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宜紋
研究生(外文):Yi-wen Tsai
論文名稱:花蓮縣豐濱鄉貓公部落阿美族豐年祭儀及音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for Amis Ilisin ritual music in Fakong village
指導教授:吳榮順吳榮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ong Shu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阿美族;貓公部落;豐年祭儀
外文關鍵詞:AmisFakong villageIlis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豐年祭是阿美族最為重要的祭典,各部落皆有屬於自己的豐年祭特色,隨著時代的轉變,豐年祭也因整個社會氛圍影響了原本單純的部落祭典型態,各地的阿美族,則依各地區所受主流文化的影響程度多寡,而其豐年祭便有不同程度的變異。至今東海岸地區的海岸阿美族群,被學者們普遍認為是保存完整阿美族傳統豐年祭的地區,其中又以港口部落的豐年祭最為被人知道。
貓公部落為豐濱鄉的一個古老阿美族部落,與港口部落相距約十來公里,同樣也保有傳統阿美族的豐年祭文化與祭歌,但卻顯少被關注到。本篇論文主要以貓公部落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探討其部落的豐年祭的整個過程、其歷史的變化,特別將焦點關注於此部落至今所擁有的豐年祭歌,這些歌曲與其他周圍部落有怎樣的關係。除了找出屬於貓公部落的聲音特色為本篇論文之主要目的外,並希望透過本篇論文的研究,喚起地方族人對於部落美好文化及其特色的重視,並讓大眾一窺這個不遜色於港口,甚至更值得關注的貓公部落豐年祭。


目錄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格目錄 V
圖目錄 V
譜例目錄 VI
凡例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6
第二章 阿美族與貓公部落阿美族人的概述 18
第一節 阿美族族群 18
第二節 海岸阿美群與貓公部落 24
第三章 貓公部落阿美族的豐年祭 32
第一節 阿美族豐年祭的文化背景 32
第二節 貓公部落年齡階級組織及豐年祭之祭儀 43
第四章 貓公豐年祭之祭歌 62
第一節 貓公部落豐年祭歌音樂分析 62
第二節 豐年祭歌旋律及聲詞之關係探討 75
第三節 貓公部落阿美族人的豐年祭歌美學觀 82
第五章 豐年祭歌舞與豐年祭文化意涵 90
第一節 豐年祭中之音樂所顯現的社會文化 90
第二節 貓公部落豐年祭歌今昔的差異及與港口部落的比較 104
結論 127
參考書目 131
附錄 135

專書與翻譯書籍
王櫻芬
2008《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台灣音樂調查》,台北:台大圖書館。
古野清人
2000《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台北:原民文化。
末成道男
2007《台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台北:中研院。
田哲益
2001《台灣的原住民 阿美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巴奈‧母路
2004《靈路上的音樂─阿美族里漏社祭師歲時祭儀音樂》,台北:財團法人原
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
林信來
1979《台灣阿美族民謠研究》,花蓮:作者自刊。
1981《台灣阿美族民謠謠詞研究》,花蓮:作者自刊。
1986《宜灣阿美族豐年祭歌謠》,台北:中研院。
林道生
2000《花蓮原住民音樂2─阿美族篇》,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阮昌銳
1969《大港口的阿美族 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來旺等
1992《牽源 東海岸阿美族民俗風情》,台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
區管理處。
呂炳川
1982《台灣土著族音樂》,台北:百科文化。
吳榮順
1999《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台北:漢光文化。
2010《重返部落‧原音再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選曲 阿美族篇》,台北: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呂鈺秀
2003《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社。
許常惠
1994《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出版社。
許木柱等
2003《台灣原住民史 阿美族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夏建中
1997《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文化研究的歷史》,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宣衛
1994《阿美族豐年祭之旅》,台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00《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慣習調查會 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二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高業榮
1998《台灣原住民的藝術》,台北:東華書局。
廖守臣等
1998《阿美族歷史》,台北:師大書苑。
移川子之藏等
1935《台灣高砂族系系統所屬研究》,台北:台灣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
1996《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協志工業。
Joseph Campbell, 朱侃如譯
1995《神話》,台北:立緒。
Kneif, Tibor著,金經言譯
2002《西方音樂社會學現狀─近代音樂的聽賞和當代社會的音樂問題》,中國大陸:人民音樂出版社。
期刊論文
巴奈‧母路
2009 〈十首豐濱阿美族豐年祭歌的分析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vol3:3,
p.199-p.229。
2008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中反覆形式之初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vol1:3,
p.129-p.147。
余錦福
2010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在地性論述:以港口部落為例〉《玉山神學院學報》,
第17期,p.53~p.75。
林素珍
2007 〈大港口事件歷史意識之探討〉《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nol:3,p207-p220。
明立國
1990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類型體系之研究〉《「音樂的傳統與未來」國際會議論
文集》,p.144-p.161。
陳俊斌
2007 〈Naluwan Haiyang─台灣原住民音樂中聲詞的意義、形式、與功能〉《2007
南島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縣政府文化局。
張慧端
1995 〈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考古人類學刊》,第五十期,
p54-p64
1979 〈初窺豐濱阿美族家族〉《人類與文化》,第13期,p80-p85
潘繼道
2010 〈清光緒初年後山中路的烏漏事件〉,《「楊南郡先生及同世代台灣原住民研
究與台灣登山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
學院,p1-p32。
錢善華
1999《南勢阿美族Ilisin豐年祭音樂之研究─以水璉、月眉、光榮部落為例》台
北:師範大學。
謝嘉幸
2002,〈解釋學在音樂心理學中的方法論意義及其實踐探索〉《星海音樂學學報》,
第1期,p.11-p.23。
碩士論文
王宜雯
2000《從宜灣阿美族Ilisin豐年祭看變遷中之祭典音樂文化》台北:師範大學。
張怡仙
1988《民國56年民歌採集運動始末及其成果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盧薆竹
2007,《花蓮縣阿美族Ilisin(豐年祭)音樂現況研究-以港口部落為例》,台北:
台灣師範大學。
網路資料
呂炳川音樂資料館 hhttp://libibmap.nhu.edu.tw/music/index5.htm 。摘錄於2012/11/10。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 。摘錄於2012/12/1。
豐濱貓公Alik工作室 http://tw.myblog.yahoo.com/kulasalik/ 。摘錄於2012/10/2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web.hach.gov.tw/boch/frontsite/cms/newsDetailViewAction.do?method=doViewNewsDetail&contentId=3089&isAddHitRate=true&relationPk=3089&tableName=content&iscancel=true&menuId=3401&siteId=101。摘錄於2012/12/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