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王經明(2003)。心理契約與組織承諾之關連性研究-以某便利商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高雄市。王南琳(2003)。薪資公正、升遷公正與心理契約違背之關係探討─以醫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王詠琦(2011)。內部行銷、心理契約與工作績效關係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王裕盟(2011)。人格特質、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定期貨櫃航商業務人員為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振洪(2005)。論學校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間的關係。教育發展研究,1,30-33。
王聖文、林威玲、張政治、許旻棋(2009)。國中體育組長工作特性與工作投入關係
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98-108。
田育昆(2006)。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朱鴻薇(2004)。教師僱用身分與人格特質對心理契約實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桃園縣。伍晉弘(2006)。領導型態、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李春長、沈姵君(2007)。組織結構、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不動產經紀人員為例。台灣土地研究,11(1),65-103。
李永承(2009)。彰化縣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李婷立(2005)。高績效工作系統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信任、組織承諾、責任感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台南市。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6,95-106。李春長、沈姵君(2011)。組織結構、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不動產經紀人員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9(5),409-434。
李秋香、袁素娟、高月慈(2011)。上司-部屬關係品質及團隊效能對護理人員組織及專業情感承諾之影響。長庚護理期刊,22(3),301-309。李敬、钟晓菁(2009)。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9(12B)464-467
余茂霖(2011)。定期契約工與正職員工之心理契約、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比較研究-以高雄市路邊停車收費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巫昌陽、顏財發、蔡淑娟(2009)。休閒農場遊客滿意對承諾的影響:以轉換成本與替代吸引力為干擾變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3(3),158-174。呂瑄宜(2008)。醫事人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新竹市。吳政義(2006) 。人格特質、工作轉換、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台中市。吳清山(2010)。落實教育體制再造 提升組織效能。師友月刊,521, 45 -49。
吳秉鴻(2011)。轉換型領導、心理契約履行與服務創新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與空間資訊研究所,台南市。吳宗立、趙淑美(2010)。組織創新氣氛;知識分享。教育學術彚刊,3(1),70-96。
吳清山(2012)。校長教室走察與教師專業成長。師友月刊,538,30-35。吳志英(2007)。組織公平、心理契約與派外調適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台北市。吳佳玲(2007)。國民小學內部行銷作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吴旭飞、孙卫江、郑家青、陈巍(2008)。企业员工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2(9),132-135。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台北市。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林月盛(2003)。國民中學教改壓力、組織衝突、權力運用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林澄貴(2001)。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以中鋼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林士峰(2003)。銀行業人力彈性運用與員工心理契約的關係及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高雄市。林溯明(2006)。組織變革對員工工作績效之影響 ─以A科技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現系,台中市。林邦傑、陳美娟(2006)。學校組織與教職人員心理契約量表的建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4),39-64。林誠、高振源(2010)。工作滿意、知識分享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3M 公司
為例。績效與策略研究。7(2),19-34。
林洲安(2005)。心理契約、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流通業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林士峰(2003)。銀行業人力彈性運用與員工心理契約的關係及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保豊(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台北市。周昌柏(2007)。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學校行政,49,84-106。周貞慧、傅衡宇(2008)。情感承諾與利他行為及建言關係之研究。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1(2),43-52。
范熾文、陳純慧(2010)。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0-93。
范熾文(2007)。教師組織承諾:概念、發展、類別及其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0,128-144。
范熾文(2004)。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 (1),29-48。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范增亮(2006)。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和工作績效關聯之研究-以半導體封測業科技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縣。施碧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量表發展之驗證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施智婷、林鉦棽(2012)。領導成員交換關係、心理契約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理論模型驗證:資源配置與社會資本觀點。管理學報,29(1),6-21。洪嘉文(2003)學校體育之未來發展。學校體育,13(2),5-13。姜定宇、鄭伯勳(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175-209。
翁志成(2003)學校體育(增訂一版)。台北:師大書苑
夏慶華(2007)。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工作感受之中介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屏東縣。涂志賢、蘇美雪(2005)。體育主管領導風格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1),199-211。
