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一)專書
朱敬一、李念祖。《基本人權》。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周琪主編。《人權與外交-人權與外交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1年。
洪丁福。《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從俾斯麥到柯爾》。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洪丁福。《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哲英文化,2002年。
洪丁福。《國際政治新論》(初版) 。台北:群英,2006年。
洪德欽主編。《歐洲聯盟人權保障》,台北:中央硏究院歐美研究所,2006
年。
洪德欽主編。《歐盟人權政策》。台北:中央硏究院歐美研究所,2009年。
徐子婷等譯,P. G. Lauren著作。《國際人權的進展》,台北:國立編譯館
與韋伯文化合作翻譯發行,2008年。
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1996年。
郭秋慶。《歐洲聯盟概論》。台北:五南,1999年。
郭秋慶。《歐洲國家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
年。
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國際關係》。台北市: 五南圖書圖書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2006年。
常健。《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台北:洛可出版社,1997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縣蘆洲市:晶典文化,2004年。
張佛泉。《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彭懷恩主編。《德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葉陽明。《德國政治新論》。台北:五南,2011年。
陳勁。《歐盟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台北:五南,2002。
陳勁。《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台北:五南,1999。
(二)期刊論文
朱明權。〈聯邦德國早期的一個德國政策〉。《德國研究》,第1期第16卷,
2001年,頁12-16。
伍貽康。〈德國問題與歐洲一體化的興衰〉。《第一屆兩岸歐盟研究學術論壇
論文集》,台灣歐盟聯盟中心, 2011年12月7-9日,頁129-134。
洪德欽。〈歐洲聯盟人權保障之建構與實踐〉。《歐美研究》,第34卷第1期,
2004年,頁143-202。
姚逸信。〈德國對外援助中的三方合作模式〉。《國際經濟合作》,第10期,
2012年,頁59-62。
孫恪勤、胡小兵。〈德國施羅德政府執政後對內外政策的調整〉。《國際資料
信息》,第5期,1999年,頁6-10。
梅兆榮。〈德國梅克爾政府的外交政策調整〉。《當代世界》,第8期,2007
年,頁20-22。
張才聖、吳友法。〈德國“新東方政策”與歐洲一體化研究〉。《武漢大學學
報( 人文科學版)》,第62 卷第1 期,2009年,頁102-108。
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1998
年),頁144。
張洋培。〈加強合作與彈性安排─從阿姆斯特丹條約論「求同存異」與「化
解歧見」的機制〉。《美歐季刊》,2000年,14卷,138期,頁137-170。
張福昌。〈歐洲政治一體化的發展與前〉。《歐洲研究》,第2期,2012年,頁
39-53。
張驥。〈統一後德國的政治文化與對外政策的選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
義》,第6期,2007年,頁72-78。
許一欣。〈默克爾的「價值觀外交」對中德關係的影響〉。《湘潮》,第4期,
2008年,頁32-33。
章敏。〈德國大力推行經濟外交戰略〉。《德國研究》,第4期,1995年。
章敏。〈德國外交政策的新調整和新任務〉。《國際展望》,第14期,1997年,
頁11-12。
黃雨果、王瑩。〈德國政府價值觀外交的現實特徵及成因〉。《德國研究》,第
3期,2008年,頁13-23。
楊皓淳。〈德國對外援助政策研究—施洛德政府時期(1998-2005) 〉。《第一屆
歐洲研究論文發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歐洲聯盟憲政之發展與評估》,
2006年,頁19-28。
熊煒。〈論德國「文明國家」外交政策〉。《歐洲研究》,第2期,2004年,頁
122。
廖福特。〈從歐洲人權法院Storck及Buck判決看其對德國法院之衝擊-私生
活及住家隱私權之辯論〉。《歐美研究》,第41卷第3期,2011年,頁
763-799。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 18卷第1期,2009年,頁36-48。
羅志宇。〈歐洲聯盟之人權外交政策〉。《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2006年, 頁47-104。
(三) 研討會文章
張洋培。〈911事件對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之衝擊〉。《台灣政治學會》
(台北:台灣政治學會,2001年),頁6-8。
鍾志明。〈歐盟人權與民主化政策〉。第二屆人權教育教學研究研討會,2003
年。
鍾志明。〈歐盟民主深化與人權保障 -預防與制裁機制〉。《歐洲人權》學術
研討會,2004年。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哲齡。〈德國再統一之研究(一九九O)〉。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3年。
朱文意。〈德國梅克爾政府人權外交政策之研究—以阿富汗、伊拉克、中國
為例〉。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栗廣胤。〈德國施洛德政府外交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黃伊惠。〈美國對中共的人權外交-布希總統之案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黃智欽。〈西德總理艾德諾重建外交體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
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11年。
葉東明〈。布蘭德東進政策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年。
楊容輝。〈施洛德與梅克爾政府時期德國之中國外交政策比較〉。國立政治
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8年。
楊皓淳。〈德國對外援助政策-以對中國援助為例 (1998-2005)〉。淡江大學歐
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廖苡亘。〈德國外交政策研究:1998-2009〉。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
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廖抱一。〈威利布蘭德東向政策之研究〉。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
漢克。〈歐洲對外人權政策之研究:以歐洲共同體及歐洲聯盟對中國人權政
策為例 (1987-2005)〉。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昭廷。〈德國梅克爾政府中國政策之轉變〉。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潘麗琪。〈西德和平運動之研究 (1979-1985)〉。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 文,1986年。
