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為國(2009)。初步資料分析。載於郭玉霞(主編),質性研究資料分析:
NVivo8活用寶典(219-244頁)。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林錦明(2001)。談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國教新知,48,66-71。吳延齡(1997)。提昇體育水準之我見。臺灣體育,93,82-83。
吳萬福(1990)。如何透過運動提升生活品質。國民體育季刊,29(3),33-38。
邱金松(1988)。運動社會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翁志成(1994)。運動團隊的理念及影響因素。國民體育季刊,191,55-62。
許振明(1997)。大專組訓運動代表隊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志強(2007)。臺北市國中小學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琳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陳龍雄(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3),
41-51。
陳光紫、林志遠(2005)。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組訓與經營之探討。玄奘管
理學報,3(1),39-56。
張大昌(2003)。校代表隊組訓。學校體育,13(2),39-44。
張勝輝(2003)。臺北縣完全中學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與選手需求(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
流。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曾瑞成(2009)。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研訂過程與特色。學校體育,19(7)。
葉琦瑩(2010)。臺北縣秀峰高中棒球隊組訓與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憲清(2005)。學校體育行政。臺北:師大書苑。
楊漢琛(2002)。我國大灣院校運動代表隊運作現況及重點項目發展考量
因素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歐淑芬(2004)。運動訓練與學業成績之研究-以臺中縣國民小學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劉仲成(2005)。學校體育與校內運動比賽。臺灣省學校體育,5(4),34-38。謝仕淵、謝佳芬(2003)。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果實出版社。
謝臥龍主編(2004)。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蘇秦玉(1999)。學校運動代表隊組訓常有的限制與困擾。聯合學報,16,217-211。
簡曜輝(2000)。我國學校體育與策略。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藍世群(2011)。運動代表隊組訓之探討。第四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
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英文部分
Broyles, J. F. & Hay, R. D. (1979). Administration of athletic programs: A
managerial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akley, J. J. (1994).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9th ed.). St.
Louise: Mosby.
Yin, R. K. (2003b).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2nd ed.). Sage
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線上資料
教育部(2006)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取自全國法
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檢索日期:2014/08/16。
黑豹旗大會官方簡介(2013)。取自全國高中棒球大賽官方網站,網址:
http://blf.nownews.com/index_about.html。檢索日期:2014/07/01。
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沿革(2014)。取自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官方網站,網址:
http://www.tcavs.tc.edu.tw/1-1.asp?proid=20140407144501&prokid=20140124171855。檢索日期:2014/08/16。
臺灣棒球維基館網站(2005)。網址:http://twbsball.dils.tku.edu.tw/。檢索日
期:20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