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專書
(一)吳鳴著作
1. 吳鳴,《心路》,臺中,晨星出版社,1985年。
2. 吳鳴,《我們在這裡分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
3. 吳鳴,《來去鯉魚尾》,臺北:城邦文化公司,2003年。
4. 吳鳴,《長堤向晚》,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5. 吳鳴,《浮生逆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
6. 吳鳴,《素描的留白》,臺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990年。
7. 吳鳴,《晚香玉的淨土》,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8. 吳鳴,《湖邊的沈思》,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
9. 吳鳴,《結愛》,臺北,圓神出版公司,1988年。
10. 吳鳴,《歷史花蓮》,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年。
11. 吳鳴,《豐田和風情》,臺北:城邦文化公司,2003年。
12. 彭明輝,《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麥田文化公司,2002年。
13. 彭明輝,《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91年。
(二)文學專書
1.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9月。
2. William McKinley Runyan著,丁興祥等譯,《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
3. 正中書局主編,《在歲月裡成長》,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
4. 向陽,《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
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聯合文學出版社編輯製作,《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8年。
6.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7. 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年。
8. 吳榮斌主編,《我最愛的話﹝1﹞》,臺北:文經出版社,1990年。
9.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10. 李瑞騰主編,《九歌二十:1978-1998》,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11. 李歐梵等著,樊善標等主編,《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
12. 李豐楙等主編,《中國現代散文選析2》,臺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
13. 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14. 周慶華,《思維與寫作》,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9月。
15.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台北:揚智,2006年。
16. 林清玄等著,《改變一生的一句話》,臺北:圓神出版社,2002年。
17. 林清玄等著,《野薑花與童年》,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89年。
18. 林錫嘉等著,《六六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19. 林錫嘉主編,《七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20. 林錫嘉主編,《七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
21. 林錫嘉主編,《八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22. 林錫嘉主編,《八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23.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24. 亮軒等著,《800字小語﹝7﹞》,臺北:文經出版社,1987年。
25. 侯吉諒,《手工紙與人文畫》,臺北:未來書城公司,2003年5月。
26. 柏楊主編,《是龍還是蟲》,臺北:敦理出版社,1988年。
27. 紀元文,李有成,《生命書寫》,臺北:中研院歐美研究所,2011年。
28.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
29. 唐捐主編,《臺灣軍旅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30. 國立編譯館主編,吳晟編著,《青少年臺灣文庫——散文讀本4:在黎明的鳥聲中醒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年。
31. 國立編譯館主編,楊翠編著,《青少年臺灣文庫Ⅱ——散文讀本4:美麗的陷阱》,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8。
32. 張瑞芬,《狩獵月光》,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年。
33.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34. 張曉風主編,《大地之歌》,臺北:大地,1982年。
35. 張曉風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二○○三散文卷1-4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
36. 張曉風主編,《第一篇詩》,臺北:爾雅出版公司,1984年。
37. 張繼高,《樂府春秋》,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38. 莊裕安,《密漬拍子》,臺北:大呂出版社,1995年7月。
39. 許常惠,《音樂百科手冊》,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8年1月。
40. 許達然,《人行道》,臺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5月。
41. 許達然主編,《臺灣當代散文精選》,臺北:新地出版社,1990年。
42. 陳幸蕙主編,《七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
43.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12月修訂二版。
44. 焦桐,《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七七~世紀末)》,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
45.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數位美學、傳播與教學之理論與實際》,臺北:二魚文化事業出版,2003年。
46. 須文蔚主編,《文學@臺灣——11位新銳臺灣文學研究者帶你認識臺灣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2008年9月。
47.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48.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49. 楊牧、顏崑陽主編,《現代散文選(續編)》,臺北:洪範出版社,2002年。
