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健宇
研究生(外文):Liu Chien-Yu
論文名稱:創新設計研究-以宅配業的輔助設施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sign-the auxiliary accessory design for Transnet
指導教授:王明堂王明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Ming-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宅配輔助設施設計整合創新產品設計流程
外文關鍵詞:LogisticsAuxiliary accessoryDesign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由於網路與科技的發達,社會上許多商業行為都已經轉化為電子商務,在資訊流、金流方面擁有準確與即時的特性。雖然買賣可以在網路上進行,但是以目前現有科技,尚無法透過網路傳輸商品,商家需要透過物流系統把商品交予消費者,而物流宅配系統的效率與完善率,有賴於宅配人員是否能有效使用工具,如物流車輛、推車、輔助系統等,目前此產業使用動力車輛(貨運車、機車)與非動力車輛(板車、推車)作為配送器材,但因目前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許多地方巷弄狹小不易到達,本研究以此做為研究動機,欲探討宅配產業內是否有輔助設施發展之可能,提高產業效率與妥善率,改善宅配人員的工作環境,以此關懷社會並以吾等專業回饋於社會。
本研究依整合創新產品設計流程方法分為四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辨識機會,透過資料蒐集、實地訪談各大宅配業主管與司機,包含北、中、南台灣,進一步了解之後,我們發現改進現有4輪板車是一可行的方案;(2)第二階段為了解機會,進行STEEP與產品機會缺口分析,為一種現代版的PEST分析,可以分析產品對於外部環境與內部政策的趨勢,再整合實際訪談內容,即可獲得與產品機會缺口的關聯性並歸納出初步的創新概念,並以此初步概念帶入第三階段;(3)第三階段為概念化機會,利用問卷訪談的方式,蒐集目標使用者族群對於初步概念的想法,以釐清初步創新概念是否符合實際宅配人員的生活型態和需求;(4)第四階段為具體化機會,由上述三個階段所探索的資料與結果,修正初步概念。經由整合創新產品設計流程,我們將可以設計出一產品,真正符合市場實際環境且關懷使用者需求,更能對環境社會產生正面影響。
結果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在產品概念之中,具體的產品功能需求部分較為受到目標使用者族群所關注,11項設計特徵之中,有4項需要修正。而在抽象的產品滿意度部分,則並未顯示出很明顯的差別,結果僅有北部地區對「力量」項目的滿意度較高,因為北部地區的宅配業務量較大,故對於輔助動力的需求較高,最後,以修正過的創新概念,進行3D模擬,呈現最終設計結果。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many of commerce now have transferred to e-commerce. Precisely and timely cash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are its identity. Although commerce could be done on internet, goods can’t be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by present technology. Shops need to deliver goods to consumers through logistics system. The efficiency and availability of logistics system depend on logistician can use tools which like logistics vehicles, carts and Auxiliary systems efficiently or not. The industry use both motorized vehicles (truck, motor scooter) and non-motorized vehicles (cart, dray) as delivery equipment for now. Therefore, Because Taiwan is a highly urbanized community many narrow alleys are hard to reach by the vehicle currently being used. In this study we use this background as our motivation and want to know if there are any possible to develop an auxiliary accessory for 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logisticians by our profession. We care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According to 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 this study can be separated into 4 stage: (1) the first stage is identifying opportunities.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viewing major delivery industry executives and drivers which includes industries from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Afte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found that improving existing 4 wheel cart is a positive suggestion; (2) the second stage is understanding opportunities. Conduct STEEP and analyze product opportunity gap. STEEP is a modern STEP analyze which can analyze product trend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or in internal policies. By integrating the interviewing into the results, we can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and product opportunities. An initial innovative concept will generate. The concept can be put into the third stage; (3) the third stage is conceptualize opportunities. By collecting opinions from target users to clarify whether the concept is appropriate or not; (4) the fourth stage is realizing opportunities. Using the result from 3 stage above to correct the initial concept. Through 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 we can design a product which truly fit the environment and care users. The product also can make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After the analyzing, we found that specific product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concepts get more attention from target users. In 11 design features, there are 4 needs correct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stract product satisfaction. Only in northern area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to “power”. Because northern area has a heavier business volume, they have a greater need to Auxiliary power of dray. In the last, using 3D modeling to present the innovation concept design which has been improved.