高祥倫(2010)。心理契約、組織承諾及創新行為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雲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中壢市。徐英傑(2004)。公務人員職場自我導向學習、工作調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嘉義縣公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張斯綸(2007)。金融業員工之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組織公平、心理契約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高雄市。張忠祺(1998)。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市。張惠英(2001)。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張曉芸(2006)金融產業基層員工組織鑲嵌、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市。張斯綸(2007)。金融業員工之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組織公平、心理契約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高雄市。曹采華(2002)。員工特徵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工作績效的影響-以派遣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黃平杰(2010)。員工心理契約的管理。2010 年2月1日,取自http://obtrainer.pixnet.net/blog/post/25066661。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在教育資料應用之研究。台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
黃寶嬋(2008)。國小行政教師與其主管的關係品質對主管信任與承諾之影響:心理契約與角色衝突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黃國恩、康正男、劉中鍵、王傑賢(2004)。公立大學校院體育組織績效評估之探討。 中華體育季刊,18(2),86 -93黃家齊(2002)。人力資源活動認知與員工態度、績效之關聯性差異分析-心理契約與社會交換觀點。管理評論,21(4),101-127。黃家齊(2003)。人力資本投資系統、創新策略與組織績效-多種契合觀點的驗證。管理評論,22(1),99-126。黃裕敏(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市。黃政彬(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氛圍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黃正芬(2012)。家長式領導、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偏遠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管理學系,高雄市。陳其樑(2009)。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縣。陳學賢(2006)。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7(1),77-106。
陳淑貞(2012)。心理契約實現知覺與回任人員組織承諾、離職意圖關係之研究:以組織信任為中介變數。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2(3),1-22。陳德全(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台中市。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陳惠芳(2008)。在組織變革理境下賦權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檢視內外控傾向與 知覺心理契約違之干擾效果。臺大管理論叢,18(2),1-26。陳照明、萬榮水(2001)。勞雇心理契約理論建構的爭議剖析及其解決之展望。中國行政院評論,10,101-128。
陳淑芬(2009)。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運動社會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所,台東市。陳靜怡(2012)。員工組織關係、組織承諾和員工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心理契約實現和組織認同為中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市。陳銘薰與方妙玲(2004)。心理契約違反對員工工作行為之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11,1-32。
陳玟良、李隆盛(2011)。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5), 409-434
陳明國(2008)。我國壽險業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台中市。梁凱雯(2002)。組織公平、工作自主性與互依性對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員工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台北市。許振明(2001)。臺灣地區中等學校校長領導型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0,175 -184莊文忠(2008)。績效衡量與指標設計:方法論上的討論。公共行政學報,29,61 -91。
連淑君、余德成(2006)。薪資制度、責任感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4(2),47-49。
莊美鳳、林梅琴(2008)。高中職軍訓教官角色行為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防管理學報,29(1),73-97。曾瑞成(2005)。學校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的經營策略。學校體育,14(6),42-48。曾茂山(2005)。落實學校體育—培養健康活力表少年。學校體育,14(6),30-41。曾祥熙(2006)。情感承諾、持續承諾檢視國防部文官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聯。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靳國芬(2010)。國小教師心理契約、組織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新竹市。喻自覺(2007)。如何防范心理契约的破裂。現代管理科學,5,104-105。
葉穎蓉(2004)。由心理契約檢視員工工作身份對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以公部門的約聘人員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4),105-129。萬榮水(2002)。公務人員期望『跨組織發展』生涯之勞雇心理契約意涵。中國行政評論,19,29-34。
禇昀婷(2012)。管理教練技能對情感性組織承諾之影響-以信任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詹萬廷(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楊昆壬(2000)。國民小學田徑教練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楊淑淨(2007)心理契約類型、機密類型與洩密動機對員工洩密傾向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新竹市。趙國輝(2008)。高雄市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價值觀、組織適配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劉珮穎(2006)。組織溝通對員工變革認知與心契約影響之研究-以F 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過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縣。劉楷煜(2008)。心理契約與工作行為反應之關係-組織公平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學系,桃園縣。劉志鵬(199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新竹市。劉春初、洪塾優(2012)。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建國科大 理工期刊,31(2), 67-88。
劉慶洲、黃建榮(2007)。台灣旅館業心理契約違反、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4,277 -310劉宇平(2003)。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蔡秀琴(2006)。心理契約實現知覺與回任人員組織承諾、離職意圖關係之研究:以組織信任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蔡秀琴(2005)。國立大學行政人員心理契約、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蔡依倫(2001)。宗教醫院志工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與非宗教醫院志工作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蔡綺芬(2003)。心理契約量表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桃園縣。蔡韻瓊(2003)。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心理契約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蔡秀涓(2004)。公務人員組織信作模型之建構:以台北市政府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6(2),241-279。蔡玉琴、杜美蓮、沈金春(2005)。工作輪調知覺、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呼吸治療人員為例。呼吸治療,16(1),13-24。
