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Richard A.Posner,蔣兆康譯,楊智傑校訂,法律經濟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09年7月。
3.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修訂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4.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版,2009年8月。
5.曾勝珍,論網路著作權之侵害,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6月。
6.楊崇森,著作權法論叢,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3年11月。
7.蔡惠如,著作權之未來展望-論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8月。
8.謝銘洋、陳家駿、馮震宇、陳逸南、蔡明誠 等五人合著,著作權法解讀,元照出版有現公司,2001年3月。
9.闕光威,論著作權法上之合理使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8月。
10.羅明通,著作權法論(II),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第七版,2009年9月。
(二)期刊文章、研究報告、研討會論文
1.王文宇、鄭中人,從經濟觀點論智慧財產權的定位與保障方式,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8月。2.王怡蘋,論著作權第65條第2項與其他各條之關係,收錄於「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9月。
3.王偉霖,搜尋引擎著作權爭議問題研究,收錄於「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9月。
4.王琇慧,千禧著作權法(DMCA)施行之新平台-自由貿易協定(FTA),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4期,2005年12月。5.王琇慧、陳怡靜、林怡君、蕭蓓如,美國著作權法對數位化著作權議題處理之概述,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2期,2008年6月。6.李建良,菸品標示「吸菸有害健康」的憲法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 期,2000年4月。
7.汪渡村,論網際網路時代著作權法因應之道-以合理使用制度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2期,2004年2月。8.林發立,美國著作權法相關法案最新立法趨勢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案,2007年2月。
9.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ISP協力保護著作權最新立法趨勢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10年10月。
10.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著作權合理使用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11月12月。
11.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數位匯流下著作權制度之檢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10年1月。
12.張凱娜,著作權限制的法律經濟分析,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期,2007年3月。13.章忠信,著作權保護、科技發展與合理使用-談新著作權法關於合理使用的已然與未然,發表於:交通大學技法律研究所2003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2003年11月。
14.許忠信,論著作財產權合理使用之審酌因素-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第3685號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
15.郭戎晉,Web2.0與法律—誹謗議題之研究,法學新論,第一期,2008年8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6.陳家駿,網路科技利用新型態之著作權法相關問題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案,2006年12月。
17.曾勝珍,著作權間接侵害責任之探討,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1期,2009年12月。18.馮震宇,從間接侵權責任與三振條款立法看ISP責任之商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8期,2012年12月。19.馮震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研究,收錄於「整體著作權法制之檢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01年9月。
20.馮震宇,新世紀的迷惘--從新世紀英漢辭典案的著作權爭議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2007年2月。21.馮震宇、陳家駿,網路科技關於部落格及串流之著作權法律問題,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12期,2008年4月。22.黃怡騰,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第二項四款衡量標準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01年12月。
23.黃惠敏,安全港真的安全嗎?─從美國DMCA第512條安全港條款看我國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限制之設計,萬國法律,第153期,2007年6月。24.楊智傑,搜尋引擎與合理使用:美國案例與Google圖書館計畫,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25期,2009年5月。25.蕭雄琳、幸秋妙、嚴裕欽,國際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立法趨勢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報告,2009年12月。
26.賴文智、王文君,從美國SOPA看網路著作權侵害防制立法的困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67期,2012年11月。
27.簡資修,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過失推定:經濟功效與司法仙丹,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2003年9月。28.闕光威,合理使用對內容產業的管理意涵-以市場失靈理論為核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七卷,第一期,2009年4月。(三)學位論文
1.邱怡瑄,論網路服務提供者就其使用者所涉侵害著作權之相關責任,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2.張淑美,網路服務業者之侵權責任-以著作權侵權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1月。3.蔡振元,同人誌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探討,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4.羅朝根,以本於著作權法目的之合理使用原則檢視法院判決 — 以新世紀英漢辭典案及其後之判決為例,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8月。(四)判解函釋
1.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100年度民著上字第4號。
2.智慧財產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刑智上訴字第7號。
3.智慧財產法院刑事判決97年刑智上訴字第41號。
4.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2年度台上字第4934號
5.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2年度台上字第4911號。
6.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3年度台上字第2176號。
7.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4年度台上字第7127號
8.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6年度台上字第3685號。
9.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智字第7號。
10.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96年度訴字第146號。
1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電子郵件1000804a號函。
(五)網路資源
1.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www.lawdata.com.tw/。
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3.章忠信,公益網站「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
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
二、外文部分
I. Books
1.L.RAY PATTERSON , STANLEY W. LINDBERG ,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 A LAW OF USERS’ RIGHTS ,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 (1991).
2.THE U.S. COPYRIGHT OFFICE ,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OF 1998 - U.S. COPYRIGHT OFFICE SUMMARY , (DEC. 1998).
II. Periodical
1.Benjamin H. Glatstein , Tertiary Copyright Liability , 71 U. Chi. L. Rev. 1605 , (2004).
2.David H. Kramer, Who Can Use Yesterday''s News: Video Monitoring and the Fair Use Doctrine, 81 Geo. L.J. 2345 (1993).
3.Derek E. Bambauer , The New American Way of Censorship , 49 AZ Attorney 32 , (2013).
4.M. David Dobbins , Computer Bulletin Board Operator Liability for Users'' Infringing Acts , 94 Mich. L. Rev. 217 , (1995).
5.Matthew Sag , The Google Book Settlement &; the Fair Use Counterfactual , 55 N.Y.L. Sch. L. Rev. 19 , (2010).
6.Pierre N. Leval , Toward a Fair Use Standard , 103 HARV. L. REV. 1105 , (1990).
7.Wendy J. Gordon , Fair Use as Market Failure A Structur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Betamax Case and Its Predecessors , 82 Colum. L. Rev. 1600 , (1982).
III. Cases
1.A &; M Records , Inc. v. Napster , Inc. , 239 F.3d 1004 , (2001).
2.Blake A. Field v. Google Inc. , 412 F. Supp. 2d 1106 , (2006).
3.Campbell v. Acuff-Rose Music, 510 U.S. 569, (1994).
4.Complaint of Author’s Guild, 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 , No. 05 CV 8136 (S.D.N.Y. Sep. 20, 2005).
5.Complaint of McGraw Hill Co., McGraw Hill Co. v. Google, Inc. , No. 05 CV 8881 (S.D.N.Y. Oct. 19, 2005).
6.Folsom v. Marsh, 9 F. Cas. 342 (C.C.D. Mass. 1841).
7.In re Aimster Copyright Litig. , 334 F. 3d 643 , (2003).
8.Kelly v. Arriba Soft Corp., 336 F.3d 811, (2003).
9.LizardTech, Inc. v. Earth Res Mapping, Inc. , 433 F.3d 1373 (2006).
10.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 Inc. v. Grokster, Ltd. , 545 U.S. 913 , (2005).
11.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v. Michigan Document Service , 99 F.3d 1381 , (1996).
12.Sony Corp. of America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 464 U.S. 417 , (1984).
13.Statement of Inte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garding Proposed Class Settlement , Case 1:05-cv-08136-DC (Sep.18 2009).
14.The Authors Guild et al. v. Google Inc., 05 Civ. 8136 (DC) , (SDNY, Decided Mar.22, 2011).
15.The Authors Guild et al. v. Google Inc., 05 Civ. 8136 (DC) , (SDNY, Decided Nov.14, 2013).
IV. Internet
1.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LII),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http://www.law.cornell.edu/
2.LexisNexis, http://www.lexisnexis.com/
3.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loc.gov/index.html
4.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 http://www.copyright.gov/
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http://www.justice.gov/
6.United States Legislative Information, http://beta.congress.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