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大前研一(1985)。策略家的智慧(黃宏義譯)。台北市:長河出版。
2.王俐容(2005)。文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第1期:頁169-194。3.王啟東(2012)。文化創意產業與綠色旅遊結合之探討。德霖技術學院講師。
4.古源俊(2007)。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策略之研究──以三義木雕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5.李蒼江(1996)。台灣工藝產業經營提昇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6.行政院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創意手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7.行政院文建會(2009)。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輔導資源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8.行政院文建會(2011)。2011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李怡嫃(2010)。傳統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之歷程研究──以工業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10.李耀宗(2011)。文化創意產業工藝產品經營模式與績效之探討──以 MEISSEN 瓷器及法藍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學院,高雄縣。
11.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
12.花建(2005)。《文化魔戒:文化競爭力的奧秘》。台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13.周宗德(2007)。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節慶活動發展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14.周賢彬(2010)。文化創意產業之地方行銷研究──以羅東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15.吳思華(198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北市:中華經濟企業研究所。
16.吳密察(2003)。文化創意產業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7:4,頁60。17.吳宜珮(2005)。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策略研究──以出版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18.吳家慧(2005)。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探討-以地方特色糕餅廠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19.朱延智(2009)。創業管理。台北市:鼎茂出版,頁5
20.林竹君(2011)。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居民地方感影響之研究──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21.林庭妃(2012)。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之研究──以緩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22.洪楙彧(2010)。金門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23.胡愈寧等(1997)。向成功女性靠攏:企業女性資源開發與應用。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頁153-162。
24.俞龍通(2008)。文化創意客家魅力。台北市:師大書苑,頁40-41。
25.柳宗悅(2006)。工藝文化。廣西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6.夏學理(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27.徐凱輝(2008)。探討商店形象對消費者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創意生活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28.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出版社。
29.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值得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30.陳郁秀(2003)。全球化台灣文化思維。文建會網路學會。
31.陳郁秀(2003)。認識文化創意產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編,台北市:中國時報美學館。
32.陳欽與(2008)。文化創意產業之行銷策略規劃──以建國啤酒廠台灣啤酒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33.陳泓予(2008)。創意生活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華陶窯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苗栗縣。34.陳杏枝(2009)。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35.陳憫(2010)。文化創意產業特性與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36.陳恒嶔(2011)。探討創業過程對創業團隊之影響──以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37.陳新上(1999)。苗栗的陶瓷與窯爐。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38.陳志遠、張勝立、魏式琦、楊金展,2007(人格特質、社會資本、先前知識對創業機警性影響之實驗研究:創業家與經理人的比較分析),《創業管理研究》,第二卷第四期,頁25-56。39.張紹勳(2005)。研究方法。台中:滄海,頁288。
40.張家萍(2010)。天仁茗茶文化創意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41.張宇樑、吳樎椒合譯(2011)。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台北市:學富文化,頁187。
42.張捷(2011)。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研究──以台南文化創意園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台南市。43.黃世輝(2003)。〈文化產業與文化商品設計〉,「環球技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學術研討會演講」。
44.黃科誠(2006)。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之探討──以法藍瓷有限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45.黃輝龍(2010)。以BSC 為基礎探討企業成功關鍵因素──以某渡假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嘉義縣。
46.黃志清(2011)。文化創意產業之行銷策略規劃──以建國啤酒廠台灣啤酒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47.彭慧貞(2011)。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之探究──以工藝、創意生活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聯合大學,苗栗市。48.彭雅娟(2011)。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公私協力──以南投縣國姓鄉「鹿神祭文化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49.郭黎憶(2003)。精品業經營策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50.游美(2008)。微型企業婦女創業成功關鍵因素研究──以新創事業獎得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51.游雲銘(2011)。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業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微型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52.詹炬銀(2010)。文化創意產業之地行銷研究──以羅東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53.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54.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數位,頁28。
55.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56.潘詠婕(2012)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創新推動品牌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力台北科技大學,台北。57.管倖生等18人(2010)。研究設計方法。新北縣:全華圖書。
58.鄧淑慧(2001)。苗栗的傳統古窯—一個生態博物館的雛型。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59.臺灣省苗栗縣志(1960)。經濟志。臺灣省苗栗縣文獻委員會。
60.賴建都、連瓊芬(2005)。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形象之設計與應用研究─以苗栗窯業為例。廣告學研究,第24集,頁59。
61.劉常勇(1997)。科技產業投資經營與競爭策略。台北市:華泰出文化。
62.劉常勇(2002)。創業管理的12堂課。台北市:天下文化。
63.劉大和(2003)。文化創意產業界定及其意義。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期,頁115-122。
64.蔡啟通(2001)。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管理學報,18(4),頁527-566。(TSSCI)
65.滕人傑(2004)。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初探-以新興之音樂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工藝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7:6,頁90-100。66.鄧淑慧(2003)。《酒甕的故鄉---苗栗酒甕的歷史與文化特色》,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財團法人苗栗縣文化基金會。
67.鄧淑慧(2001)。《苗栗的傳統古窯------一個生態博物館的雛形》,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
68.薛國偉(2008)。創新行為與品牌行銷策略對於經營積效影響之研究──以文化創意產業之表演與出版創作組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二、英文文獻
1.Aaker, D.A., (1995).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 John Wiely & Sons Inc.
