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5 00: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春綢
研究生(外文):CHOU,CHUN-CHOU
論文名稱:一位國中導師在校園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行動研究之歷程與反思
論文名稱(外文):The Process and Reflection on An Action Research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of A Homeroom Teacher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王翊涵王翊涵引用關係林勝偉林勝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Y-hanLin Swin- Way
口試委員:朱美珍吳書昀
口試委員(外文):Janeju64@gmail.comsywu@ncnu.edu.tw
口試日期:2014-06-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行動研究國中導師
外文關鍵詞:Gender Equity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Homeroom 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研究者秉持著個人對性別議題的興趣及回應教學現場的需求,決定以導師身分帶領自己的導生班進行一場性別平等教育的行動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透過性別平等方案的運作,將收集的相關資料加以分類、組織、歸納後,得到了些許的省思及啟發。
在二十週的行動研究中,本研究發現家庭乃建構學生初始性別角色的場所,家長透過差異化的性別期待與傳統家務分工模式示範著刻板的性別角色,這樣的影響成為學生在學校選擇幹部工作的依據,也可能限制他們對未來職業的取向。但在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方案之後,不但學生的性別圖像有了轉變,並且他們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皆持正向積極的回饋。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導師角色適合帶領學生進行性別平等意識的再建構,除可突破時間不足的困境並可提升師生良善互動,增進班級凝聚力,對於導師的班級經營更是一大助益。教師自己也因為透過性別平等方案的實施而提升了在課程設計上與自我省思的能力。
我希望本研究針對課程設計與實施提出一些心得及建議,能提供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之教師參考或應用。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er’s interest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she has on her teaching.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is the homeroom teacher of the 7th class consisted of 30 students. She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a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program.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qualitative data,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family constructs the students’ gender stereotype through various gender expectations and the sharing of households in traditional ways. The affections from their parents may limit the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 jobs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could be changed after the program. We also find that the homeroom teacher plays an appropriate role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construct their gender consciousness. Furthermore,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lso promotes the solidarity of the class. And the teacher herself may elevat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by personal reflection and introspec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bove, the researcher could propos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related researchers.

目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與內涵 15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之實施現況與相關研究 26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與行動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取向 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3
第三節 研究者 47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9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5
第四章 性別平等方案的運作歷程分析 59
第一節 看見姓名中的秘密 60
第二節 適性揚才 71
第三節 多元家庭 84
第四節 校園空間之旅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4
第三節 研究者的研究後記 116
參考文獻 119
1.中文文獻 119
2.英文文獻 123
附錄1 性/性別之概念一覽表 124
附錄2 行動研究設計理念與主題(執行前) 129
附錄3 行動研究設計理念與主題(修正後) 132
附錄4 省思札記格式 134
附錄5 第一階段教學活動教案-1.1(看見名字中的秘密) 135
附錄6 第一階段教學活動教案-1.2(回饋單) 136
附錄7 第一階段教學活動教案-1.3(學習單) 137
附錄8 第一階段教學活動教案-1.4(回饋單) 138
附錄9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教案-2.1(適性揚才) 139
附錄10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教案-2.2(回饋單) 140
附錄11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教案-2.3(學習單) 141
附錄12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教案-2.4(學習單) 142
附錄13 第三階段教學活動教案-3.1(學習單) 143
附錄14 第三階段教學活動教案-3.2(回饋單) 144
附錄15 第三階段教學活動教案-3.3(學習單) 145
附錄16 第三階段教學活動教案-3.4(回饋單) 146
附錄17 第四階段教學活動教案-4.1(校園空間之旅) 147
附錄18 第四階段教學活動教案-4.2(回饋單) 148
附錄19 第四階段教學活動教案-4.3(學習單) 149


1.中文文獻
王淑麗(2004)。台北縣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儷靜、劉育豪、林慧文編著(2011)。《一個家,一個故事:多元家庭物語》。台北:女書文化。
李怡君(2009)。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實施之現況-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偉(2008)。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何信儀(2008)。中等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代課教師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佘曉清(1996)。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實驗課中與同學與老師之互動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SC85-2511-S032-008),未出版。
林麗珊等合著(2006)。《性別議題與執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www.gender.edu.tw/。《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
性感遭辭 美法院認可。
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27197.shtml
柯俊吉(2010)。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市。
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國中導師手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頁153)。台北:學富。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市:心理。
陳伯璋(2001a)。《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陳美瑩、莊啟文、王派仁、陳薇如(譯)( 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原作者:James A. Banks & Cherry A. McGee Banks)。台北:心理,2008.06
陳照雄(1983)。《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高雄:復文。
黃湘君(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市。
黃淑玲(2011)。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政傑(2001)。《課程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Pp223~239)。台北:揚智。
黃怡瑾(2004)。國小教師文化與性別平等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
莊明貞(1997a)。《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
莊明貞(1998)。《教育與性別》。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379~408)。台北市:師大書苑。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頁68)。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2007)。《知識與權力的奮爭:台灣性別平等課程改革的政治性》。載於世新大學性別與傳播研究中心主編,「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B113-120)。
游美惠、黃馨慧、潘慧玲、謝小芩(2004),〈從性別盲到性別敏感的教育研究:以婦女成人教育與性教育研究的文獻回顧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11卷第1、2期(2004年3、6月)第1-38頁。
楊佳羚(2007),【她山之石】小小號誌 性別學問大。《性別電子報》第004期,2007.
葉永鋕事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http://www.tgeea.org.tw/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清田(200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培村、余嬪(1999,4月)。中小學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載於高學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40)。高學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鄭陳宏(2003)。教師性別意識及其性別平等教育實踐之現象研究:以五位國小男性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
潘世尊(2007a)。行動研究能否建構教育理論?當代教育研究,15(2),113-140。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簡安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宜芳(2004)。教師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實踐之研究-以兩位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蘇清守(主編)(1993)。 時雨春風(高級中學導師手冊)。 台北: 張老師出版社。
蘇育珊(2010)。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性別知識、性別平等態度及自我保護意識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研擬過程與內涵〉《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文化。
阿富汗少婦割鼻照登《時代》封面照揭露塔利班惡行。2010年8月2日http://www.nownews.com/2010/08/02/91-2631943.htm
性別刻板分工 職業婦女三頭燒 。台灣立報, 2012年8月14日。
http://www2.tku.edu.tw/~tfst/057FST/news/news57.htm#022

2.英文文獻
Banks, J.A.(1994).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ond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A.(2003).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7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5th Edition. London : RoutledgeFalmer.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ECOSOC).1997. “Agreed Conclusions 1997/2.” In
http://www.unhcr.org/cgi-bin/texis/vtx/refeorld/rwmain?docid=4652c9fc2.
Naff, K.C. (1997)).Colliding with a glass ceiling: Barriers to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and minoritiers. In Carolyn Ban & Norma M. Riccucci(ed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urrent Concerns- Future Challengers 2nd, Longman Pub Group.
Thomas, K.(1990).Gender and subject in higher education. Bristol: Open University Press.
West, C., &Zimmerman, D. H. (1987)Doing Gender. Gender & Society, 1(2): 125-15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