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文獻
王淑麗(2004)。台北縣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王儷靜、劉育豪、林慧文編著(2011)。《一個家,一個故事:多元家庭物語》。台北:女書文化。
李怡君(2009)。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實施之現況-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李佳偉(2008)。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何信儀(2008)。中等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代課教師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佘曉清(1996)。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實驗課中與同學與老師之互動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SC85-2511-S032-008),未出版。
林麗珊等合著(2006)。《性別議題與執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www.gender.edu.tw/。《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
性感遭辭 美法院認可。
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27197.shtml
柯俊吉(2010)。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市。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國中導師手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頁153)。台北:學富。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市:心理。
陳伯璋(2001a)。《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陳美瑩、莊啟文、王派仁、陳薇如(譯)( 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原作者:James A. Banks & Cherry A. McGee Banks)。台北:心理,2008.06
陳照雄(1983)。《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高雄:復文。
黃湘君(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市。黃淑玲(2011)。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黃政傑(2001)。《課程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Pp223~239)。台北:揚智。
黃怡瑾(2004)。國小教師文化與性別平等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
莊明貞(1997a)。《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
莊明貞(1998)。《教育與性別》。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379~408)。台北市:師大書苑。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頁68)。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2007)。《知識與權力的奮爭:台灣性別平等課程改革的政治性》。載於世新大學性別與傳播研究中心主編,「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B113-120)。
游美惠、黃馨慧、潘慧玲、謝小芩(2004),〈從性別盲到性別敏感的教育研究:以婦女成人教育與性教育研究的文獻回顧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11卷第1、2期(2004年3、6月)第1-38頁。
楊佳羚(2007),【她山之石】小小號誌 性別學問大。《性別電子報》第004期,2007.
葉永鋕事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http://www.tgeea.org.tw/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蔡清田(200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培村、余嬪(1999,4月)。中小學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載於高學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40)。高學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鄭陳宏(2003)。教師性別意識及其性別平等教育實踐之現象研究:以五位國小男性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潘世尊(2007a)。行動研究能否建構教育理論?當代教育研究,15(2),113-140。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簡安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謝宜芳(2004)。教師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實踐之研究-以兩位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蘇清守(主編)(1993)。 時雨春風(高級中學導師手冊)。 台北: 張老師出版社。
蘇育珊(2010)。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性別知識、性別平等態度及自我保護意識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研擬過程與內涵〉《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文化。
阿富汗少婦割鼻照登《時代》封面照揭露塔利班惡行。2010年8月2日http://www.nownews.com/2010/08/02/91-2631943.htm
性別刻板分工 職業婦女三頭燒 。台灣立報, 2012年8月14日。
http://www2.tku.edu.tw/~tfst/057FST/news/news57.htm#022
2.英文文獻
Banks, J.A.(1994).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ond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A.(2003).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7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5th Edition. London : RoutledgeFalmer.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ECOSOC).1997. “Agreed Conclusions 1997/2.” In
http://www.unhcr.org/cgi-bin/texis/vtx/refeorld/rwmain?docid=4652c9fc2.
Naff, K.C. (1997)).Colliding with a glass ceiling: Barriers to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and minoritiers. In Carolyn Ban & Norma M. Riccucci(ed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urrent Concerns- Future Challengers 2nd, Longman Pub Group.
Thomas, K.(1990).Gender and subject in higher education. Bristol: Open University Press.
West, C., &Zimmerman, D. H. (1987)Doing Gender. Gender & Society, 1(2): 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