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依照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Alan McLean著,賴麗珍譯 2009 《激勵學習的學校》,台北:心理。
Brand D. Smith著,陳意平譯 1997 《你也可以做到─專家的建議》,台北:海鴿文化。
Haim G. Ginott著,許麗美、許麗玉譯 2001 《老師如何跟學生說話:親師與孩子的溝通技巧》,台北:心理。
Nick Morgan著,蔡櫻素譯 2007 《你會說話嗎:展現個人魅力、感染力與影響力的技術》,台北:臉譜。
丁安琪 2001 〈歐美留學生實施「建議」言語行為模式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29-33。
王淑俐 1996〈師生關係的建立與問題〉,載於陳奎憙等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p.63-140,台北:三民。
王梅 2001 《該生素質太差 : 孫大偉的成績單》,台北:天下文化。
冉永平 2006 《語用學:現象與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申智奇、劉文潔 2012 〈心理諮詢師建議言語行為的語用探討〉,《外國語言文學》,1,6-12。
李逢堅 2004 〈教育社會學概述〉,載於秦夢群(主編),《教育概論》,p.116-144,台北:高等教育。
李洪華 2013 〈用知識塑造健康的心理──談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衛生職業教育》,31(3),158-159。
呂叔湘(主編)1999 《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兆熊(主編) 1999 《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吳勇 2008 〈漢語社會權勢與「建議」實現模式分析〉,《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5,90-96。
吳嫻 2008 〈通情達理的大腦:道德推理和道德情感的生理基礎〉,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 人性是什麼》,台北:五南
邢福義 2001 《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澄枝 2010 〈在迷局中撥雲見日〉,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 序》,p.7-9,台北:日盛。
林清江 1981 《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
洪蘭 2007 〈從大腦發展看兒童教養〉,載於《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p.63-71,台北:天下雜誌。
胡正文 2010 〈真偽的試煉「勇氣」〉,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53-63,台北:日盛。
徐晶凝 2007 《現代漢語話語情態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
孫台鼎 2010 〈海納百川,包容乃大〉,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 85-89,台北:日盛。
陳奎憙 1994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p.145-p.171,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 1996 〈師生關係的性質與研究〉,載於陳奎憙等,《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p.3-60,台北:三民。
陳迺臣 2000 〈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載於陳迺臣(主編),《教育導論》,p.117-p.173。台北:心理。
陳嘉成 2004 〈教育心理學概述〉,載於秦夢群(主編),《教育概論》,p.146-185,台北:高等教育。
張春興 2006 《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鐸嚴 2010 〈知羞恥,使能全人之德〉,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137-149,台北:日盛。
張岩 2011 〈淺談皮格馬利翁效應及其在學生教育中的應用〉,《商品與質量》,6,259-260。
黃慶萱 2007 《修辭學》,台北:三民。
單文經 1996 〈班級經營的性質與策略〉,載於陳奎憙等,《師生關係與
班級經營》,p.141-215,台北:三民。
曾昭旭 2010 〈感恩的俗義與正義〉,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107-110,台北:日盛。
曾昭旭 2010 〈禮節要如何培養〉,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157-160,台北:日盛。
傅佩榮 2004 〈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p.104-112,台北:天下雜誌。鄭世仁 1994 〈淺談貝克的標籤理論對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創刊號,31-36。歐陽教 1994 〈教育的概念分析〉,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p.3-p.29,台北:師大書苑。
歐陽教 2002 《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
葉彥君 2006 《台灣地區公眾批評語及批評策略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劉媧路、仵彥雷 2007 〈建議性言語行為的順應性研究〉,《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3:2,20-23。
劉森林 2007 《語用策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劉怡君 2007 《現代漢語委婉言語之語用策略及語言形式──以臺灣地區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潘也霖 2008 《漢語規勸言語行為及策略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樊小玲 2011 〈指令類言語行為構成的重新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44-149。
樊楚才2010 〈自律保障自由與尊嚴〉,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 163-179,台北:日盛。
樊楚才 2010 〈謙虛的古意今譚〉,載於胡楚文等(主編),《落實品格教育 從核心價值談起》,p. 203-215,台北:日盛。
閻素芬 2011 〈漢語建議言語行為研究──建議言語行為在網絡論壇關於愛情問題回帖中的實施〉。《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30:5,130-132。
蔡素慧 2013 〈品格教育的課程〉,《教師天地》,182,14-19。蔡義雄 2000 〈教育的本質〉,載於陳迺臣(主編),《教育導論》,p.1-p.54。台北:心理。
顧曰國 1994 〈John 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與心智哲學〉,《國外語言學》,2,1-8。
工具書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1973 《中文大辭典》,台北:華岡。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硏究所詞典編輯室 2005 《現代漢語詞典》,北京 : 商務印書館。
學典編纂委員會編輯 2002 《學典》,台北:三民。
羅竹風主編 2001 《漢語大詞典》,上海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周何(主編)2004 《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