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67.1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5 06: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栩宏
研究生(外文):Lee Hsu-Hong
論文名稱:《黑暗中的喘息》─ 李栩宏的心靈塗鴉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Respite in the Darkness - Lee Hsu-Hong's Soul Graffiti Discourse
指導教授:謝鴻均謝鴻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uin Sh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0
中文關鍵詞:黑暗塗鴉孤寂蔓延陰性混種靈魅
外文關鍵詞:darknessgraffitilonelyspreadnegativemixed speciespsychic eyespiritu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的創作論述-「黑暗中的喘息」,是以2010年至2012年研究所期間的作品為主。在過去以來,創作-對我來說,就如同日記般的自我傾訴,將心中所承載的感觸或憂傷話語,轉換成畫作並即刻性的傾洩而出,它是一種自我療癒、也是在燃燒最深層積蓄的內心能量,企圖在現實與潛意識兩者間達成平衡。在這段期間,我的創作更加聚焦在幽暗又寂寥的黑暗角落,那角落是孤獨、不堪入目的,相對卻也是安全又溫暖的堡壘;在我創作過程裡,原本狂瀾的思緒所衍生的形體,它們先浮現在心中時,可能是扭曲、猙獰又恐怖的臉孔或獸體,但慢慢經由即時性的塗鴉繪畫,在一點一滴釋放思緒時,也同時是在內化與沉澱,浮現而出的是消化與簡化後,更具音樂性、流暢性與詩意性的半抽象形體,使原本狂瀾的思緒歸於優美與寧靜。透過論述的紀錄,我將自我剖析這一段「黑暗中的喘息」,試圖讓抽象錯雜的內心感受,條理的歸整出創作脈絡,並以各類別的觀點來切入思考,得以接近窺見於「全我」。

論述共分五個章節:第一章「生命經驗的轉化」,以我我(自身個性)、物我(自然界的啟發)、人我(人際)與天我(人生哲思與感悟)來出發,闡述創作的動機根源與本質。第二章「塗鴉意識中的陰影」,以塗鴉的藝術創作行為來切入,探究繪畫的原始填滿慾,再逐步深入分析自身塗鴉創作特質與潛意識的心理層面。第三章「潛伏黑暗中的形影」針對創作形式,分類闡述作品所存在共同特質,剖析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創作脈絡與作品的造形結構所隱含的衍生意涵,並匯集平時欣賞的類似藝術表現。第四章「體現黑暗的喘息」,主要為回溯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賞析全部作品的體現與詳細介紹創作的過程,紀錄下喘息的日月痕跡。第五章「結論」,藉由書寫論文的過程中,也是重新對自我內在的認識、追溯與探索,此章將作最後綜合性的省思。

My creative discourse -“Respite in the Darknes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works created in the Institut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0 to 2013. Creation for me, is like a journal, converting feelings and sad thoughts into paintings and letting go of them instantly. It is a self-healing process and burns the deeply-accumulated inner energy, in an attempt to reach a balance between reality and subconsciousness. In the meantime, my creation focuses on the dim, lonely and unsightly corner, which is also a relatively safe and warm fortress. In my creative process, the shape derived from original overwhelming thoughts may have been distorted, hideous and horrible images, but it slowly becomes musical, fluent and poetic semi-abstract form out of digestion and simplification when released bit by bit for internaliz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hrough the graffiti painting. Thus such thoughts evolve into one that is beautiful and serene. Through this discussion, I will analyze this paragraph “Respite in the Darkness”, trying to make the abstract and mixed feelings coherently normalize the creation context and cut into thinking with all kinds of viewpoints to have a glimpse of the “Full Ego”.

This writing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ransform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nd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and nature of the creation brought about by self-ego (individual personality), physical ego (inspiration from nature), human eg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heaven ego (life philosophy and perception). Chapter two is “Shadows in Graffiti Consciousness” which cuts with the creative acts of graffiti art, explores the original fulfilling desire of painting and then gradual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of personal graffiti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bconsciousness in depth. Chapter three is “Silhouette Lurking in the Darkness” directed towards creative forms which respectively elaborate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works, analyzes creative context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s well as the derivative meaning impli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ks, and collects commonly appreciated artistic expression. Chapter four is “Respite Embodying the Darkness” which mainly recalls the creative idea behind the series of works, appreciates the embodiment of all the work,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detail and records the daily traces of respite Chapter five is “Conclusion” which is about recognition, retrosp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ner self through the process of writing papers; and with which a final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is made.

