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岳琳
研究生(外文):Yueh-Lin Hsu
論文名稱:薪資公平對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教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 Equity and the Willingness to Serve as Administrator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邱明斌邱明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Ping Chiu
口試委員:潘競恒王啟明
口試委員(外文):Ching-Heng PanChi-Ming Wang
口試日期:2014-07-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5
中文關鍵詞:教師兼行政新資公平意願課稅
外文關鍵詞:teacher with administrative dutySalaryequitywillingnesstax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有鑒於各級學校都有找不到有意願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加上財政部於100年1月19日修正所得稅法,刪除了33年以來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免稅規定,中小學教師自民國10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軍教課稅」,並訂定「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其目的是為了「減輕教師每週授課節數負擔,增加教師備課時間,來強化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學品質;調增導師費不外乎是縮短從事導師事務與行政工作教師的薪資所得,進而鼓勵教師從事導師事務,提振教師士氣及意願。」
然而,此舉固然立意良善,但是縮短從事導師事務與行政工作教師的薪資所得,勢必打擊行政工作教師,越來越多學校找不到人擔任組長、主任等行政工作。
問題是,如果只是抱怨行政工作乏人問津,或者因此主張再增加導師上課時數,除再增加校園紛擾外,難道就能提升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意願?難道有助於解決學校職務的合理分配問題?
應該這樣看,課稅配套措施並非以全面補貼相關人員作為規劃,有限的經費也確實無法照應學校教育的所有不足,自始整體決策就是以凸顯學校的教學導向任務為政策考量,惟也應該指出,學校行政工作從來就不是輕鬆的事,行政同仁的勞動條件值得吾人關注。
教師無意願擔任行政職務之說法若為真,也絕非單一原因,無論如何,新亭對泣不會解決問題,但如能因此通盤檢討校園職務安排、教師工作內容等問題,或許不失為深化國民教育本質的契機。
本研究主要從薪資理論,來探討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意願,作為政府訂定教師薪資之參考依據。
Nowadays, most of the schools in Taiwan are difficult to have teachers take administrative jobs, especially after Ministry of Finance amended the Income Tax Act in 2011, which canceled 33-year-old tax benefit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aculty, and officially taxed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ficially from 201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ts up the policy of taxation and less lesson hours for the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school.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olicy hope to increase the budget by taxation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by reducing lesson hours to enrich their teaching qualities, and hope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the job of homeroom teachers by shortening the income of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nd offering them higher salaries.
However, though this policy is meant to be good, th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re the first to be affected. Shortening their salary to subsidies the income of homeroom teachers discourages teachers to take administrative jobs. But if we just complain about people’s little interest in administrative work, or just to increase the lesson hours to pacify the tumult, it cannot actually solve the real problem of human resources distribution.In fact, the point is not about whom should we subsidize, or how should we distribute the limited funds to all the faculties. Besides the teaching-oriented polic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d labor condition th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fac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teachers refuse to take the administrative jobs. But it is also a good time to re-examine the labor distribution, the job content, and other issues in school.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and why the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take the administrative jobs based on salary theories, and I hope that will be a good start and possibl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to determine teachers’ salaries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教師薪資結構現況與薪資公平的內涵與理論…………………………...7
第二節 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意義與考量………………………………….16
第三節 學校行政的內涵與功能………………………………………………….21
第四節 國民中小學組織與成員………………………………………………….24

第三章 研究架構…………………………………………………………………….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資料收集方法……………………………………………….35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名詞定義…………………………………………………….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方法……………………………………………….40

第四章 研究分析……………………………………………………………….……43
第一節 問卷回收與樣本結構……………………………………………….……43
第二節 主要變項之描述性分析………………………………………….………45
第三節 信效度分析…………………………………………………………….…49
第四節 差異性分析…………………………………………………….…………54
第五節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分析……………………………….……68

第五章 研究建議………………………………………………………………….…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0

參考書目……………………………………………………………………..…….…103
中文文獻………………………………………………………………………..….103
英文文獻…………………………………………………………………….......…107

