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丁英哲(2008)。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保進(2002)。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為國(2008)。實務社群在師資培育之運用。教育研究月刊,170,94-106。王娜玲(2008)。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田維仁(2011)。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吳百祿(2009)。教師領導:理念、實施、與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53-80。吳百祿(2010a)。教師領導的理論背景與影響。學校行政,70,1-22。
吳百祿(2010b)。教師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百祿(2011)。教師領導的三個重要概念及其對當前學校教育的啟示。正修學報,24,83-103吳和堂(2013)。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與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政憲(2001)。教師在職進修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15,66-76。
呂保岸(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創意學校經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嘉義市。李佳穎、鄭淵全(2012)。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82,90-110。
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6,95-106。周怡君(2006)。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林志成、葉青青。(2011)。以教師領導塑造優質學風。教育研究月刊,202,23-35。
林欣儀(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淑姬、樊景立、吳靜吉、司徒達賢(1994)。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管理評論,13(2),87-108。林鉦棼(2004)。休閒旅館業從業人員的組織公正、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社會交換理論觀點的分析。中華管理學報,5(1),91-112。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市:雙葉。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范熾文、林加惠(2010)。校長道德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36,23-50。徐吉春(2008)。分散式領導。載於黃宗顯(主編),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63-82頁)。臺北市:五南。
涂富焜(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秦夢群、吳勁甫、簡瑋成(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3),141-172。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張明輝(2005)。永續領導與學校經營。臺灣教育,635,8-12。張德銳(2010)。喚醒沉睡的巨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81-110
張德銳、張素偵(2012)。台北市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41,59-97。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0,17-29。莊璦嘉、林惠彥(2005a)。工作與組織特性與五大人格特質之交互作用對組織人才吸引力的影響。TOPCO崇越論文大賞。
莊璦嘉、林惠彥(2005b)。個人環境配適對工作態度與行為之影響。臺灣管理學刊,5(1),123-148。許芳菊(2013)。趨勢,全球教育大革命。天下雜誌,536,104-112。
許道然(2003)。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空大行政學報,13,1-36。
郭金和(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領導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郭維哲、方聰安(2006)。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一以信任及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9。郭騰展(2007a)。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郭騰展(2007b)。學校領導的新典範-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9,150-175。陳大鈞(2012)。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陳玉桂(2006)。學校革新中不可忽視的面向: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5,26-46。陳玉端(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之組織公民行為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彭中慧(2011)。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彭聲聞(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柏勳(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7,63-79。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家齊(2002)。組織公正與組織公民行為-認知型與情成型信任的中介效果。臺大管理論叢,12(2),107-141。黃淑娟(201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前置變項之後設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黃雅楓(2013)。教師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小初任校長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黃藍琪、賴志峰(2013)。國民中學教師教師領導與教師承諾之關係。學校行政雙月刊,87,30-51。
詹世安(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趙廣林(2011)。國民小學分享領導、教師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廖雀(2010)。共享與參與-一所國民小學進行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劉瑞珠(2010)。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潘慧玲、王麗雲(2000,12)。我國國民中小學學校成員權能感現況與成因調查研究-以教師會作為研究焦點。論文發表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視聽教育學會聯合舉辦「新世紀教育發展願景與規劃」學術研討會,臺北。
蔡宜宏(2011)。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蔡進雄(2005)。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9,92-101。蔡進雄(2009a)。從隱喻論學校經營領導典範的轉變。教師之友,50(1),53-60。蔡進雄(2009b)。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88,48-59蔡進雄(2011a)。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蔡進雄(2011b)。論分散式領導在學校領導的實踐與省思。教育研究月刊,202,64-76鄭仁偉、郭智輝。(2004)。個人與組織契合、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4),85-104。
鄭明宗(2008)。賦權領導。載於黃宗顯(主編),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293-311頁)。臺北市:五南。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初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賴志峰(2009)。中小學分佈式領導風格量表之檢證。初等教育學刊(34),25-52。
賴志峰(2011)。分布式領導的研究成果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01,75-86。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2,47-69。
鍾晨芳(2007)。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羅嘉慧(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信任影響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黃郁倫、鍾啟泉譯)。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6)。
Bolman, L. G., & Deal, T. E.(2006)。組織重構-藝術、選擇與領導(林天印、陳琦瑋、張瑞菊、蔡孟翰、陳炳男、莊逸萍等譯)。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3)。
Harris, A.(2008)。分散領導(黃乃熒、劉約蘭、曹芳齡、黃耀輝、張靜瑩譯)。載於Davies, B. (主編),學校領導新潮(第10章,1-21)。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Robbins, S. P., & Judge, T. A.(2011)。組織行為學(第13版)(黃家齊譯)。臺北市:華泰(原著出版年:2009)。
Wenger, E., Mcdermott, R., & Snyder, W. M.(2003)。實踐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鑰(黃維譯)。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2)。
Yukl, G.(2006)。組織領導學(第5版)(宋秋儀譯)。臺北市:華泰(原著出版年:2002)。
外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422-436.
Alderson, W., & Martin, M. W. (1965). Toward a formal theory of transactions and transvec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2), 117-127.
Barth, R. S. (2001). Learning by hear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ateman, T. S., & Organ, D. W.(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o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tizensh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 587-595.
Caldwell, D, E., & O'Reilly, C. A. (1990). Measuring person-job fit with a profile-comparison proces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5(6), 648-657.
Chatman, J. A. (1989). Improving interactional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3), 333-349.
Crowther, F., Ferguson, M., & Hann, L.(2009). Developing teacher leaders: How teacher leadership enhances school success(2nd 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s.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Indiana: Solution tree.
Fullan, M., & Hargreaves, A. (1996). What is worth fighting for in your school?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abriel, J. G. (2005). How to thrive as a teacher leader. Retrieved from /http:/0-lib.myilibrary.com.opac.lib.ntnu.edu.tw/Open.aspx?id=175947
Harris, A. (2009). Distributed leadership: What we know. In Harris, A. (Ed), Distributed leadership: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p. 11-21).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Harris, A., & Muijs. D. (2005). Improving schools through teacher leadership.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Katz, D., & Kahn, R. L.(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New York: Wiley.
Katz, D., & Kahn, R. L.(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2nd ed.). New York: Wiley.
Katzenmeyer, M., & Moller, G.(2009). 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 Helping teachers delvelop as leaders(3rd 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Lieberman, A., & Miller, L. ( 2004). Teacher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urphy. J. (2005). Connecting teacher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w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Organ, D.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 A.: Lexington Books.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arach, D.G. (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3), 513-563.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Applied Psychology, 68(4), 653-663.
Somech, A., & Ron, I. (2007).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3(1), 38-66.
Spillane, J. P. (2005).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 Educational Forum, 69(2), 143-150.
Verquer, M. L., Beehr, T. A., & Wagner, S. H. (2003). A meta-analysis of relations between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work attitud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3(3), 473-489.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25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