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1: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坤霖
論文名稱:工業遺址空間平面構成分析-以日治時期台灣的新式糖廠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es of the Compositions of Spatial Plan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Examples from Taiwanese Sugar Factories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指導教授:宋玉真宋玉真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邱國維邱建維劉為光
口試日期:2014-01-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日治時期製糖工廠都市規劃工業遺址形狀文法
外文關鍵詞:shape grammarJapanese Colonial Periodurban developmentsugar indu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10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日治初期由臺灣總督府主導在臺各項發展計畫,使臺灣成為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的殖民地以支持日本工業的後盾;由於殖民政策影響,日籍資本家在臺投入資本活動,引進西式工業城鎮的廠區規劃;其中以新式糖廠為最大宗的產業開發;臺灣糖業於1930年代達到量產高峰,而後由於米糖相爭而被取代、沒落,國民政府接收後更由於國際糖價下跌,在臺的四十多座糖廠相繼停產、關廠而糖廠也隨之荒廢、閒置,成為工業遺址。
工業遺址再利用已是各國重要議題,後工業時代的來臨,將閒置的廠區土地活化再利用已成為各方試驗操作的對象,國外著名的案例,如:盧爾工業區、格蘭佛島與曼徹斯特工業區等,相繼成功活化再利用;而今臺灣工業區也面臨相同的問題,雖然產業型態不同,但對於廠區再利用的方式可以互相借鏡參考。本論文以日治時期新式製糖工場為研究對象,選出善化、麻豆、橋頭、蒜頭、台東五座糖廠;以文獻資料,探討日治時期糖廠之規劃,再以實地現況勘察比對圖面,藉此和文獻做交叉比對;後以形狀文法規則統整日治時期廠區平面,並衍生文法規則,探詢日治時期糖廠之異同手法,並提出對於廠區空間再利用規劃時所應關注的重點與適合的再利用區域。
其中,再利用的策略有不同層級的角度可以介入,但以一個工業遺址的規模而言,除了建物再利用的範疇之外更需要注重再規劃的重點是什麼,除了先閱讀出過去歷史的紋理之外,也應該對應現在的都市規劃特色,並以新的模式來改善現有工業遺址廠區的再利用,並且可以被清楚閱讀與體驗出其與原先工業遺址區位的不同之處;故以形狀文法為糖廠工業遺址尋找新定位的方法依據。
In the beginning when Japan governed Taiwan, the Japanese Governor’s plan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 refineries the top priority over other industries. Since then Taiwan was able to provide resources, property, and labor, which strongly supposed Japanese industry. Due to the colonial policy of post-imperialism, there was a large impact on Japanese investment, and this produced a series of Western industrial plans. The plans included investments in sugar factories. This industry reached its peak of production in 1930, but got replaced due to the competition from rice and sugar. After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managed these factories, sugar prices fell and caused the factories to shut down. The more than forty factories were then left there, abandoned by the government.
Reusing industrial sites has long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for Europe and America. Questions like how to reuse and recycle all the resources in an empty factory were raised. Some famous cases from other countries: Ruhr Area in Germany, Granville Island in Vancouver, and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in Manchester etc,are redeveloped successfully.
Today, some older industrial areas are also facing the same problems.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is different, they should still be able to reuse and recycle, and get references from each other. The whole pro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ggest that the sugar factory should be something to do research on. Shanhua, Zone-Ye, Taitung, SuannTou, and Chiao-tou are the five factories we researched.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on remaining sugarhouses (old buildings in Sugar factori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which are the Shanhua, Zone-Ye, Taitung, SuannTou, and Chiao-tou sugar factory. With the use of early documents and records, in comparison to the current site drawings, we are able to analyze their space formations. Thus,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s of early planning purposes we then can further implement the re-use of spaces a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in which the three factories can coexist on the same original site.
