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19: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雅淳
論文名稱: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以祖國之名》為中心
指導教授:陳登武陳登武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肯•洛區喬治•歐威爾西班牙內戰《以祖國之名》《向加泰隆尼亞致敬》影視史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6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史家普遍認為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哨,然現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於西班牙內戰的撰寫卻往往過於簡略而忽略其重要性,於是本文計畫藉由《以祖國之名》這部著重於意識形態之爭的內戰電影,作為高中世界史教學中關於西班牙內戰及相關意識形態講授的輔助影視教材。筆者先進行導演肯•洛區及其作品《以祖國之名》的敘事脈絡分析,再與洛區參考的喬治•歐威爾所著《向加泰隆尼亞致敬》一書交叉辯證,得出兩者在電影與書寫文本的異同之處。最後一章中則以《以祖國之名》與龍騰版教科書結合,設計影視教學教案講授西班牙內戰。得出的研究成果為學生普遍均能因《以祖國之名》的輔助而進一步了解內戰的來龍去脈及意識形態的對立,且能了解主角大衛(或喬治•歐威爾)勇於革命、為民主而戰的真諦。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以祖國之名》的敘事分析 11
第一節 Ken Loach的敘事風格 11
第二節 再現西班牙內戰 22
第三章 從《向加泰隆尼亞致敬》到《以祖國之名》 74
第一節 喬治•歐威爾經歷的「西班牙內戰」 74
第二節 《向加泰隆尼亞致敬》與《以祖國之名》的文本互證 94
第四章 教科書書寫與影視教學設計分析 98
第一節 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西班牙內戰」 98
第二節 《以祖國之名》教學的課程目標與教學活動 110
第三節  學習單設計與分析 126
第五章 結論 141
參考書目 144

附表:
表2-1-1:Ken Loach電視/電影作品年表 18
表2-2-1:《以祖國之名》分場表 34
表4-1-1 : 高中歷史教科書「西班牙內戰」文字列表 98
表4-1-2:高中歷史教科書「西班牙內戰」圖片列表 101
表4-1-3:高中歷史教科書「西班牙內戰」課後活動列表 102
表4-2-1:「西班牙內戰」影視教學計畫書 110
表4-2-2:《以祖國之名》學習單 120
表4-3-1:《以祖國之名》學習單分析表 126


一、專書
Chris Barker著,《文化研究智典》,許夢芸譯,臺北市:韋伯文化,2007年。
Giannetti, Louis D..《認識電影》焦雄屏譯,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8年。
卡洛斯•魯伊斯•薩豐著,《風之影》,范湲譯,臺北市:圓神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
《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民國75年1月初版。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新北市:翰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7年初版。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臺北市:三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7年2月初版。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97年11月初版。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97年2月初版。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新北市: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7年初版。
《國民中學社會第六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初版。
愛德華•茂萊,《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9。
王曾才,《西洋現代史》下冊,臺北市:三民書局,1992年3月初版。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Homage to Catalonia》(向加泰隆尼亞致敬),李華、劉錦春譯,中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斯塔夫李阿諾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吳象嬰、梁赤民譯,中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初版。
陳登武,《歷史與人生》,臺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7月。
馬丁・布林克宏著,《西班牙內戰》,黃煜文譯,臺北市:麥田文化,2001年5月17日。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李永熾譯,臺北市:時報出版,1993年4月15日。
高亞偉,《世界通史》,新北市:作者自印,1960。
聶魯達著,林光譯,《回首話滄桑:聶魯達回憶錄》,新北市:遠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喬治•歐威爾著,王憶琳編譯,《一九八四》,臺北市:華文網、崇文館出版,2006年初版。
愛德華•茂萊(Edward Murray),《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9。
二、 學位論文
