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7: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梁堯淑
論文名稱:從數學建模的觀點探究國三學生解應用問題歷程之研究
指導教授:左太政左太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
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
學類:數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數學建模解題歷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從數學建模的觀點,探討國三學生解相關生活問題的解題歷程,研究對象為九位屏東縣東港區國三學生。研究採放聲思考法與晤談法,對研究對象之原案進行分析。研究之主要結果如下:從建模觀點看學生解題歷程,發現學生面對較難理解的題目時,修正次數甚至不只一次。建模題目的數學結構明確與否對解題者有影響,以及解題經驗影響建模的速度。建模問題若和生活經驗相關,能幫助理解及融入問題中的情境。建模完成進入求解階段時,數學成就高的成員大多主動參與。建模者很少會主動檢驗模型,並且無論高中低數學成就的建模者,皆有計算錯誤的情況。數學建模影響因素在數學知識方面,成功的建模小組能充分瞭解實際問題,確實掌握問題關鍵,自我察覺錯誤及發現矛盾。根據本研究結論,對於在教學上的建議有:(一)引導學生分析簡化情境與假設未知條件。(二)藉由合作解題分享經驗,可助釐清相關概念。(三)教師可將生活問題或社會事件融入數學問題內。(四)加強學生驗證解題的答案。(五)加強培養數學建模之能力。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學建模相關理論 6
第二節 數學建模與數學解題 17
第三節 數學建模在數學教育之研究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2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32
第六節 研究流程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6
第一節 從數學建模觀點學生的解題歷程 36
第二節 數學建模解題學生的互動情形 70
第三節 數學建模的影響因素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89
附錄A:預試試卷 93
附錄B:原案 95




表 次
表 2-1 數學模型的定義一覽表 7
表 2 2 數學建模過程編碼架構表 15
表 2 3 Kilpatrik的數學解題歷程檢核表 19
表 2-4 Schoenfeld的解題階段與相關問題表 22
表 2-5 建模的三種層級 24
表 3-1 試題評分標準表 30
表 3-2 預試結果分析表 31
表 4-1 問題一之建模流程表 42
表 4-2 問題二之建模流程表 47
表 4-3 問題三之建模流程表 53
表 4-4 問題四之建模流程表 58
表 4-5 問題五之建模流程表 65
表 4-6 計算錯誤統計表 68
表 4-7 模型驗證之次數表 69
表 4-8 互動路線圖說明表 70
表 4-9 主導者之分析表 76
表 4-10 建模過程各自探索表 77


圖 次
圖2-1- 1建模歷程圖. 12
圖2-1- 2 Kaiser的數學建模歷程圖 13
圖2-1- 3 Rick的建模循環圖. 14
圖2-1- 4 Dobson的數學建模架構圖 15
圖2-1- 5姜啟源的數學建模歷程圖 15
圖2-1- 6鐘劍、簡國明、桂紹輝之數學建模流程圖 16
圖2-1- 7楊曉華、陳劍之數學建模過程圖 17
圖2-1- 8國中生數學建模歷程圖 18
圖2-2- 1 Schoenfeld的解題策略概略圖….…………………………………………..25
圖3-1- 1 研究架構圖 …………………………………………………………………………31
圖3-1- 2 樣本選取流程圖 32
圖3-1- 3 研究實施程序流程圖 38
圖4-1- 1 A組問題一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41
圖4-1- 2 B組問題一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43
圖4-1- 3 C組問題一之數學建模流程圖 44
圖4-1- 4 A組問題二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47
圖4-1- 5 B組問題二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49
圖4-1- 6 C組問題二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0
圖4-1- 7 A組問題三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3
圖4-1- 8 B組問題三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4
圖4-1- 9 C組問題三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5
圖4-1- 10 A組問題四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8
圖4-1- 11 B組問題四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59
圖4-1- 12 C組問題四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61
圖4-1- 13 A組問題五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64
圖4-1- 14 B組問題五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66
圖4-1- 15 C組問題五之數學建模歷程圖 67
圖4-2- 1 A組問題一之互動路線圖.…….…………………………….73
圖4-2- 2 A組問題二之互動路線圖 74
圖4-2- 3 A組問題三之互動路線圖 74
圖4-2- 4 A組問題四之互動路線圖 74
圖4-2- 5 A組問題五之互動路線圖 75
圖4-2- 6 B組問題一之互動路線圖 75
圖4-2- 7 B組問題二之互動路線圖 75
圖4-2- 8 B組問題三之互動路線圖 76
圖4-2- 9 B組問題四之互動路線圖 76
圖4-2- 10 B組問題五之互動路線圖 76
圖4-2- 11 C組問題一之互動路線圖 77
圖4-2- 12 C組問題二之互動路線圖 77
圖4-2- 13 C組問題三之互動路線圖 78
圖4-2- 14 C組問題四之互動路線圖 78
圖4-2- 15 C組問題五之互動路線圖 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明慧(2006)。高一學生在解題歷程中的數學建模之分析:以指數單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報,24,271-310。
左台益、胡政德(2009)。準教師從真實情境中建構教學模式的認知因素分析與機制。當代教育研究,17(4),61-101。
李祥宇(2012)。數學建模教學對於高中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以排列、組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高雄市。
吳佳榮(2011)。國小五年級學童數學建模歷程的特徵及其數學態度改變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系,台北市。
吳依芳(2003)。建模教學活動對國二學生學習線形函數概念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台北市。
岳忠玉(2002)。 淺談數學建模及競賽輔導。中國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
邱美虹、劉俊庚(2008)。從科學學習的觀點探討模型與建模能力。科學教育月刊,361(20)。
姜啟源(1992)。數學模型。台北市:凡異出版社。
涂金堂(1996)。數學解題之研究取向。教師之友,37(3),38-44。
班春虹(2001)。高一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一次測試調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學生版),總156。
施羿如(2005)。從數學建模的觀點探究高一生指數函數單元解題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高雄市。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市。
梁崇惠、邱姵萍、施皓耀(2009)。開發數學建模的教材。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9。
崔向照(2000)。數學建模教學與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中國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52。
黃敏晃(1991)。淺談數學解題。教與學,23,2-15。
楊子錕(2010)。以數學建模教學方式進行國中三年級學生相似形概念之補救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彰化縣。
