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之「古籍原典」與「研究專書」部分,以作者姓氏筆劃為排列順序;「單篇論文」與「學位論文」部分,則以出版時間為排列順序。
古籍原典
‧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毛晉:《六十種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0年
‧王圻:《稗史彙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王世貞:《劍俠傳》,收入於《明刊本古今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慎中:《遵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天然痴叟:《石點頭》,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
‧不著撰人:《大明律集解附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0年
‧不著撰人:光緒《武進陽湖縣志》,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
‧不著撰人:嘉靖《延平府志》,收入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不著撰人:《天水冰山錄》,收入於《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申時行等重修:《明會典》,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朱熹:《河南程氏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朱熹:《晦庵集》,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朱熹撰,廖名春點校:《周易本義》,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江盈科撰,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蔍書社,1997年
‧西湖漁隱人:《歡喜冤家》,中和: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94年
‧李昉等撰:《太平廣記》,東京:中文出版社,1972年
‧李樂:《見聞雜記》,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李贄:《焚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李贄:《藏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
‧李贄撰,張建業譯注:《焚書‧續焚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李百藥:《北齊書五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李時勉:《古廉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李夢陽:《空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汪森:《粵西文載》,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汪森:《粵西詩載》,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宋濂:《宋學士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應星原著,潘吉星譯注:《天工開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
‧余懷撰,李金堂校注:《板橋雜記(外一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何景明:《大復集》,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周楫:《西湖二集》,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7月
‧周暉:《金陵瑣事》,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88年
‧周暉:《二續金陵瑣事》,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88年
‧周紹良總主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周國林分史主編:《北史‧列女傳序》,收入於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發行,2004年
‧吳叔:《江淮異人錄》,收入於《林靈素傳及其他十一種》,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吳大震:《廣艷異編》,收入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5月
‧林鴻:《鳴盛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段成式等撰,熊實光選輯,胥洪泉點校:《古今逸史精編─劍俠傳等五種》,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徐渭:《南詞敘錄》,收入於《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徐賁:《北郭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徐一夔:《始豐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高濂:《遵生八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袁宏道撰,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孫通海:《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凌濛初:《拍案驚奇》,臺北:河洛圖書,1980年
‧凌濛初:《二刻拍岸驚奇》,臺北:河洛圖書,1980年
‧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收入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秦淮寓客:《綠牕女史》,收入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桃源醉花主人:《別有香》,收入於《思無邪匯寶》(捌),臺北:臺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出版社,2009年
‧許自昌撰:《樗齋漫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瀚:《松窗夢語》,收入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陸人龍:《型世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章培恒、喻遂生分史主編:《明史》,收入於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童軒:《清風亭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張潮撰,馮保善注譯:《新譯幽夢影》,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張元凱:《伐檀齋集》,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曾棗莊分史主編:《新五代史》,收入於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於清‧蟲天子:《香豔叢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
‧湯顯祖:《湯顯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湯顯祖撰,徐朔方箋校:《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年
‧馮夢龍撰,李田意攝校:《醒世恆言》,臺北:世界書局,1973年
‧馮夢龍:《醒世恆言》,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馮夢龍:《警世通言》,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馮夢龍編撰,張海等校釋:《智囊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馮夢龍:《情史類略》,收入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華陽散人:《一枕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楊慎:《升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鄒之麟編:《女俠傳》,收入於明‧陶珽編:《說郛續》,見《續修四庫全書‧子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趙曄:《吳越春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趙景良《忠義集》,收入於《四庫全書珍本九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劉辰:《國初事蹟》,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劉餗:《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鄭玄注,賈公彥疏,趙伯雄整理《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鄭方坤:《全閩詩話》,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盧照鄰撰,李雲逸校注:《盧照鄰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錢謙益撰,許逸民、林淑敏點校:《列朝詩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醒世居士:《八段錦》,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