Due to many perspectives, the reuse of a remaining sugar factory should consider to coordinate both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urban environmental aspects within its planning. Thus, for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reshaping the site, the industry must identify itself with a sense of historical uniqueness and refreshing newness.
第一章緒論 - 11 -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1 -
1-2 研究內容、對象與範圍 - 13 -
1-3 研究方法架構與流程 - 16 -
1-3-1 研究方法 - 16 -
1-3-2 研究流程 - 17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7 -
2-1糖廠相關論文文獻回顧 - 18 -
2-2 形狀文法文獻回顧 - 20 -
2-2-1 建築形狀文法相關文獻 - 25 -
2-2-2 都市規劃形狀文法相關文獻 - 31 -
2-3 空間形型構文獻回顧 - 36 -
2-4 工業遺址再利用文獻回顧 - 38 -
第三章 日治時期糖業發展過程與歷史 - 41 -
3-1 製糖產業簡史 - 41 -
3-1-1 新式製糖與製糖流程 - 43 -
3-1-2製糖工廠設廠考慮之條件及過程-橋頭糖廠為例 - 49 -
3-1-3 糖業與鐵路 - 53 -
3-2日治時期糖廠研究對象案例 - 60 -
3-2-1 高雄橋頭糖廠 - 60 -
3-2-2 台南善化糖廠 - 66 -
3-2-3 台南麻豆糖廠 - 71 -
3-2-4 嘉義蒜頭糖廠 - 76 -
3-2-5 台東糖廠 - 82 -
3-3 國外工業遺址案例 - 86 -
3-3-1 多米諾糖廠 - 86 -
3-3-2 德國魯爾工業區 - 91 -
第四章 形狀文法分析 - 97 -
4-1 糖廠形狀文法操作流程 - 97 -
4-2 個案概述 - 103 -
4-3 討論 - 119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6 -
5-1 糖廠空間組成與階層討論 - 126 -
5-2 糖廠空間再利用建議 - 128 -
5-3 後續研究建議 - 135 -
參考文獻 - 136 -
書籍 - 136 -
論文 - 138 -
期刊 - 140 -
網頁 - 142 -
書籍
1.上野雄次郎,1936,《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三十年史》,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東京事務所。
2.伊藤重郎,1939,《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社史》,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東京出張所。
3.台灣糖業公司,1947,《台糖通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4.台灣糖業公司,1948,《業務公報》,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5.台灣糖業公司,1948,《蔗報》,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6.台灣糖業公司,1952,《糖業手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7.台灣糖業公司,1958,《台灣糖業復興史》,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8.台灣糖業公司,1976年,《台糖三十年發展史》,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9.台灣糖業公司,1979,《糖業手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10.台灣糖業公司,1990,《糖業事典》,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11.台灣糖業公司,1991,《台糖九十年通史》,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12.台灣糖業公司,1996,《台糖五十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13.丁致成,1997,《城市多贏策略-都市計畫與公共利益》,創興出版社,台北。
14.Peter Hall,1998,《Cities in Civilization》。
15.若林正丈編,2001,《矢内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台湾》,東岩波書店。
16.橋仔頭文史協會,2001,《橋仔頭糖廠人文生態導覽》,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17.楊彥騏,2001《台灣百年糖紀》,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8.新營市公所,2002,《懷念的製糖歲月》,新營市公所。
19.傅朝卿主持,2002,《台南縣縣定古蹟「麻豆總爺糖廠」暨閒置空間委託調查、修復計畫、再利用及總體規劃報告》,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20.台灣糖業公司,2004,《善糖百年──善化糖廠建廠百年紀念專集》,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21.王玉豐主編,2004,《揭開昨日工業的面紗─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造》,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2.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研究,2005,《高雄縣縣定古蹟橋仔頭糖廠-原社宅事務所及俱樂部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
23. 台灣糖業公司,2006,《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之演進與再生》,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24.楊凱成主編,2006,《廢墟的再生─工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市。
25.文化資產總管理處,2006,《走讀-台灣糖。菸。酒》,文化資產總管理處。
26. 陳明言,2007,《台灣的糖業》,遠足文化出版。
