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今日新聞網(2010)。「免試入學今年實施在校成績擇優採計10次」, 2010年4月3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1/21/327-2561403.htm#ixzz1JVr1zNeH。
方曉青(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王清源(2007)。消費者行為觀點下之高三學生選填志願行為-以苗栗縣某私立綜合高中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江怡慧、林宛儒、賴奕仲、趙淑均(2011)。影響高職畢業生選擇學校影響因素之研究。明新學報,37(2),143-152江謹貞(2010)。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選擇學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金娥(2006)。淺談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省思。菁莪,1(2),60-63。
李建興(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3/6091。
宋曜廷、周業太、吳佩璵、林秀珊、曾芬蘭(2010)。從學校本位評量省思臺灣擴大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2)。吳原榮(2011)。免試入學分析....以竹苗區為例。師友月刊,520,40-42。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42,25-42。周愚文(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政策形成分析。中等教育,61(1),114-122。
周春美、沈健華(2008)。高中職學生就讀技專校院選校因素之分析-從技專校院學生對學校環境滿意度觀點。技術與職業教育,108,57-64。
林鳳琪(2009)。高中職社區化政策學生就近入學因素之研究-以基隆市三所完全中學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林俊傑(2010)。擴大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對國中生課業壓力影響之研究-以朴子國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嘉政(2010)。屏北地區國中生就讀優質高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宛姿(2005)。一所私立國民小學家長選擇學校之考量因素及其滿意情形。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20931;育銘(2010)。非依傳統聯招排名選填高中就讀之學生選校因素初探。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振邦(2010)。推動2011年度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2011年7月1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381。
馬信行(1999)。高職免試入學理念之檢定。教育與心理研究,22,195-212。游志偉(2007)。高中生選填志願之因素分析。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明文(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現況與展望。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381。
張碧娟(2010)。免試入學的困境與活路。中等教育,61:4,12-19。
張炳煌(2011)。影響國中畢業生高中職選擇學校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4:2,145-175。張心怡(2011)。國民小學學生家長選擇學校考量因素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學區內家長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兆鴻(2003)。高級中學家長選擇學校的考量因素之案例研究—以聖心女中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金吉(2003)。學校品質對國中學生選擇學校之研究。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教育部(無日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2011年7月1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index.php。
教育部(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2010年4月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365。
教育部(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宣導推動工作計畫。2010年4月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371&;page1=2。
教育部社教司(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研究論壇(2004)。國中畢業生免試入學高級中等學校發言內容。2010年4月3日,取自http://203.71.239.23/mediafile/forum/forum2004/3/index2.htm。
粘淑真(1999)。「影響高職免試入學的因素及其因應策略」讀後感。2010年4月3日,取自http://www.docin.com/p-134003139.html。
郭昭佑(1999)。高職免試入學政策之相關問題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2,61-86。郭添財、周憲章(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政策評論。臺灣教育,661,30-33。陳淑丹(2001)。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目標達成及其對國中學生選校的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莊政道(2010)。家長選擇學校考量因素與學校形象知覺之研究─以北回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陳昌熙(2005)。家長選擇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聰吉(2001)。高雄市國中生選填志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冬青(2010)。綜合高中多元入學學生選擇職業學程後學習成就之探討-以新竹縣立湖口高中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黃秋微(2009)。臺灣高等教育的現況與省思-由學生選擇學校角度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黃俊堯(2007)。私立高職學校行銷策略與學生選校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黃雅琤(2005)。國中畢業生因應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升學選擇歷程之研究-以屏東女中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楊金川(2005)。國中學生家長選擇社區高中職就近入學因素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河左岸學園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景良(2007)。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詹輝煌(2010)。學生暨家長選讀高中意向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某高中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維基百科網站(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2011年7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
劉名斐(2007)。車籠埔國民小學潛在顧客選擇學校的考量因素與學校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劉佳晴(2009)。南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選擇學校午餐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親子天下(2012)。《十二年國教》15區超額比序原則完整版。2012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311。
蔡永智(2010)。學校行銷策略與學生選校就讀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私立高職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賴幸妮(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之初探研究。南投文教,29,72-75。賴幸妮(2010)。國中教育人員對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意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鍾國源(2010)。多元升學制度下高雄市國中畢業生升學選擇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英文部分】
Butterworth, G., &; amp, S. (1998). Reforming education: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1984-1996. N.Z: Dunmore.
Coleman, J. S. (1968). “Thec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38(1), 7-22.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 (2003). Education indicators in Canada.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3). Opportunity and Excellence.
London: DfES, pp.14-19.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3). Career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in
England: A National Framework, pp.11-19. London: DfES.
Hodgson, A, &; Spours, K. (2007). Specialized diplomas: Transforming the 14-19
landscape in Eng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2 (6), 657-673.
Lipsky, Michael (1980).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Miller, D. (1976). Social justi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iller, D. (1999). Principles of social justice. 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orris, E. (2002). Foreword. In DfES: 14-19: Extending Opportunities, Raising
Standards (consultation document). London: DfES.
Pearson, Ian (Ed.). (1998). Atlas of the Future. UK: Routledge.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eirer, M. A. (1994). Designing and using process evaluation. In J. S.
Wholey, H. P. Hatry, &; K. E. Newcomer (Eds.). Handbook of Practical
Program Evaluation (pp.40-6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