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專書
1.Coase, R. H. 著(1934),“The Firm , the Market , and the Law”,陳坤銘、李華夏/譯(1995),廠商、市場與法律,遠流出版。
2.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著(2006),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市:五南。
3.Eric G.Furubotn. Rudolf Richter著(2001),“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顏愛靜主譯,制度與經濟理論,台北市:五南。
4.Friedman, D. D.著(2000),徐源豊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台北:先覺。
5.Irving Seidman著(2009),李政賢譯,訪談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6.North, D.著(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時報出版。
7.Steinar Kvale著(2010),陳育含譯,訪談研究法,台北縣永和市:韋伯。
8.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9.王文宇(2000),從經濟觀點保障財產權的方式-以財產法則與補償法則為中心,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0.王仕圖、吳慧敏,(2006),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97-116,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11.吳惠林、周亞貞(1998),放權讓利-由產權理論談中國經改,台北:中華徵信所。
12.陳明燦(2005),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農地政策與法律,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123-146。
13.熊秉元(2002),經濟學對金剛經的闡釋,台北:昌茂出版。
14.謝俊雄(2002),農企業經營與管理,屏東縣內埔鄉:謝俊雄出版。
期刊論文
1.丁文郁(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對農會經營衝擊之分析-兼論其對農民權益、農業、農村發展之影響」,農業金融論叢,第46期,頁1-45。2.尤重道(2001),「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前後土地稅制差異比較分析(一)」,現代地政,第235期,頁20。3.王文宇(1996),「財產法的經濟分析與寇斯定理-從一則古老的土地相鄰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頁6-14。4.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一)」,現代地政,第224期,頁6-15。5.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二)」,現代地政,第225期,頁6-15。6.王進祥(2000),「農發條例正面目全非-修正實務解讀(三)」,現代地政,第226期,頁6-15。7.立法院公報處(2000),「院會記錄-農業發展條例完成三讀」,立法院公報 ,第89卷,第4(1)期,頁161-338。
8.沈榮欽(1996),「法律與經濟學的方法論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頁39-44。9.吳萬順(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之修正談土地法規之相關配套措施」,現代地政,第236期,頁16-19。10.何宇明、林森田(1987),「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研究-從交易成本觀點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2期,頁1-35。11.林森田(1998),「農地放寬自由買賣後農地興建農舍之爭議」,人與地,第179、180,頁9-10。12.林茂雄(2000),「農業發展條例與農地農有農用」,地政通訊,第4期,頁5。13.林明鏘(2001),「委託委辦與行政程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9期,頁89-94。
14.洪坤陽(2003),「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及農業試驗研究機構申請承受耕地移轉許可準則部分條文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第128期。
15.徐仁輝(1995)「組織經濟學的緣起與發展」,中國行政評論,第4卷第3期,頁105-126。16.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法拍耕地之檢討與建議」,土地經濟年刊,第13期,頁71-95。17.殷章甫(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利弊得失」,人與地,第179、180期,頁6-9。18.陳立夫(2000),「農業發展攸及相關配套法律修正重點解說」,台灣本土法學雜,第八期,頁179-191。
19.陳明燦(2000),「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二期,頁97-145,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陳明燦、林志昌(2006),「共有土地判決分割之法律經濟分析」,月旦民商法,第13期,頁88-92。
21.陳明燦(2009),「台灣農地不課徵土地增直稅之稽徵程序與相關法律問題」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判字第二○九一號判決」,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8期,頁173-196。22.許惠峰(2012),「從交易成本論財產權制度對經濟效率之影響-兼論寇斯定理在公私法領域之運用」,興大法學第11期,頁1-66。23.許惠珠(2003),「交易成本理論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28期,頁79-98。24.黃明耀(1998),「農地政策調整方向及措施」,臺灣地政,第149期,頁4。25.張梅英(1998),「農地自由買賣的省思與建言」,人與地,第179,180期,第9頁。26.張志銘(2001),「從台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三)」,人與地,第205期,頁38-49。27.張志銘(2003),「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一)」,現代地政,第270期,頁57-60。28.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二)」,現代地政,第271期,頁62-65。29.張志銘(2004),「開放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之檢討(三)」,現代地政,第272期,頁56-61。30.張志銘(2003),「現行農會及農企業法人許可承受耕地作法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136期。31.張志銘(2004),「農業相關法人申請承受耕地移轉許可準則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第144期。
32.張志銘(2005),「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對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之影響」,土地經濟年刊,第16期,頁1-28。33.張五常作,陳怡宜譯(1992),「寇斯小傳」,經濟前瞻,第25號,頁131-129。
34.彭作奎(1998),「農地政策改革方向及措施」,農政與農情,第78期,頁5。35.楊松齡(2001),「農業發展條例中有關農地政策之探討」,現代地政,第237期,頁16-19。36.楊振榮(1988),「農地承受及轉用限制應否放寬限制之探討」,台灣經濟,142期,頁22-28。
37.熊秉元(1997),「經濟學和法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1期,頁101。38.熊秉元(1991 ),「布坎楠和寇斯制度設計理論的比較分析」,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頁191-214。39.劉小蘭(2004),「加入WTO後對臺灣農業政策的影響-由業發展條例的演變觀之」,農業金融論叢,第51期,頁259-270。40.蔡宗珍(2006),「地方法規之形成與效力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頁157-158。41.顏愛靜(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看今後的農地利用與管理」,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3期,頁25-43。
42.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一)」,現代地政,第257期,頁17-20。43.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二)」,現代地政,第258期,頁11-17。44.顏愛靜、張志銘(2003),「現行段台灣農地管理問題之檢討(三)」,現代地政,第257期,頁16-19。45.顏愛靜(2002),「現行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管理制度之檢討」,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11期,頁45-65。46.簡資修(1996),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一個法律人的觀點,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頁230-237。
47.簡資修(2003),「一個自主但開放的法學觀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頁236-242。
碩士論文
1.王師凱(2008),以代理人觀點探討地方政府垃圾清運委外之監督-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既政策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毛惠玲(2010),以代理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觀點分析「e-house不動產交易服務網」,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3.武昌隆(2007),從代理人理論探討政府委外契約管理-以公設民營老人安養護機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4.師俊倫(2004),論農企業法人取得農地使用權源之方式,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5.陳錦雲(1998),農企業法人可否取得農地所有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6.姬世明(1997),農地所有權許可制度之研究-以我國自耕能力證明書核發制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7.張筵儀(2002),不完全契約與政府外包-從代理人理論分析台北市政府拖市業務,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8.張志銘(2002),從農發條例之研修檢視我國農地移轉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研討會論文
1. 吳明哲(2002),「加入WTO後我國農地需求之研究」,第四屆土地管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2. 洪忠修(2002),「農業發展條例修訂後對農地利用之影響」,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3. 師俊倫、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法拍耕地相關規定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
4. 徐士堯(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制度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5. 涂保全(2002),「農地農有政策制度變遷之探討」,第四屆土地管理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6. 陳建元(2006),「土地使用制度的選擇與產權關係結構之研究-制度經濟的觀點與運用」,2006海峽兩炭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8-375。
政府委託計畫
1. 顏愛靜、徐士堯、張志銘、師俊倫(2002),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英文文獻
Eisehardt, K.M.(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r, 14(1):57-74.
Jenson,M.C and W.H.Meckling(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3,No.4,305-360.
Jenson,M.C (1983).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Accountion Review,Lix(3):390-418.
Williamson,O.E.,(1975),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illiamson,O.E,(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Williamson,O.E,(1996), “Revisiting Legal Realism :The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5,2,38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