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1: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宋妃荊
研究生(外文):SUNG, FEI-CHING
論文名稱: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and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in Ping-Tong County
指導教授:吳根明
指導教授(外文):WU, GEN-MING
口試委員:吳宗立羅瑞玉
口試委員(外文):WU, TSUNG-LILO, JUEI-YU
口試日期:2013-1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教師專業成長
外文關鍵詞:primary school teachers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each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5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關係,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視導模式知覺,及教師專業成長現況的差異情形,並探討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情形與預測力。
本研究以101學年度的屏東縣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對教師專業成長之知覺問卷」,為研究工具,依學校規模採取分層比例抽樣,共抽取33校,依學校規模分送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494份,最後將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視導模式的知覺情況普遍良好,其中以「同儕視導」為最高。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良好,其中以「教育專業態度」為最高,其次依序為「班級經營與輔導」、「教師進修」、「教師專業知能」。
三、屏東縣國小教師擔任「教師兼主任」者及參與過視導者,對教學視導模式之知覺程度高於「教師兼組長」、「科任教師」和未參與過視導者。
四、屏東縣國小教師擔任「教師兼主任」者及參與過視導者,其專業成長程度高於「教師兼組長」、「科任教師」及未參與過視導者。
五、學校所在區域位於「城市」的教師,在「教育專業態度」及「教師進修」等層面高於「鄉鎮」及「山地、偏遠」的教師。
六、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知覺程度愈高,教師專業成長狀況也愈佳。
七、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對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高度之預測力,尤其是「同儕視導」影響最為明顯。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is aimed 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and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in Ping-Tong County. It compared and investigated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war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l,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discrepancies and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l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is study chose public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during the 101 school year as participants throug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h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towar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was used as the instrument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33 schools sampled in the study. Four hundred and ninety-four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successfully received back.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respondent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Person’s Correlation Coeffieient, ANOVA analysis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perception towar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is responded positively in average in Ping-tong county. Peer supervision was highly appreciated.
2.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Ping-tong county is fine, the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Teachers” reached the highest score, followed by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Teaching Training”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3. Teachers who work concurrently as a director and used to participate in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program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towar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than teachers who work concurrently as a section chief ,subject teachers ,and didn’t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s in Ping-Tung county.
4. Teachers who work concurrently as a director and used to participate in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programs achieved higher professional growth than teachers working concurrently as a section chief ,subject teacher and didn’t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s in Ping-Tung county.
5. Teachers who work at schools in the city achieved higher lever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ttitude than those who work at schools outside the city and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6. Teachers who have a better level of perception towar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also have higher professional growth.
7.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ode has a high predictive capability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was on peer supervision.
According to thes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ubsequent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學視導之理論基礎.................... ... 13
第二節 教師專業成長之理論基礎.................... 27
第三節 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研究程序.................................. 7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現況分析.. 8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
之差異分析................................
89
第三節 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分析.. 108
第四節 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對教師專業成長之預測情形.. 11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33
第二節 結論...................................... 139
第三節 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7
一、中文部分.................................... ... 147
二、英文部分....................................... 154
附 錄.................................. ........... 15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57
附錄二 專家意見整理............................... 171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8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瑞(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
丁增銓(2007)。由「教師專業」談教師精進教學能力。屏縣教育季刊,30,17-20。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市:三民。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江惠真(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革新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第三期諮議報告書,2012.11.15, 取自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利一奇(2002)。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木樹(2007)。增進教學視導的效果-從建立正確的人生哲學觀與心理建設著
手。中等教育,6,126-138。
吳宗立(2004)。師資培育新藍圖:新制師資培育制度探析。國教天地,155,
35-40。
吳宗立(2009)。教學視導的理倫與應用。屏縣教育季刊,37,21-27。
吳秋芬(200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清山(1990)。臨床視導在教育實習上的應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  
  會(編)。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4)。提升教師素質之探究。教育研究,127,5-17。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培源(2006)。教學視導-觀念、知能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呂木琳、張德銳譯 (1992)。 教師發展評鑑系統。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呂木琳(2002)。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呂淑芝(2003)。臺中市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俊德(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知覺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 珀(2000)。教學視導。台北:五南。
