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晉平(2005)。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感的關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3(4),458-459。
王延煌(2007)。十二年國教向前行。師友月刊(478),14-18。
王金國(2012)。十二年國教之超額比序爭議、影響與解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51-52。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0-1。
池俊吉(2011)。大學校院推動學習成效為本教育應有之認知與作為。評鑑雙月刊,33,0-1。吳修瑋(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宏家(2011)。十二年國教嚇嚇叫?!家長對入學制度改革的擔憂。師友月刊(534),58-62。
李俋萱(2010)。 臺北地區國小教師幽默風格、衝突風格與創意教學行為之關係。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清偉(2013)。讓十二年國教邁向成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3),60-62。
李隆旼(2002)。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李瑞全(2012)。當代新儒家的教育理想與實踐:兼論台灣十二年國教。鵝湖月刊,38(3) ,0-1。
周鍚欽(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青青(2012)。 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淡江大學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盈伶(2005)。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縣。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洪佳慧和林陳涌(2011)。應用學習鷹架融入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活動分析成效之探索。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9(1) ,82-106。
胡淑華(2012)。國中實施審議式教學學習成效之初探研究。中等教育,63(2) ,143-156。
胡興(2011)。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2)。知識管理在學校組織的運用。教育研究月刊,99,42-52。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 、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巿。徐聯恩和林明吟(2005)。成果導向教育(OBE)的教育改革及其在美國實踐的經驗。教育政策論壇,8(2),55-74。
翁仲甫(2012)。十二年國教上路─老師們「不變‧不行!?」。臺灣教育,676,34-35。張文馨(2009)。 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兆文(2010)。 典範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景媛、鄭章華、范德鑫和林靜君(2012)。「教師學習社群」發展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及其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3) ,717-733。張碧娟( 1999) 。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巿。張馨尹(2006)。探討專題導向學習教學法之學習理論。師說,192,47-49。教育部(2007)。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基本法。教育部2006年12月2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18701號令修正公布。
陳信智(2009)。評論十二年國教追求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社會公平“正義”目的之理論適當性。學校行政(62),31-43。陳美惠、鄭定洲和田憲樺(2006)。教師教學評鑑對衡量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國防管理學院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4),243-265。陳國蕙(2007)。高職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國立教育研究院(2004)。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2013年12月09日取自http://tasa.naer.edu.tw/。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3) 。提升國民中學教師之教學成效,共同穩固十二年國教根基。2014年04月06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8022&;Index=3&;wid=DDC91D2B-ACE4-4E00-9531-FC7F63364719
黃淑玲(2013)。從知識到可觀察的能力:評估學習成效的策略與建議。評鑑雙月刊,44,17-19。黃淑玲(譯)(2013)。新手也能上手的學習成效評估(原著者:Barbara E. Walvoord &; Trudy W. Banta)。臺北:高等教育。
傅振宇 (2012)。 臺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之認同及相關意見調查。淡江大學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馮莉雅(2002)。影響國中教師教學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文藻學報,16,123-142。馮莉雅、張新仁和吳裕益(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工具之分析。測驗年刊,48(2),17-33。馮莉雅、張新仁和吳裕益(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工具在教室觀察之應用。測驗年刊,49(1),1-17。黃梅英 (2009)。 國民教育延長政策實施模式之研究:向上延長或向下延伸?。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怡婷(2013)。「服務學習」納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之爭議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88-90。
楊錦章(2006)。國小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3) ,141-153。楊麗秀(2004)。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溫明麗等(2002)。行動研究教育學。臺北:洪葉。
葉又慈(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美芬 (2010)。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和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 129-168。蔡永紅、林崇德和陳學峰(2003)。學生評價教師績效的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Acta Psychology Sinica,35(3) ,362-369。
鄭崇趁(1991)。「延長十二年國教」政策之檢討。師友月刊(286),48-49。謝高橋(1992)。都會區和非都會區人口社會及經濟特徵的差異分配。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6,133-161。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44),85-97。鐘鎮郎(2010)。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權淑芯、梁鴻鑑和黃久秦(2012)。高中生對老化課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探討─以新竹某私立高中為例。明新學報,38(1) ,189-204。二、西文部分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2).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t:Teacher&;#39;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Y:Longman.
Crosnoe, Robert, &; Turley, Ruth N. Lopez. (2011). K-12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immigrant youth. Future of Children, 21(1), 129-152.
Finkel, Ed. (2012). Flipping the script in k12.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48(10), 28-30.
Hsiao, Luke H. C. (2012). A study on teaching quality of Taiwan government training civil servants wit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TOJET, 11(2), 38-43.
Kindsvatter, R., Wilen, W., &; Ishler, M.(1996). 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 white plain, NY: Longman.
Loertscher, J. (2010).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support of biochemistry course reform at Seattle University. In J. Ryan, T. Clark, &; A. Collier (Eds.), Assessment of chemistry (pp. 113–125). Tallahassee, FL: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Maki, P. (2010). Assessing for learning: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ommitment across the institution. Sterling, VA: Stylus.
Natale, Catherine Fisk, &; Cook, Janet. (2012). Virtual k-12 learning: New learning frontiers for state education agencies.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87(5), 535-558.
Pellerin, Martine, &; Montes, Carlos Soler. (2012). Using the spanish online resource &;quot;Aula Virtual de Espanol&;quot; (AVE) to promote a blended teaching approach in high school spanish language classrooms. 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38(1).
Ronfeldt, Matthew, &; Reininger, Michelle. (2012). More or better student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28(8), 1091-1106.
Stehle, Sebastian, Spinath, Birgit, &; Kadmon, Martina. (2012). Measur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tudents&;#39;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and different measures of student learning.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53(8), 888-904.
Yien, Jui-Mei, Hung, Chun-Ming, Hwang, Gwo-Jen, &; Lin, Yueh-Chiao. (2011). A game-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improving students&;#39; learning achievements in a nutrition cours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TOJET, 10(2), 1-10.
Yien, Jui-Mei, Hung, Chun-Ming, Hwang, Gwo-Jen, &; Lin, Yueh-Chiao. (2011). A game-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improving students&;#39; learning achievements in a nutrition cours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TOJET, 10(2), 1-10.
Yueh, Hsiu-Ping, Chen, Tzy-Ling, Chiu, Li-An, Lee, San-Liang, &; Wang, An-Bang. (2012).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 nationwide innova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image display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55(3), 36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