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昱偉
論文名稱:漢語短時類近義副詞之語法問題及其教學建議 ─以「剛、剛剛、馬上、立刻、趕快」為討論範圍
論文名稱(外文):The Syntax of Momentarily Adverbs-equivalents and the Pedagogical Advice in Mandarin Chinese – Take "just" "just now" "right now" "right away" and "I'd better..." as Discussing Samples
指導教授:王季香王季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文藻外語學院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短時類副詞近義詞語法問題教學建議
外文關鍵詞:momentarily adverbsequivalentscritical pedagogyteaching adv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2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漢語是一種沒有動詞時態變化的語言,其時間先後順序的表達,皆須仰賴時間名詞或時間副詞的幫助。時間名詞的獨立性強,可單獨作為主語,表明一句子所需的確切時間,因此較易掌握;而時間副詞則因與動詞性成分構成不可分離的緊密關係,除了可以交代說話者的說話時間、動作或事件發生、進行或完成的時間以外,亦可體現人類對於自然時間流的長短、快慢等主觀與客觀性成分的認知概念,此對非母語使用者而言,實屬難點。
  筆者透過自身的教學經驗,蒐集有關時間副詞的分類及其研究成果,加以詮釋、分析後,發現初、中級的華語學習者對於學習「短時類副詞」容易產生偏誤,甚至語用錯誤的現象,尤以涵蓋近義成分的「剛、剛剛」(簡稱「剛類」)與「馬上、立刻、趕快」(簡稱「馬上類」)最為顯著。因此,本文藉由過去前人研究所得結果,分別以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平面加以辨析,從而檢視上述之「短時類副詞」於《遠東生活華語》和《實用視聽華語》兩本教材中的編寫情況和問題,作為提供日後教材修改的建議及參考。
  最後,依據教學語法原則融入「短時類近義副詞」的辨析教學中,以學生為出發點,強調能實際運用於口語交際為目標。筆者試以「圖像示線」方式表達語義,輔以生活實況產下的例句,加強用法概念;並利用「焦點歸納」,通過用法比較和共現規則等,強化學習者的辨析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之前,藉由學生彼此間的交際練習情況,檢視其學習成效,以期增進「短時類近義副詞」於真實情境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並減輕其學習難點及偏誤情況。

Mandarin Chinese is the language which verb and tense are applied indirectly, the priority of expressions takes account of verb and noun in time clause. The timing is therefore facile to dominate due to the independency of time noun is strong enough to be a single subject. As for the adverb, it constructs 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 with the part of speech via verbs, not only indicates how discourse is been accomplished with its sessions, actions or incidents, but also carries ou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ception in human nature and how the length and pace is controll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has become an obstacle for non-native tongu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performance are collected by the writer based on the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s, after further annot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discovered that momentarily adverb-equivalent is easily confused and caused grammatical error for learners at beginner and intermediate level. For instance, “just” “right away” “I’d better…now”. Nevertheless, this research will be debated and analysed in three dimensions: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nd based on above studies, we determine how momentarily adverb-equivalent is applied in “Far East Everyday Chinese” and “Practical Audio-Visual Chinese” during the compilation and further discussions, that would provide a concrete advise and resource.
In summary,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section present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yntactic principles and momentarily adverb-equivalent and emphasizes the discourse usage as the target in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within the critical pedagogy. The writer represents semantics by images and figures, random sample in examples and key point indicators as an in-class instruction, to distinguish the usage and rules. Language teacher can monitor the learning outcomes during student-student practic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towards momentarily adverb-equivalent and decrease the fallible frequenc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重要文獻評述……………………………………………………………………8
  第一節 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短時類副詞…………………………………………8
  第二節 漢語教學語法及近義詞教學應用研究 ……………………………………20
  第三節 「剛、剛剛、馬上、立刻、趕快」之研究成果…………………………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34
  第一節 質性研究……………………………………………………………………34
第二節 語法分析的選擇與運用……………………………………………………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1
  第一節 短時類近義副詞之辨析……………………………………………………41
  第二節 短時類近義副詞於華語教材之編寫問題…………………………………62
第三節 短時類近義副詞之教學建議………………………………………………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8
參考文獻……………………………………………………………………………………90

