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師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65-306)。高雄市:麗文。
王宏彰(2004)。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王叢桂(2005)。價值轉變的趨勢與影響因素的探討─世代價值的差異。公訓報導,118, 7-9。
王叢桂(1993)。三個世代大學畢業工作者的價值觀。載於鄭伯壎、黃國隆、郭建志〈主編〉,海峽兩岸之企業倫理與工作價值(頁205-262)。台北市:遠流。
朱俊淇(2000)。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停滯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合著(1998)。教育哲學。台北市:五男。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吳芝儀(2001)。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吳淑淳(201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文星(1983)。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台北市:台灣師大歷史研究所。
吳清山(1991)。教育理念與問題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0)。班級經營。台北市:心理。
林清江(1972)。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1972)。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市:五南。
林清江、簡茂發(1992)。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第三次)。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兩岸教育發展之比較(頁1-74)。臺北:師大書苑。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市:五南。
林新發(1993)。班級行政管理的內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3-21) 。臺北:師大書苑,。
林恕暉( 2013,1月20日),軍公教搶退,去年創8年新高。自由時報,A1版。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265-297。
林亞莼(2013)。屏東縣議會職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若蕎(2012)。台灣民航機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留任意願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錦城(2012)。高雄市視障按摩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朝成、郭朝順(2000)。佛學概論。台北市:三民。
李建興(1985)。論師道與校園倫理。載於李建興著,教育與人生。(頁307-315) 。台北市:三民。
洪瑞斌、劉兆明(2003)。工作價值觀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211-250。洪睿萍(2001)。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暨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凃明珠(2007)。不同世代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高強華(1994)。談教學特質與教師生活。載於高強華主編,教育沉思錄(頁128-144)。台北市:南宏圖書。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許敏溶、楊惠淇( 2012,9月23日),剝蒜頭賺學費,立志幫助弱勢,優良女師替學生付餐費。蘋果日報,A4版。
莊雅雯 (1998)。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工作態度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馬榮哲(2004)。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翁招玉(2010)。成人教育志工工作價值、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
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孫邦正(1964)。教育概論。台北市:台灣商務。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7-569)。台北市:學富文化。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周曉虹(譯)(1995)。阿爾伯特.班德拉 (Albert Bandura)著。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桂冠。
黃富三(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黃政傑、李隆盛(1993)。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天中(1995)。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
黃啟江(2004)。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幾個面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黃光雄(1990)。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1986)。德育原理。台北市:文景。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瑞隆(譯)(2001),Bogdan, R. C., &; Biklen, S. K著。實地研究。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頁105-156)。嘉義市:濤石文化。
鄭瑞隆(2001,10月)。實地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中小學教師暨教育學門研究生質的研究法」研習會,嘉義縣。
鄭淑如(2007)優質保母工作價值觀研究-以台中市保母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鄭石岩(1994)。教師的大愛。台北市:遠流。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金池(1989)。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致維(2009)。台灣尼特族青年工作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德銳主編(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琇鉉(200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俊崑(2000)。特教男教師生涯發展之敘說探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奎憙(198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怡錚(2000)。國中女教師之生涯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台北。陳瑞惠(2003)。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曾玉瓶(2003)。高職美容科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賴虹美(2011)。台南地區國中教師生涯發展、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曾惠彩 (2007)。國小愛心教師之職業觀分析─以雲林縣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彭煥勝(2009)。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文化。
楊國樞(1994)。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臺北市:桂冠。
楊宜涓(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教學效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願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孟翰(2001)。中年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之關
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培村(1996)。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培村、孫國華(1994)。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高市鐸聲,4(2),38-47。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1986)。中等教育。台北市:文景。
劉謙穎(2006)。工作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世代差異─以台中市國中教師為例。私立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真(1979)。教育與師道。台北市:正中書局。
方祖燊輯,劉真(1995)。教育家的智慧-劉真先生語粹。台北市:遠流。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與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鍾佩蓁(2003)。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嚴澤鈞(1999)。臺灣地區師院生工作價值觀與任教意願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二、外文部分
Fessler. R.(1985)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P. J.
Burke. &; R. G. Heideman. (Eds) ,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Illionis : Charles C. Thomas.
Fuller, F. (1969). 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 conceptualiz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Newman, K.K. (1980) Helping teachers examine their longrange development. (ERIC
ED 204321)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Rokeach(1979). 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 .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Super, D. E. (1970). Manual for 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 Chicago: Ri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
Steffy, B. E.(1989). Career Stages of Classroom Teachers.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Zytowski, Donald G. (1970). 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8, 1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