授權書
審定書
致謝詞----------------------------------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目次-----------------------------------v
圖目錄---------------------------------ix

第一章 生命經驗的轉化 -------------------1
第一節 生命的出口 --------------------2
一、我畫故我在 -------------------------------2
二、堡壘裡的陰柔傾訴---------------------------5
三、暗藏洶湧的個性 ----------------------------9
四、回歸直覺---------------------------------13
第二節 自然界的啟發-------------------17
一、出於自然的體驗----------------------------17
二、植物的攀附性------------------------------21
三、腐朽與破碎 -------------------------------24
四、大自然的裝飾性紋路-------------------------25
五、組織內化後的形體---------------------------30
第三節 孤寂的獨白---------------------35
一、孤寂的心境--------------------------------35
二、獨白的抒發--------------------------------40
三、寧靜的歸依--------------------------------43
四、日漸脫去陰影的擾攘--------------------------45
第二章 塗鴉意識中的陰影------------------47
第一節 我與塗鴉藝術------------------------------48
一、塗鴉的定義---------------------------------48
二、塗鴉的發展、種類與藝術家----------------------51
三、Fatcap的採訪【Doodles:Random drawings】----63
四、我的塗鴉作品 -------------------------------65
第二節 塗鴉的意識 --------------------71
一、原始本能的塗鴉慾-----------------------------71
二、填滿心中的潛意識-----------------------------74
三、藝術投射時的心理補償--------------------------78
四、藝術創作的汪洋經驗 ---------------------------81
第三節 潛意識中的陰影空間 --------------84
一、窺探心靈的無底洞 ----------------------------84
二、黑暗中的陰影與低潮---------------------------90
三、覺察隱匿的影子------------------------------94
四、黑色的雙重性格------------------------------97
五、黑暗的浩劫重生------------------------------100
第三章 潛伏黑暗中的形影-------------------105
第一節 陰性的孕育與蔓延-----------------106
一、孕育生命力的陰性----------------------------106
二、大地之母所捧的樹靈 -------------------------109
三、陰性美學與我的作品脈絡-----------------------115
第二節 隱匿黑暗的混種與靈魅--------------126
一、混種形變的靈與獸----------------------------126
二、我與靈妖鬼獸-------------------------------133
第三節 藏於煙罩內的魅相-----------------147
一、繁亂混沌後的形構----------------------------147
二、古樸的起皺腐朽與破碎-------------------------151
三、積鬱深淵的多重臉孔---------------------------153
四、深邃凝視的俐眼------------------------------156
第四節 書寫詩性的氣韻-------------------164
一、圖與地的計白當黑----------------------------164
二、心靈韻律與裝飾性----------------------------164
三、曲徑通幽的詩性書寫--------------------------168
四、游刃狂狷的中行性格--------------------------170
第四章 體現黑暗的喘息---------------------172
第一節 寂寞蔓延的夜 系列 (電腦繪圖)-------173
一、理念--------------------------------------173
二、作品與展覽場地------------------------------173
第二節 讓寂寞蔓延 系列 (攝影)------------178
一、理念--------------------------------------178
二、作品與展覽場地------------------------------179
第三節 黑暗中的孕育 (裝置) --------------183
一、理念--------------------------------------183
二、作品與展覽場地------------------------------184
三、製作過程-----------------------------------189
第四節 根性的召喚 系列 (繪畫)------------194
一、理念---------------------------------------194
二、作品---------------------------------------195
(一)紙上媒材-----------------------------------195
1.《積鬱深淵的魅相》小系列-----------------------196
2.《混沌混種的獸形》小系列-----------------------200
3.《悠遊詩性的靈韻》小系列-----------------------204
(二)壁畫--------------------------------------207
(三)玻璃裝置-----------------------------------214
第五章 結論 -----------------------------216
【參考文獻】------------------------------218
【附錄一】原文與翻譯Covering:【Doodles: Random drawings】---224

