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dhan, P. 1997. 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Issu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 (3):1320-1346.
Gillespie, K., and G. Okruhlik. 1991. The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Corruption Cleanup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s 24 (1):77-95.
Leff, N. H. 1964.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8 (3):8-14.
Lui, F. T. 1985. An Equilibrium Queuing Model of Bribe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 (4):760-781.
Mauro, P. 1995. Corruption and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0 (3):681-712.
Myrdal, G. 1968. Asian drama: 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nations(New York:Pantheon).937-960.
Rasmusen, E., and J. M. Ramseyer. 1994. Cheap bribes and the corruption ban: A coordination game among rational legislators. Public Choice 78 (3-4):305-327.
Theobald, R. 1990. Corruption,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Duke University Press.
天下雜誌. 2012. 《天下》幸福指數調查:台灣人65.94分,屬「中段班幸福」.
王永福. 2008. 不同類型公務員貪瀆犯罪之特徵及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 犯罪學研究所, 國立臺北大學, 新北市.
王佳慧. 2003. 貪瀆與經濟成長之分析, 財政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 台北市.
余致力. 2006. 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 臺灣民主季刊 3 (3):165-175.吳曉姍. 1997. 從組織效能規範看我國公務人員俸給制度, 政治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 台北市.
林山田. 1982. 「貪污犯罪學與刑法賄賂罪」之研究(上). 立法院院聞 10卷 (6期):37-45.
林文燦. 2004. 行政部門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 公共行政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 台北市.
林俊雄. 2006. 鄉鎮市長貪瀆犯罪之研究--兼論採購等制度之興革,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灣大學.
胡佳吟. 2004. 公務員貪污犯罪影響因素之研究, 犯罪學研究所, 國立臺北大學, 新北市.
孫德華. 2002. 貪污腐敗之成因分析─一個理論與實證的探討, 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國立成功大學, 台南市.
徐連城. 2005. 我國反貪腐策略改進之研究─ 以香港與新加坡為標竿學習對象, 公共政策所, 逢甲大學, 台中市.
張維迎著;劉楚俊編校. 民89. 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 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許勝雄. 2005. 我國公務人員貪污及其防制對策, 政治學研究所, 國立中正大學, 嘉義縣.
許濱松. 1993. 公務員貪污行為的成因及防治之道. 理論與政策 第二十九期:10-21.陳英鈴;張永明;張桐銳;劉如慧. 2009.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施行成效檢討之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
陳順煌. 2002. 我國貪污問題與廉政制度之研究, 公共行政研究所, 國立東華大學, 花蓮縣.
曾德勝. 2006. 我國公務人員待遇制度改革方向之研究─OECD國家績效待遇制度的啟示,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國立政治大學, 台北市.蔡美娜. 2008. 中央政府財政資訊透明度之研究,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灣大學.
蔡穎玲. 2008. 貪污犯罪形成歷程探討, 犯罪學研究所, 國立臺北大學, 新北市.
磨天相. 2003. 民選公職人員貪腐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 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 東海大學, 台中市.謝淑貞. 民84. 賽局理論: 謝淑貞.
瞿海源. 2007. 杜絕不當而惡質的政商關係. 臺灣民主季刊 4 (1):17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