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珮甄(2011),公部門兒少保護社工留職意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江麗美譯(2001),Gerard Hargreaves著,有效壓力管理,台北:智庫。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6),國人工作壓力量表之建立,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林勝義、江亮演、王麗容(2005),社會工作直接服務,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靈宏(1992),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李昭儀(2011),銀行從業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對留任意願之影響-以工作活力為中介變項,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元墩、陳啟光、鐘志明、林育理(2000),台灣企業員工組織承諾衡量之研究,銘傳大學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管理組,頁105-132。
李錦珠(2007),公立教養機構保育員留任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李佳俐(2004),工作/家庭政策、工作/家庭平衡與員工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沈秀娟(2002),精神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美岱、陳殷哲(2012),科技研發人員工作與非工作生活平衡之研究,2012年勞動與就業關係學術研討會-雇用關係與組織績效兩岸四地論壇,頁C95-C113。
吳宜寧(2010),彈性工時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工作-家庭平衡為中介變項,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吳玲玲(2003),組織行為,台北:智勝文化。
吳劍雄(2011),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教保人員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角色知覺和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4期,頁1-25。林昆玄、馬于雯(2000),國軍連輔導長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心流經驗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效果,復興崗學報,99期,19-44。侯孟君(2011),派遣員工之派遣勞動條件滿足程度、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心理契約滿足程度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洪麗美、陳春富、莊照明(2007),技專校院總務主管對工作職能、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泓光學報,52期,頁123-144。
高旭繁、陸洛(2011),工作壓力及其後果的組群差異:以OSI 模式為理論基礎之大樣本分析,台大管理論叢,22卷1期,頁239-272。
陳欣潔(2007),啟智教養機構教保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家庭支持及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蓉(2008),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 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雲林縣某區域醫院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家銘(2010),工作家庭平衡措施滿意度對員工工作態度之影響-以知覺組織支持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火燦、劉嘉雯、黃名揚(2010),職場靈性影響工作家庭平衡之研究:整合模式的驗證,台灣管理月刊,10卷1期,頁79-102。
張曉鳳、林育秀、王素美、饒育華、吳芯霈、梁亞文(2010),醫療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源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6卷1期,頁21-31。張小鳳(1995),現代女生的壓力管理,台北:稻田出版。
許智淵(2012),南科光電產業激勵措施對勞動派遣員工之心理擁有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黃筱慧(2007),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 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惠(2003),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文化。
黃煥榮(2009),運用友善家庭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理論與經驗的初探,人事月刊,48卷1期,頁2-18。黃榮真(1992),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瓊恩(2008),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家庭親善政策知覺與工作家庭平衡為中介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溫金豐、張菡琤、謝裕琴(2004),旅館經理人工作-生活平衡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1卷1期,頁21-48。
趙婉秀(2012),知覺組織支持與員工幸福感之關聯性探討-以工作/家庭平衡與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凱翔(2010),臺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豐華、陳建隆、吳能惠、楊雅棠(2009),知覺組織支持、組織忠誠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國內銀行業為例,商學學報,17期,頁247-269。
楊晨均(2006),台北市醫學中心急診室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源與因應策略,輔仁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蔡萬助(1999),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
劉錦秀(2010),上班一定有壓力上班族必看學校沒教的精神健康管理,台北:商周出版。
劉仲矩、黃梅君(2007),由社會交換理論探討勞退新制滿意度對員工績效之影響,公共行政學報,24期,頁29-68。
盧瑞陽(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台北:華泰。
蕭如閔(2008),女性護理人員之專業承諾與組織承諾-以工作-家庭平衡中介變項,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文欽(2008),資料分析技巧:結構方程模式AMOS LISREL SAS之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鐘文貞(2011),高科技產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二、西文部分
Allen, T. D. (2001). Family-supportive work environments: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percep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8 (3), 414-435.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 (3), 411-423.
Chatman, J. A. (1991). Match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Selec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459-484.
Clark, S. C. (2001). Work cultures and work/family bal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8, 348-365.
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 Sowa, D. (1986). Perceived organization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3), 500-507.
Genevieve, E. C. (1990). Retention: Has it obstructed nursing view? Nursing Administration, 14(4), 70-75.
Greenhaus, J. H., & Beutell, N. J.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1), 76-88.
Osterman, P. (1995). Work-family programs and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0, 681-700.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Rhoades, L., Eisenberger, R., & Armeli, S. (2001). Affec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 (5), 825-836.
Shanock, L. R., & Eisenberger, R. (2006). When supervisors feel supported: Relationships with subordinates' perceived supervisor support,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 (3), 68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