2.Adorno.Theodor, Horkheimer.Max (2003).啓蒙的辯證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3..Bogdan, R.C. & Biklen, S.K.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4.Baron,R.A.(2006)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pattern recognition:How entrepreneurs ¨connect the dots¨to identify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104-119.
5.Barringer,Bruce R. & Ireland, R. Duane (2009).創業管理。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2006)
6.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The Experience of Play in Work and Gam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7.Dubini,P (1989). 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s and Environment on Business Start-Ups: Some Hints for public poli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4(1), pp.11-26.
8.Doutriaus, J.,(1992).“Emerging High-Tech Firms: How Durable Are Their Comparative Star-Up Advantag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 Vol. 7, pp. 303-322.
9.Doutriaus,J. (1992). Emerging High-Tech Firms: How Durable Are Their Omparative Star-Up Advantag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 Vol. 7, pp. 303-322.
10.Daniel D.W. (196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s. Havard Business Review, 39, pp.111-121.
11.Deci E L. and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12.Hill, W. L. and Jones, G. R.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 Integrated Approach,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7.
13.Hoselitz, B. (1952).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Sociology.
14.Holt, D.H. (1992). Entrepreneurship: New Venture Cre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5.Hamel G.,(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6.Isaksen, S. G., Lauer, K. J., Ekvall, G., and Britz (2001). Perceptions of the best and wors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 pp.1001-1006.
17.Idecker, J.K. and Bruno, A.V. (1984). Identifying &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17(1), pp.23-32.
18.John W. Creswell(2011).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台北市:學富文化。
19.Leidecker,J.K.and Bruno,A.V. (1984). Identifying &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17(1),pp.23-32.
20.McCutcheon, D. M., and Meredith, J. R. (1993).Conducting case study research in operation.
21.Throsby,David (2001). Economic and cultur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22.Tangv, H.K. (1998).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Technovation, 18(5), pp.297-309.
23.Timmons, Jeffry A. (1999).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e, 5rd ed, Irwin McGraw-Hill.
24.Sarasvathy,S.Dew,N,Velamuri,R,& Venkataraman,S.(2003) Three views of entrepeneurial opportunity.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56.
25.Steiner, M. P., and Solem, O., (1998). “Factor for Success in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6(1), pp.58-62.
26.Yamin, Shahid and Gunasekaran, A. and Mavondo, Felix T., (1999). “Innovation index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study of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7, pp.495-503.
三、網路資料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取自http://wiki.kmu.edu.tw/index.php/%E6%96%87%E 5% 8C%96% E5%89%B5%E6%84%8F
2.圳頭窯藝術空間。取自http://www.ongart.org/
3.竹南蛇窯。取自http://www.skiln.com.tw/
4.竹南蛇窯FACEBOOK。取自https://zh-tw.facebook.com/skiln.com.tw
5.文化部-地方文化館。取自http://superspace.moc.gov.tw/
6.文化統計資料庫網。取自http://cscp.tier.org.tw/CSDB5020.aspx
7.苗栗特色館。取自http://cultural.mlc.gov.tw/
8.苗栗縣文化資產。取自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itycase/caseSearchAction.do?method=showQuery1&cityId=8&menu=2
9.全球華人網站王龍德專屬網站。取自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age.php?act=view&ename=tonyong
10.全球華人網站藝文訊息。取自http://artnews.artlib.net.tw/detail1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