50. 楊照,《想樂——發掘五○首古典音樂的恆久光彩》,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11年1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版第3次印行。
51.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1999年4月初版2印。
52. 劉大任,《強悍而美力麗——劉大任運動文學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2月。
53. 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有限公司,2003年。
54. 蔣勳,《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臺北:遠流出版社,2009年8月初版一刷,2009年9月初版三刷。
55. 蔡孟樺編著,《天地與我並生》,臺北:香海文化出版,2006年。
56. 蔡忠道、王玫珍等主編,《現代散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初版一刷,2012年1月初版四刷。
57.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9年。
58.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59.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60. 蕭蕭主編,《與自然談天:生態散文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61. 蕭蕭主編,《七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
62. 蕭蕭主編,《七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63. 簡媜主編,《惜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64. 簡媜主編,《八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
65. 鐘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Ⅱ1970-2010臺灣》,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
二、 學位論文
1. 于佩婷,〈後山、原鄉、淨土思維的辯證——花蓮地誌書寫與圖像之建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 吳蓉燕,〈文學創造力的條件與創作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3. 吳靜芸,〈臺灣運動散文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8月。4. 李建儒,〈臺灣音樂散文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8月。5. 柯品文,〈八○年代後台灣散文之家國書寫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6. 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1981-2001)〉,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7. 翁育慧,〈簡媜散文的隱喻和語言形式——兼論作品分期和風格轉變〉,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8. 陳淑貞,〈許達然散文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9. 黃小鳳,〈鄭明娳散文理論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10. 蔡豐全,〈國軍文藝金像獎報導文學獎得獎作品分析〉,臺北:國立政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三、 期刊論文
1. 九歌編輯,〈六六集:林錫嘉、陳幸蕙、蕭蕭、吳鳴、沈靜、陳煌合著散文〉,《九歌雜誌》,77期(臺北,1987年7月),1版。
2. 九歌編輯,〈吳鳴與《長堤向晚》〉,《九歌雜誌》,88期(臺北,1988年6月),2版。
3. 三毛,〈細品向晚心情——有情之書「長堤向晚」〉,《九歌雜誌》,78期(臺北,1987年8月),4版。
4. 王文進,〈心靈的移民者與故鄉遊子——孟東籬與吳鳴散文中的花蓮〉,《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頁103-110。
5. 王薇棻,〈從書寫治療談部落格之網路書寫〉,《臺灣心理諮商季刊》,2期(臺北,2010年),頁1-10。
6. 任菊(黃秋芳),〈三更有夢書當枕:吳鳴印象〉,《文訊》,25期(臺北,1986年8月),頁246-249。7. 任菊(黃秋芳),〈吳鳴——以學術與創作豐富生活〉,《九歌雜誌》,72期(臺北,1987年2月),4版。
8. 吳鳴,〈以散文做一種思考方式——《長堤向晚》的緣起和期待〉,《九歌雜誌》72期(臺北,1987年2月),4版。
9. 李宜涯,〈在大地上筆耕的人:吳鳴創造《晚香玉的淨土》〉,《九歌雜誌》106期(臺北,1989年12月),4版。
10. 林淑貞,〈【九歌版】年度散文選述評〉,《問學集》,第2期(臺北,1991年12月),頁91-105。11. 林雙不,〈從出生到永眠的泥土依戀-細讀吳鳴的「泥土」〉,《明道文藝》,73期(臺中,1982年4月),頁142-145。12. 商業週刊,《alife優生活目錄》,《商業週刊》(臺北,2009年5月)。
13. 許佩馨,〈臺灣現代散文學位論文的研究現象分析〉,《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10月),頁257-278。
14. 游淑靜,〈敘舊言歡在此間——讀「六六集」心絃悸動〉,《九歌雜誌》,82期(臺北,1987年12月),4版。
15. 楊明,〈綠楊巷陌訪吳鳴〉,《明道文藝》,139期(臺中,1987年10月),頁10-14。
16. 廖玉蕙,〈情必近于痴而始真——評吳鳴《心路》〉,《聯合文學》,18期(臺北,1986年8月22日),頁217-218。
17. 鐘麗慧,〈當季散文新書介紹(4-6月):湖邊的沈思〉,《散文季刊3》,167期(臺北,1984年3月)。四、 報紙
1.高大鵬,〈傳承與突破——簡評吳鳴的散文集「長堤向晚」〉,《中央日報》(臺北,1987年6月12日),第10版。
2.王夢鷗等,〈「湖邊的沈思」決審意見〉,《中國時報》(臺北,1982年10月3日),第8版。
3.柯焜耀,嘿嘿!作家拐你上山下海〉,《中國時報》(臺北,2004年10月3日),第E6版。
五、 網際網路資源
1. 《中時電子報‧人間》: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7020800470+11051301+20070208,00.html,2007年2月8日。
2. 九歌文學網: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632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3. 古典黑膠共和國:黑膠專欄,吳鳴專欄。http://www.classicalvinylrepublic.tw/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4. 吳鳴弄堂:http://blog.wuming-nongtong.com//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5. 吳鳴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wuming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
6. 侯吉諒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10/01/16/465054.html,2010年1月16日。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10月12日。
7. 臺灣文學網站現代文學散文篇: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subject3.htm ,資料擷取時間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