鄭燿男(2008)。Does Injustice Perception Decline Job Performance? A Study o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Job Perform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3,1-24。鄭仁忠(2004)。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鄭勝泰(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盧香如(2007)。大學行政人員內部行銷、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某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蕭佳純、方斌(2012)。教師心理契約實踐對知識創造行為關聯性之階層線性分析。教育學誌,27,133-173賴燕美(2006)。探討組織公平、內部行銷、心理契約、專業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以嘉義市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簡佳珍、林天佑(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5),137-162。
顏士傑(2004)。員工心理契約與主管領導風格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顏士棻(2005)。個人社會資本、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心理契約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嘉義縣。蘇獻宗(2001)。國小排球教練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現況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鐘國雄、郭致平譯(Loyd L. Byars &; Lesile W. Rue 著)(2001)。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麥格羅希爾。
鍾娉華(2006)。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之絕對員工工作績效之影響-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之中介效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英文文獻
Allen N. J., &; Meyer, J. P. (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 1-18.
B yars,L. L., &; Rue, L. W.,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1 Inc.
Bentler, P. M., &; Wu, E. J. C. (1993). EQS/Windows user’s guide. Los Angeles, CA: BMDP Statistical Software.
Bennett, M.&; Bell, A. (2004). Leadership Talent in Asia- How the Best Employers Drive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NJ: John Wiley &; Sons.
Campbell, D. J.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a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n M. D. Dunnette, &;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2nd ed., pp. 687-732)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oyle-Shapiro, J., &; Kessler, I. (2000). Consequenc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or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 large scale surve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7 (7), 903-930.
Joreskog, K. G., &; Sorbom, D. (1989). LISREL 7: A guide to the program and applications. Chicago, IL: SPSS Inc.
Konovsky, M. A. (2000). Understanding procedural justice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 489-511.
Kickul, J. R., &; Lester, S. W. (2001). Broken promises: Equity sensitivity as a moderator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employe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6(2), 191-213.
Motowidlo, S. J., &; VanScotter, J. R. (1994). Evidence that task performance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contex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4), 475-480.
Moliner,M. A., Sanchez, J., Rodriguez, R. M.,&Callarisa, L. (2007). Relationshipquality with a travel agency:The influence of the post purghase perceived value of a tourism packag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7(3), 194-211.
Porter, L. W., Steers, R. M., &; Mowday, R. T.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Reyes, P. (1992). Preliminary model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mplications for restructuring the workplace. Madison, WI: Center on 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9-680).
Reyes, P., &; Pounder, D. G. (1990). Teacher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value orientation: A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07).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usseau, D. M. (1989). 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organizations.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2, 121-139.
Raja, U., Jones, G., &; Ntalianis, F. 2004.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3), 350-367.
Schein, E. H. (1980).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chermerhorn, Jr. J. R., Hunt, J. M., &; Osborn, R. N. (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unoo, B. P. (1999). Temps firms turn up the heat on hiring. Workforce, 78(4), 50-54.
Thompson, J. A., &; Bunderson, J. S. (2003). Violations of principle: Ideological currency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8, 571–586.
Thatcher, J. B., Liu, Y., Stepina, L. P., Goodman, J. M. and Treadway, D. C. (2006).IT workerturnove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The Data Base or Advances InInformation System, 37(2/3), 133-146.
Violet, T. H. (2005). Social influence on evaluation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ulfill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0(1), 113-128.
Weick, K. E. (1995). Sense making in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Yousef, D. (2000).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ic work ethic and attitudes toward organizational change. Human Relation, 53(4), 5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