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刊論文:
Theodore S.May(2000) Elements of succes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tioner Eyes The Journ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Vol,31 No.3 4-11
王喜青、林慧年、陳維立、周儒(2011) 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專業職能表現及成長需求初探。環境教育研究,9(1):75-108王喜青(2002) 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及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鑫(1992) 自然中心戶外環境教學之意義與初步構想。環境教育季刊,15:36-41江玉玲(1997) 從遊客及解說志工的角度探討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運用國家森林志工之解說服務品質。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季刊,2(2):9-46
吳忠宏(1998) 解說員認證制度的研議。台灣林業,27(5):52-60
吳忠宏(1999) 解說專業的建立。台灣林業,25(6):41-47
吳忠宏(2001) 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自然保育季刊,36:6-13吳明勳(2007) 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運作歷程之探討-以梅峰農場自然體驗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歐貴英、涂嘉新、田育芬(2011) 建構幼兒園教師環境教育之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研究。環境教育研究,9(2):1-36
周儒、張子超、呂建政 (1996) 自然教育中心實施狀況之研究。台北市: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周儒、何森元(2004) 下一步是什麼-試論林務局推動環境教育現況、發展需求與策略。台灣林業,30(6)
周儒、蔡慧敏、王喜青(2006) 探索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專業成長需求與課程架構。國家公園學報,16(2):61-83周儒、劉冠妙(2008) 創造優質的環境學習服務-談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之發展。台灣林業,34(1):16-43
許毅璿、李秉容(2011) 英國田野學習協會戶外環境教育人員培訓簡介。台灣林業,37(6):86-90
許毅璿、李芝瑩、翁儷芯、李秉容 (2013)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人員專業培力之行動藍圖。台灣林業,39(2):38-43
許毅璿、翁儷芯(2013) 高品質的學習: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創新教學。台灣林業,39(4):56-60
許世璋(2001) 我們真能教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 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
許世璋、吳明勳(2010) 梅峰農場自然生態體驗營之實施歷程與服務品質探討:一個高山型自然中心的個案研究。環境教育研究,7(2):111-161 自然保育季刊,41(23):23-31陳湘寧(2010)林務局人員自然教育中心專業知能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陳怡心(2013)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遊客滿意度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蔡牧起(1998) 高山自然教育園區之一:臺大山地實驗農場。科學知識,47,15-25蔡牧起、林宗賢(1998) 揭開梅峰生命的生命面紗。鄉間小路,24(5),61-66
楊冠政(2000)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季刊,創刊號:1-11
楊秋霖(2012) 精緻的環境解說。台灣林業,38(5):27-39
翁儷芯、李芝瑩、李秉容(2012) 建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營運模式之創新策略初論。台灣林業,38(6):39-41
張育森、張祖亮、許亞儒、張俊彥、盧秀雲(2008) 台大梅峰農場自然生態體驗營經營模式與成效之探討 人與植物、生態及園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祖亮、張育森、許亞儒、張俊彥、盧秀雲(2008) 「梅峰桃花緣」經營模式與成效之探討 人與植物、生態及園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環境教育人員及志工之環境素養與能力規劃申請文件。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101年農場志工大會議程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第1屆環境教育獎機關(構)組優等績優事蹟實錄
(二)書籍:
Donald R.Hammerman William M Hammerman Elizabeth L.Hammerman(2008) 周儒、呂建政譯 戶外教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Freeman Tilden(2007) 許世璋譯。解說我們的襲產。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Larry Beck &; Ted Cable吳忠宏譯21世紀的解說趨勢 解說自然與文化的15項原則(2003)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石珠玲(1999)。梅峰山中行。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伍淑惠等(2008)。梅峰知美。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周儒(2011)。實踐環境教育環境學習中心。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明洵、林玥秀(2002)。解說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冠政(2006) 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康有德 (2007)。風華歲月十九年:台大山地實驗農場開發的跡與痕。南投縣仁愛鄉: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正勇等人(2008)。從荒山到桃花源。南投縣仁愛鄉: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三)網路資料:
1.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自然生態體驗營隊活動。取自http://mf.ntu.edu.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環境教育法。2011年。取自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
2.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6). The Core
Competencies for Certification Programs. Washington, DC: Author. Retrieved on August 13, 2012 from
http:// www.naaee.net/files/core_competencies.pdf.
3. 許世璋(2012)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引用自臺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77。
4. 許世璋(2012) 環境行動Environmental Action。引用自臺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83&;Keyword=%E7%92%B0%E5%A2%83%E8%A1%8C%E5%8B%95。
5.范靜芬(2012) 伯利西宣言 Tbilisi Declaration。引用自臺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08
6. 范靜芬(2012) 戶外教育 Outdoor Education 。引用自臺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33
7.課程。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B2%E7%A8%8B。
8. 環境教育法 http://ivy5.epa.gov.tw/epalaw/search/LordiDispFull.aspx?ltype=18&;lname=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