附錄………………………………………………………………….…………..……109
附錄一 薪資結構對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量表……………………….…..…109
附錄二 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115
附錄三 教育部補助國民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執行補充說明………………………………………………………………...………117
附錄四 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執行補充說明……………………………………………………………………...119
附錄五 國民中小學教師授課節數訂定基準…………………………………...121
附錄六 臺中市立國民中學教師授課節數編排要點…………………………...122
附錄七 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授課節數編排要點……………….……………..124


表 目 次

表2-1 各級教師兼任行政薪資福利表…………………………………………...…10
表2-2 公平理論公式………………………………………………...........................12
表2-3 工作意願的內涵……………………………………………….......................17
表2-4 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的內涵……………………………………………...19
表2-5 學校行政的意涵……………………………………………….......................23
表2-6 教務處各組工作內容一覽表………………………………………...………25
表2-7 學生事務處各組工作內容一覽表………………………………………...…26
表2-8 總務處各組工作內容一覽表………………………………………………...28
表2-9 輔導室各組工作內容一覽表………………………………………...………29

表3-1 95%信賴區間下容許誤差樣本大小資料表…………………………………36
表3-2 薪資理論問卷題項與內容……………………………………………….......37
表3-3 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問卷題項與內容…………………………….…………..39

表4-1 受訪者基本資料次數分配……………………………………………...........43
表4-2 薪資理論之平均數及標準差………………………………………………...45
表4-3 兼任理論之平均數及標準差………………………………………………...47
表4-4 各研究構面之信度分析……………………………………………...............49
表4-5 KMO值與Bartlett球型檢定………………………………………………..51
表4-6 薪資理論因素分析………………………………………………...................52
表4-7 兼職意願分析………………………………………………...........................53
表4-8 性別之差異性檢定………………………………………………...................55
表4-9 婚姻之差異性檢定………………………………………………...................56
表4-10 年齡之差異性檢定……………………………………………….................57
表4-11 兼任狀況之差異性檢定……………………………………………….........59
表4-12 任教科目之差異性檢定……………………………………………….........61
表4-13 就讀科系之差異性檢定……………………………………………….........63
表4-14 教學年資之差異性檢定…………………………………………….............65
表4-15 平均月收入之差異性檢定…………………………………………….........67
表4-16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迴歸分析摘要…………….……69
表4-17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主動參與」迴歸分析摘要…….70
表4-18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價值知覺」迴歸分析摘要…….71
表4-19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成就期待」迴歸分析摘要….…72
表4-20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認同感」迴歸分析摘要…….…73
表4-21 「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努力意願」迴歸分析摘要….…74
表4-22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75
表4-23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主動參與」……….…76
表4-24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價值知覺」……….…77
表4-25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成就期待」……….…78
表4-26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認同感」……….……79
表4-27 科任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努力意願」……….…80
表4-28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81
表4-29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主動參與」…….……82
表4-30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價值知覺」…….……83
表4-31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成就期待」…….……84
表4-32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認同感」………….…85
表4-33 級任老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努力意願」……….…86
表4-34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87
表4-35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主動參與」…….……88
表4-36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價值知覺」…….……89
表4-37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成就期待」…….……90
表4-38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認同感」……….……91
表4-39 行政教師「薪資結構」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努力意願」…….……92
表4-40 假設驗證結果……………………………………………….........................95

