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宗炳:《畫山水序》,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荊浩:《筆法記》,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于安瀾編《畫品叢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李澄叟:《畫山水訣》,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84)。
《宣和畫譜》,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孫紹遠編:《聲畫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郭熙:《林泉高致》,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物印書館,1965)。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美術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7)。
鄧椿:《畫繼》,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厲鶚:《南宋院畫錄》,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韓拙:《山水純全集》,《美術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7)。
蘇軾:《蘇軾詩集》,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蘇軾:《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
董逌:《廣川畫跋》,于安瀾編《畫品叢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厲鶚:《南宋院畫錄》,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湯垕:《畫鑑》,《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夏文彥:《圖繪寶鑑》,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台北:廣文書局,1971)。
李時珍:《本草綱目》,劉衡如點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屠友祥校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王夫之:《姜齋詩話》,丁福保輯:《清詩話》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方薰:《山靜居畫論》,《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沈德潛:《說詩晬語》,丁福保輯:《清詩話》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浦起龍:《讀杜心解》,(台北:古新書局,1961)。
陳邦彥編:《御定歷代題畫詩類》,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惲正叔:《南田論畫》,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鄒一桂:《小山畫譜》王其和點校纂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專著
丁炳啟選注:《古今題畫詩賞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王伯敏:《李白杜甫題畫詩散記》(北京:新華書店,1983)。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王菊生:《中國繪畫學概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王友龍:《會圖解思考的人最厲害!》(台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王克文:《山水畫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王耀庭:《古畫》,(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形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孔壽山編:《唐朝題畫詩注》,(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
石理俊編:《中國古今題畫詩詞全璧》,(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衣若芬:《觀看 敘述 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
任世杰編:《題畫詩類編》,(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6)。
伍蠡甫編:《山水與美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朱玄:《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
米田水:《圖畫見聞誌‧畫繼》譯注(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李栖:《兩宋題畫詩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李栖:《題畫詩散論》,(台北:華正書局,1993)。
李方玉、朱緒常:《中國畫的題款藝術》,(北京:知識出版社,1991)。
沈樹華:《中國畫題款藝術》(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何志明、潘運告編著:《唐五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周錫:《范成大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洪丕謨選注:《歷代題畫詩選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
洪丕謨選注:《題畫詩一百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洪文慶:《中國美術備忘錄》,(台北:石頭出版社,1997)。
計有功:《唐詩紀事》(北京:中華書局,1965)。
俞劍華編:《中國畫論類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柳治征:《中國山水畫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臺灣學生,1979)。
孫望、常國武編:《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徐英槐:《中國山水畫史略》,(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陳學儒:《宋史論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論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陳衡恪:《中國文人畫之研究》,《美術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7)。
陳永正:《黃庭堅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張晨:《中國題畫詩分類鑑賞辭典》,(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2)。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張安治:《中國畫與畫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
陶文鵬、韋鳳娟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黃永武、張高評等著:《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