蘇家億。〈歐盟官方發展援助對馬拉威發展的政策與行動(2000-2005)〉,淡
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網路新聞
<一個曼德拉 兩種德國人>,德國之聲中文網,2013年10月12日,
http://www.dw.de/%E4%B8%80%E4%B8%AA%E6%9B%BC%E5%BE%B7%E6%8B%89-%E4%B8%A4%E7%A7%8D%E5%BE%B7%E5%9B%BD%E4%BA%BA/a-17284460
<南非金礦罷工潮不斷 礦業癱瘓恐致經濟衰退>,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
年9月27日,
http://hk.crntt.com/doc/1022/4/9/9/10224997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249975
<南非上萬礦工因罷工被資方解雇>,BBC中文網,2012年10月5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10/121005_sa_miners_sacked.shtml
<南非政府表示將大力發展風能>,新浪網,2012年3月13日,
http://finance.sina.com/bg/economy/xinhuanet/20120313/2118477419.html
二、 英文部分
(一)專書
Carey Sabine C. Protest, Repression and Political Regim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tin America and Sub-Saharan Africa. London: Routledge, 2009.
Forsythe, David P. 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Katada, Saori N., Hanns Maull, and Takashi Inoguchi. Global Governance: Germany
and Japa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Hampshire: Ashgate Publishing, 2004.
Murray, Rachel. The Role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at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The Experience of Africa. Oxford: Hart, 2007.
Schoultz, Lars.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Latin Americ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Smith, Rhona, K. M. 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ew York: Blackstone
Press, 2003.
(二)期刊論文
Crawford, G.“Evaluating European Union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Democracy
and Good Governance: Towards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 14, (2002): 911-926.
Dalpino, C.“Promoting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The Brookings Review,
Vol. 18, (2000): 44- 47.
Folke, Kayser, and Juliane, Osterhaus.“The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in
Germa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GTZ) GmbH, 2009.
Kalshoven, Frits.“International Concern with Human Rights: Can it be
Effective?”German Yearbook on International Law, Vol. 21, (1978): 119-149 .
King, Toby.“Human Rights in European Foreign Policy: Success or Failure for
Post-modern Diplomacy?”European Journal for International Law, Vol. 2,
(1999): 313-337.
Shaw, Carolyn M.“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Human Rights Mechanisms: A Focus
on Africa.”Journal of Human Rights, Vol. 6, (2007): 209- 232.
Wildenthal, Lora.“Human Rights Activism in Occupied and Early West Germany:
The Case of the German League for Human Right.”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2008): 515-556
三、 德文部分
(一) 專書
Baßmann, Winfried. Menschenrechte in Südafrika, München 1978.
Bracher, Karl-Dietrich, Funke, Manfred und Jacobsen, Hans-Adolf. Deutschland
1933-1945 – Neue Studien zu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Herrschaft, Bonn, 1992
Brandt, Hugo. Hoffen, zweifeln, abstimmen – Seit 1969 im Bundestag, 14
SPD-Abgeordnete berichten, Hamburg, 1980.
Buchstab, Günter u. Kleinmann, Hans-Otto (Hrsg.). Historisch-Politische Mitteilungen
– Archiv für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Politik, Köln, 2006.
Döscher, Hans Jürgen. Seilschaften – Die verdrängte Vergangenheit des Auswärtigen
Amts, Berlin, 2005.
Engel, Ulf. Die Afrika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49-1999 –Rollen
und Identitäten, Hamburg, 2000.
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Hrsg.). Wirtschaftsbeziehungen zu Südafrika,
Frankfurt a. M., 1978.
Forschungsinstitut der Friedrich-Ebert-Stiftung (Hrsg.), Südafrika: Internationale
Lösungsstrategien und innerer Wandel, Bonn, 1980.
Gaddis, John Lewis. Der Kalte Krieg – Eine neue Geschichte, München, 2007.
Geulen, Christopher. Geschichte des Rassismus, Bonn, 2007.
