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長松台語小說著作
1.《燈塔下》(台北:前衛出版,2005.08)。
2.《槍聲》(台北:前衛出版,2005.10)。
3.《大港嘴》(高雄:台文戰線雜誌社,2010.05)。
4.《金色島嶼之歌》(高雄:台文戰線雜誌社,2013.10)。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1.王世德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12)。
2.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 概說.產業》(新北市:稻鄉,1997.12)。
3.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 社會.文化》(新北市:稻鄉,2002.04)。
4.方耀乾,《台語文學史簡冊》(台南:方耀乾出版,弘陽印刷,2005.09)。
5.方耀乾編《台語文學史書寫理論佮實踐》(高雄:臺文戰線出版社,2009.10)。
6.方耀乾、林文平、胡長松、陳秋白編,《台文戰線文學選-2005-2010》(高雄:台文戰線雜誌社,2012.04)。
7.方耀乾《對邊緣到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台南:台南市文化局,2014.02)。
8.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台南:台南市政府出版,2000.01)。
9.朱諶,《民族主義的背景與學說》(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12)。
10.李信明著;胡菁芬譯《經典英詩賞析》(台北:寂天文化,2007.05)。
11.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02)。
12.李勤岸編,《2007台語文學選》(台南:開朗雜誌,2009.02)。
13.李勤岸編,《泅﹒海翁﹒舞:2008台語文學選》(台南:開朗雜誌,2009.07)。
14.杜福安 繪,《荷蘭、西班牙在臺灣》(台北:玉山社,2002.12)。
15.周華斌執編,《天‧光:二二八本土母語文學選》(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02)。
16.林央敏,《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台北:印刻,2012.12)。
17.林鴻信編,《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06)。
18.胡菊人,《小說技巧》(臺北:遠景出版,1979)。
19.柳鳴九編,《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05)
20.施俊州,《台語文學導論》(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12)。
21.袁之琦、游恆山編《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文化,1986.11)。
22.許牧世等著,《基督教文學論叢》(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6.10)。
23.張廷玉等奉敕修《明史 第二八冊 卷三二三至卷三三二(傳)》,(上海市:中華書局,1936)。
24.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出版社,1999.11)。
25.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2000.10)。
26.陳萬益、林雙不、李昂、林央敏、陳錦玉,《種子落地:台灣小說專集》(彰化: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1998.04)。
27.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2.09)
28.陳碧月,《小說欣賞入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09)。
29.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出版,2007.03)。
30.陳慕義、胡長松,《2008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得獎作品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
31.湯錦台,《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02)。
32.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12)。
33.黃文成,《關不住的謬思-臺灣監獄文學縱橫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04)。
34.黃清順,《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以1983~2002年作為觀察主軸》(高雄:麗文文化,2011.12)。
35.彭瑞金總編輯,《2008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12)。
36.葉春榮主編,《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台灣社會大型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9)。
37.楊玉姿,《高雄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5.12)。
38.鄭明娳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06)。
39.劉還月、陳柔森、李易蓉,《我是不是平埔人 DIY》(台北:原民文化,2001.05)。
40.歐陽泰(Tonio Adam Andrade)著 鄭維中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7.02)。
41.簡炯仁,《屏東平原平埔族之研究》(新北市:稻鄉,2006.05)。
42.謝士淵、陳靜寬編,《行腳西拉雅》(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1.11)。
43.《新約聖經》(台北市:國際基甸會,1986.05)。
三、翻譯書籍(按作者姓氏排序)
1. Benedick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1999..04)。
2. George Gordon Byron著;楊德豫譯《拜倫抒情詩選》(台北:書林出版,2002.01)。
3. William Blake著;張熾恆譯《布雷克詩選》(台北:書林出版,2007.04)。
4. Thomas Stearns Eliot著;杜若洲譯《荒原.四首四重奏》(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09)。
5. 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西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2009.01)。
6.George Holmes著;陳黎、張芬齡譯《但丁:神聖的詠嘆》(台北:時報出版,1983)。
7. James C. Hunter著;張沛文譯《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台北:商周出版,2005.08)。
8. Morris Leon著;陳詠譯《丁道爾新約聖經注釋:啟示錄》(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0.01)。
9. 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台北:木馬文化,2006.12)。
10. Alister E. McGrath著;劉良淑、王瑞琦譯《基督教神學手冊》(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1998.11)。
11. Thomas Watson著;羅偉倫、錢曜誠譯《系統神學》(台北:加爾文出版社,1998.02)。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1.林香延,〈胡長松小說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系臺文組,2011)。
2.蔡幸紋,〈台灣文學的高雄地方書寫探討-以胡長松、清文作品為討論對象〉(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2011)。
五、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1.李國銘,〈鳳山八社舊址初探〉《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6期(1996.03)。2.宋澤萊,〈論台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台語小說〉《台灣新文藝》第10號(1998.06)。
3.李漢偉,〈小說評論- 一首台灣古早的哀歌-讀〈金色島嶼之歌〉有感〉《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第4期(2009.06)。4. 宋澤萊、胡長松,〈宋澤萊與胡長松文學筆談:臺灣的魔幻寫實主義小說、基督教小說、西拉雅書寫〉《印刻文學雜誌》第87號第7卷第3期(2010.09)。
5.林央敏,〈像一座看前顧後的路觀牌─關於台語文學大系總序〉,《海翁台語文學雜誌》創刊號,(2001.02)。
6. J.J.A.M. Kuepers(柯博識)著;查忻 譯,〈荷蘭改革宗台灣教會殖民背景下的宣教1627-1662〉《台灣文獻》第58卷第1期(2007.03.31)。
7.胡長松,〈台語文學該當追求作品的民族性佮文學性〉《台文戰線》第32期(2013.10)。
8.興瑟(W.Ginsel)著;翁佳音譯註,〈台灣基督教奠基者康德牧師-荷蘭時代台灣教會史(二)〉《台灣文獻》第52卷第2期(2001.06)。
六、訪談記錄
1.田哲榮,〈行事理性,內心柔軟-側寫胡長松〉《文訊雜誌》第179號(2000.09)。2.陳金順,〈描寫故鄉的深情內裡-專訪胡長松〉《台文戰線》第12號(2008.10)。
七、網站資料
1.台文戰線網頁http://twnelclub.ning.com/,2013/7/19-2014/5/2查閱
2.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金色島嶼之歌》出版後記 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5628 ,2014/2/14查閱
3.胡長松個人網頁 南方的溫度http://blog.yam.com/tiongsiong,2014/2/15查閱
4.鄭文錫〈荷蘭時代放索社略序〉收入佇《林仔邊》第35期http://www.sulps.ptc.edu.tw/new_page_13_3_2.htm ,2014/2/9查閱
5.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2013/7/10-2014/7/1查閱
6. 吉貝耍部落資訊網http://wp.e-tribe.org.tw/kabuasua/?page_id=48,2014/2/8查閱
7.新舊約聖經電子研讀本http://www.recoveryversion.com.tw/Style0A/026/bible_menu.php,2014/1/20-2014/4/30查閱
8.視覺素養學習網 (卡拉瓦喬 生平介紹)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caravaggio/caravaggio-09.htm,2014/4/3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