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5: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姿蘋
研究生(外文):Tzp-Ping Lin
論文名稱: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制度之研究 -以交易成本觀點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n the System of Undertaking Farmlands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ees with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何彥陞何彥陞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溫豐文張梅英朱南玉
口試日期:2014-01-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農業發展條例移轉許可準則技術密集或資本密集類目及標準交易成本
外文關鍵詞:agribusinesstransferee of arable land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ctadequate release of the land regulations i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Categorytransaction co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民國八十九年大幅修正農業發展條例,配合土地法第三十條、第三十條之一對於耕地受限於承受人僅能自耕及僅限能自耕者繼承等條文的廢除始有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問題,此次修法對農業政策產生重大影響,放寬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亦為此階段之重大變革之一。

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管理法制之目的在於提昇利用效率、落實農地農用、避免投機行為,在耕地開放農企業機構承受後已超過十年的時間,相關的法規命令及行政規則雖已陸續訂定,然相關規定似尚未完備,因此農企業機構於申請承受耕地許可過程中亦有困境之產生,所有配套措施與執行工作,仍須地方政府與其他機關相互協調配合,方能將農企業機構的有利條件導入農業。而現行許可制度中檢視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之過程,現行許可之程序從尋覓到合適的耕地最終的許可登記,農企業機構必需負擔眾多的成本,故本文將探討承受耕地過從中所產生之相關問題且進行深度訪談進而分析彙整相關議題,此外本文擬從制度經濟學中備受關注的交易成本觀點,分析現行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時可能產生的各項交易成本及分析影響交易成本之各項因素,進而比較委託代理人是否能夠輾轉負擔農企業機構原所應負擔之部分成本,最後提供相關建議以期達成交易成本降低之效果,以利制度之完善。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ct (ADA) was drastically amended by coordinating article 30 and 30-1 of Land Act in 2000. The aim of this modification was to repeal clauses stipulating that “farmlands can only be used for self-farming and inherited to self-farming people”. Besides, it also led to revises of supporting acts such as Average Land Rights Act, Urban Planning Act, Regional Planning Act, Land Tax Act, Estate and Gift Tax, Rural Community Land Readjustment Act, etc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griculture policy. The relaxation toward agriculture transferees was also one of the major changes for this stage.

The target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Undertaking Farmlands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ees are to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mplement farmlands for agricultural use, and prevent speculations. Until now, farmlands have been open for transferee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lthough the regul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have been set in successio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seems not yet complete currently.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authoritie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one another to complete all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s for impor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ees into agriculture. By reviewing the undertaking farmland procedures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ees, we found that agricultural transferees have to afford much cost by following the currently approved procedures from search of suitable farmlands to registrations in the end.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e will analyze each cost which might be generated while transferring farmlands and provide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lowering transaction cos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名詞界定 9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5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回顧 17
第一節 交易成本理論 17
第二節 耕地承受相關文獻回顧 30
第三章 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相關問題分析 37
第一節 承受耕地資格限制之放寬與演變 37
第二節 現行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之規範與程序 43
第三節 農地作農業使用與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證明相關討論 57
第四章 深度訪談分析 70
第一節 訪談過程 70
第二節 深度訪談內容分析 74
第三節 小結 92
第五章 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制度交易成本分析 94
第一節 影響承受耕地制度之交易成本因素分析 94
第二節 農企業機構承受耕地流程之交易成本分析 99
第三節 自然人承受耕地流程之交易成本分析 109
第四節 承受耕地流程之交易成本分析比較 1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結論 124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7
附 錄 132
參考文獻
專書
1.Coase, R. H. 著(1934),“The Firm , the Market , and the Law”,陳坤銘、李華夏/譯(1995),廠商、市場與法律,遠流出版。
2.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著(2006),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市:五南。
3.Eric G.Furubotn. Rudolf Richter著(2001),“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顏愛靜主譯,制度與經濟理論,台北市:五南。
4.Friedman, D. D.著(2000),徐源豊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台北:先覺。
5.Irving Seidman著(2009),李政賢譯,訪談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6.North, D.著(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時報出版。
7.Steinar Kvale著(2010),陳育含譯,訪談研究法,台北縣永和市:韋伯。
8.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9.王文宇(2000),從經濟觀點保障財產權的方式-以財產法則與補償法則為中心,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0.王仕圖、吳慧敏,(2006),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97-116,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11.吳惠林、周亞貞(1998),放權讓利-由產權理論談中國經改,台北:中華徵信所。
12.陳明燦(2005),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農地政策與法律,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123-146。
13.熊秉元(2002),經濟學對金剛經的闡釋,台北:昌茂出版。
14.謝俊雄(2002),農企業經營與管理,屏東縣內埔鄉:謝俊雄出版。