Guhl, Armin. Apartheid, Unternehmer und Sanktionen, St. Gallen, 1994
Hacke, Christian. Die Auß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Weltmacht
wider Willen?, Frankfurt a. M., 1997
Hacke, Christian.Zuviel Theorie? Zuwenig Geschichte? – Eine kritische
Zwischenbilanz der Disziplin der internationalen Beziehungen in Deutschland,
Hamburg, 2003.
Haftendorn, Helga. Sicherheit und Entspannung – Zur Auß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55-1982, Baden-Baden, 1983.
Hagemann, Albrecht. Kleine Geschichte Südafrikas, München, 2001.
Herzka, Michael. Die Menschenrechtsbewegung in der Weltgesellschaft, Bern, 1995.
Isert, Albrecht. Die Homeland-Politik in Südafrika, Frankfurt a. M., 1997.
Pfeil, Florian. Zivilmacht für die Menschenrechte? : Menschenrechte in der deutschen
Außenpolitik 1990 – 1998. Hamburg : Kovac, 2000
Rock, Pilipp. Macht, Märkte und Moral: Zur Rolle der Menschenrechte in der
Auß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in den sechziger und siebziger
Jahren. Lang, Peter Frankfurt, Oktober 2009.
Thun, Konstantin. Menschenrechte und Aussenpolitik :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Argentinien 1976-1983. ; Herausgegeben von der Koalition gegen Straflosigkeit,
Bad Honnef : Horlemann, 2006
(二) 官方文書
Berlin: Auswärtiges Amt. Fünfter Bericht der Bundesregierung über ihre
Menschenrechtspolitik in den auswärtigesn Beziehungen und in anderen
Politikbereichen, 2000.
Bonn: Auswärtiges Amt. Deutsche Außenpolitik, 2001.
Berlin: Auswärtiges Amt. Sechster Bericht der Bundesregierung über ihre
Menschenrechtspolitik in den auswärtigesn Beziehungen und in anderen
Politikbereichen, 2002.
Berlin: Auswärtiges Amt. Siebter Bericht der Bundesregierung über ihre
Menschenrechtspolitik in den auswärtigesn Beziehungen und in anderen
Politikbereichen, 2005.
Berlin: Auswärtiges Amt. Achter Bericht der über ihre Menschenrechtspolitik in den
auswärtigesn Beziehungen und in anderen Politikbereichen, 2008.
Berlin: Auswärtiges Amt. Neuter Bericht der über ihre Menschenrechtspolitik in den
auswärtigesn Beziehungen und in anderen Politikbereichen, 2010.
(三) 期刊論文/會議論文
Altermatt, Urs und Skenderovic, Damir.“Kontinuität und Wandel des Rassismus–
Begriffe und Debatten”, Zeitschrift für Geschichtswissenschaft, (2005): 773-790
Ansprenger, Franz.“Die Südafrika-Politik der Europäischen Gemeinschaft
Forschungsinstitut der Friedrich-Ebert-Stiftung , (1980):124-144.
Bahr, Egon.“ Die deutsche Ostpolitik und der Weg nach Helsinki”, Institut für
Friedensforschung und Sicherheitspolitik an der Universität Hamburg, (2006) :
23-28.
Heinz, Wolfgang S.“Menschenrechte in der deutschen Außen- und
Entwicklungspolitik”, epd- Dokumentation Nr.5, 2002.
Krennerlich, Michael.“Menschenrechte und Entwicklungspolitik Allgemeine
Tendenzen und Sichtweisen.”Nürnberger Menschenrechteszentrum 2003. http://www.menschenrechte.org/lang/de/wsk-rechte/menre-und-entwicklungspolitik
Krennerlich, Michael.“Menschenrechte in der deutschen Außenpolitik.”
Gesellschaft-Wirtschaft-Politik, Vol.4, (2006): 471-483.
Schneider-Barthold, Wolfgang.“Die deutsche Südafrika-Politik aus wirtschaftlicher
Sicht”,Afrika Spectrum – Deutsche Zeitung für moderne Afrikaforschung,
Vol.3, (1976): 225-237.
Schulz, Winfried.“Die Studentendemonstrationen beim Schah-Besuch in Berlin
Ergebnisse einer Inhaltsanalyse der Publizistischen Stichprobe”, Publizistik,
Vol.1. (1968): 30-40.
von Bothmer, Lenelotte.“Zur Südafrika-Politik der Bundesregierung – Eine Bilanz
der letzten Jahre”, Baßmann, (1978): 150-165.
四、 網路資料
德國聯邦外交部網站http://www.auswaertiges-amt.de/DE/Startseite_node.html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網站 http://www.bmz.de/de/index.html
德國聯邦司法部網站 http://www.bmjv.de/DE/Home/home_node.html
德國聯邦眾議院網站 http://www.das-parlament.de/
國際特赦組織網站 http://www.amnesty.org/
德國之聲 http://www.dw-world.de/
明鏡周刊 http://www.spiege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