彭修銀:《中國繪畫藝術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7)。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鄧喬彬:《有聲畫與無聲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
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劉文剛:《宋代的隱士與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
劉繼才:《中國題畫詩發展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
黎傑:《宋史》,(香港:海僑出版社,1969)。
蔣勳:《美的沉思》,(台北:雄獅美術圖書公司,1987)。
戴麗珠:《詩與畫之研究》,(台北:臺灣學海出版社,1993)。
羅家祥:《北宋黨爭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鐘巧靈:《宋代題山水畫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學位論文
王嵩:《杜甫題畫詩辨析》,(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李百容:《杜甫題畫詩之審美觀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林翠華:《形神理論與北宋題畫詩》,(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6)。馬君怡:《黃庭堅題畫文學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康湘敏:《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陳千惠:《黃公望的山水題畫詩》,(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程碧珠:《蘇東坡題畫詩之隱喻學》,(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廖彗美:《唐代題畫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0)。盧冠燕:《蘇軾題畫詩類型主題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期刊論文
王玉梅:〈得意忘象形神兼備—淺談蘇軾題畫詩的審美超越〉,(《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第四期,1996)。
王勝選:〈管窺繪畫創作中的靈感〉,(《文教資料》2009年8月)。
王宗峰:〈畫山水序_審美思想探微〉,(《小說評論》2010年第二期)。
文成英:〈畫意入詩,詩情入畫—論題畫詩的藝術特色〉,(《黔南民族師專學報》第三期,1994)。
衣若芬:〈也談宋代題畫詩興盛的幾個原因〉,(《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二期,1996)。
衣若芬:〈「瀟湘」山水畫之文學意象情境探微〉,(《中國文學研究集刊》第二十期,2002)。
衣若芬:〈漂流與回歸——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抒情底蘊〉,(《中國文學研究集刊》第二十一期,2002)。
李儒光:〈題畫詩簡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五期,1990)。
李真真:〈從元祐調停看宋代朋黨政治傾向的惡性膨脹〉,《社會科學輯刊》2009第6期。
李蕊芹:〈論北宋文人的隱逸思想〉,(《求索》2007年6月)。
李強:〈論中國畫的傳神寫意觀〉,(《作家雜誌》第十一期,2010)。
宋生貴:〈題畫詩的文化底蘊與審美特質〉,(《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四期,2000)。
呂肖英:〈宋代同題唱和詩的文化意蘊〉,(《焦作大學學報》2008年七月)。
東方喬:〈題畫詩藝術價值初探〉,(《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二期,2003)。
季新民:〈置陣布勢意在筆先〉,(《美術大觀》2009年11月)。
祝振玉:〈略論宋代題畫詩興盛的幾個原因〉,(《文學遺產》第二期,1988)。
周淑芳:〈題畫詩:詩人對畫境的點醒與延伸〉,(《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二期,2003)。
姚垚:〈唐代唱和詩的源流和發展〉,(《書目季刊》第一期,1981)。
姚鑑:〈河北望都漢墓的墓室結構和壁畫〉,(《文物》第十二期,1954)。
段承校:〈元白唱和及其詩史意義〉,(《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六月)。
胡曉明:〈尚意的詩學與宋代人文精神〉,(《文學遺產》第二期,1991)。
胡迎建:〈論黃庭堅的題畫詩〉,(《九江學院學報》第一期,2007)。
高文、齊文榜:〈現存最早的一首題畫詩〉,(《文學遺產》第二期,1992)。
高淮生:〈由題畫詩透視中國文人畫家的人格精神〉,(《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第一期,2002)。
夏冠洲:〈論題畫詩〉,(《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四期,2003)。
郝大微:〈宋代山水畫的啟示〉,(《藝術研究》2007年三月)。
徐樂軍:〈王維亦官亦隱探析〉,(《鄂州大學學報》第二期,2006)。
曹鐵珊、羅義俊:〈中國題畫文學的發展〉,(《文藝論叢》第十九期,1984)。
陳素萍:〈瀟湘文學意象群略論〉,(《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十一期,2007)。
陳春豔:〈試論蘇軾題畫詩的寫意性〉,(《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四十一期,2002)。
張玉璞:〈“吏隱”與宋代士大夫文人的隱逸文化精神〉,(《文史哲》第三期,2005)。
張 毅:〈文人「墨戲」與宋詩意韻〉,(《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第四期,2010)。
賀文榮:〈唐代題畫詩對題畫詩體例的開創之功〉,(《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董效康:〈中國繪畫藝術的傳播功能屬性〉,(《藝海》2011年四月)。
鄒小宇:〈中國畫題款與畫面空間的融合〉《藝術探索》2011年第二期。
楊志翠:〈宋代文人集團及其題畫詩對山水畫審美發展的影響〉,(《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八期,2005)。
蔣海鵬:〈淺析明皇幸蜀圖〉,(《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四期,2004)。
劉繼才:〈中國古代題畫詩論略〉,(《社會科學輯刊》第五期,1986。
薛和:〈詩化的山水精神——兼談山水題畫詩的審美特徵〉,(《青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四期,2000)。
薛世昌:〈淺論靈感及其培養〉,(《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2003)。
薛穎:〈元佑文人集團汴京題畫詩唱和〉,(《陰山學刊》第四期,2003)。
韓經太:〈論宋人詩畫參融的藝術觀〉,(《天津社會科學》第四期,1993)。
魏仲佑譯作:〈題畫文學及其發展〉,(《中國文化月刊》第九期,1980)。蘇本超:〈宋代士大夫隱逸之風探略〉,(《聊城大學學報》第二期,2010)。
顧平:〈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詩畫合璧〉,(《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三期,2002)。
酈波:〈從二蘇題畫詩看元佑文人心態〉,(《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一期,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