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徐叡美,〈歷史劇情片「赤色份子」的歷史書寫與思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家佳,〈大眾史學的書寫-以《綠的海平線》與《拓南少年史》為例〉,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乾旺,〈蘇聯在西班牙內戰所扮演的角色( 一九三六- 一九三九)〉,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曾惠櫻,〈高中歷史教學的理想與實際—以晚清時期(1840-1911)的課綱與教學現場為例〉,《歷史教育》14期,2009.06,頁63-85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中「白色恐怖」教學的應用-以《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盧慧芳,〈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係情節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謝適言,〈蘇聯的援外政策分析:以西班牙內戰(1936-1939)與國共內戰(1945-1949)為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三、期刊論文
Peter Shipley著,陳墇津譯,〈托洛斯基主義與第四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第三卷第十期,1977年10月,頁82-98。
Robert A. Rosenstone,”History in Image /History in Words:Reflec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ally Putting History on Film,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93,No.5(Dec.1988),1811。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Atom Egoyan的電影〈A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臺中市,2006)第十七期,頁641-676。
小林,〈被背叛的西班牙革命──評電影《土地與自由》〉,《先驅》(香港,1996),第37期。
毛銳,〈英國新右派思潮述評〉,《探索與爭鳴》,(中國,2008)第5期,頁69-72。
司冬梅,〈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料的選擇和運用〉,《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9卷第4期,2010年4月,頁92-94。
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臺灣師範大學「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市,2009),頁1-12。
吳紫陽,〈影視史學的思考〉,《史學史研究》,(中國,2001),第四期,頁49-55。
郭保強,〈西班牙法西斯和佛朗哥政權〉,《歷史教學問題》,(中國,1999),第3期,頁38-40。
李永熾,〈一步步從國內到國際的西班牙內戰〉,《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16-31。
李文璽,〈法西斯主義•長槍黨•李維拉〉,《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31-35。
錢永祥,〈水晶般的精神-喬治•歐威爾與西班牙內戰〉,《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36-42。
聶魯達著,程布奎譯,〈在那悲劇時代〉,《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59-65。
賀華,〈這是你們做的:「格爾尼卡」與畢卡索〉,《當代》第12期(臺北市,1987),頁43-47。
陳建宏,〈鐘聲為誰響-海明威與西班牙內戰〉,《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48-53。
程布奎,〈從那時起就是火,從那時期就是血〉,《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至54-58。
彭淮棟譯,〈西班牙前線:作家論西班牙內戰〉,《當代》(臺北市,1987)第12期,頁66-81。
李有東、王靜,〈影像史學與歷史教學〉,《歷史教學》(中國,2008),第15期。
沈敏華,〈歷史教學中的圖像史料及其運用〉《歷史教學問題》(中國,2005),第5期,頁109。
周德芹,〈不干涉政策與西班牙內戰〉,《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2000),第1期,頁118-120。
周樑楷,〈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當代》(臺北市,1993),第96期,頁44-53。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廼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代》(臺北市,1992),第74期,頁48-61。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與課程主題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23期》,(臺北市,1999),頁445-470。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當代》(臺北市,1990)第156期,頁48-61。
季慧,〈簡論蘇聯對西班牙內戰政策的轉變〉,《西伯利亞研究》,2007年8月,第34卷第4期,頁83-85。
胡慶明,〈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的思考〉,《新西部》(中國,2007),第12期,頁38-40。
徐文路整理,〈周樑楷教授訪談錄〉,《理論與文化¬-西洋史研究通訊》(臺北市,2001),第三期。
張桂芝,〈海明威的戰爭觀分析-以《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為例〉,《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國,2010),第30卷第2期,頁91-93。
張廣智,〈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學術研究》,(中國,2004),頁80-86。
張廣智,〈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歷史教學問題》(中國,2003),頁68-72。
曹丹丹,〈喬治•歐威爾-充滿矛盾的社會主義者〉,《徐州工程學院學報》(中國,2007),第22卷第7期,頁72-75。
許東濤,〈佛朗哥政權的西班牙中立〉,《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中國,2004),第5期,頁18-21。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臺北市,2009),第14期,頁233-264。