一、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問題與目的 1
1.3. 研究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2
二、 文獻探討 4
2.1. 宅配業定義 4
2.2. 特殊宅配 5
2.3. 國內與國外物流產業 7
2.3.1. 國內物流產業經營現況 7
2.3.2. 國外物流產業經營現況 10
2.3.3. 宅配業使用車輛介紹 11
2.4. 宅配業相關研究 13
2.5. 現有宅配業相關專利概況 18
三、 研究方法與流程 19
3.1. 整合創新產品設計流程 (iNPD) 19
3.1.1. 辨識機會 19
3.1.2. 了解機會 21
3.1.3. 概念化機會 23
3.1.4. 具體化機會 23
3.2. 觀察法 23
3.3. 訪談法 23
3.4. 研究流程 24
3.4.1. 辨識機會 25
3.4.2. 了解機會 26
3.4.3. 概念化機會 26
3.4.4. 具體化機會 26
四、 研究內容 27
4.1. 辨識機會 27
4.1.1. 專家訪談 28
4.1.2. 專家訪談分析 40
4.1.3. STEEP分析 43
4.1.4. 產品機會缺口 50
4.2. 了解機會 50
4.2.1. 主要分析 51
4.2.2. 次要分析 52
4.2.3. 機會價值定義 53
4.2.4. 機會價值評估 58
4.3. 概念化機會 61
4.3.1. 使用者生活型態 62
4.3.2. 問卷設計 63
4.3.3. 受測對象 63
4.4. 概念化機會的統計結果 65
4.4.1. 產品需求 65
4.4.2. 產品滿意度平均數 82
4.4.3. 產品滿意度ANOVA 84
4.5. 具體化機會 93
五、 結果與討論 99
5.1. 設計結果 99
5.1.1. 產品功能需求 99
5.1.2. 產品滿意度 99
5.2. 結論 100
5.3. 後續研究 100
六、 參考文獻 101
七、 附錄 105
7.1. 國內宅配業使用車輛 105
7.2. 專利圖片 107
7.3. 問卷內容 109
7.4. 訪談逐字稿 114

表目錄
表1. 國內主要的宅配業者 7
表2. 美國的物流業發展年表 11
表3. 相關研究整理 13
表4. 相關產品專利 18
表5. STEEP五項因素 20
表6. 機會價值定義 22
表7. 專家訪談對象與時間 31
表8. 訪談內容的地區差異 42
表9. 焦點小組成員 44
表10. 初始STEEP項目 45
表11. 整理後之STEEP項目 45
表12. POG分析矩陣 48
表13. 相關領域人士 49
表14. 了解機會 51
表15. 機會價值 55
表16. 重新定義後的機會價值表格 59
表17. 現有推車產品VO 60
表18. 新概念推車VO 60
表19. 問卷發放地點與數量 64
表20. 不同公司之間有效問卷分佈 64
表21. 「主體-面板尺寸」次數分配 66
表22. 「主體-面板尺寸」交叉分析 67
表23. 「主體-搭配貨車」次數分配 67
表24. 「主體-面板材質」次數分配 68
表25. 「主體-面板材質」交叉分析 69
表26. 「主體-面板處理」次數分配 70
表27. 「操作性-把手」次數分配 71
表28. 「操作性-輪距」次數分配 72
表29. 「操作性-輪距」交叉分析1 73
表30. 「操作性-輪距」交叉分析2 73
表31. 「操作性-輪距」交叉分析3 74
表32. 「操作性-快拆」次數分配 74
表33. 「操作性-輔助馬達」次數分配 75
表34. 「操作性-輔助馬達」交叉分析1 76
表35. 「操作性-輔助馬達」交叉分析2 77
表36. 「功能性-小烏龜」次數分配 77
表37. 「功能性-小盒子」次數分配 78
表38. 「功能性-貨車底部空間」次數分配 79
表39. 產品的功能需求總表 81
表40. 地區差異的因子同質性檢定 85
表41. 地區差異的one-way ANOVA 85
表42. 年齡差異的因子同質性檢定 86
表43. 年齡差異的one-way ANOVA 87
表44. 教育程度差異的因子同質性檢定 88
表45. 教育程度差異的one-way ANOVA 89
表46. 所屬公司差異的因子同質性檢定 90
表47. 所屬公司差異的one-way ANOVA 90
表48. 從業時間差異的因子同質性分析 91
表49. 從業時間差異的one-way ANOVA 92
表50. 國內常見的小型貨車 105
表51. 現有各家的使用車輛 106

圖目錄
圖1. 輕型車輛支援大型宅配車 2
圖2. 日本大和運輸草創時期所使用之貨車 12
圖3. 印度dabawala使用推車配送飯盒 17
圖4. CityLog 17
圖5. 右上角產品 19
圖6. iNPD的機會價值分析表格(VOA) 21
圖7. 研究流程 25
圖8. 違規停車阻礙交通 27
圖9. 宅配人員使用推車 28
圖10. 新北市中和區(Google map) 29
圖11. 台南市區 (Google map) 30
圖12. 宅急便所使用的宅配機車 33
圖13. 鋁製2輪推車;鋁製推車,業界俗稱變形金剛 35
圖14. 低溫宅配服務所使用之冷凍車廂 36
圖15. 台灣宅配通目前使用之條碼機 39