27. 台灣糖業公司,2006,《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之演進與再生》,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28. Charles Landry原著,楊幼蘭編譯,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馬可孛羅出版,臺北市。
29. 台灣糖業公司,2010,《善糖文史圖誌》,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30. 台灣糖業公司,2010,《台灣糖業圖誌》,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
31.佐藤吉治郎編,劉萬來翻譯,2011,《台灣新式製糖工場興業史》,社團法人臺灣糖業文化經貿發協會。

論文
1.吳旭峰,1986,《臺灣糖廠空間之形塑與轉化》,國立台灣大學。
2.楊慧瑾,1991,《論殖民糖業生產下殖民城市之建構—日據屏東市之個案研究》,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3.陳怡妃,1996,《日據時期臺灣糖廠的空間構成--從歷史與環境談起》,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許郁芳,1996,《台東糖廠-形式構成與懷鄉情愫》,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5.林思佳,1997,《糖業與橋頭相生產活動和聚落空間關係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高鼎翔,1998,《日治時期台鐵官舍建築平面構成之探討》,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7.陳佩琪,2000,《日治時期臺灣新式製糖工廠空間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8.蔡孟勳,2000,《戰後臺灣糖廠與地方發展關係的變遷-溪湖糖廠的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9.廖基淵,2002,《工業遺址古蹟保存區內空間真實性之探討─以橋仔頭糖廠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0.何中揚,2002,《台中市台糖糖廠產業變遷對糖廠周遭區域發展影響之探討》,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卓錦堂,2003,《基礎形狀文法的數位學習環境》,雲林科技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關口剛司,2003,《三井財閥與臺灣日據時期關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吳國碩,2004,《永續都市發展下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高雄橋仔頭糖廠為例》,14.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論文。
15.王婉螢,2004,《應用邏輯程式於形狀文法的學習》,雲林科大資訊工程碩士論文。
16.倪漢忠,2004,《鹿港傳統街屋的形態構成》,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7.陳厚逸,2004,《以格子系統為基礎的圖形生成方式》,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8.洪志遠,2004,《形狀文法的意義描述系統初探:以台灣傳統書院建築為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9.李楊勝,2005,《以形狀文法建構金門傳統民宅基型平面之研究-自傳統民宅既有文獻中建構形狀文法應用架構之初探》,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0.鄭耀翔,2007,《工業遺址再生作為區域活化之研究-以台泥高雄廠為例》,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
21.郭桓姍,2008,《台灣糖廠景觀保存元素之研究─以橋仔頭糖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論文。
22.陳嘉茹,2008,《以空間型構法則與階層線性模式探討交通路網結構對都市商業型態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陳周翊,2008,《都市街道組構型態與人潮、車流預測模型探討-以空間型構數位分析為工具》,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4.楊玫萍,2008,《運用克利金與Space Syntax於建立監視器設置決策支援系統-以台中市水湳派出所轄區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吳益東,2009,《日式木造宿舍空間再利用設計之探討-以橋頭糖廠「官職宿舍」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溫欣琳,2009,《產業遺產的展示詮釋:以高雄縣橋仔頭糖廠的製糖工場為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許歆妮,2010,《日治時期台灣新式製糖工場組成與都市發展-以虎尾、溪湖及新營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邱于真,2010,《初探在地老化實踐因素-以台東糖廠光明社區為討論主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期刊
1.植村正治,1992,《台湾製糖的成立-經營史學》,第34卷第3號,東京。
2.吳旭峰,1996,《新式鎮規劃與在地聚落空間組織之再塑—高雄新式鎮之「橋仔頭」、「糖廠」空間形態檢視》,高苑學報,第五卷,第一期。
3.何鳳嬌,1996,日據時期台灣糖業之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
4.劉舜仁,1996,《蒙得里安(P.Mondrain)與黑達克(J.Hejduk)作品中的幾何結構》,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41-51。
5.李琦華、林峰田,2007,台灣聚落的空間型構法則分析。
6.林建元,2008,《全球化與都市再生》,土木水利第三十五卷第三期,25-20。
7.邱上嘉、莊玟琦、管倖生,2010,《亞歷山大模式語言運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71期,1~25頁。
8.Knight T W, 1994, 《Transformations in design : a formal approach to stylistic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the visual ar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9.F Downing &U Flemming , 1981, 《The bungalows of Buffalo》,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8(3), 269-293.