一、書籍
【第一章】
1.劉國彬、楊德友/譯(1999),榮格/著:《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2.林思伶/主編(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
3.丹鼎/譯(2008),托碧‧昭斯納Tobi Zausner/著:《藝術家創意密碼:化疾病為創造力的故事》,久周出版。
4.泰戈爾/著(1988),俞文/譯:《新月漂鳥集》,台北市:漢聲色研出版。
5.沈文玉/譯(2005),奧修/著:《女性意識:女性特質的慶祝與提醒》,生命潛能。
6.何定照/譯(2007),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著:《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商周出版。
7.李鳳山師父/著(2001):《李鳳山養生之道》,商周出版。
8.朱光潛/譯(1997),黑格爾/著《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9.朱紀蓉/譯(1997),J.P.Hodin/著,《孟克》,台北市:遠流。
10.李建華、楊晶/譯(2000),杉浦康平/著《造型的誕生/圖像宇宙論》,雄獅出版。
11.梁永安/譯(2010),Peter France/著:《隱士:透視孤獨》,台北市:立緒文化。
12.陳柏蒼/譯 (1998),亨利梭羅/著,《湖濱散記》,台北市:高寶國際。
13.張嚶嚶/譯(2009),Anothony Storr/著,《孤獨》台北市:八正文化出版社。
14.梁永安/譯(1997),菲利普•科克Philip Koch/著:《孤獨》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15.何政廣/主編,《克利:詩意的造型大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6.易之新/譯(2003),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著:《存在心理治療(下)─自由、孤獨、無意義》,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17.鄭芳和/著(2010):《墨魂:台灣當代書藝家徐永進》,台北市:台灣商務。
18.徐永進/著(2007):《解放書法》,台北:大度山文化事業出版。
19.鍾文榛/著(2013):《孤獨與疏離:從臺灣現代小說透視時代心靈的變遷》,秀威資訊。
20.俞文/譯(1988),泰戈爾原著:《新月漂鳥集》,台北市:漢聲色研出版。
21.黃漢耀/譯(2005),黛比‧福特(Debbie Ford)/著,《陰影,也是一種力量:化內在陰影為生命動力的﹝榮格陰影進化論﹞》,人本自然。

【第二章】
1.何政廣 主編(1996):《畢卡索:現代藝術魔術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高行健著(2008):《論創作》,台北市:聯經出版。
3.畢恆達/著(2011):《塗鴉鬼飛踢》,台北市:遠流。
4.何政廣/主編(2008),李家祺/撰文:《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藝術家出版社。
5.劉其偉/著(2002),《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雄獅出版。
6.游婉娟/譯(2008),蘇珊‧芬徹Susanne F. Fincher/著:《曼陀羅小宇宙─彩繪曼陀羅豐富你的生命》,台北市:生命潛能出版。
7.黎惟東/譯(1989),榮格/著:《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桂冠圖書。
8.姜靜繪/譯(2000),John Briggs and F. David Peat/著:《亂中求序-混沌理論的永恒智慧》,先覺出版社。
9.劉其偉著(2002):《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雄獅出版。
10.莊耀嘉(1984)譯,Nichola S. Dicaprio著:《健康的性格》,桂冠出版。
11.廖閱鵬/著(2010):《每天用一點神奇催眠術》,江蘇文藝出版社。
12.王文中、陳承德(譯)(2009,初版)。心理測驗(頁490~493)。臺北市:雙葉書廊。
13.陳亭螢/譯(2007),Miriam Greenspan /著:《陰暗情緒是毒也是藥》,台北縣:人本自然。
14.朱侃如/譯(1999),Murray Stein /著:《榮格心靈地圖》,台北市:立緒文化。
15.羅珮甄/譯(2000),河和隼雄/著:《如影隨形:影子現象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16.王石珍/譯(1989),Pat Rodegast/著:《宇宙逍遙遊》,方智出版。
17.鄧伯宸/譯(2008),Anthony Strorr /著:《孤獨的聆賞者:音樂、腦、身體 》,立緒文化。
18.羅珮甄/譯(2000),河和隼雄/著:《如影隨形:影子現象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19.高秀蓮/著(2003):《影子的雙刃性》,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0.黃漢耀譯(2000),Debbie Ford著:《黑暗,也是一種力量:將內心黑暗面化為生命力的榮格陰影進化論》,台北縣新店市:水瓶世紀文化。
21.王石珍/譯(1997),Pat Rodegast &; Judith Stanton:著:《超越恐懼選擇愛》,方智出版;電子書,〈http://dl.dbank.com/c028irh9c7#〉,2013/9/21。
22.羅孝英/譯(2011),Sanaya Roman、Duane Packer /著:《開放通靈:如何連結你的指導靈》,台北市:生命潛能。

