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天佑(200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載於劉阿榮主編《社會學與現代社會學》,頁93-118。臺北市:威仕曼文化。
王瑞琪(1992)。《臺北市高職三年級學生避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古易儒(2001)。《高職學生性態度之研究--以臺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江承曉(2007)。〈青少年健康促進議題-青少年性教育之探討〉,《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第27卷,第12 期,頁93-114。江 過(2002)。《國中學生性知識和性態度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江南發(2007)。〈學習動機〉。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260-261。臺北市:五南。
何嘉雯(1998)。《臺北縣市大學生親子關係,婚姻態度對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秀惠(1996)。《親子溝通,父母管教方式與青少年性知識,性態度及性行為之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與實務》。臺北市:知城。
吳虹儀(2006)。《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異性關係品質、衝突處理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吳雅雯(2004)。《臺南縣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 親子關係、同儕互動對 其性態度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育忠(2000)。《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互動對高中職子女異性交往之相關研究~臺東地區單、雙親家庭之比較》。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閏華(1993)。《父母婚姻關係對子女婚姻態度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未婚在學學生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李德芬、周才忠、林美珍、陳嘉鳳(2004)。〈青少女懷孕對其生理、心理、社會之衝擊〉,《臺灣性學學刊》,第10卷,第2期,頁93-110。阮芳賦(2010)。《 性與社會文化》。臺北市:巨流。
林燕卿(1988)。 《性教育教學對高中學生性知識、態度和性憂慮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燕卿(2010)。〈臺灣性教育歷史回顧及未來發展方向〉,《性學研究》,第1卷,第2期,頁1-14。
周甘逢(2007)。﹤品格與態度教學﹥。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137-166。臺北市:五南。
武靜蕙、高松景、白瑞聰、 晏涵文、虞順光(2005)。〈臺北巿高中(職)學生婚前性行為意向之研究~理性行動論之應用〉,《臺灣性學學刊》,第11卷,第2期,頁1-24。
柯澍馨、林琇雯(2011)。〈青少年休閒活動參與及婚前性行為之研究〉,《臺灣性學學刊》,第17卷,第1期,頁57-76。
晏涵文(2002)。《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晏涵文(2011)。《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心理。
晏涵文、劉潔心、李思賢、馮嘉玉(2009)。〈臺灣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性教育成果調查研究〉,《臺灣性學學刊》,第15卷,第2期,頁 65-80。晏涵文、劉潔心、鄭其嘉(2009)。〈臺北市五專五年級學生近三十年約會與性行為變化趨勢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第25期,頁251-274。秦玉梅(1987)。《高職三年級學生性知識、態度和行為及家長、教師對性教育之看法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香港:貓頭鷹。
張允中、林燕卿(2006)。〈單親家長對青春期子女「性」溝通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第20期,頁175-200。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美皓(1994)。《臺北巿國二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有關之主題的溝通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靖爾(2006)。《臺北市高職學生同儕關係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張酒雄(2007)。〈學生身心的發展與特徵〉。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19-77。臺北市:五南。
莊雅琴(2003)。《青少年兩性親密行為之研究--以自我發展及習慣觀點初探》。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珍琳(1999)。《臺北市高中職學生有關性知識、性態度和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齡臻、陳泓劭、林松甫(2003)。〈師院生性態度與性行為之相關性調查研究-以臺中師院為取樣分析〉,《社會科教育研究》,第8期,頁91-134。
郭明雪(1988)。《臺北市五專五年級學生約會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靜靜(2003)。《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宇芝(2003)。《大臺北地區大學生性知識、性觀念與性行為之相關研究》。中國 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文(2002)。《青少年父母婚姻關係知覺、父母控制知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俐君(2002)。《青少年自尊、親子關係、性態度與性行為之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單玉安、鄭其嘉、孫鳳卿(2008)。〈高中職學生性溝通、性態度及其受同儕關係類型影響研究-以高雄市為例〉,《臺灣性學學刊》,第14卷,第1期,頁 23-36。楊世瑩(2009)。《SPSS統計分析》。臺北:基峯。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黃金麟(2005)。〈文化〉。載於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精簡本,頁50-51。臺北市:巨流。