期刊論文
1.丁文郁(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對農會經營衝擊之分析-兼論其對農民權益、農業、農村發展之影響」,農業金融論叢,第46期,頁1-45。
2.尤重道(2001),「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前後土地稅制差異比較分析(一)」,現代地政,第235期,頁20。
3.王文宇(1996),「財產法的經濟分析與寇斯定理-從一則古老的土地相鄰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頁6-14。
4.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一)」,現代地政,第224期,頁6-15。
5.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二)」,現代地政,第225期,頁6-15。
6.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三)」,現代地政,第226期,頁6-15。
7.立法院公報處(2000),「院會記錄-農業發展條例完成三讀」,立法院公報 ,第89卷,第4(1)期,頁161-338。
8.沈榮欽(1996),「法律與經濟學的方法論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頁39-44。
9.吳萬順(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之修正談土地法規之相關配套措施」,現代地政,第236期,頁16-19。
10.何宇明、林森田(1987),「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研究-從交易成本觀點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2期,頁1-35。
11.林森田(1998),「農地放寬自由買賣後農地興建農舍之爭議」,人與地,第179、180,頁9-10。
12.林茂雄(2000),「農業發展條例與農地農有農用」,地政通訊,第4期,頁5。
13.林明鏘(2001),「委託委辦與行政程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9期,頁89-94。
14.洪坤陽(2003),「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及農業試驗研究機構申請承受耕地移轉許可準則部分條文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第128期。
15.徐仁輝(1995)「組織經濟學的緣起與發展」,中國行政評論,第4卷第3期,頁105-126。
16.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法拍耕地之檢討與建議」,土地經濟年刊,第13期,頁71-95。
17.殷章甫(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利弊得失」,人與地,第179、180期,頁6-9。
18.陳立夫(2000),「農業發展攸及相關配套法律修正重點解說」,台灣本土法學雜,第八期,頁179-191。
19.陳明燦(2000),「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二期,頁97-145,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20.陳明燦、林志昌(2006),「共有土地判決分割之法律經濟分析」,月旦民商法,第13期,頁88-92。
21.陳明燦(2009),「台灣農地不課徵土地增直稅之稽徵程序與相關法律問題」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判字第二○九一號判決」,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8期,頁173-196。
22.許惠峰(2012),「從交易成本論財產權制度對經濟效率之影響-兼論寇斯定理在公私法領域之運用」,興大法學第11期,頁1-66。
23.許惠珠(2003),「交易成本理論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28期,頁79-98。
24.黃明耀(1998),「農地政策調整方向及措施」,臺灣地政,第149期,頁4。
25.張梅英(1998),「農地自由買賣的省思與建言」,人與地,第179,180期,第9頁。
26.張志銘(2001),「從台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三)」,人與地,第205期,頁38-49。
27.張志銘(2003),「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一)」,現代地政,第270期,頁57-60。
28.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二)」,現代地政,第271期,頁62-65。
29.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三)」,現代地政,第272期,頁56-61。
30.張志銘(2003),「現行農會及農企業法人許可承受耕地作法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136期。
31.張志銘(2004),「農業相關法人申請承受耕地移轉許可準則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第144期。
32.張志銘(2005),「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對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之影響」,土地經濟年刊,第16期,頁1-28。
33.張五常作,陳怡宜譯(1992),「寇斯小傳」,經濟前瞻,第25號,頁131-129。
34.彭作奎(1998),「農地政策改革方向及措施」,農政與農情,第78期,頁5。
35.楊松齡(2001),「農業發展條例中有關農地政策之探討」,現代地政,第237期,頁16-19。
36.楊振榮(1988),「農地承受及轉用限制應否放寬限制之探討」,台灣經濟,142期,頁22-28。
37.熊秉元(1997),「經濟學和法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1期,頁101。
38.熊秉元(1991 ),「布坎楠和寇斯制度設計理論的比較分析」,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頁191-214。
39.劉小蘭(2004),「加入WTO後對臺灣農業政策的影響-由業發展條例的演變觀之」,農業金融論叢,第51期,頁259-270。
40.蔡宗珍(2006),「地方法規之形成與效力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頁157-158。
41.顏愛靜(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看今後的農地利用與管理」,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3期,頁25-43。
42.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一)」,現代地政,第257期,頁17-20。
43.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二)」,現代地政,第258期,頁11-17。
44.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三)」,現代地政,第257期,頁16-19。
45.顏愛靜(2002),「現行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管理制度之檢討」,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11期,頁45-65。
46.簡資修(1996),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一個法律人的觀點,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頁230-237。
47.簡資修(2003),「一個自主但開放的法學觀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頁236-242。