李倫熙(2002)。中韓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瑪莉(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嘉彰(2007)。雲嘉南地區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欣雲(2008)。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促進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阮靜雯(2000)。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衷蓮(2002)。我國縣市政府教學視導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周崇儒(1997)。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桂垣(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內涵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淑儀(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朝隆(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錦杏 (2000)。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錦昌(1988)。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學視導工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邱錦昌(1991)。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圖書。
邱錦昌(2002)。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元照。
胡立霞(2000)。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洪文芬、謝文英(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以雲
林縣為例。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161-195。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孫邦正(1959)。 教育視導大綱。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孫國華(2003)。早成年期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參與決定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孫國華(1996)。國民中小學教師之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文玲(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徐均玉(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縣。
徐綺穗(2001)。教學評鑑制度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4,189-213。
商鳳英(2010)。國小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美莉(2010)。國小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清濱(2005)。教學視導與評鑑。臺北:五南。
張德銳(1993)。國民中學實習輔導人員臨床視導研習會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臺北市。
張德銳、曾憲政、張新仁、許玉齡、馮莉雅、陳順和、劉秀慧(2007)。中小學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許繼藤(2011)。教師專業發展多元取向概念之分析-啟導、視導與評鑑。教師
天地,175,8-17。
許馨瑩(2006)。國民小學教學視導內涵及其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郭耿維(2008)。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縣。
郭蕙菱(2005)。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陳文富(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志明(2005)。國小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亭燏(2009)。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
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俊龍(2009)。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 香(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雪芳 (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燕榆(2000)。臨床視導在國小實習教師教學輔導實施之接受度及其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燕嬌(200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靜婉(200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麗莉(2003)。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應用研究 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成長歷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呈媛(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同儕視導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昆輝(2010)。視導工作新趨勢。師友月刊 ,65,8-12。
黃秋月(2003)。 國小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
義大學,嘉義縣。
黃富順(1999)。終身教育的意義、源起與實施。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
1-20。
黃靖嵐(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慧茹(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楊百世(198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秀枝(2006)。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南大學,臺南縣。
楊振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季刊,2 (2),15-30。
萬榮輝(2002)。國小資深教師實施同儕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世閔(1996)教師專業成長與在職教育研究--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教師的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劉益麟(2002)。同儕視導的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安安國小教學現場實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淑文(2011)。高雄市國小教學視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水祥(2003)。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甲國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樹芬(2010)。督學教育視導角色與功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東華大學,花蓮縣。
鄧美君(2004)。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蕭秀玉(2003)。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賴廷生(2002)。國小實施發展性教學輔導之研究-以二位實習教師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政國(2001)。國小教師臨床視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國忠(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靜瑤(2006)。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視導實施現況及問題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宇斐(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詹億(2008)。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毓玲(200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光華(2003)。國民小學教育視導取向與成效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清水(1998)。終生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5(4),
11-14。
羅清水(2000)。教學視導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7(2),1-9。
饒見維(1996)。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 臺北:五南。
饒見維(1999)。 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發展策略。研習資訊 16(6), 13-24。


二、西文部分
Beach,B.,&Reinhartz,J.(1989). Supervision:Focus on instruc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Burden, P. R. (1990). Teacher development. In W. R. Houston, M. Haberman, & J.
Sikula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Cogan, M. L. (1973). Clinical supervis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Danielson, C., & McGreal, T. L.(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lexandria, Virginia:ASCD.
Ellis, N. E. (1984, April).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58937)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on teacher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3858)
Erffmeyer, E. S.,& Martray, C. R. (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300.
Glatthom, A. A. (1984).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5401).
Glickman, C. D. (1981). Developmental supervision: Alternatiue practices for helpie
teacheus to improve instmction (Eric Documeu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6478)
Glickman, C., Gordon S., & Ross-Gordon, J(2001). Supervision of instruction: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3rd ed.) . Mass, Needham Heights: Allyn &Bacon.
Goldhammer, R., Anderson, R. H., & Krajewski, R.J.(1993). Clinical supervision: Special methods forthe supervision of teacher (3rd ed.).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Good, C.V.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Y: Mc Graw-Hill.
Harris, B. M. (1985). Supervisory behavior in education.(3rd ed.).N.J:Prentice-Hall .
Harris, D. G. (1985). Faculty and administrative perceptions of post-secondar
yoccup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Di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47(2),
506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527871)
Oliva, P. F., & Pawlas, G. E. (1999).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s. White Plains,
NY: JohnWiley & Sons, Inc.
Reynolds, P., & Cuttance, P. (1993).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Cassell.
Zepeda, S. J. (2003),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Applying tools and concept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