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部份:
Bailey, J. E. and S. W. Pearson,(1983).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 Management Science, Vol.29 No.5, Ma
May, 530-545.
BECTA(2007). Impact of ICT in school: a landscape review. Retrieved December28
, 2007, from http://partners.becta.org.uk/index.php?section=rh&;rid=13836
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Needham
Heights: Viacom.
Blaich, Robert(1989). ”Forms of Design”in Product Semantics’89, Proc. Of the Product Semantics 89 Conference, 16-19 May 1989 at University of Industry
Arts in Helsinki, 3-15.
Bransford J.D., Brown A.L.&Cocking R.R., ( eds.). (2002).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Braun AG(1995). That is Why Good Design Makes Good Sense, Slides on
“Industrial Design”, Braun AG, Kronberg.
Bridget, S., Maureen, H., Kelvyn, J., Cathy, L., Stephen, S., Peter Scrimshaw, Sue,
S.,Kate, B., John, C., Brigid, D., Tanya, H. Stuart, Janis, J., Diane, M. &;Derek,
W. (2007). The DfES Primary Schools Whiteboard Expansion project.
Chang, C. Y. ,(2001). ” Comparing the impacts of a problem-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and the direct-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on
student scienc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10,
147-153.
Cogill.(2002).“How is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being us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and how does this affect teachers and teaching. ”Retrieved January 20,
2009, from http://www. virtuallearning.org.uk/whiteboard/IFS_Interactive_
whiteboards_in_the_primary_s chool.pdf, 2002.
Cutrim Schmid (2008). Potential pedagogical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multimedia
us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equipped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echnology. Computers&; Education, 51(4), 1553-1568.
Cyert, R. M. and J. G. March(1963).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NJ.
DeLone, W.H. and McLean, E. R.(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 3, no.1, 60-95.
Dundon, E. &; Pattakos A. N. (2001).Leading the innovation revolution: Will the
real Spartacus stand up? The Journal for Quality &; Participation, 24(4), 48-52.
Fletcher, G.. H. (2006). 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T. H. E. Journal, 33(16), 6.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D., &; Door, V. (2005). Leadership implication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18(5), 27-30.
Henry Dreyfuss(1967). Designing for People, Paragraphic Books, NewYork,.
Higgins, D., Falzon, C., Hall, I., Moseley, D., Smith, F., Smith, H. &; Wall, K.(2005)
.Embedding ICT in the Literacy And Numeracy Strategies. University of
Newcas tle. http://www.virtuallearning.org.uk/ whiteboard/IFS_Interactive_
whiteboards_in_the_primary_s chool.pdf.
Jewitt,et al.(2007).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Vol. 32, No. 3, September
2007, 303-317
Lee, F.-L., Pun, S.W., Li, S.C., Kong, S.C., Chan, Y.Y.R., & Ip, W.H.C.(2007).
The Development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Enh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School. Final Report.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at EMB,HK.
Merrett, S., &; Edwards, Julie-Ann.(2005). Enhanc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 Math,21(3),9-12.
Merriam, S. B.(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DC.
Nunnally,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itt, L. F. and Watson, R. T. (1995). Service Quality: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 173-185.
Roblyer,M.D.(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Sanders, J. R. (1981). Case Study Methodology: A Critique. In W.W. Welsh (ed.).
Simon, H. A. (1973). The structure of ill-structured problem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 181–200.
Smith, H. J.、Higgins, S.、Wall, K.、Miller, J.(2005).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1(2),91-101.
Stake, R.E.(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Tanner, Howard., and Jones, Sonia. (2007). How Interactive is Your Whiteboar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corporating Micromath. Vol. 200, 37-41.
Wagner, E.D.(1994). “In Support of a Function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94, 8 (20), 6-29.
Zmud, R.W.(197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MIS succes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Vol.25 No.10,966-979.
