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崑健(1999)。海峽兩岸和美國學生軍訓制度之比較。臺北: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
大辭典編篡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克先(1997)。學習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王淑俐(1993)。教師說話技巧手冊--圓融的人際溝通( 輔導計畫叢書16)臺北:教育部。
王祺鑠、李華良(2013)。全民國防。臺中:創世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立法院公報(2004)。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國防委員會議十九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擷取自立法院公報:http://gaz.ncl.edu.tw/browse.jsp?jid=79001516&;year=093_f
何啟豪(2008)。全民國防教育於大學實施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婉如(1993)。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文姮(2011)。高屏區高齡者電腦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明杉(1998)。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建霖(2010)。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研究。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三期,頁105-111。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杜紹萍(1999)。合作學習對成人英語學習成就、行為、及滿意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周子敬(2006)。結構方程模式(SEM)-精通LISREL。臺北:全華科技。
周何(2006)。國語活用辭典最新修訂版。臺北:五南圖書。
周春美;沈健華(1995)。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之學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一般技職級人文教育類 Ⅱ),頁 39-48。
周虹君(2003)。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林志忠(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林美智(2000)。空中大學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林清江(1998年4月1日)。肯定軍訓教官之貢獻。軍訓通訊,第420期。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塗生(1996)。提高國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頁58-59。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正鋒(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 (頁 77-95)。臺北:國防部。
施良方(1996)。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中國:教育科學出版社。
洪秀蕊(2008)。標準國語辭典。臺南:世一出版社。
洪嘉盈F.,Mausner, B., &; Snyderman, B. B.Herzberg,(1998)。兩因素理論:工作動機研究報告。臺北:實學社。
紀紋薇(2006)。雲林縣社區大學學員參與程度、學習滿意度對其繼續學習意願影響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范淑媚(2006)。高雄縣社區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范蕙華(2009)。臺北市國小補校母語非華語外籍配偶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軍訓處(1978)。學生軍訓五十年。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郇中明(2011)。全民國防教育實施成效之探討—以高雄市大學學生為例。高雄: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韋氏辭典編篡委員會(1997)。韋氏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1992)。中華民國81 年國防報告書(修訂版)。台北:黎明文化。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2)。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 95 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97 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100 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3)。中華民國102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張志育(2000)。管理學。臺北:前程。
張芙美(199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進喜、陶勁松(2004)。中外國防教育比較。中國:武漢大學出版社。
張瑞豐(2000)。從高中生價值觀談國防通識課程設計。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頁6-8。臺北:國防部。
教育部(1957)。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擷取自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asp?id=31
梅時雨(2007)。我國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建構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許文敏(2000)。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許禎元(2004)。社會科學信度與效度的檢定及其關聯性。醒吾學報第27卷,頁1-23。許錫銘(1998)。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巧倩(2013)。臺中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未出版碩士論文。陳正明(2009)。「學校國防教育」執行成效之評估-以苗栗縣高中(職)學校為例。新竹市: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陳式平(1982)。國防教育原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益興(1993)。建構我國社會教育教師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素蓮(2005)。都市原住民參與成人學習的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傅木龍(2002)。論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之理論基礎及其對學務工作發展之啟示。 訓育研究第38卷,頁14-24。黃一翔(2011年12月31日)。民國102年起 83年次以後役男改受4個月軍事訓練。 擷取自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bBlvy%2F7DopDATM56oOni4TDXFQbdL5wDnNrteL0m%2FA0Dpgjk13biOoPQFZ0bd8FYYGfIxuoWQkD50fxSzZrrOE%3D.
黃民權(2012)。大學學生修習「全民國防教育科」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五南。
黃盛忠(2009)。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楊國樞(198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臺北:教育部。
蓋浙生(1982)。教育經濟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劉雲芳、舒孝煌(2012)。全民國防教育。新北:祈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蔡明砡(1991)。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長青學苑為例。臺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鄧丕雲(1993)。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鄭玉英(2008)。我國高級中學軍訓教官工作狀況與未來轉型定位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2013年10月1日)。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相關事項補充說明。學務通訊第892期。臺北:教育部。
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2013年3月22日)。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擷取自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8623&;wid=65cdb365-af62-48cc-99d9-f9e2646b5b70&;Index=1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戴政龍(2009)。全民國防與國防治理: 公民參與的觀點。嘉義大學通識學報,(7),335-358。
謝元熙(1995年5月29日)。大學共同必修科尋求法源當務之急。版11。聯合報。
韓美齡(2006)。建教合作學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以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顏金郎(2004)。嘉義縣山區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魏銀河(2003)。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羅育芳(2012)。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為例。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兩岸關係與安全管理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AlperinE.D. (1998). Factors related to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child welfare field placement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p 43-54.