碩士論文
1.王師凱(2008),以代理人觀點探討地方政府垃圾清運委外之監督-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既政策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2.毛惠玲(2010),以代理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觀點分析「e-house不動產交易服務網」,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武昌隆(2007),從代理人理論探討政府委外契約管理-以公設民營老人安養護機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4.師俊倫(2004),論農企業法人取得農地使用權源之方式,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5.陳錦雲(1998),農企業法人可否取得農地所有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姬世明(1997),農地所有權許可制度之研究-以我國自耕能力證明書核發制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7.張筵儀(2002),不完全契約與政府外包-從代理人理論分析台北市政府拖市業務,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8.張志銘(2002),從農發條例之研修檢視我國農地移轉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討會論文
1. 吳明哲(2002),「加入WTO後我國農地需求之研究」,第四屆土地管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2. 洪忠修(2002),「農業發展條例修訂後對農地利用之影響」,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3. 師俊倫、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法拍耕地相關規定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
4. 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制度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5. 涂保全(2002),「農地農有政策制度變遷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6. 陳建元(2006),「土地使用制度的選擇與產權關係結構之研究-制度經濟的觀點與運用」,2006海峽兩炭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8-375。

政府委託計畫
1. 顏愛靜、徐士堯、張志銘、師俊倫(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英文文獻
Eisehardt, K.M.(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r, 14(1):57-74.
Jenson,M.C and W.H.Meckling(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3,No.4,305-360.
Jenson,M.C (1983).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Accountion Review,Lix(3):390-418.
Williamson,O.E.,(1975),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illiamson,O.E,(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Williamson,O.E,(1996), “Revisiting Legal Realism :The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5,2,383-42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2. 張志銘(2005),「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對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之影響」,土地經濟年刊,第16期,頁1-28。
2. 30. 張志銘(2003),「現行農會及農企業法人許可承受耕地作法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136期。
3. 29. 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三)」,現代地政,第272期,頁56-61。
4. 28. 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二)」,現代地政,第271期,頁62-65。
5. 27. 張志銘(2003),「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一)」,現代地政,第270期,頁57-60。
6. 26. 張志銘(2001),「從台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三)」,人與地,第205期,頁38-49。
7. 25. 張梅英(1998),「農地自由買賣的省思與建言」,人與地,第179,180期,第9頁。
8. 24. 黃明耀(1998),「農地政策調整方向及措施」,臺灣地政,第149期,頁4。
9. 23. 許惠珠(2003),「交易成本理論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28期,頁79-98。
10. 22. 許惠峰(2012),「從交易成本論財產權制度對經濟效率之影響-兼論寇斯定理在公私法領域之運用」,興大法學第11期,頁1-66。
11. 21. 陳明燦(2009),「台灣農地不課徵土地增直稅之稽徵程序與相關法律問題」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判字第二○九一號判決」,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8期,頁173-196。
12. 19. 陳明燦(2000),「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二期,頁97-145,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13. 17. 殷章甫(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利弊得失」,人與地,第179、180期,頁6-9。
14. 16. 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法拍耕地之檢討與建議」,土地經濟年刊,第13期,頁71-95。
15. 15. 徐仁輝(1995)「組織經濟學的緣起與發展」,中國行政評論,第4卷第3期,頁1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