劉玉玲(2005)。《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臺北:揚智文化。
劉弘煌(2009)。《社會統計學:理論與運用》。臺北:雙葉書廊。
翟馥苓、鄧鳳苓、羅于惠、黃惠鈞、史麗珠(2011)。〈桃園縣高中生性態度與相關因素探討〉,《長庚科技學刊》,第14期,頁119-132。
鄧鳳苓、蔡麗紅、史麗珠、羅于惠、林雪蓉、瞿馥苓(2008)。〈桃園地區國中、高中職學生之性活動與相關因素之探討〉,《臺灣性學學刊》,第14卷,第2期,頁75-90。鄧鳳苓、瞿馥苓、羅于惠、林雪蓉、史麗珠(2008)。〈桃園縣國中生性態度現況之調查及相關因素探討〉,《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第28期,頁1-22。鄭其嘉、晏涵文、劉潔心、張興榮(2012)。〈父母支持性的性溝通、溝通信念與親子性溝通關係之探討—以臺北市高中、職親屬為範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第32期,頁151 - 172。
簡維政(1993)。《青少年性態度及性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慧美(1994)。〈高雄市高中學生性態度之現況研究〉,《教育資料文摘》,第33卷,第6期,頁131-147。魏慧美(1995)。〈國中學生性態度之現況調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6期, 頁111-129。魏慧美(1998)。《高雄市高中職學生親子溝通及同儕關係對其性態度與性行為影響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羅樊妮(2004)。《父母管教方式、異性交往之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異性交往態度之相 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份:
Angera, Jeffrey J.,Brookins-Fisher, Jodi., & Inungu, Joseph. N. (2008). An investigation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bout sexu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exuality education ,3(2),pp.165-181.
Ensign, J., Scherman, A.&Clark, J.J.(1998). The relationship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conflict to levels of intimacy and parental attach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Adolescence,33(131),pp.75-82.
Fisher ,T.D.(1986).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and young adolescents' sexual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dolescence, 21(83),pp.517-27.
Mohammadi, M.R., Mohammad,K., Farahani ,F.K., Alikhani ,S., Zare ,M., Tehrani,F.R., Ramezank ,H.A., & Alaeddini ,F.(2006). Reproductiv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 males in Tehran, Iran. 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32(1),pp.35–44.
Repossi,A., Araneda,J.M., Bustos,L., Puente,c.&Rojas,C.(1993). University students andsex: what they think, what they know, what they do. Revista medica de Chile, 121(2), pp.201-208.
Roche, J. P., & Ramsbey, T. W. (1993). Premarital sexuality: 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 of attitudes and behavior by dating stage. Adolescence, 28(109),pp.67-81.
Warren, C.W., Santelli, J.S., Everett, S.A., Kann,L., Collins,J.L., Cassell,C., Morris ,L., &Kolbe ,L.J.(1998). Sexual behavior among U.S. high school students, 1990-1995.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Vol 30, Issue 4, pp.170-200.
網路資料
內政部統計處(2010),〈單親家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摘要分析〉。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搜尋日期:101年10月10日。
內政部統計處(2012),〈內 政 統 計 通 報〉。
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搜尋日期:101年10月10日。
臺灣健康促進學校網站(2010)。
http://hpshome.giee.ntnu.edu.tw/About/WHO.aspx。搜尋日期:102年01月27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國民所得統計摘要〉。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8862&ctNode=3099。搜尋日期:102年6月1日。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2011國民健康局年報〉。http://health99.doh.gov.tw/educZone/edu_detail.aspx?Catid=21781&Type=002。搜尋日期:01年9月26日。
教育部(2008),〈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暨課程綱要〉。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5&Page=8657&Index=3。搜尋日期:102年01月26日
教育部(2008),〈學校衛生法施行細則〉。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54。搜尋日期:102年01月27日
教育部統計處(2012),〈各縣市高級中等學校概況〉。
https://stats.moe.gov.tw/news.aspx。搜尋日期:102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