一、專書
王力(1957)。語法體系和語法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力(198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白曉紅、趙衛(2007)。漢語虛詞十五講。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編(2000)。HSK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詞彙大綱.漢語八千詞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朱德熙(1962)。現代漢語。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英哲(1990)。實用漢語參考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李曉琪(2003)。現代漢語虛詞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邢福義(2002)。漢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生傳(2008)。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徐開來(譯)(2002)。亞里士多德.物理學.論生成和消滅 (原作者 :Aristotle )。台北:慧明文化出版社
胡裕樹(1995)。現代漢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范曉(1996)。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徐子亮(2010)。漢語作為外語的學習研究:認知模式與策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慶株(1988)。自主動詞與非自主動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慶株(1990)。略談漢語動詞時體研究的思路─兼論語法分類研究中的對立原則。北京:商務印書館。
崔永華、楊寄洲(主編)(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陸儉明、馬真(1985)。現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許國璋(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梅立崇(1995)。同義詞詞典編纂散論.漢語和漢語教學探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張亞軍(2002)。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誼生(2000)。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斌(2005)。現代漢語語法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海洋(1991)。中國語言學家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誼生、張彬(2000)。現代漢語虛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2011)。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陳伯榮、廖序東(主編)(2007)。現代漢語.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彭小川、李守紀、王紅(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程祥徽、田小琳(1992)。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楊寄洲、賈永芬(2005)。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月華 、潘文娛、故韡(2007)。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劉 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黎錦熙(1924)。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台北:正中書局。

二、論文、期刊
王桂花、呂玲娜(2007)。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綜述。周口師範學院學報,6,106-108。
王健(2008)。從動詞的時間意義看「剛才+V+了」中的動詞的語義特徵。現代語文,2,56-58。
李冰洁(2007)。現代漢語短時時間副詞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河南大學,河南省開封市。
李姝(2010)。對外漢語短時副詞教學初探。世紀橋,11,143-144。
李姝(2010)。「馬上、趕緊類」短時副詞與時相結構。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5,158-160。
沈敏、郭珊珊(2009)。現代漢語短時類副詞研究述評。語文學刊,4,27-29。
林華勇(2005)。可控副詞和非可控副詞。語言研究,1,34-40。
季安鋒(2008)。時間副詞「剛剛」詞義獻疑。現代語文,6,4-5。
金銘霞(2009)。立刻與馬上辨析。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5,197。
胡亮節(2006)。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近義詞辨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6,23-27。
范開泰、沈敏(2007)。「眼看」與「馬上」的語義表達功能辨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5,61-66。
徐振鵬(2011)。時間副詞「立刻」與「馬上」的語義及語用分析。語言研究,7,157-158。
唐依力(2011)。「立刻」和「馬上」的功能差異。湖州師範學院學報,4,82-87。
孫敏(2010)。時間副詞「趕緊」「趕快」異同當議。群文天地,7,111-113。
夏群(2010)。試論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的性質及分類。語言與翻譯,1,31-36。
曹田園(2010)。試談「立刻」與「馬上」。東京文學,9。
張邱林(2000)。副詞「剛剛」語用上的節律制約。修辭學習,3,10-11。
張新新(2011)。「馬上」與「立刻」的辨析教學策略。語文學刊,12。
郭銳(1993)。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中國語文,6,410-419。
郭熙(2002)。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銜接問題─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為例。漢語學習,4,58-66。
黃昱偉(2010年3月)。「剛」、「剛剛」和「剛才」之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阮黃英(主持人),語文教材編寫與教法研究。第一屆國際暨第四屆古典與現代學術研討會,文藻外語學院。
葉蘭(2009)。淺談「剛」與「了」的共現問題。現代語文,7,45-47。
劉巧云(2010)。韓漢時間副詞「 」與「馬上」語義句法功能辨析。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3,72-74。
楊寄洲(2004)。課堂教學中怎麼進行近義詞語用法對比。世界漢語教學,3,96-104。
鄭準辰(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若干問題。南京曉庄學院學報,3,115-117。
薛婧婧(2009)。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時間副詞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大連市。
謝成名(2009)。從語義範疇的角度看「剛」和「剛才」的區別。世界漢語教學,1,38-47。

三、華語教材
葉德明(主編)(1999)。遠東生活華語。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台北:正中書局。

四、網路資源
中研院現代漢語語料庫。取自 http://db1x.sinica.edu.tw/kiwi/mkiwi/
北大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取自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