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9 22: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連曉萍
研究生(外文):Lien Hsiao Ping
論文名稱:茄萣金鑾宮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Jiading Jin Luan Gung
指導教授:陳娟珠陳娟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uan Chu
口試委員:王鳳珠陳莉榛陳娟珠
口試委員(外文):WANG,FENG-ZHUCHEN,LI-ZHENChen Chuan Chu
口試日期:2014-04-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茄萣金鑾宮燒王船金鑾宮藝陣王船彩繪
外文關鍵詞:Jin Luan Gung in Jiadingfolk art groupscolored draw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金鑾宮創建於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廟中供奉的聖母金身,為軟身神像其四肢皆能活動,身體為中空竹編,此工法在台灣已很難得。其王船祭典為二仁溪流域王船信仰系統之一,屬不定期醮,茄萣王船造型偏向「瘟王船」色彩,酬神祈安為王船祭典主要目的。
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實地觀察法探究茄萣地區的背景環境、金鑾宮之沿革、建築裝飾藝術與歷史文物,以及台灣早期王醮祭典的由來、金鑾宮王醮概況、金鑾宮藝陣、王船造形配置及王船彩繪題材等相關的議題,透過研究的過程了解金鑾宮在茄萣地區的重要性,並觀察到金鑾宮的藝陣與文物之珍貴。
金鑾宮的王醮慶典活動,內容豐富,多元藝陣組織文化及精美王船木作深具地方特色,是高雄地區代表性王醮科儀,高雄市政府已於2012年8月14日將「下茄萣金鑾宮王醮大典」登錄為高雄市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金鑾宮藝陣在歷次的建醮活動(燒王船)中,大張旗鼓,各種祭祀慶祝活動、陣頭的表演,集武術、戲曲、音樂、舞蹈之大成,呈現了藝陣的多樣化面貌,在宗教活動與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地位,更展現了台灣民間最基層堅強的生命力。

關鍵詞:茄萣金鑾宫、燒王船、金鑾宮藝陣、王船彩繪

Jin Luan Gung in Jiading, built in 1977,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The Goddess worshipped in the temple is a soft statue with freely moveable limbs. Her body is an empty bamboo splint woven article, which is already rarely seen in Taiwan. Its ceremony of Wang Boat, a nonscheduled ritual, is one of the Wang Boat belief systems in Erren basin. The style of Jiading Wang Boat is more like that of Wen Wang(God of Plague) Boat, and to thank gods and pray for peace becom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eremony.
With the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 this thesis not only studies the environment around Jiading area and the history of Jin Luan Gung but talks about its architectural style, art deco and artifacts. Furthermore, some related topics such as the origin of Plague Offering rituals in early years, an overview of Jin Luan Gung Plague Offering, its folk art groups, the designing of Wang Boat and its colored draw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have a chanc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Jin Luan Gung in Jiading area and to realize how precious its folk art groups and artifacts are.
The celebration of Jin Luan Gung Plague Offering contains a great diversity of activities. Its diverse troupes and exquisite carpentry of Wang Boat are so representative of the Plague Offering events in Kaohsiung and full of local features that Jin Luan Gung Plague Offering Ceremony has been registered, since August 14th , 2012, as one of the cultural assets in Kaohsiung. Integrated with martial art, drama, music and dance, Jin Luan Gung folk art groups present local art performing in all aspect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people’s everyday life, and, most importantly, show the strong vitality that lies in the most basic level of Taiwan’s society.

Key words: Jin Luan Gung in Jiading, folk art groups, colored drawing

目次
頁次
摘要 …………………………………………………………………Ⅰ
ABSTRAC …………………………………………………………Ⅱ
目次 …………………………………………………………………Ⅲ
圖次 ………………………………………………………………Ⅳ
表次 ………………………………………………………………Ⅴ
照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流程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7
第二章 茄萣地區的背景環境………………………………………11
第一節 茄萣自然環境 ………………………………………11
第二節 茄萣地區歷史背景與拓墾……………………………19
第三節 茄萣地區的漁業變遷…………………………………30
第三章 金鑾宮的歷史沿革與現況 ………………………………35
第一節 金鑾宮之沿革…………………………………………36
第二節 金鑾宮各殿的供奉……………………………………50
第三節 金鑾宮文物之探究……………………………………72
第四章 王船信仰之相關研究 ……………………………………89
第一節 台灣早期王醮祭典的由來……………………………89
第二節 金鑾宮王醮概況………………………………………98
第三節 金鑾宮藝陣 …………………………………………115
第五章 王船彩繪工藝之美 ………………………………………133
第一節 王船造形配置 ………………………………………134
第二節 王船彩繪題材 ………………………………………138
第六章 結論 ………………………………………………………153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53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建議 ……………………………………155
參考文獻………………………………………………………156
附錄一………………………………………………………………162

