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Ruldorf, History of Optical Design, Academic, New York.
[2]黃彥傑,「光學系統多目標最佳化參數設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台灣,2005年。[3]張鎬鵬,「光學成像系統之調變轉換函數理論」,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台灣,2005年。[4]第17屆模糊理論及其應用研討會網頁,網址:http://fuzzy2009.nuk.edu.tw/
[5]李依霖,「Telephoto-穩健化設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與精密工程研究所,台灣,2009年。[6]Jung-Hung Sun, Bo-Ren Hsueh, Yi-Chin Fang, John MacDonald, and Chao-Chang Hu,「Applied Optics,Vol.48,Issue 9,pp. 1741-1757」,2009年。
[7]華藝線上圖書館,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PublicationJournal?PublicationID=16822862。
[8]蔡鴻達,「照像模組鏡頭之雜光分析與對策」, 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台灣,2010年。[9]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全球精密光學元件市場與台灣產業」,Ch8,p114-p118,2010年。
[10]田芊、廖延彪、孫利群,「工程光學」,清華大學出版社,p66-p83,2006年。
[11]李瑞騏、王孝林,「光學名詞辭典」,名山出版社,p1-p507,1986年。
[12]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光學設計與檢測技術應用講義」,2006年。
[13]趙凱華、鍾錫華,「光學」,儒林圖書有限公司,p110-p126,1997年。
[14]Robert,E.F.,Optical System Design.McGraw-Hill,pp.457-512,2000年。
[15]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光機電系統整合概論」,國家實驗室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出版,p13-p29,2006年。
[16]林煒晟,「軟式變焦鏡頭設計與製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2006年。[17]蔡鴻達,「照像模組鏡頭之雜光分析與對策」,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8] Fischer Robert E.、Biljana Tadic-Galeb .,「Optical System Design,McGraw-Hill,pp.116-119」,2000年。
[19]王灝,「自由曲面應用於頭戴型顯示器設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03年。[20]陳明佑,「利用模糊目標規劃法求解田口式多品質特性最佳化問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2002年。[21]許邦輝,「以主成分分析法為基礎之文件自動分類模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研究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