惠,《音樂百科手冊》,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8年1月。
40. 許達然,《人行道》,臺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5月。
41. 許達然主編,《臺灣當代散文精選》,臺北:新地出版社,1990年。
42. 陳幸蕙主編,《七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
43.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12月修訂二版。
44. 焦桐,《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七七~世紀末)》,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
45.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數位美學、傳播與教學之理論與實際》,臺北:二魚文化事業出版,2003年。
46. 須文蔚主編,《文學@臺灣——11位新銳臺灣文學研究者帶你認識臺灣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2008年9月。
47.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48.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49. 楊牧、顏崑陽主編,《現代散文選(續編)》,臺北:洪範出版社,2002年。
50. 楊照,《想樂——發掘五○首古典音樂的恆久光彩》,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11年1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版第3次印行。
51.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1999年4月初版2印。
52. 劉大任,《強悍而美力麗——劉大任運動文學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2月。
53. 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有限公司,2003年。
54. 蔣勳,《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臺北:遠流出版社,2009年8月初版一刷,2009年9月初版三刷。
55. 蔡孟樺編著,《天地與我並生》,臺北:香海文化出版,2006年。
56. 蔡忠道、王玫珍等主編,《現代散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初版一刷,2012年1月初版四刷。
57.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9年。
58.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59.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60. 蕭蕭主編,《與自然談天:生態散文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61. 蕭蕭主編,《七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
62. 蕭蕭主編,《七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63. 簡媜主編,《惜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64. 簡媜主編,《八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
65. 鐘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Ⅱ1970-2010臺灣》,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

二、 學位論文
1. 于佩婷,〈後山、原鄉、淨土思維的辯證——花蓮地誌書寫與圖像之建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 吳蓉燕,〈文學創造力的條件與創作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3. 吳靜芸,〈臺灣運動散文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8月。
4. 李建儒,〈臺灣音樂散文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8月。
5. 柯品文,〈八○年代後台灣散文之家國書寫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6. 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1981-2001)〉,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7. 翁育慧,〈簡媜散文的隱喻和語言形式——兼論作品分期和風格轉變〉,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8. 陳淑貞,〈許達然散文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9. 黃小鳳,〈鄭明娳散文理論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0. 蔡豐全,〈國軍文藝金像獎報導文學獎得獎作品分析〉,臺北:國立政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三、 期刊論文
1. 九歌編輯,〈六六集:林錫嘉、陳幸蕙、蕭蕭、吳鳴、沈靜、陳煌合著散文〉,《九歌雜誌》,77期(臺北,1987年7月),1版。
2. 九歌編輯,〈吳鳴與《長堤向晚》〉,《九歌雜誌》,88期(臺北,1988年6月),2版。
3. 三毛,〈細品向晚心情——有情之書「長堤向晚」〉,《九歌雜誌》,78期(臺北,1987年8月),4版。
4. 王文進,〈心靈的移民者與故鄉遊子——孟東籬與吳鳴散文中的花蓮〉,《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頁103-110。
5. 王薇棻,〈從書寫治療談部落格之網路書寫〉,《臺灣心理諮商季刊》,2期(臺北,2010年),頁1-10。
6. 任菊(黃秋芳),〈三更有夢書當枕:吳鳴印象〉,《文訊》,25期(臺北,1986年8月),頁246-249。
7. 任菊(黃秋芳),〈吳鳴——以學術與創作豐富生活〉,《九歌雜誌》,72期(臺北,1987年2月),4版。
8. 吳鳴,〈以散文做一種思考方式——《長堤向晚》的緣起和期待〉,《九歌雜誌》72期(臺北,1987年2月),4版。
9. 李宜涯,〈在大地上筆耕的人:吳鳴創造《晚香玉的淨土》〉,《九歌雜誌》106期(臺北,1989年12月),4版。
10. 林淑貞,〈【九歌版】年度散文選述評〉,《問學集》,第2期(臺北,1991年12月),頁91-105。
11. 林雙不,〈從出生到永眠的泥土依戀-細讀吳鳴的「泥土」〉,《明道文藝》,73期(臺中,1982年4月),頁142-145。
12. 商業週刊,《alife優生活目錄》,《商業週刊》(臺北,2009年5月)。
13. 許佩馨,〈臺灣現代散文學位論文的研究現象分析〉,《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10月),頁257-278。
14. 游淑靜,〈敘舊言歡在此間——讀「六六集」心絃悸動〉,《九歌雜誌》,82期(臺北,1987年12月),4版。
15. 楊明,〈綠楊巷陌訪吳鳴〉,《明道文藝》,139期(臺中,1987年10月),頁10-14。
16. 廖玉蕙,〈情必近于痴而始真——評吳鳴《心路》〉,《聯合文學》,18期(臺北,1986年8月22日),頁217-218。
17. 鐘麗慧,〈當季散文新書介紹(4-6月):湖邊的沈思〉,《散文季刊3》,167期(臺北,1984年3月)。

四、 報紙
1.高大鵬,〈傳承與突破——簡評吳鳴的散文集「長堤向晚」〉,《中央日報》(臺北,1987年6月12日),第10版。
2.王夢鷗等,〈「湖邊的沈思」決審意見〉,《中國時報》(臺北,1982年10月3日),第8版。
3.柯焜耀,嘿嘿!作家拐你上山下海〉,《中國時報》(臺北,2004年10月3日),第E6版。

五、 網際網路資源
1. 《中時電子報‧人間》: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7020800470+11051301+20070208,00.html,2007年2月8日。
2. 九歌文學網: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632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3. 古典黑膠共和國:黑膠專欄,吳鳴專欄。http://www.classicalvinylrepublic.tw/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4. 吳鳴弄堂:http://blog.wuming-nongtong.com//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5. 吳鳴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wuming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6. 侯吉諒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10/01/16/465054.html,2010年1月16日。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10月12日。
7. 臺灣文學網站現代文學散文篇: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subject3.htm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