10.H Koning ,J Eizenberg , 1981, 《The language of the prairie :Frank Lloyd Wright’s prairie hours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295-323.
11.Appleyard, D., 1982, 《Three kinds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 In Ann Ferebee, ed., Education for Urban Design.》, Purchase, NY:Institute for Urban Design.

12.Chase, S C, 1989, 《Shapes and shape grammars: from mathematical model to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Volume 16(2), Pages 215-242.
13.Chiou, S-C and Krishnamurti R, 1995, 《The grammar of Taiwanese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Volume 22, Pages 689-720.
14.Chiou, S-C and Krishnamurti R,, 1996, 《Example Taiwanese traditional hous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Volume 23(2), March, Pages 191-216.
15.Knight, T.W. , 1999, 《Shape grammars: six typ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6(1), 15-31
16.Knight, T.W., 2000, 《Shape Grammars i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History
and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Computing, 2.
17.Beirão, J. and Duarte, J., 2005, 《Urban Grammars: Towards Flexible Urban Design》, eCAADe Conference.
18.Kyung Wook Seo, 2007, 《Space puzzle in a concrete box: finding design competence that generates the modern apartment houses in Seoul》,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volume 34, pages 1071 ~1084.
19.Charles Landry, 2008,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20.Kui Yue and Ramesh Krishnamurti, 2008, 《A Technique for Implementing a Computation-Friendly Shape Grammar Interpreter》,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21.Jose N & Jose P .Duarte, 2009, 《Urban design with patterns and shape rules.》.
22.Beirão, J. and Durate, J., 2009, 《Urban Design with Patterns and Shape Rules, in Model Town : Using Urban Simulation in New Town Planning》, 2nd
23.Thomas Grasl and Athanassios Economou, 2012, 《Soft Machines》, S. Müller Arisona et al. (Eds.): DUMS, CCIS 242, pp. 117–1.
24.Hsu T, Kim S.-J., Lee J.-H., Chiou S.-C, 2012, 《A Primary Study of The Image of Historical City》.

網頁
1.維基百科,2012-2013,台灣糖業鐵路,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上網日期:2013-10-13。
2.臺灣文化創意產專屬網站,2013,網址:http://cci.culture.tw/cci/cci/index.php,上網日期:2013-9-10。
3.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2013,網址:
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browse/browsing_journal.htm,上網日期:2013-5-13。
4.臺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央研究院GIS團隊編製,2013,網址: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php,上網日期:2012-11-1。
5.再現糖業風華-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2013,網址:
http://artcenter.nfu.edu.tw/~huweisugar/photo2_cat.php?id=P007,上網日期:2013-9-10。
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資料庫,2013,網址: http://www.th.gov.tw/digital/digital.php
,上網日期:2013-9-10。
7.日本產業遺址分類,2013,網址: http://sangyou-db.jst.go.jp/top.htm,上網日期:2012-2-15。
8.國際工業遺址保存協會,2013,網址:
http://www.arch.cycu.edu.tw/TICCIH%20Congress%202012/index.html,上網日期:2013-11-10。
9.多米諾糖廠,2013,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7/8/n3911905,上網日期:2013-10-12
10.公共電視:城市的遠見-盧爾工業區,2011,網址: http://web.pts.org.tw/~web02/city/,上網日期:2011-9-1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