【第三章】
1. 姚瑞中/著(2004):《台灣裝置藝術》,臺北新店市:木馬文化。
2. 陳香君/譯,Griselda Pollock著(2000):《視線與差異:陰柔氣質、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臺北市:遠流出版。
3. 謝鴻均/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陰性‧酷語》,臺北市:文建會。
4. 陸蓉之/著(2000):《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5. 林珮淳/主編(1998):《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臺北市:女書文化。
6. 刁筱華/譯(1996),R. Tong著。《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7. 王慧萍/著(2012):《怪物考:西方中世紀的怪物世界》,臺北市:大雁文化出版。
8. 李以洪/譯,(德)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著,《大母神:原型分析》,中國:東方出版社。
9. 鴻鈞/譯(1990),榮格(C.G.Jung)/著:《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台北市:結構群出版社。
10. 龔卓軍/譯(1999),榮格(C.G.Jung)(1964)/著:《人及其象徵》,台北市:立緒文化。
11. 林哲逸/譯(2010),草野巧/著:《幻獸事典》,台北市:奇幻基地出版。
12. 歐凱寧/譯(2013),多田克己/著:《日本神妖博物誌》,台北市:商周出版。
13. 黃麗絹/著(1997),《當代纖維藝術探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4. 伊利亞德/著(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aligion),台北市:桂冠圖書,P191~194。
15. 葉舒憲/譯(1988),(德)利普斯/著,《探索非理性世界》大陸,四川人民出版社。
16. 吉娜.舍明那拉(Gina Cerminara)原著,陳家猷譯註(1998):《靈魂轉生的奧秘》,新店市:世茂。
17. 李揚,王玨純,劉爽/譯,Jacques Boudet著(2012):《人與獸:一部視覺的歷史(Man & beast : a visual history)》,台北市:大地出版。
18. 葉怡君/著(2012):《妖怪玩物誌》,台北:遠流出版。
19. Fedor Kriska/文,格林文化/編輯與翻譯(1996)《杜桑凱利畫集》,格林文化出版。
20. 楊洋/譯,John Mack(2011) /著:《面具-人類的自我偽裝與救贖》,南方日報出版。
21. 周錦宏/總編輯:《1999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專題暨展品專輯》,苗栗文化中心出版。
22.江麗美/譯(2000),馬里多瑪‧派崔斯‧梭梅(Malidoma Patrice Some) /著:《非洲‧
馬里多瑪-原住民的治療智慧》,台北市:智庫出版。
23.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2000) ,E.H.貢布里希(E.H.Gombrich)著,《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4.林吉峰/編 (1992),《東方美學與現代美學研討會論文集》─東方美學的現代生命,台北市立美術館。
25.吳瑪俐/譯(1985),康丁斯基/著,《點線面》,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6.吳冠羚(2009),《書法布白於漢字編排設計之應用》碩士論文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9e/b6.html〉,2013/12/26。
27.姜一涵 /著(2001),《書道美學隨緣談(一)》,蕙風堂出版社。

