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7: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智謙
論文名稱:《第二人生》劇本創作與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The Film Script and Description of "Second Life"
指導教授:蔡琰蔡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廣播電視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父子青少年電玩魔幻現實劇本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劇為原創電影劇本,一對單親家庭父子為其主要人物,並以青少年兒子在重考班的遭遇為故事主軸。使用了一些電玩元素企圖營造虛實交雜的魔幻現實風格並隱喻真實人生,探討父子關係等人生課題。

  本文共分創作論述、劇本及附錄三個部分。論述的部分首先說明了《第二人生》故事的創作背景,緊接著整理了父子關係、青少年與線上遊戲等相關文獻,其次為人物、情節與結構研究,最後以創作心得與回顧檢討作結。附錄則是本事以及分場大綱。

第壹章、緒論..........................3
 第一節、創作動機.....................3
 第二節、創作目的.....................5
第貳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父子間的疏離..................7
 第二節、父親在家庭裡的角色.............8
 第三節、電影裡的父親.................11
  一、《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11
  二、《推手》......................12
  三、《父子》......................13
 第四節、青少年與線上遊戲..............14
 第五節、小結........................16
第參章、創作理念.......................18
 第一節、人物設計.....................18
 第二節、情節設計.....................20
  一、創作元素.......................20
  二、魔幻元素.......................23
  三、劇情發展.......................25
 第三節、結構設計.....................28
  一、 第一幕:佈局..................28
  二、 第二幕:抗衡..................28
  三、 第三幕:結局..................29
 第四節、劇情結構圖與情緒線.............30
 第五節、劇名.........................31
第肆章、結論..........................32
 第一節、創作心得與後記................32
 第二節、回顧與檢討....................32
《第二人生》劇本.......................35
 故事大綱............................35
 人物表..............................36
 《第二人生》對白本....................39
參考文獻..............................88
附錄一、本事...........................92
附錄二、分場大綱.......................97

中文文獻
王浩威(1998)。《台灣查甫人》。台北:聯合文學。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
肖群忠(2002)。《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
宋畢雲譯(2002)。《一百年的孤寂》。台北:遠景。(原著: Garcia, M.
  (1967). Cien años de soledad.)
邱珍琬(2010)。《父親形象與其轉變》。台北:五南。
林瑞廷譯(1995)。《海蒂報告:男性氣概》。台北:張老師文化。(原著: 
  Hite, S. (1981). The Hite report on male sexualit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易智言等譯(2004)。《電影編劇新論》。台北:遠流。(原著Dancyger, K.
  &; Rush, J.(2004). 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Writing
  Beyond the Roles. USA: Butterworth-Heinemann Inc.)
柯里斯、林為正譯(1995)。《父愛不缺席 : 心理醫生剖析父親的十二種模
  式》。台北 : 智庫文化。(原著:Stoop, D. (1994). Making peace   with your father: Understand the role your father has
  played in your life - past to present. Ventura, CA:   
  Regal Books.)
陳正芳(2007)。《魔幻現實主義在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生活人文。
陳正芳(2010)。〈魔幻現實主義〉。《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10》。台北:
  文建會。
陳怡分(2012)。《紀錄片《慢別書》創作論述與製作說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陳麗娟(2009)。《《無聲的愛》創作論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玉珮(2010)。〈媒體愉悅:數位遊戲之閱聽人經驗探索〉。2010年中華傳播學
  會年會論文。
張玉珮(2009)。〈遊戲、人生:從線上遊戲玩家探討網路世界與日常生活的結   合〉。《新聞學研究》。98:1。
張美惠譯(2001)。《這就是男人》,台北:張老師。(原著:Gratch, A.
  (2001). If men could talk...here's what they'd say,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張春興(1993)。《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瓊文譯(2004)。《爸爸怎麼回事》。台北 : 經典傳訊文化。(原著:
  Gordon, B. (1996). Your father, your self: how sons and   daughters can understand and he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fathers. NJ: Carol Publishing Group.)
黃亞琴譯(2007)。《尋找父親》。新北市板橋區:雅書堂文化。(原著:
  Gebauer, K.(2003). Väter gesucht. 16 exemplarische  
  Geschichten. Zurich: Walter.)
曾西霸等譯(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原著:Field, S.
  (1982).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a division of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葉光輝口述,林麗雲整理(1991)。〈東西方親子關係比較〉。《中國人的新孝觀
  ──親恩與回報》。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
  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明敏(2002)。《克萊恩觀點下的男性特質 : 以弗洛依德的個案「鼠人」為 
  例》。台北:五南。
楊瑞珠(2002)。〈性別刻板印象在家庭與工作的現象與代價〉。《性別:解讀與
  跨越》,台北:五南。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蔡永琪譯(2007)。《遊戲開發概論》。台北:學貫。(原著:Novak, J.
  (2005). Game development essential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Delmar Cengage Learning.)
賴亞岐(2011)。《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
  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戴秀津(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高
  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Kaufman, M. (1994). Men, feminism, and men’s contradictory
  experiences of power. In Brod, H. &; Kaufman, M.  
  (Eds.)Theorizing Masculinities. (pp.142-163), London:  
  Sage.
Levant, F. (1980). A male perspective on parenting
  and non-parenting. Leipzig, West Germany: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網路資源
2012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摘要報告(2013.12.13)。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  中心。
  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20709c.pdf
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出爐 2012年使用行動上網人數較去年成長1倍
  (2013.12.13)。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取自http://www.twnic.net.tw/NEWS4/119.pdf
衣蛾(2013.12.13)。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取自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6419
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2013.12.13)。行政院主計總處。
  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072815595471.pdf

影視作品
《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1999),環球影業。
《七夜怪談(Ring)》(1999),環球影業。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博偉電影。
《父子》(2006),山水國際娛樂。
《生存遊戲(Stay Alive)》(2006),環球影業。
《命運好好玩(Click)》(2006),博偉電影。
《推手》(1992),中央電影公司。
《請登入線實》(2008),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