中文部份:
尤乃玉(2010)。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效果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王文科(2006)。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俊卿(2010)。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科分數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王聖博(2004)。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之討論-以茶飲料消費者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南。王曉玟(2009)。請像設計師一樣思考。天下雜誌,421期,80-82。
何明泉、宋同正、陳國祥、黃東明(1997)。影響設計策略之要素分析研究。設計學報,2(1),79-92。吳致維、林建仲(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教學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卷6期,14-25。
吳瑞明(2003)。ERP系統使用者滿意度的關鍵因素研究-以K公司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旻陽(1992)。國中學生學業成績、師生互動與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鳳寧、林振陽、李安勝(2008)。依產品設計觀點探討消費者購買意願之研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3,37-50。
沈家成、蔣秀清( 2010 ) 。電子白板學習環境中使用者行為意圖之研究。嘉義市教育研究集刊,73-92。周孝俊(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活動和實驗。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周志榮(2004)。創意設計程序在新產品開發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市。林佩璇(200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秋雲(2012)。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行為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教師為例。
碩士論文,台南市。
林銘煌(2012)。極簡主義在設計形式上的表徵與發展趨向。設計學報,17(1),79-99。
林銘煌、艾序繁(2004)。產品的審美判斷與符號意涵-以Swatch及其近似產品為例。設計學報,9(1),47-62。林儀惠(2007)。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邱永福編著(1990)。造型原理。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圖書(股)公司,台灣台北。
姚鼎盛(2006)。從體驗觀點建構產品設計評鑑項目。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柳林緯(1996)。組織中電腦中介傳播系統使用之研究:以電子郵件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洪偉肯、黃天佑(2013)。設計為科技加值的途徑:以Dechnology專案為例。設計學報,18(1),41-64。胡佑宗 譯(2003)。ClaudiusA.Schmitz著,設計管理與策略-實戰篇,Management
Faktor Design,亞太圖書出版社,台北。
浩漢設計&李雪如(2003)。搞設計-工業設計&創意管理的 24 堂課。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祝智庭(1999)。關於教育資訊化的技術哲學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第2期。
高嘉汝(2011)。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科技接受度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雲林縣。高瑩真(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健康課程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者學習情形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將志浩(2010)。以多元智能角度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大明(2009)。E-Learning Map:IWB教學法省思。
張文智(1995)。產品設計評價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
張文智、姜寶美(1998)。台灣大型商業設計公司經營管理要領之研究。設計學報,3(2),73-85。張書文 譯(2009)。產品設計與開發-第四版。Karl T.Ulrich Steven D.Eppinger著,美商麥格羅 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簡勉志(2001)。ERP系統之使用者滿意度問卷建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許有麟,林其祥(2003)。兩岸地方產業特色與產品設計教育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樹德科技大學,46-51。
陳彥君 ( 2010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數學領域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陳莉娜(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2006年12月19日,發表於臺北市主辦: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宜蘭縣。
陳惠邦(2007)。以互動白板實踐互動教學理想的可能性。教師社群與專業發展觀點,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主辦「Interactive Classroom」研討會。
陳寬佑(1991)。基礎造型。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陳龍門(2012)。在不同鄉鎮環境下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陳韻雯(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調查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傑哈德‧休佛雷(2005)。「設計原理-從概念到產品成形」。龍溪,台北。
提姆‧布朗(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吳莉君譯)。台北市:聯經。(原著出版年﹕2009年)。
黃桓(1980)。國民中學教是師生關係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國禎(2007)。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淑菁(2000)。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生對國中理化教師教學策略之學習感受-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楊永芬(2005)。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接傾向與資訊科技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劉明洲、周孝俊、賴國安(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活動和實驗。EITS2008第三屆數位教學暨資訊實務研討會。2008 年 3 月 26 日,南台科技大學。
劉桂君(2007)。未來教室的建制與應用-以英語教學結合電子白板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劉維公(2008)。消費者即創新者。遠見雜誌, 261,30。蔡青芸(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教師社群之影響。21-22。
蔡曉明(1999)。形成產品族群意象認知之造型因素研究-以機車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鄧成連(2001)。企業體內設計活動之設計策略研究。設計學報,6(2),101-113。鄧志立(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穩健式教學設計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鄭惠敏、許春峰(2008)。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個案研究。中華民國第二十四屆科學學術研討會,2008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97年12月18 日。
蕭英勵(2007)。資訊教育趨勢-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例。中等教育,58(4),118-130。
網站資料:
Futuresource Consulting。Futuresource - WORLD - Interactive Report - Qtr 4 2012 。2013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futuresource-cconsulting.com
Futuresource Consulting。Futuresource - WORLD - Interactive Report - Qtr 1 2013 。2013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futuresource-consulting.com
APLLE(2009)。Apple與環境。2013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apple.com/tw/environment/our-footprint/
Shopping Design(2013年1月23日)。2012年度10大最佳社會設計。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6234
Shopping Design(2013年1月25日)。從推動社會設計到邁入設計社會。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6234
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2013年9月27日)。Futuresource:2013年上半年電子白板和交互式顯示屏行業增長20%。2013年10月27日取自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56164.html
余漢輝(2007)。使用電子互動白板有效提升學生在嘗試探究的學習效果。2009年04 月06 日取自http://www.flp.edu.hk/ict/Publications/Se-8.pdf
松博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智慧互動、精采演示。2009 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smartboard.com.tw/products-600.htm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2年10月13日)。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網站。2013年4月2日取自:http://www.iiiedu.org.tw
張大明(2009)。E-LearningMap:IWB 教學法省思。2009 年 4 月 9 日取自:http://e-learningmap.blogspot.com/2009/02/iwb.html
嘉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Board d800-UserGuide。2013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carwin.com.tw/support_02-2.php
嘉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解決方案。2013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carwin.com.tw/solutions_01-1.php
維基百科(2013)。Facebook搜尋。2013年9月8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Facebook
蕭英勵(2007)。探討中小學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策略。2013年9月9日取自http://www4.inservice.edu.tw/EPaper/200712/indexView.aspx?EI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