圖16. 鋁製多功能手推車(變形金剛) 41
圖17. 產品需求交集圖 43
圖18. STEEP討論過程 45
圖19. POGs網絡圖 47
圖20. 宅配業集貨站理貨狀況 52
圖21. 堆高機作業狀況 53
圖22. 47cm*72cm板車 54
圖23. 集貨站使用的板車,尺寸較大 54
圖24. 概念草圖1;概念草圖2 55
圖25. 概念草圖3;概念草圖4 55
圖26. 3D模擬圖-1 56
圖27. 3D模擬圖-2 57
圖28. 3D模擬圖-3 57
圖29. 3D模擬圖-4 58
圖30. LEF特徵對概念的影響 61
圖31. 百分比分佈圓餅圖 65
圖32. 「主體-面板尺寸」比例分配 66
圖33. 「主體-搭配貨車」比例分配 68
圖34. 「主體-面板材質」比例分配 69
圖35. 「主體-面板處理」比例分配 70
圖36. 「操作性-把手」比例分配 71
圖37. 「操作性-輪距」比例分配 72
圖38. 「操作性-快拆」比例分配 75
圖39. 「操作性-輔助馬達」比例分配 76
圖40. 「功能性-小烏龜」比例分配 78
圖41. 「功能性-小盒子」比例分配 79
圖42. 「功能性-貨車底部空間」比例分配 80
圖43. 概念的滿意度調查 83
圖44. 「力量」項目的地區差異 86
圖45. 板車45度前透視(摺疊) 94
圖46. 板車45度前透視(打開) 94
圖47. 板車面板伸縮 95
圖48. 快拆車輪 95
圖49. 面板強化結構 96
圖50. 動力使用遙控器控制 96
圖51. 大型充電插座 97
圖52. 充電位置與方式 97
圖53. 把手細節與邊緣強化 98
圖54. 宅配代步車(專利公報M362163) 107
圖55. 宅配電動三輪車載具與箱體(專利公報M397344) 107
圖56. 具多媒體功能之置物箱(專利公報M450535) 108

1.Cagan, J. and Vogel, M. C. (2008). Breakthrough products: innovation from product planning to program approval. Pearson Education, Inc, 108.
2.CityLog. Source: Retrieved Dec 2, 2013, from http://www.city-log.eu/en/lyon
3.Crabtree, B. F. , Miller, W. L.(1992). Doing a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 Sage Publications.
4.Davis, B. R. and Mentzer, J. T. (2006), Logistics Service Driven Loyalty: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7(2), 53-73.
5.Deepak Baindur and Rosário M. Macário. (2013). Mumbai lunch box delivery system: A transferable benchmark in urban logistics?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38(1), February 2013, 110–121.
6.Kano, N. (1984).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14(2), 39-48.
7.Malhotra, N. K. (1993).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8.Mauro Dell’Amico and Selini Hadjidimitriou (2012). Innovative Logistics Model and Containers Solution for Efficient Last Mile Delivery.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48 (2012) 1505 – 1514.
9.Paul R Paul R. Murphy, Jr. and Donald F. Wood (2010). Contemporary Logistics Pearson: Taipei Taiwan. Murphy, Jr. and Donald F. Wood (2010) Contemporary Logistics Pearson: Taipei Taiwan.
10.PEST (2013/10/20). PESTLE Analysis Tool (PEST Analysis) – History and Templates. 2013/10/20, source: http://rapidbi.com/the-pestle-analysis-tool/
11.Seno Hachirou (2013)。中華民國專利公報 證書號數 I400661,日本:TAKAMITSU SANGYOU CO., LTD.