AnastasiA. (1988). Psychological testing. New York: Macmillan.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 411-423.
Behuniak, P., & Gable, R. (1982). Sex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and attitude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for five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23(1), p 11-17.
Bera, A. K.; Carlos M. Jarque (1980). Efficient tests for normality, homoscedasticity and serial independence of regression residuals. Economics Letters, 6 (3): 255–259.
BetzL., Klingensmith, J. E. &; Mene, J. WE. (1970).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ldance, 3, p 110-118.
BinnerM., Dean, R. S. &; Millinger, A. E.P. (1994). Factors underlying dist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 4 , p 232-238.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BoydD.R. (1965). A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Motivation. Adult Education,16(1), p 24-33.
Browne, M. W. &; Arminger, G. (1995).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mean and covarianc estructure models. In G. Arminger, C.C. Clogg, &;M.E. Sobel (eds.), Handbook of statistical modeling for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ew York: Plenum. 185-249
Browne, M. W., &; Cudeck, R. (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 K. A. Bollen &; J. S. Long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Newbury Park, CA: Sage.
BrymanA. (1996).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tists. New York: Routledge.
CarminesG &; Zeller, R. A.E. (197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INC.
Comrey, A. L., &; Lee, H. B. (1992).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2nd ed.). New York:Academic Press.
DarkenwaldG., &; Merriam, S. B.G. (1982). Adult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 Row.
DesslerG.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 Prentice.
DeVellisF.R. (2003). Scale development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Thousand Oaks .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Inc.
Domer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D.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p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2 600.
DouglahM. (1970).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Phenomena of Participation. Adult Education, 20(2), p 88-98.
FlammgerM.D. (1991).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satisfaction. Niagara, NY: Master’s project Stated University College Master Thesis.
Fujita-Starck, P. J. &; Thompson, J. A. (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p 373-646.
GardnerH. (1996).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yths and Message. International Schools Journal, 15(2), p 8-22.
GayR.L.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Anderson, R. E., Tatham, R. L.(2006).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Prentice Hall.
HerzbergB., Peterson, R. O. &; Capwell, D. F.F.Mausner,. (1957). Job attitudes:review of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Penn: Psychological.
HynesE.G. (1990).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type and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of faculty on adult learner satisfac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int Louis University.
Jöreskog, K., &; Sörbom, D. (1993). LISREL 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the SIMPLIS common Ianguage.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1), 31-36.
Kettinger, W. J. &; Lee, C. C. (1994),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Function, Decision Sciences, 25(5), 737-766.
KiddR.J. (1973). How Adult Learn. New York: Assocation.
KnowlesS.M.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amL. J., &; Wong, A.Y.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24(2), p 130-142.
Locke. (1969). Toward a Theory of Task Motivation and Incentives. 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1, p 57-89.
Loehlin, J. C. (1987). Latent variable models: an introduction to factor, path,and structural analysis. Hillsdale, NJ: Erlbaum.
LongB.H. (1985). 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adultlearning.
Mangano, J. A. &; Corrado, T. J. (1979). Adult students’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p 180-563.
Marsh, H. W., &; Balla, J. (1994). Goodness of fit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sample size and model parsimony. Quality &; Quantity, 28, 185-217.
McVettaR. (1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uon,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p 203-962.
Osterlind , S. J. (1983) Test item bias. Beverly Hills : Sage Publications, Inc.
Raykov, T. (2001). Testing multivariate covariance structure and means hypotheses vi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8, 224-256.
Porter &; Lawler. (1971). Managerial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Home-Wood ,I11:Richand D.Irwin.
Steiger, J. H. (1990). Structural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 an interval estimatio approach. Multivariate Behavior Research, 25, 173-180.
Tanaka, J. S. (1993) Multifaceted conceptions of fin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K.A. Bollen &; J.S. Long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Newbury Park, CA: Sage.
ToughA. (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p 33-251.
VroomH.V.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WasingerB.G. (1974). 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 43-47.
ZahnJ.C. (1969). 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Youth Affecting Learning. Adult Jewish Education,27,10-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42 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