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5.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3 04: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仁溢
論文名稱:Kinect結合Scratch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投籃技能課程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許惠美許惠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應用學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應用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KinectScratch籃球投籃技能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7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將以行動研究法探討利用Kinect結合Scratch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投籃技能學習之可行性與輔助性,進而發展結合Kinect結合Scratch輔助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投籃技能學習之課程。以宜蘭縣某國小六年級4名籃球隊員為教學研究對象,實施為期4週,每週80分鐘(二節課)之「Kinect結合Scratch輔助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投籃技能學習之課程」,並以研究進行中所蒐集之單手推射投籃基本動作組型評量表、籃球定位投籃給分量表、教學省思日誌及師生訪談紀錄表等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研究結果如下:
一、 Kinect結合Scratch課程利用圖片及影片教學的方式即可解決部分受試者遭遇之學習困難。而自製體感遊戲教學能針對主要設定錯誤表徵之需求進行改善,以提昇投籃技能學習的成效。
二、 受試者剛開始看見Kinect結合Scratch自製體感遊戲時,都感到很興奮,搶著要上台進行進行操作遊戲。然而已習得錯誤表徵的受試者,在遊戲操作時會因無法順利進行遊戲而產生挫折感,而無手肘外張錯誤表徵的受試者在適應遊戲運作時則毫無困難。在受試者修正手肘外張錯誤表徵後,即可快速適應遊戲操作,且認為自製遊戲很有趣。
三、 全體受試者經由自製遊戲課程修正其投籃動作後,已未出現不合理的投籃,且投籃命中次數大幅提昇, 可得知Kinect結合Scratch課程能提升受試者籃球投籃命中率。
目錄
摘要 I
謝誌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投籃技術教學之探討 6
第二節 SCHMIDT的基模理論 9
第三節 KINECT介紹與相關應用之探討 12
第四節 SCRATCH介紹與相關應用之探討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3
第二節 教學設計與流程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1
第四節 研究場地與器材設備 3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4
第六節 資料蒐集 37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38
第四章 課程實施歷程與修正 40
第一節 確定研究方向與時程 40
第二節 課程實施歷程 40
第三節 課程實施修正 50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55
第一節 受試者一研究結果 55
第二節 受試者二研究結果 62
第三節 受試者三研究結果 69
第四節 受試者四研究結果 76
第六章 研究問題討論 83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KINECT結合SCRATCH之籃球投籃課程實施之接受程度與反應 83
第二節 KINECT結合SCRATCH課程提昇投籃技能學習之成效探討 85
第三節 KINECT結合SCRATCH課程提升籃球投籃命中率之成效探討 8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0
第三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中文文獻: 93
英文文獻: 95
附錄 96
附錄 一 單手推射投籃基本動作組型評量表 96
附錄 二 籃球定位投籃給分量表 98
附錄 三 結合KINECT結合SCRATCH之籃球投籃教學課程表 99
附錄 四 教學省思日誌 101
附錄 五 師生訪談紀錄表 102
附錄 六 自製投籃體感遊戲畫面及使用說明表 103
附錄 七 單手推射投籃基本動作組型評分紀錄表 105
附錄 八 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紀錄表 106
附錄 九 實驗參與者須知及家長同意書 107

圖目錄
圖 2-3-1 Microsoft Kinect 13
圖 2-4-1 Scratch開發平台的使用者介面。 15
圖 2-4-2 Scratch程式模件列表 16
圖 2-4-3 Kinect Sensor Power Supply(可轉換成USB的接頭) 17
圖 2-4-4 Kinect2Scratch連接畫面 18
圖 2-4-5 Kinect Skeleton遠端感應器連結啟動圖片。 19
圖 2-4-6 利用「偵測」模組選取欲偵測身體各部位的關節 20
圖 2-4-7 遠端偵測器連接後偵測到身體各部位關節 21
圖 2-4-8 物件會不斷地依Kinect偵測值的變化,而改變其出現的位置 21
圖 3-2-1 「Kinect結合Scratch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投籃技能課程之行動研究」研究流程圖 29
圖 3-3-1 受試者投籃動作示意圖 32
圖 3-4-1 課程教學場地 33
圖 3-4-2 投籃練習場地 33
圖 4-2-1 利用教學場地進行教學 42
圖 4-2-2 利用練習場地進行施測 42
圖 4-2-3 受試者手持平板電腦觀看由攝影機所拍下高速連續投籃動作照片 42
圖 4-2-4 原室內施測練習場地,異動至戶外練習場地施測 42
圖 4-2-5 觀看投籃動作教學示範影片 44
圖 4-2-6 觀看教學影片後進行施測 44
圖 4-2-7 個人觀看、研究自己投籃動作 44