表5-1 不同教師角色「薪資結構」對於「兼任行政職意願」之解釋力………...98
.
圖 目 次

圖3-1 研究架構…………………………………………………………...…………33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吳明隆(2012)。《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市:復文。
施能傑(1995)。《行政機關待遇政策:公平理論的觀點》。臺北市:洪葉出版社。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王秉鈞(1998)。《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泰書局。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謝文全(2005)。《學校行政(五版)》。臺北市:五南書局。
(二)期刊論文
邵聖雄、周欣玨(2012)。《教師納稅制實施後國民中、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一卷第十三期,頁54-56。
施能傑(1996)。《我國行政機關俸給政策的公平性》。政治大學學報第69期,頁27-55。
陳河開(2013)。《缺很大!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勞逸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二卷第十期,頁27-31。
(三)專書論文
鍾靜、黃裕成、張啟隆、張輝雄、陳清義、余坤煌、許永瑞(1999)。《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專兼任行政之研究》。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F0034929)。教育部。
(四)學位論文
王正德(2002)。《臺灣與大陸量販店薪酬認知對工作意願比較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玉唐(2007)。《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意願與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余科微(2014)。《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世彬(1997)。《勞工福利與工作意願之關連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國賓(2010)。《臺北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教師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沈義正(2010)。《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意願及其考量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沈素珊(2007)。《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沈彥良(2012)。《臺北市公立高職教師對兼任行政工作知覺與意願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辛俊德(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麗敏(1987)。《情境因素、主管領導風格與部屬工作意願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明毅(2009)。《臺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志興(2006)。《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式公平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瑞錫(2000)。《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新發(1983)。《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慧芝(2005)。《激勵制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探討-以內部稽核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股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洪黃祥(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徐培升(2013)。《不同生命週期企業員工知覺薪資公平、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慧如(2007)。《桃園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碧珊(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德南(2010)。《臺北縣完全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曹仲宇(2010)。《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學校氣氛與兼任行政職務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許明仁(2005)。《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行政兼職意願之研究--以臺灣北區國立高職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正忠(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寅清(2006)。《國小兼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學校組織信任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小學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淑蘭(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新文(2004)。《教師對行政工作的角色定義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中教師為樣本》。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碧雲(2007)。《新竹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素蘭(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程度、類型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英(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梅媛媛(1995)。《花東兩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仲毅(2001)。《薪酬公平的認知與醫院員工工作態度關係之探討》。臺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靜婷(1993)。《勞資關係氣氛、勞工申訴處理與勞工工作意願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鯉毓(2006)。《臺北縣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推動與教師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楊文忠(2013)。《屏東縣國小國小兼行政教師時間管理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孟翰(2008)。《國民小學教師合理薪酬設計之研究-公平性、策略性與功績性觀點》。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琍玲(2012)。《新北市國民中學處室組織氣氛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蔡琇韶(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習型組織之認知、九年一貫課程之接受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俊昌(2000)。《企業文化契合度與留職傾向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美君(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諸承明(1996)。《薪資設計要素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組織特性與任務特性為情境變項》。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饒安邦(1990)。《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奕娟(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五)報紙及官方資料
教育部(2011a)。臺國(四)字第1000126279C號令:教育部補助國民小學充實人力實施要點。
教育部(2011b)。臺國(四)字第1000153034C號令: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
二、英文文獻
(一)專書
Cascio, W. F. (1998).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ifth Edition, New York.:McGraw-Hill.
Champagne, P., & McAfee, B. (1989). Motivating strategies for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A Guide to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ew York: Quorum Books.
Greenberg. J. (1990). Organization justice: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Journal of Management, 16(2) : 299-432.
Leventhal, G. S. (1980).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eory?In K. J.Gergen, M. S. Greenberg & R. H. Willis(Eds.), Social Exchange :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Plenum Press.
Moorman, R. H. (1991)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Do Fair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Employee Citize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 845-855.
Niehoff, B., and R. Moorman (1993), Justic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 , (3) , 527-556.
Porter, L. W., R. M. Steers, R. T. Mowday,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Thibaut, J., & Walker, L. (1975). Procedural Justice: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allace, M. J. & C. H. Fay, (1988). Compens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2nded) .Boston: PWS— KENT.
(二)期刊論文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 : 267-299
George, J. M., & Jones, G. R. (2001). Towards a process model of individual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Human Relations, 54, 419-444.
Stroh, L. K., Bertt, J. M., Baumann, J. P., & Reilly, A. H.(1996). Agency theory and.variable pay compensation strateg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751-767
(三)學位論文
Pyun, S. H. (1997).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ientation and Workforce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in South Kore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octorial Dissertation.
Leventhal, G. S. (1980). Wg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ory ? In K. J.Gergen, M. S. Greenberg & R. H. Willis(eds.). Social Exchange:Advances in th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 Plenum Press.
(四)報紙及官方資料
Carvell, M. R. & F. E. Kuzmits, (1989).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lumbus, OH: Merrill Publishing Co.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