【第四章】
1. 李津/著(2011),《方與圓的智慧大全集》,海洋文化出版社。

二、報章期刊
1.吳美枝專訪(2012),李栩宏的口述,《新活水雜誌第44期》第62~63頁。
2.王大維著(2009),《放下完美,人生更美-透視完美主義的心理機制》長榮大學諮商中心-班級輔導文宣/第十一期。
3.曹暉博士(黑龍江大學哲學院副教授),《用一根線條去散步—線的審美特徵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8月18日第215期,〈http://www.csstoday.net/Item/6491.aspx〉, 2013/2/24。
4.林援森(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文,《隨處塗鴉,美化城市?》,〔香港文匯報:2011年6月7日〕,〈http://pdf.wenweipo.com/2011/05/19/a27-0519.pdf〉,2013/3/2。
5.《環球時報》 (2005年06月08日 第十九版),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威、 郭怡紅訪問屋主本人,〈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68/14938/1325435.html〉,2013/3/3。
6. 劉其偉/文(1971),《抒情繪畫的游離境界》,《雄獅美術》原刊創刊號,引自:〈http://www.max-liu.org/Max_a01/Max002.asp〉,2013/4/1。
7. 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所長─江漢聲/文(2000),《舒曼:超級浪漫的精神病音樂家》,中國時報─醫藥保健,2000/2/26。
8. 徐惠琳(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文(2006):《從伊利亞德理論詮釋的神聖空間》台南科大學報-第25 期:人文管理類,頁 297-314;電子版〈http://203.68.184.6: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137/1/18-徐惠琳-從伊利亞德理論詮釋的神聖空間.pdf〉,2013/11/16。
9. 朱崇儀/文(2000):《性別與書寫的關連:談陰性書寫》,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電子版〈http://web.nchu.edu.tw/~cychu/2000-2.pdf〉,2013/11/16。
10. 彰師大美術系教授-劉俊蘭/著(2009)《民族歷史與人類命運的身體化想像─Magdalena Abakanowicz的人體雕塑》,朱銘美術館:《雕塑研究》期刊-第三期(頁37-73),摘要;電子版〈http://www.airiti.com/teps/ec_en/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0&;jnlptype=0&;jnltype=0&;jnliid=13006&;issueiid=131602&;atliid=2558121〉,2013/11/19。

三、學術論文
1. 張史寶/著(2004):《桃的神話與文學原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2. 陳昌遠/著(2006):《母子、谿谷與流水-老子雌性意象的大母神原型意涵》興大中文學報。
3. 胡靜雯/著(2002):《榮格之「個體化進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4. 吳家慶/著(2010):《擁抱陰影:我的個體化進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
5. 賴慧峯/著(2010):《教師生命意義與曼陀羅圖形的相關研究─以佛光山生命教育研習營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四、參考網址
1.文榮光教授/文(高雄長庚精神科主任醫師,2006):《論靈異現象》,
中央研究院‧「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議程,
〈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eminar/religion/t2-1.htm〉,2013/8/10。
2.維基百科,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wiki/〉、英語版〈http://en.wikipedia.org/wiki〉。
3.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zh-tw/〉。
4.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
5.香港百科,〈http://www.internet.hk/〉。
6. Flickr,〈http://www.flickr.com/〉。
7. FatCap,〈http://www.fatcap.com/〉。
8.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另類閱聽/以假當真的診斷(上),
〈 http://shs.ntu.edu.tw/shs/?p=9170 〉,102/4/1。
9.梁可憲(新莊社區大學 講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生)/文(2011),
《審美教育書簡-第一場導讀 大綱》,
〈http://man.ntue.edu.tw/109944009/aesthetics/20110409/1000409-Schiller(1).pdf〉,
2013/4/27。
10. John Banmen著(2007),《薩提爾模式冰山歷程提問範例-初學者手冊》
〈http://www.shiuhli.org.tw/development/str_center_2_1_5.jsp〉,2013/8/22。
11. 醫學百科,〈http://cht.a-hospital.com/w/〉。
12. 尚義診所院長-陳尚義醫師〈http://www.ohayoo.com.tw/幻覺.htm〉,2013/8/19。
13. 教育部Wiki,〈http://content.edu.tw/wiki/〉。
14. 國際NLP協會高級執行師─丁美月/撰文:《與宇宙本源連結—高峰經驗》,〈http://life.pro58.com.tw/file/experience/與宇宙本源連結-高峰經驗課程.doc〉,2013/8/16。
◎(詳可參閱各個原頁的註解)

五、參考影音
1.《魔戒》
2.《阿凡達》
3.《雨月物語》
4.《浩劫重生》
5.《神隱少女》
6.《沉默之丘》
7.《平成狸合戰》
8.《天使聖物-骸骨之城》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