楊凱琳、林福來(2006)。探討高中數學教學融入建模活動的支撐策略及促進參與教師反思的潛在機制。科學教育學刊,14(2)。
楊曉華、陳劍(2001)。淺談數學建模。蘇州職業大學學報,1,28-29。
張景媛(1995)。國中生建構幾何概念之研究暨統整式合作學習的幾何學策略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8,99-144。
張奠宙、戴再平(2001)。用國中數學解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張奠宙、戴再平(2004)。生活中的數學。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謝明昆(2003)。國二學生解數學文字題歷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高雄市。
鐘劍、簡國明、桂紹輝(2000)。淺談數學與數學建模。贛南師範學院學報,6。
劉萍(2003)。將數學建模思想與方法融入數學主幹課程。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1),28-29。
蕭志如(2012)。以數學模型看世界~談數學建模。教師天地,176,26-29
二、英文部分
Andrews, J. G.., &; McLone, R. R. (1976). Mathematical modeling. London/Boston: Butterworths
Blum, W.,&; Niss, M. (1991). Applie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odelling, applications, and links to other subjects - state, trends and issues i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2, 37-68.
Blum, W.et. al,. (2002). ICMI study 14: 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Doerr, H., &; English, L. D. (2003). A modeling perspective on students'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bout data.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4(2), 110-136.
Dobson, D.C. (2003) Mathematical modeling lecture note, 4-6.
De Lange, J. (1996). Using and applying mathematics in education. In A. J. Bishop, K.Clements, C. Keitel, J. Kilpatrick, &; C. Laborde(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49-97). Dordrecht: Kluwer.
Ericcson, K. A., &; Simon, H. A. (1980). Verbal reports as data. Psychological Review, 87,215-252.
Galbraith, P. L.,&; Clatworthy, N. J.(1990). Beyond Standard Model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ling. Education Students in Mathematics,21,137-163.
Halloun, I.(1996).Schematic Concept for Schematic Models of the Real World:The Newtonain Concept of Force. Science Education, Manuscript No.6205,Draft II,January,1997.
Justi, R. S., &; Gilbert, J. K. (2002).Modelling, teachers’ views on the nature of model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ducation of model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4(4), 369-387.
Kaiser, G.(2005).Mathematical modelling in school: examples and experience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CERME 4),17-21.
Kilpatrick, J.(1969). 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39, 523-524. doi:10.3102/00346543039004523
Lesh, R., &; Doerr,H. M.(Eds.)(2003). Beyond constructivism:Models and modeling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Mag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
Lesh, R., &; Harel, G. (2003). Problem solving, modeling, and local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5, 157-189.
Lesh, R., &; Zawojewski, J. (2007). Problem-solving and modeling. In F. Lester (Ed.), Secon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763-804). Reston, VA: NCTM.
Lingefjärd, T.(2000)Mathematical Modeling by Prospective Teachers Using Technology. M.S.,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Sweden.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2nd ed). New York:Freeman
Mousoulides,N.(2009).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yprus.
Polya, G. (1957). How to solve it(2nd e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ick, J.(2003,3).Mathematical modeling. Seattle Workshop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Northwest Mathematical Interaction,Washington.
Rowe, H. A. H. (1985). Problem Solving and Intelligenc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Schoenfeld, A. H. (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ISBN 978-0126288711.
Schoenfeld, A. H.(1989). Explorations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 338-355. doi:10.2307/749440.
Schoenfeld,A.H. (1992) Learning to think mathematically: problem solving, metacognition, and sense making in mathematics.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Y: Macmillan, ISBN 978-1593111762
Swetz,F. (1991).Incorporat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to the Curriculum. Mathematics Teacher,84(5),358-365
Zbiek, R.M., (1998). Prospective Teachers' Use of Computing Tool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Functions as Mathematical Model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29(2),184-201.
Zawojewski, J.(2010). Model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mpetencies. Problem Solving versus Modeling. (pp 237-243). US: Springer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