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資料
Madan Sarup, 《Identity, Culture and the Postmodern World》,University of Georgia, 1996, p.15-p.27 Jorge Luis Borges, The Perpetual Race of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Penguin Great Ideas). Penguin Classics, 2010, p.111-p.126
中文資料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陳世勳、伍如婷等譯,《轉化之旅:自性的尋找》(Transformation: Emergence of the Self),台北:心靈工坊,2012,頁101-頁131。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洪慧芳譯,《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台北:馬可孛羅,2013。 安達利亞.克藤曼(Andrea Kettenmann),《芙列達.卡蘿 FRIDA KAHLO 1907-1954 痛苦與激情》,德國(Köln) : 班納迪克.塔森(Benedikt Taschen),1998。 伊莉莎白.吉而伯特(Elizabeth Gilbert),何佩樺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台北:馬可孛羅文化,2010。 施淑青,《兩個芙列達.卡蘿》,台北:時報文化,2001。 陳文玲,《越旅行越裡面—結構一條人尋找自己的創意途徑》,台北:心靈工坊,2006。 黃舒屏撰文、何政廣主編,《卡蘿=Kahlo Frido》,台北:藝術家,2002。 羅洛.梅 (Rollo May),朱侃如譯《哭喊神話》,台北:立緒文化,2003,頁71-頁91。
網路資料
http://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html (2014年1月) http://zh.wikipedia.org/wiki/伊底帕斯王(2014年1月) http://liuyingchieh.com/artistsbooks/footnote.html(2014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