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丁文郁 ( 2011),從發展史觀論台灣農業金融制度之建構,存保季刊,第24卷第3期,頁79-114,9月。
2.中華民國全國漁會官方網站http://www.rocnfa.org.tw/。
3.王瑜琳、洪嘉聲(2004),「農業信用部擠兌與經營狀態之探討-比例危機模型之應用」,農業經濟叢刊,10 卷 1 期,頁77 - 100。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網站http://www.boaf.gov.tw/。
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網站http://www.fa.gov.tw/。
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http://www.coa.gov.tw/。
7.吳榮杰.周百隆.陳永琦.黃士榮(2000),「建構健全完整的農業金融體系」,農業金融論叢,44期,頁29-48。8.吳德良(2006),金融監理CAMELS指標適用性之實證研究-6家銀行二階段實證,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9.李佳珍(1991),「臺灣地區漁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 41(88) ,頁197-215。10.李佳珍(1999),「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評等之分析」,嘉義技術學報,第67 期,頁79-97。
11.李桐豪、梁連文(2009),「由台灣上層農業金融機構看農業金庫之發展與挑戰-兼論對中國農業金融發展之建議」,台灣金融財務季刊,10卷1期,頁141-175。
12.李娸維、高瑞新、廖翊雅、劉文宏(2010),「台灣漁會領導型態與激勵制度對員工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36期,頁92-97。
13.沈中華(2002),「金融控股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L 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卷第2期,頁73-83。
14.林榮昌(1997),台灣地區漁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分析-資料包絡法之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5.林國慶(2002),「農業金融改革」,農業經濟叢刊,第7卷第2期,頁189-206。16.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event.fsc.gov.tw/fsd/fncl_mp.asp。
17.徐明宣 (2005),「農業金融體系的形成與展望」,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94-005號。
18.張瑞暉(2002),臺灣漁會信用部經營效率與規模經濟之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之碩士論文。19.張斐雅(2010),銀行資產品質及資本適足率與其經營績效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梁榮輝、徐中琦、廖振盛(2007),「臺灣外商銀行財務經營績效與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華人經濟研究,第5卷第2期,頁49-70。21.梁榮輝.廖振盛(2004),「地區漁業經營型態與漁會信用部成本效率分析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75期,頁149-178。22.莊慶達(1995),「台灣地區漁會業務經營效益之分析與發展建議」,第一屆漁會組織功能及經營管理研討會專輯,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所編印,頁117-169。
23.莊慶達(2007),漁會發展創新事業評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九十六年度科技計畫。
24.莊慶達(2008),「漁會發展創新事業的思維」,漁業推廣,260期,頁22-25。25.許振明‧劉完淳(2002),「近兩年我國銀行的財務績效評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1期,頁28-35。26.許兆博(2011),全體農會信用部經營效率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研究所之碩士論文。27.陳中河(2000),臺灣農會信用部金融預警系統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8.陳芳君(2002),提昇臺灣基層金融機構競爭力之研究-以漁會信用部為例 ,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之碩士論文。29.陳威名(2005),臺灣地區農(漁)會信用部財務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30.陳建宏、戴錦周、張芷耘(2011),「農業金融改革對臺灣農會信用部利潤效率與風險的影響」,臺灣銀行季刊,第62卷第3期,頁89-104。31.曾鳳英(2008),農業金融法實施前後對高雄地區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評估,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32.游秀文(2003),臺灣漁會恢復實施股金制度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33.楊馥如、趙葳、仝家駿(2010),「銀行業技術效率與財務績效之分析」,會計與財金研究,第3卷第1期,頁17-37。34.董俊宏(2007),逾放比、獲利力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國內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5.農業金融法相關法令編輯委員會(2010),農業金融相關法令彙編,增修訂七版。
36.廖聖惠(1996),「漁會信用部與產銷班經營管理之分析」,第二屆漁會組織功能及經營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編印,頁1-23。
37.廖振盛(2010),「臺灣地區漁會信用部經營效率與總要素生產力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61卷第3期,頁1-15。38.趙麗明(2011),農會信用部信用評等模型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所碩士論文。39.劉祥熹.莊慶達.林榮昌(1997),「臺灣地區漁會信用部經營續效之分析一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基層金融,第35期,頁107-134。40.劉祥熹.陳永琦(2000),「經營策略、外部環境、組織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台灣地區農漁會信用部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46期,頁77- 114。41.盧逸勳(2007),嘉義縣基層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研究 ,私立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2.蕭建興(2000),運用多準則評估方法於新銀行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43.戴肇洋、陳彩容、詹乾隆、陳巧青(2009),農漁會信用部策略性經營管理模式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科技計畫。
44.謝仲維(2012),台灣銀行業之利差影響因素分析,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45.羅美玲(2002),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差異之研究及政府監理行為有效性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西文部分:
1.Altman, E.I. (1968),“Financial Ratio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September,pp.589-609.
2.Arshadi, N. and E. C. Lawrence (1987),“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w Ban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1,pp.33-48.
3.Gardner, M. J. (1984), “Minority Owned Banks: A Manageria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Spring, pp. 26-34.
4.Sinkey, J. F. (1975),“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Banks,” Journal of Finance, 30(1), pp. 21-36.
5.Ugur, A. and H,Erkus(2010),“Determinants of the Net Interest Margins of Banks inTurkey”,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12 (2) , pp. 101-118.
6.West, R.C.,(1985) “A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 to Bank Condi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5(1) , pp.22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