圖 4-2-8 觀看並討論動作後進行施測 44
圖 4-2-9 介紹遊戲並說明如何操作 47
圖 4-2-10 實地練習操作體感遊戲 47
圖 4-2-11 進行體感遊戲投籃基本動作技能練習 47
圖 4-2-12 固定Kinect位置以確認人物偵測大小 47
圖 4-2-13 以體感遊戲進行投籃動作技能測驗 47
圖 4-2-14 修正過後之體感遊戲練習 47
圖 4-2-15 第二次以體感遊戲進行投籃動作測驗 47
圖 4-2-16 進行後測 47
圖 4-3-1 問題一:籃框太小,不容易看得清楚(原版) 51
圖 4-3-2 問題一:籃框太小,不容易看得清楚(修正版) 51
圖 4-3-3 問題二:人物骨架及肢體對準點過大,畫面眼花瞭亂(原版) 51
圖 4-3-4 問題二:人物骨架及肢體對準點過大,畫面眼花瞭亂(修正版) 51
圖 4-3-5 問題三:投中籃後,不易確定是否投進(原版) 52
圖 4-3-6 問題三:投中籃後,不易確定是否投進(修正版) 52
圖 4-3-7 問題四:球投出後,只有進籃或落地,不夠真實(原版) 52
圖 4-3-8 問題四:球投出後,只有進籃或落地,不夠真實修正版) 52
圖 4-3-9 問題五:投籃動作出現對話框回饋時,畫面跳動(原版) 53
圖 4-3-10問題五:投籃動作出現對話框回饋時,畫面跳動(修正版) 53
圖 4-3-11 Kinect感應受試者體型 54
圖 5-1-1 受試者一前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55
圖 5-1-2 受試者一前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55
圖 5-1-3 受試者一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56
圖 5-1-4 受試者一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56
圖 5-1-5 受試者一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57
圖 5-1-6 受試者一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57
圖 5-1-7 受試者一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 正面 58
圖 5-1-8 受試者一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 側面 58
圖 5-1-9 受試者一後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59
圖 5-1-10 受試者一後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59
圖 5-2-1 受試者二前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62
圖 5-2-2 受試者二前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62
圖 5-2-3 受試者二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63
圖 5-2-4 受試者二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63
圖 5-2-5 受試者二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64
圖 5-2-6 受試者二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64
圖 5-2-7 受試者二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65
圖 5-2-8 受試者二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65
圖 5-2-9 受試者二後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66
圖 5-2-10 受試者二後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66
圖 5-3-1 受試者三前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69
圖 5-3-2 受試者三前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69
圖 5-3-3 受試者三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0
圖 5-3-4 受試者三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0
圖 5-3-5 受試者三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1
圖 5-3-6 受試者三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1
圖 5-3-7 受試者三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2
圖 5-3-8 受試者三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2
圖 5-3-9 受試者三後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73
圖 5-3-10 受試者三後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73
圖 5-4-1受試者四前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76
圖 5-4-2 受試者四前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76
圖 5-4-3 受試者四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7
圖 5-4-4 受試者四圖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7
圖 5-4-5 受試者四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8
圖 5-4-6 受試者四影片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8
圖 5-4-7 受試者四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正面 79
