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四版,台北,五南,民國84年。
(2) 王文科,「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
所主編,1~23頁,高雄,麗文 ,民國89年。
(3) 朱文雄,班級經營,第五版,復文 ,高雄,民國78年。 (4) 朱文雄,新版班級經營,復文,高雄,民國80年。
(5) 李咏吟,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心理,台北,民國87年。
(6)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台北市,教育局,
民國93年。
(7) 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台北,民國84年。
(8) 吳明隆,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五南,台北,民國89年。
(9) 吳明隆,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五南,台北,民國92年。
(10) 吳明隆,班級經營:策略與實踐,五南,台北,民國100年。
(11) 吳明芳,「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
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2) 吳佳雯,「 桃園縣國民小學行銷策略與家長選校因素關係之研究」, 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13) 吳金香、陳彥貝,「國民小學施行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以一個實施九年一
貫課程的班級為例」,國民教育學報,15,123~155頁,民國94年。
(14) 吳清山,班級經營,心理,台北,民國87年。
(15) 吳耀明,「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11~134頁,民國93年。
(16) 林文生,「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一所學校課程發展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26,28~32頁,民國88年。
(17) 林玉珮、陳珮雯,「品格,家長選校最在乎的事」,親子天下,4,164-168,
民國78年。
(18) 林彥旭,「一所眷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19) 林佩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台北,學富,民國93年。
(20) 林佩璇,「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教育研究法,中正大
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39~262頁,高雄,麗文文化,民國78年。
(21) 林進材,「有效班級常規的經營」,師友,501,55~60頁,民國98年。
(22) 林進材,教學研究與發展,五南,台北,民國88年。 (23) 林進材,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民國78年。
(24) 林進材,教學原理,五南,台北,民國78年。
(25) 林詹田,「綜合高中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6) 范信賢、謝小芩,「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生主體性」,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
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26~143頁,台北市,揚智,民國88年。
(27) 范信賢,「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轉變:敘事探究的取向」,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2年。
(28) 孫敏芝,「國小教室生活面貌探討:質化研究經驗之旅」,黃政傑主編,質
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183-218頁,台北,漢文,民國87年。
(29) 高新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18~36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民國89年。
(30) 高新建,「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課程統整與教學,
91~117頁,台北,揚智出版公司,民國89年。
(31) 高義展,幼兒保育學刊,第一期,102~121頁,民國92年。
(32) 翁秀彩,「班級經營如何可能? 一所國民小學內四個班級教室生活故事的社會學報告」,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33)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民國85年。
(34) 郭明德,質化研究的探討與省思,教育研究,6,153-173頁,民國87年。
(35) 張新仁,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市,五南,民國88年。
(36)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民國78年。
(37) 張俊彥,蔡協欣,翁仕堯,「從環境認知觀點探討遊客破壞行為之成因分析-以台中市中山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8(3),67~89頁,1995民國84年。(38) 張秀敏,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民國87年。
(39) 張嘉育,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8年。
(40) 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班級經營,台北,空大,民國91年。
(41) 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民國
87年。
(42)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民國92年。 (43)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參考版〉,台北,教
育部,民國101年。
(44) 陳木金,「混沌領導與學校革新」,慈濟大學「學校創新與課程發展」學術
研討會,花蓮,1-14,民國95年。 (45)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民國91年。
(46) 陳名志,「國小教師班級經營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
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47) 陳師榕,「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全面品質管理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48) 陳湘玲,「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師範
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49) 陳嘉陽,教育概論(中冊),台中市:教甄策略研究,民國93年。
(50) 黃玉君,「台灣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與教學研究趨勢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國101年。
(51) 黃安邦譯,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民國81年。
(52) 黃炳煌,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民國85年。
(53) 黃政傑,課程改革,三版,台北,漢文,民國87年。
(54) 黃瑞琴,質的教育研究方法,二版,台北,心理,民國87年。
(55) 曾蘭芳,「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經典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專班,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56) 葉重新,心理學,台北,心理,民國89年。
(57) 葉興華,國小班級管理,台北,漢文,民國74年。 (58) 楊士賢,「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59) 楊國樞、文崇一等,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 (下),台北,東華,民國78年。
(60) 甄曉蘭 ,「教師與教學研究」,洪志成編, 教學原理,高雄,麗文,民國89
年。
(61) 廖淵豪,國小班級經營效能指標之建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6年 (62) 鄭蕙如、林世華,「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
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台東大學學報,第十五卷,台東,民國93年。
(63) 鄭麗玉,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民國82年。
(64) 戴文琪,『台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65) 鍾聖校,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民國79年。
(66) 謝淑芬,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民國84年。
(67) 謝譯瑩,「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之統整課程設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68) 簡楚瑛,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民國98年。
(69) 饒見維,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民國92年。
(70) Bigge,M.L.,Learning theories for teachers,NY,Harper and Row,1971.
(71) Bloom, B.S. ,Engelahar, M.D. ,Frust, E.J., Hill, W.H. & Krathwohl, D.R.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Handbook1:Cognitive Domain, David
McKay,N.Y. , 1956.
(72) Brady,L., 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ed), Sydney:PrenticeHall.1992.
(73) Brophy, J., “Educating teachers about managing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 (1), pp1-18,1988.
(74) Cangelosi, J. S.,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Gaining and maintaining
students'' cooperation., John Wiley & Sons. , Hoboken, N.J ,2008. (75) Doyle, W.,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392-431, Macmillan Publishers, London, 1986.
(76) Duke, D. (Ed.),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78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 II.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9.
(77) Emmer, E. T.,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R. A. Gorton, G. T. Schneider, & J. C. Fisher (Eds.), Encyclopedia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Oryx Press, NY, 1989.
(78) Emmer, E. T. & Stough, L. M. ,Classroom management: A critical par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6(2), pp103-112,2001.
(79) Froyen, L. A.,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 (2nd
ed.),Merrill,Ohio,1993.
(80) Furumark,A.M. ,A Swedish approach to decentralized curriculum innovation.
OECD/CERI, mimeographed,1973.
(81) Lincoln, Y. S. & Guba, E. G., Naturalistic inquiry.,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Newbury Park,1985.
(82) Jones, V. F., & Jones, L. S.,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all students, Ally & Bacon,Boston, 1994.
(83)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Gutcheon, G.,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Falmer Press, London,1990.
(84) OECD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ECD, Paris,1979.
(85) Neisser,U.,Cognitive Psychology.,Apleton Century Crofts, NY, 1967.
(86) Oliva,P.F.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6 th ed.), MA:Allyn & Bacon., Boston,2005.
(87) Parkay,F.W., & Hass, G,Curriculum planning: A contemporary approach(7th ed.), MA,Allyn & Bacon, Boston,2000.
(88) Skilbeck, M.,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Harper & Row, London,1984.
(89) Sowell,E.J,Curriculum:An integrative introduction(2nd ed.), PH:Merrill, Columbu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