‧謝肇淛:《五雜組》,臺北:偉文出版社,1977年
‧謝冰瑩等編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2006年
‧羅浮散客:《天湊巧》,收入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3年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研究專書
‧丁錫根編著:《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大木康著,辛如意譯:《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年
‧王凱旋:《明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萬卷出版社,2012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1985年
‧卞良君、李寶龍、張振亭著:《道德視角下的明清小說》,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
‧衣若蘭:《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興源:《晚明心學思潮與士風變異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汪涌豪、陳廣宏:《俠的人格與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武舟:《中國妓女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社,2006年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吳志達:《明代文學與文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林語堂:《人生的盛宴》,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韋明鏵:《揚州瘦馬》,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秦川:《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高禎臨:《明傳奇戲劇情節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高彥頤(Dorothy Ko)撰,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許蘇民、申屠爐明主編:《明青思想文化變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陶希聖:《辯士與遊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郭英德、過常寶撰:《明人奇情》,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郭箴一:《中國小說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黃麗貞:《南劇六十種曲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淡大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93年
‧張志和、鄭春元:《中國文史中的俠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亮采:《中國風俗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張火慶:《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張顯清、林金樹撰:《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曾祖蔭等人:《歷代小說序跋選注》,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傅承洲:《明代文人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董上德:《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劉建明:《明代政權運作與文學走向》,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
‧劉若愚撰,周清霖、唐發鐃譯:《中國之俠》(The Chinese Knight-errant)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
‧蔣玉斌:《明代中晚期──小說與士人心態》,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鄭春元:《俠客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樊樹志:《權與血 : 明帝國官場政治》,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潘喆、李鴻彬、孫方明:《清入關前史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錢昭萍:《幻說六朝─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奇幻世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1年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盧葦菁著,秦立彥譯:《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
‧龔鵬程、林保淳:《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95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2007年
單篇論文
‧李豐楙:〈六朝鏡劍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2》,1980年6月‧戴瑞坤:〈宋明理學的發展和王學產生的背景〉,《木鐸》第10期,1984年6月‧林時民:〈對明代婦女貞節觀念的若干思考〉,《中國文化復興月刊》第19卷第8期,1986年8月
‧陳葆文:〈一逐孤雲天外去─短篇小說中的女俠形象探討〉,《國文天地》第5卷12期,1990年5月‧李世珍:〈唐宋傳奇的女俠形象〉,《僑光學報》第8期,1990年10月‧林保淳:〈從游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俠與中國文化》,1993年4月
‧張璉:〈《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第11卷第2期,1993年12月‧王立:〈敢誇巾幗勝鬚眉──女俠與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5年
‧黃濤鈞:〈唐傳奇女俠內容探析與男女俠之比較〉,《輔大中文所學刊》第5期,1995年9月
‧林保淳:〈呂洞賓形象論──從劍俠談起〉,《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1996年12月‧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女俠」形象〉,《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1期,1997年9月‧張雪媃:〈唐傳奇中的女俠〉,《當代雜誌》第126期,1998年2月‧鄭媛元:〈明代未婚女子的貞節觀--從「烈士不背君,貞女不辱父」談起〉,《婦研縱橫》第67期,2003年7月‧郭璉謙:〈明末清初話本小說中的女俠〉《中國文學研究》第19期,2004年‧溫毓詩:〈中國貞節觀文化對婦女的影響兼論心理特質探討〉,《華梵人文學報》第6期,2006年1月‧張冬梅:〈明清戲曲與女性意識〉《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7年11月
‧廖育菁:〈論明代文人情觀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思辨集》第十集,2007年4月‧陸學莉:〈明清文人心態與唐俠女形象的嬗變〉,《文藝研究》第6期,2009年
‧顧晶晶:〈淺析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女俠形象及創作原因〉,《資治文摘(管理版)》第2期,2009年
‧劉紹鈴:〈貞節與暴力:明代士人與婦女貞節觀之精神側面〉,《華梵人文學報》第11期,2009年1月‧徐公喜:〈宋明理學秩序之重建〉,《鵝湖月刊》第38卷,第10期,2013年4月‧高在錫:〈大同之夢,儒家的理想社會〉,《鵝湖月刊》第38卷,第10期,2013年4月學位論文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郭璉謙:《「原俠」的承續與開創:明清話本中的「俠」》,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6年‧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楊清惠:《從原始劍俠到仙俠──古典小說中「劍俠」形象及其轉變》,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8年‧劉鈺芳:《明代話本小說「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鄒越:《明清英雄俠義小說中的女英雄形象分析》,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
‧高宏儀:《明傳奇妓女形象「閨秀化」現象析論》,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方韻萍:《唐代俠女小說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洪惠月:《唐傳奇女俠形象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鐘淑卿:《唐傳奇俠者形象探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10年‧尤麗雯:《「士不遇」與「崇俠尚奇」:論唐俠女在明戲曲中的改編》,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1年‧吳楚:《文學和文化視域下的明清女俠》,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