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PAUL GOLDBERGER著,林俊宏譯(2012),《建築為何重要》,新北:大家出版
Kenneth frampton著;蔡毓芬(1999),《現代建築史MORDE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台北市:地景
Edward W.Soja 著,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2004),《第三空間》,台北:桂冠,
Henri Lefebvre 著,王志弘譯(2002),<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
Jurgen Habermas著,曹魏東 王曉玨 劉北城 宋偉杰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
Schuls,Christian Norberg著,王淳隆譯,(民65年),《實存.空間.建間》,台北:台隆
Tafuri,M./Dal Co,F.著,劉先覺譯(1999),《現代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Paul Goldberger著,林俊弘譯(2012),《建築為何重要》,新北市:大家出版
Geoffrey H. Baker著,林志銘編譯(1990),《勒‧柯比意 型的分析》,台北:茂榮圖書公司
Le Corbusier著,施植明譯(2002),《邁向建築》,台北:田園
Schuls,Christian Norberg著,施植民譯(1995),《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田園
John Urry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John Urry著,江千綺譯(2013),《消費場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Anthony Giddens and Christopher Pierson著,尹弘毅譯(2002),《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台北:聯經
Mike Featherstone著,楊渝東譯(2009),《消解文化-全球化、後現代主義與認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Arnold J. Toynbee著,陳曉林譯(民國68年),《歷史研究》,台北市:桂冠
Hilde Heynen著,高政軒、郭肇立譯(2012),《建築與現代性》,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Susanne. K. Langer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宏譯(2009),《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Emil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Yi-Fu Tuan著,潘貴成譯(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國立編譯館
E.T.Hall著,黃聲雄譯(民65),《無聲的語言》,台北:巨流
E.T.Hall著,關紹箕譯(民64),《隱藏的空間》,台北:三山出版社
Tim Dent著,龔永慧譯(2009),《物質文化》,台北:國立編譯館
Pierre Bourdien著,陳逸淳譯(2012),《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文集》,台北:麥田
安藤忠雄著,龍國英譯,2009,《建築家安藤忠雄》,台北:商周出版
安藤忠雄著,許晴舒譯,2009,《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台北市:大雁
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
國民政府(民18),<監督寺廟條例>,《宗教法令》
李乾朗,(2008),《台灣建築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崇憲著,《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台北市:群學,2010
鄭時齡(2006),《建築理性論:建築的價值體系與符號體系》,台北:田園
蔡明璋(2010),<台灣與世界:街與結的歷史>,《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台北:群學
傅朝卿(2008),《再現台灣-台灣的建築》,台北:沙士比亞文化事業
沐小虎(1999)《建築創作中的藝術》,洪葉文化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生智
邱天助(1998),《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香光尼僧團史料室主編(2011),《我看香光,相光尼僧團研究文獻1980~2010》,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
釋聖嚴等著(2007),《1998年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研討會》,台北:法鼓文化
李允鉌(2000),《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台北:明文書局
張馭寰(2008),《中國佛教寺院建築講座》,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淨空法師,《認識佛教》 ,佛陀教育基金會
連雅堂,《台灣通史》,2011,台北:黎明文化
林清香(2008),《台灣佛教美術:建築篇》,台北市:藝術家
李乾朗(2004),《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股份有限公司
王鎮華(1986),《中國建築備忘錄》,台北:時報
江燦騰(2000),《台灣當代佛教》,台北:南天
江燦騰、侯坤弘、楊書濠(2011),《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台北:五南
香光尼僧團史料室主編(2011),《我看香光:香光尼僧團研究文獻1980~2010》,嘉義市:香光書鄉
釋悟因(2007),《掬水集》,嘉義:香光書鄉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
曾梓鋒(1985),《柯比意建築中之矛盾與複雜》,台北:詹氏
周姚萍編寫(2010),《永不放棄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台北市:天下遠見
藍麗娟(2008),《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台北:天下雜誌
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2005),《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
《印光大師文鈔》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淨土五經讀本》,台北:華藏淨宗學會
石計生(2003),《藝術與社會 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啓迪》,台北縣:左岸文化
周宪(2005),《文化現代性與審美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釋悟因編輯(2010),《亙古容顏佛像造像藝術專輯》,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
論文期刊
劉銓芝(1986),《台灣佛教寺院空間之研討~以顯宗寺院為題進行宗教空間現代化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江佩蓉(2001),《台灣日治時期日系佛教建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廖素瑩(2002),《都市的心靈滌濾場--現代禪宗精舍之建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楊漢珩(2004),《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台灣戰後新竹地區佛寺建築風格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素娟(2004),《從唯識觀點探討佛教寺院空間之配置 -以法鼓山、佛光山、中台禪寺、靈鷲山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巫奇昇(2007),《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建築之探討》,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志乾(2008),《近代綠建築觀念在佛教建築的運用研究》,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惠嫺(2008),《從證嚴法師之克里斯瑪到靜思堂的建築象徵》,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高小倩(2010),《佛教寺院建築現代化研究:以中臺禪寺、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個案為核心》,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柳學琪(2010),《唐˙道宣律師《關中創立戒壇圖經》之研究》,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碩士班論文
康哈拿(2012),《空間的社會批判: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研究》,淡江大學法國語文系碩士論文蔣雅君(2006),《移植現代性,建築論述與實踐—王大閎雨中國建築現代化論戰,1950-70s》,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趙沛鐸(1997),<貝拉的宗教社會學理論>,《東吳社會學報 第六期》王志弘(2009),<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譯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期》陳雅郁、蔣雅君(2013),<理性與隱匿:養慧學苑的佛教建築現代化思路>,《寧波保國寺大殿建成1000週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建築史學分會2013年會》
電子資料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大正新修大正藏經Vol.45,No.1892,《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8/0901_011.htm
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f7708b6c-b1a9-49d4-96ff-ebe96504c1bb_ALLFILES.pdf
http://www.yct.com.tw/life/98lift/98brainstorm19.pdf
http://www.fgs.org.tw/fgs/fgs_view_01.aspx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http://www.fgs.org.tw/career/career_global_tw_n.aspx?area_no=0102#D50201
http://jmbu.ddm.org.tw/
http://www.gaya.org.tw/xianguan/library/history.htm
佛學院招生簡章http://www.gaya.org.tw/hkbi/visit/招生簡章_佛學院.pdf
行者學員招生簡章http://www.gaya.org.tw/hkbi/visit/招生簡章_行者學員.pdf
http://www.gaya.org.tw/architecture/view/tzu-chu/tzu-3.htm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74《香光:香光尼僧團十二週年特刊》
http://www.gaya.org.tw/xianguan/library/history.htm
佛光山南台別院網站http://web.fgs.org.tw/introduction.php?ihome=D51200
法鼓山農禪寺http://ncm.ddm.org.tw/
《入慈悲門》農禪水月。即景觀心http://icd.ddm.org.tw/page02_02.htm
台灣大百科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876#
雜誌
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埔里中台禪寺 >,《建築師》,2002/04
釋見建,<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從中台禪寺的建築設計看佛法伍話的落實>,《建築師》,2002/04
王增榮、王俊雄訪談,<顛覆既有的認知-訪姚仁喜建築師談宗教建築的形式與經驗>,《建築師》,2002/04
張國洋建築師事務所, <中華佛學研究所行政大樓、大殿、接待中心>,《建築師》,2006/05
姚仁喜x宋立文x王俊雄,<不真實的存在>,《台灣建築雜誌Vol 209》,2013/02,台北市: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釋悟因總編輯,《養慧學苑-跨越傳統的新宗教建築》第62期,1999,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