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6: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怜君
研究生(外文):CHEN,LING-CHUN
論文名稱:薪酬委員會對薪酬結構的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Compensation Committee on th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指導教授:陳俞如陳俞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YU-J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技術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0
中文關鍵詞:薪酬委員會資訊揭露薪酬績效敏感性相對績效評估
外文關鍵詞:Compensation CommitteeDisclosure of compensationPay-performance sensitivity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薪酬委員會強制設立後對於薪酬結構之影響。首先探討薪酬委員會設立對於薪酬揭露之影響,接著將有揭露的高階經理人薪酬,分別對於公司績效、產業績效作討論。本文的實證結果發現當公司設立薪酬委員會,對於經理人薪酬揭露情況與經理人薪酬與公司績效間的敏感度皆不顯著,但經理人的薪酬與產業績效間的負向關係則更高且顯著,顯示設立薪酬委員會可使公司更會採用相對績效評價法,從本文的敏感性分析中均得到同樣結果。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spect the effect on th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ndatory of the Compensation committee. First,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n compensation Committee established for Disclosure of compensation. Following by a discussion with the Compensation which have been disclo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a Compensation committee for CEO compensation disclosure and CEO pay-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re not significant, but in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目錄
謝誌…………………………………………………………………………I
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
第壹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薪酬委員會………………………………………….…………7
第二節 薪酬資訊揭露………………………………………….……..12
第三節 薪酬績效敏感性………………………………………….…..14
第四節 相對績效評價………………………………………….……..16
第参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假說………………………………………….…………..19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變數定義…………………………..………….…23
第肆章 資料來源與敘述性統計……………………..……………….…28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篩選…..………………………………….…28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31
第伍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42
第一節 高階經理人的薪酬是否揭露………………………………...42
第二節 高階經理人薪酬與績效……………………………………...43
第三節 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同業績效………………………………...44
第四節 敏感性分析…………………………………………………...4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54
參考文獻………………………………………………………………….56
中文部分……………………………………………………………….56
英文部分……………………………………………………………….60



圖目錄
圖1 本文之研究架構圖………………………………………………22
表目錄
表1 樣本篩選彙總表…………………………………………………...29
表2 樣本公司分配表…………………………………………………...30
表3 2009至2011年高階管理當局薪酬揭露情況之統計結果………32
表4 敘述統計量………………………………………………………...35
表5-1 相關係數矩陣圖…………………………………………………39
表5-2 相關係數矩陣圖…………………………………………………40
表5-3 相關係數矩陣圖…………………………………………………41
表6 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管理當局薪酬揭露之二元Logistic.46
表7 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公司績效間之線性迴歸47
表8 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同業績效間之線性迴歸48
表9 敏感性分析: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管理當局薪酬揭露加 入年度與產業控制之實證結果………………………………………….51
表10 敏感性分析: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公司績 效間加入年度與產業控制之實證結果………………………………….52
表11 敏感性分析:強制設立薪酬委員會後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同業績 效間加入年度與產業控制之實證結果………………………………….53

丁志達(2006),「薪酬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毛志忠與吴冬生(2007),「经营者报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4月,第 102-105 頁。
方妙玲(2008),「高階主管薪酬與財務績效及社會績效之關聯性:代理理論及利害關係人理論觀點」,企業管理學報,第77期,第 48-81 頁。
內部稽核編輯部(2011),「董監事薪酬與績效評估」,內部稽核,第 32 頁。
朱其俊與彭蔚蔚(2008),「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业绩相关性的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2卷8期,第 114-116 頁。
李佳玲、史雅男與蔡宜伶(2011),「總經理薪酬與績效衡量及不確定性之配適度對公司營運績效的影響」,組織與管理,四卷二期,第 39-77 頁。
林鳳儀與蘇信安(2011),「自願性資訊揭露與強制性資訊揭露之盈餘管理」,管理學報,第二十八卷,第四期,第 345-359 頁。
姚艳虹與龚一云(2010),「高管人员薪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第 53-57 頁。
陳俊合(2010),「未費用化新酬與超額新酬對高階管理當局新酬揭露之影響」,會計評論,第50期,第 89-113 頁。
陳清祥與巫鑫(2011),「薪酬委員會の義」,臺北市 : 勤業眾信財稅顧問。
陳瑞斌與許崇源(2008),「資訊揭露水準對於權益資金成本之影響」,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六十一期,第 67-108 頁。
張瑞當、林國欽、沈文華與侯佩秀(2007),「高階經理人薪酬績效敏感度對自願性資訊發佈之影響」,會計與公司治理,第四卷第一期,第 57-84 頁。
张长征與李怀祖(2009),「基于经理自主权的报酬业绩敏感性模型构建与分析」,《软科学》,第23卷第一期,第 94-98 頁。
曾湘泉(2010),「薪酬管理(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赵息與杜玉鹏(2009),「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软科学》,23卷11期,第 92-95+113 頁。
楊朝旭與蔡柳卿(2003),「總經理更換與相對效評估」,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三卷,第一期,第 63-80 頁。
廖益興(2010),「董事會組成、股權結構與年報資訊揭露水準」,臺大管理論叢,第二十卷,第二期,第 205-250 頁。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中華公司治理協會(2011),「國際公司治理發展簡訊」,第四十八期。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中華公司治理協會(2012),「國際公司治理發展簡訊」第五十一期。
蔡柳卿(2006),「相對績效評估與高階主管薪酬:論產業競爭程度之影響」,管理評論,第二十五卷,第一期,第 69-94 頁。
歐陽豪與莊雙喜(2008),「高階管理者特性、產業競爭程度指標與績效評估對高階管理者薪酬之影響:台灣上市公司的證據」,崑山科技大學學報,第五期,第 15-37 頁。
歐陽豪與蔣聲雄(2012),「多角化策略與年報資訊揭露對金融產業公司績效影響-金融控股公司組織型態調節效果之實證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十三輯,第三期,第 1-42 頁。
鄧穎懋與李秀玲(2012),「薪酬委員會之功能及運作方式:評析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6」,朝陽商管評論,第十一卷,第一期,第 69-86 頁。

Bannister J. W. and Newman H. A.(2003),“Analysi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 on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Accounting Horizon,Vol.17,No.3s,235-246.
Sun J. and Cahan S.,(2009),“The Effect of Compensation Committee Qualit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O Cash Compensation and Accounting Performance.”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17(2) ,193-20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