參考文獻

一、史料(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何晏集解、刑昺疏,《論語注疏》,〈論語注疏解經卷第十〉〈鄉黨第十〉
沈有容《閩海贈言》,(臺灣文獻叢刊第5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康熙59年,(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杜臻,《澎湖台灣紀略》,台灣文獻叢刊第10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乾隆二十五年,(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乾隆二十九年,(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周鍾瑄,《諸羅縣志》卷十,(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連橫,《臺灣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
高拱乾《台灣府志》,卷二規制志「保甲」,(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
茄萣鄉誌編纂委員會,《茄萣鄉誌上、下册》高雄:茄萣鄉公所,1994年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日誌》,(台南市:南市府1999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6年)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上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吳騰逹,《臺灣民間陣頭技藝》,(台北:臺灣東華書局,1996年)
吳進喜、施添福,《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年)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台灣南部之鯔漁業〉,《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概說.
產業》,(台北:稻鄉,1997年)
李乾朗、俞怡萍,《古蹟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李乾朗,《臺灣廟宇裝飾》,(臺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林會承,《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林世超,《澎湖地方傳統民宅裝飾藝術》,(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縣:博揚文化,2006年)
林國義,《聖母來客一下茄萣金鑾宮壬辰年科:五朝祈安王醮大典民風實錄》,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姜義鎮,《台灣的鄉土神明》,(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5年)
高雄縣政府,《新打港調查報告書》,(高雄:高雄縣政府,1963年)
高雄縣政府,《高雄縣興達港近海漁港簡介》,(高雄:高雄縣政府1977年)
格斯‧冉福立著、江樹生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
(下冊,論述篇),(漢聲雜誌106期,台北市:漢聲雜誌社,1997年)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高雄縣漁村文化篇---茄萣印象》,(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高雄市蟯港人文協會,《藝陣‧茄萣》,(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蟯港
人文協會,2013年)
曹永和,〈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1979年)
曹永和,〈明代台灣漁業誌略補說〉,《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市:聯經,1995年)
陳孟雷《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陳丁林,《南瀛藝陣誌》,(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許文川,鄭福仁,《宋江陣》,(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康紹榮,《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臺南:台南縣政府,2000年)
陳柔森,《台灣的藝陣》,(台北:遠足文化,2003年)
陶思炎,《中國祥物》,(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康鍩錫,《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7年)
莊伯和《臺灣民間吉祥圖案》,(臺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陳國崇,〈劍獅由來〉《安平文化》,(台南: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2004年)
黃文博,《瘟神傳奇: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禮》,(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2年)
黃文博,《臺灣信仰傳奇》,(臺北:臺原出版,1992年)
喬繼堂,《吉祥物在中國》,(台北市:百觀出版社,1993年)
黃文博,《南瀛歷史與風土》,(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5 年)
黃文博,《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市:常民文化,1997年)
黃丁盛,《台灣民俗廟會》,(臺北市:生活文化,1997年)
黃文博,《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市:常民文化,1997年)
黃文博,《南瀛王船誌》,(台南縣:台南縣文化局,2000年)
黃淑貞,《以石傳情一談廟宇石雕意象及其美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6年)
黃文博,《當鑼鼓響起─台灣藝陣傳奇》,(臺北市:臺原出版,1991年)
董芳苑,《台灣風土誌01採訪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事業,1996年)
董芳苑,《台灣宗教》,(台北:常民文化,2004年)
趙希鵠,《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洞天清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趙莒玲,《臺灣開發故事一南部地區》,(臺北市:天衛文化,1998年)
管梅芬,《吉祥圖像故事全集》,(台南市:文國書局,2005年)
劉文三,《台灣神像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81年)
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劉益昌《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年)
蔡相煇,《台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市:吳氏圖書公司,1989年)
劉還月,《台灣民間小百科﹝醮事卷﹞》,(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4年)
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台北市,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年)
謝宗榮,《獸面避邪傳統與劍獅避邪信仰》,台灣文獻,(南投,省文獻會, 2001年)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3年)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9月)
謝翠玉,《高雄縣鄉土DNA :民俗文化與祭典、文化產業》,(高雄縣:國家文化總會,2008年)
謝宗榮,《臺灣的王爺廟》,(臺北縣:遠足文化,2006年)
簡炯仁,《高雄縣岡山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
顏素慧,《觀音小百科》,(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蘇克明,《壽‧壽禮‧壽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期刊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盧嘉興,〈二層行溪與蟯港〉,《南瀛文獻》10,(台南,台南縣文獻委員會,1965年)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石萬壽<二層行溪下游溪道變遷>,《史聯雜誌》7期,(臺北,史聯雜誌社,1985年)
李豐楙,〈行瘟與送瘟一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和分歧〉,《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4年)
李豐楙,〈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建會,1995年)
陳正之〈高雄縣內門鄉民俗藝陣發展現況調查〉,《台灣傳統雜技藝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年)
石萬壽,〈台灣的媽祖信仰〉,《臺原研究叢刊3》,(台北市:臺原出版社,2000年)
簡榮聰,〈台灣傳統家具的裝飾工藝(一)〉,《台灣工藝8》,(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01年)
謝宗榮,〈寺廟藝術(三)臺灣的神像藝術〉,《臺灣工藝》9,2001年
林茂賢,〈台灣媽祖傳說及其本土化現象〉,《靜宜人文學報》第17期,2002年
許雍政、石乙正,《身體文化學報 第一輯--茄萣藝陣之考察》,2005年
謝宗榮,〈媽祖的神格及其造像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8年
林茂賢,〈台灣人的媽媽─媽祖〉,《傳藝》雙月刊第 76 期,(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8年)
陳欣宜、蔡珮緹,〈下茄萣金鑾宮送王紀略高雄文〉,《高雄文獻第3第1期》,2013年