12.Zsofia Koszegi-Nagy (2014/3/31). The STEEP Analysis – What to analysis in 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 2014/5/20, source: http://hubpages.com/hub/The-STEEP-Analysis-What-to-analyse-in-the-marketing-environment
13.三輪腳踏車,2013/12/24,取自http://macgyver1111.pixnet.net/blog/post/5151758-i-bike-%E7%92%B0%E5%B3%B6%E5%85%A8%E7%B4%80%E9%8C%84(2)。
14.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15.台經院研二所(2010)。APEC與物流。APEC通訊,125,6-7。
16.台灣宅配通(2013/9/14)。品牌故事。2013/9/14,取自:https://www.e-can.com.tw/aboutUs_brand.aspx
17.叶靜、黃敬前(2007)。電子商務下的宅配運作問題研究。商品儲運與養護
18.宅急便(Takkyubin),2013/11/7, 取自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E%85%E6%80%A5%E4%BE%BF。
19.周文欽(2005)。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20.林小萍(2002)。我國宅配業經營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21.林正章、楊松杰(1999)。美國、日本與台灣時效貨運經營與管理比較研究,1999國際物流研討會論文集,318-332。
22.林婉翎(2007/11/14)。黑貓披綠衣 強化環保能量。聯合新聞網。2013/9/15,取自:http://pro.udnjob.com/mag2/hr/printpage.jsp?f_ART_ID=37436
23.林鳳美(2006)。黑貓宅急便業務的滿意度研究。正修學報,19,99-120。
24.邹艳(2009)。歐洲物流業發展趨勢分析。商業現代化,566,134-135。
25.相關專利產品(2013/1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10)取自:http://twpat.tipo.gov.tw/#
26.胡凱傑,吳曉鈺(2009)。宅配業品牌形象與品牌聯盟契合度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2(2),1-21。
27.范渝萍(2011)國內宅配業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28.唐鎮宇、陳嘉恩(2014/7/6)。血汗企業1400家 嘉里大榮最糟。2014/7/8,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706/35940750/%E8%A1%80%E6%B1%97%E4%BC%81%E6%A5%AD1400%E5%AE%B6%E5%98%89%E9%87%8C%E5%A4%A7%E6%A6%AE%E6%9C%80%E7%B3%9F
29.馬正義(2003)。物流中心建立知識管理架構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30.張建成(譯)(1995)。設計基礎和方法論(ROOZENBURG, N.F.M. )。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31.張原道(2008)。下背痛與全身震動和人工物料搬運相關之探討─以宅配業勞工為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
32.貨運板車/HA851A,2014/08/10,取自:http://www.good-world.com.tw/CompanyC2-b.asp?AutoID=14411&;MainTitle=10.%A9%D0%B0%C8%A8%AE%A1B%A4u%A7%40%B1%C0%A8%AE%A1B%B0s%A4%F4%A8%AE
33.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4. 陳信良(2013)。中華民國專利公報 證書號數 M450535,台中市:陳信良。
35.陳淑玲,林長青,吳宜頻,劉欣嬅,蔡昀真,方鈺珺和陳宜秀(2005)。台灣行動物流的發展與案例之分析研究,2005年物流暨資訊應用學術研討會,台南。
36.馮正民,許鉅秉,郭奕妏(2003)。資訊科技應用對運輸及都市活動之影響。都市交通季刊,18(3),26-40。
37.黑貓宅急便(2013/9/15)。企業簡介。2013/9/15,取自:http://www.t-cat.com.tw/Component/SPageFotT-Cat.aspx?MID=3&;SPID=5
38.新竹物流,2013/12/24,取自http://www.hct.com.tw/warehouse_allocationManagement.aspx。
39.新竹貨運(2013/9/16)。公司簡介。2013/9/16,取自:http://www.hct.com.tw/registrant_companyProfile.aspx
40.經濟部商業司(2000)。2000中華民國物流年鑑。經濟部,台北。
41.經濟部商業司(2008)。2008台灣物流年鑑。經濟部,台北。
42.鄧忠良(2008)。發展宅配物流的經營策略與風險對策研究。物流工程與管理,30(12),57-62。
43.蕭棟元(2009)。中華民國專利公報 證書號數 M362163,台中市:圓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4.蕭棟元(2011)。中華民國專利公報 證書號數 M397344,桃園縣桃園市:蕭棟元。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