圖 5-4-8 受試者四自製遊戲教學時投籃動作-側面 79
圖 5-4-9 受試者四後測時投籃動作-正面 80
圖 5-4-10 受試者四後測時投籃動作-側面 80

表目錄
表 3-1-1 行動研究摘要表 23
表 3-2-1 籃球教學進度表 25
表 3-3-1 受試者單手推射投籃基本動作分析表 31
表 3-5-1 研究工具一覽表 35
表 3-5-2 協助內容效度建立之學者專家表 36
表 4-2-1 第一週教學實施過程 41
表 4-2-2 第二週教學實施過程 44
表 4-2-3 第三、四週教學實施過程 46
表 5-1-1 受試者一投籃基本動作組型錯誤動作表徵出現及修正彙整表 60
表 5-1-2 受試者一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統計表 61
表 5-2-1 受試者二投籃基本動作組型錯誤動作表徵出現及修正彙整表 67
表 5-2-2 受試者二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統計表 68
表 5-3-1 受試者三投籃基本動作組型錯誤動作表徵出現及修正彙整表 74
表 5-3-2 受試者三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統計表 75
表 5-4-1 受試者四投籃基本動作組型錯誤動作表徵出現及修正彙整表 81
表 5-4-2 受試者四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統計表 82
表 6-2-1 全體受試者錯誤表徵出現次數彙整表 85
表 6-3-1 受試者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投進、未投進)次數彙整表 87
表 6-3-2 全體受試者於各教學階段籃球定位投籃給分統計表 87
中文文獻:
王艾伶(2013):互動式體感遊戲介入體育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江宗達(2011):虛擬互動式健身運動之參與體驗與滿意度及運動效益研究-以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體重減重班學童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李鴻恩(2004):不同背景干擾與回饋型態對籃球投籃技能學習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胥樹玲(2006):籃球投籃技術。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台中市。
張春興,林清山(1986):教育心理。:臺北︰東華。。
張慶旭、陳五洲 (2009): 3D VR 結合 Wiimote 的桌球輔助學習設計之可行性探討。大專體育(100),頁 166-173。
梁嘉音(2011):籃球罰球投籃之特定技能效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許樹淵 (1997): 運動生物力學。臺北市: 合記。
覃素莉(2002)。:同距離及不同動作投籃分析。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台中市。
黃炳泰(2012):Kinect for XBOX 360運用於國中輔助舞蹈教學之研究-以《Dance Central™ 2》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葉良志(2007):不同規格籃球投籃動作運動學分析。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劉英男(2011):標籤示動作合成法應用於虛擬舞蹈教練開發研究。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台南市。
蔡耀宗(2004):教學媒體的使用對運動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國小扯鈴教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中市。
鄭博旗(2013):應用KINECT體感技術輔助國小健身操學習系統設計架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 (2001)。:籃球必殺技:基本動作圖解。集思書城。
魏展聖(2006):不同練習方式對國小學童籃球動作學習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蘇順生(2013):Kinect 於網球教學之應用。崑山科技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究所,台南市。
顧毓羣 (2008): 單手推射投籃動作組型正確性對多樣化練習效果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ctness of the Fundamental Movement Pattern of One-Hand Basketball Push Shooting on the Effect of Variable Practice]。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7年度),頁 173-178。
顧毓群 (2005):Schmidt“運動學習基模理論”在籃球單手推射投籃動作技能指導上的運用。彰化師大體育學報(5),頁 1-26。


英文文獻:
Hsu, H.-m. J. (2011). The potential of Kinect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1(5), 365-370.
Schmidt, R. A. (1975). A schema theory of discrete motor skill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82(4), 225.
Schmidt, R. A. (2003). Motor Schema Theory after 27 Years: Refl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a New Theory.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4, 366-375.
Schmidt, R. A., &; Lee, T, D. (2011).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oral emphasis (5th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