四、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林俊宏,〈灣裡地區王船祭典與人群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香嬅,〈戰後茄萣居民的經濟生活與宗教活動〉,(國立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吳榮賜,〈臺灣媽祖造像美學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威宜,〈東港、西港王船工藝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許雍正,〈茄萣藝陣之研究〉,(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石乙正,〈茄萣地區祭祀圏與武陣之研究〉,(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沈淑芬,〈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之研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蘇惠貞,〈茄萣地區的社會變與宗教活動之研究〉,(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邱中川〈王船信仰王船信仰之文化傳承研究一以下茄萣金鑾宮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五、民間資料
金鑾宫重建委員會,《金鑾宫宫誌》,(茄萣鄉:金鑾宫管理委員會,1982年)
下茄萣金鑾宮建醮委員會,《金鑾宮壬辰科五朝祈安王醮大典醮務手冊》,(茄萣:金鑾宮壬辰科建醮委員會,2012年)
施水金,《金鑾之美》,(茄萣:高雄市茄萣區金鑾宮,2012年)
蘇清良,《沙鯤煙月:白砂崙與萬福宮的往事追憶》高雄市:白砂崙萬福宮,2012年

六、網路資料
1.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37415.aspx
2.行政院環保署網站http://ivy1.epa.gov.tw/runlet/entry/index_evt.asp
3.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452
4.金鑾宮全球資訊網http://www.kcjlg.org.tw
5.竹南龍鳳宮網頁http://www.chunan-great-mazu.org.tw/
6.自由時報網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feb/20/today-so16.htm,
7.文化資局網頁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iscancel=true&caseId=EF10108000061&version=1&assetsClassifyId=5.1&menuId=302
8.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8C
9.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網頁,高雄市興達港遊艇開發BOT案,http://kcmb.kcg.gov.tw/?idn=204
10. 永安天文宮網頁http://www.永安天文宮.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3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廖淑容(2007)。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永續競爭與創新氛圍環境。立德學報,4(2),27-43。
2. 熊秉元(1991)。使用者付費觀念的探討。財稅研究,23(3),99-106。
3. 熊秉元(1996)。使用者付費原則」的理論與實際--臺灣的個案分析。財稅研究,28,97-122。
4. 葉佳琪、林天柱、孔憲法(2011)。從成功大學產學合作企業之區域分布情形探討合作特性與創新。建築與規劃學報,12(2), 119-140。
5. 傅雅秀(1993)。圖書館學研究的趨勢與問題。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訊,12,22-24。
6. 葉乃靜(1998)。資訊商品化: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新挑戰。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4(2), 29-43
7. 陳金貴 (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8. 張甲(2001)。Google化與圖書資訊業的前景。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5,8-20。
9. 陳定銘(2003)。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2,218-241。
10. 邱子恆(1999)。行銷概念在圖書館及其資訊服務之應用:文獻分析。大學圖書館,3(4), 120-130
11. 林佳慧(1997)。探討臺灣地區學術圖書館的收費服務之現況。圖書與資訊學刊, 22 , 56-75。
12. 宋兆霖(1997)。收費乎?免費乎? —公立圖書館徵收資訊檢服務費用之可行性。中國書目季刊, 31(2 ), 1-13。
13. 吳美美(1997)。從教育的需求看臺灣地區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發展。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04,5-8。
14. 江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8(3),23-72。
15. 毛慶禎(1983)。圖書館直接收費問題。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35,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