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療育。台北:張老師
吳芝儀(2007)。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嘉義:濤石
吳熙娟、易之新譯 (2000)。敘說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吳芝儀譯(2008)。敘事分析與研究。嘉義:濤石。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 -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
彭文珊、王根瓊、龔世芬、沈芳汶(2009)。敘說性探究。臺北市:臺北教育大學。取自:http://www.doc88.com/p-992995126607.html
侯文詠(2010)。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台北:皇冠叢書
梁若瑜譯(2010)。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原作者:彼得.巴菲特)。台北:平安叢書。(原作出版年:2010)
Bradshaw, J.著/鄭玉英、趙家玉譯 (2005/2009)。Bradshaw On:The family/家庭會傷人。台北:張老師
Boyle, G.著/陳信宏譯(2012/2012)。Tattoos On The Heart:The Lower of Bounaless Compassion/心上的刺青,寫給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台北:方智
【期刊文章】
周志建(2002)。敘事治療與現實治療之比較。諮商與輔導,第200期,頁18-22。林秀玲(2002)敘說治療與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之比較。諮商與輔導,第200期,頁2-10。簡紅珠(2000)。敘事探究對促進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與應用。國科會科技人員國外短期研究案。
楊宇彥(2000)。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測驗與輔導,第163期,頁3429-3431。【網路資料】
黃燕茹(2009)改變的誕生。腦殘遊記網誌。2009年8月3號,取自:http://blog.yam.com/want362000/article/23176467
黃燕茹(2011)這階段要做的事,FB網誌。2011年1月8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BB%83%E7%87%95%E8%8C%B9/%E9%80%99%E9%9A%8E%E6%AE%B5%E8%A6%81%E5%81%9A%E7%9A%84%E4%BA%8B/183667211657958
黃燕茹(2008)男老師。腦殘遊記網誌。2008年2月17日,取自:
http://diary.blog.yam.com/want362000/article/5039163
黃燕茹(2011)通緝犯老師。FB網誌。2011年7月18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BB%83%E7%87%95%E8%8C%B9/%E9%80%9A%E7%B7%9D%E7%8A%AF%E8%80%81%E5%B8%AB/242184362472909
黃燕茹(2011)那一種歸屬感。FB網誌。2011年10月6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BB%83%E7%87%95%E8%8C%B9/%E9%82%A3%E4%B8%80%E7%A8%AE%E6%AD%B8%E5%B1%AC%E6%84%9F/28105022858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