詹宗祐,〈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實務-以中國史為例〉,《歷史教育》(臺北市,2009)第14期,頁245-293。
廖朝文,〈綏靖政策與二戰前的歐洲大國關係〉,《零陵學院學報》,(中國,2001),S1期,頁10-11。
熊月之,〈口述史的價值〉,《史林》,(中國,2000),第三期,頁5 。
關素質,〈史達林與托洛茨基鬥爭之經過〉,《問題與研究》(臺北市,1963),第二卷第七期,頁66-68。
李紹華,〈關於「西班牙內戰」-讀鄭著「第三國際衰亡史」〉,《中華雜誌》(臺北市,1969),7:7,頁36-40。
Peter Shipley著,陳墇津譯,〈托洛斯基主義與第四國際〉,《共黨問題研究》(新北市,1977),第三卷第十期,頁82-98。
四、 電影文本
Ken Loach作品:
Catherine(1964)
Z-Cars (TV series)(1964)
Diary of a Young Man(1964)
Teletale (TV series)(1964)
星期三劇場The Wednesday Play (TV series):《凱西回家》(Cathy Come Home)(1966)、《在交匯處》(1966)、《兩種情緒》(In two Minds)(1967)
《可憐的母牛》(Poor Cow)(1967)
The Golden Vision(1968)
《烈焰》The Big Flame(1969)
《鷹與男孩》(Kes)(1969)
《In Black and White》(1970)
《勞工大眾》Talk About Work(1971)
《家庭生活》 Family Life(1971)
ITV Saturday Night Theatre (TV series)(1971)
The Rank and the File - part of the Play for Today series.(1971)
The Save the Children Fund Film(1971)
《一生之後》After a Lifetime(1971)
Play for Today (TV series)(1971-1977)
Full House (TV series)(1973)
A Misfortune (TV movie)(1973)
《希望之日》Days of Hope (TV mini-series)(1975)
The Price of Coal(1977)
《黑傑克》 Black Jack(1979)
《獵場看守人》 The Gamekeeper(1980)
Auditions(1980)
《領導的問題》"A Question of Leadership"(1981)
《外貌與微笑》 Looks and Smiles(1981)
《領導的諸多問題》(Questions of Leadership)-〈工會裡的民主問題:一些前線的觀點〉(Problems of Democracy in Trade Unions: Some Views from the Frontline)(1983)
The Red and the Blue: Impressions of Two Political Conferences(1983)
《你站在哪邊?》(Which Side Are You On?)(1984)
We Should Have Won: The End of the Battle, But Not of the War(1985)
再見祖國 Fatherland(1986)
Time to Go、The View From the Woodpile(1989)
《致命檔案》 Hidden Agenda (1990)
The Arthur Legend(1991)
《底層生活》Riff-Raff(1991)
《雨石》Raining Stones(1993)
《折翼母親》Ladybird Ladybird(1994)
《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1995)
A Contemporary Case for Common Ownership(1995)
《卡拉之歌》 Carla's Song(1996)
Another City: A week in the life of Bath's football club(1998)
《我的名字是喬》 My Name Is Joe(1998)
《利物浦碼頭工人》The Flickering Flame : A Story of Contemporary Morality(1998)
《麵包與玫瑰》 Bread and Roses(2000)
《鐵路悲歌 》The Navigators(2001)
《甜蜜十六歲》(Sweet Sixteen)(2002)
《911事件簿 》11'09''01(2002)
《蘇格蘭之吻》 Ae Fond Kiss(2004)
《航向幸福的旅程》 Tickets(2005)
《審判麥當勞》McLibel(2005)
《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2006)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 To Each His Own Cinema (segment "Happy Ending")(2007)
《自由國度》 It's a Free World(2007)
《尋找艾瑞克》 Looking for Eric(2009)
《愛爾蘭大道》(Route Irish)(2010)
五、 其他參考資源
徐文路整理,〈周樑楷教授訪談錄〉,《理論與文化¬-西洋史研究通訊》,(臺北市,2001),第三期。
(此期刊未公開發行,各期通訊內文皆有全文上網)
http://htc.emandy.idv.tw/newsletters/003/article02.html
教育部網站:〈普通高中必修-社會領域-歷史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5/%E6%AD%B7%E5%8F%B2-%E5%BF%85%E4%BF%AE.pdf
洛宏‧黎谷雷 (Laurent Rigoulet) ,〈肯‧LoachKen•Loach專訪〉,《電視全覽》(Télérama) 第 2953 期(2006 年 8 月 19-25 日)頁14-15,周星星譯。網址:「周星星電影評論」。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6824892
CHARLES’GEORGE ORWELL LINKS: http://www.netcharles.com/orwell/articles/george-orwell-biography.htm
「以祖國之名:被歷史遺忘的無名英雄」:
http://flashforward.pixnet.net/blog/post/25889406-%E3%80%8A%E4%BB%A5%E7%A5%96%E5%9C%8B%E4%B9%8B%E5%90%8D%E3%80%8B%EF%BC%8C%E8%A2%AB%E6%AD%B7%E5%8F%B2%E9%81%BA%E5%BF%98%E7%9A%84%E7%84%A1%E5%90%8D%E8%8B%B1%E9%9B%84
「英國導演Ken Loach」:http://bonsaiho.pixnet.net/blog/post/33290801-%5B%E8%8B%B1%E5%9C%8B%E5%B0%8E%E6%BC%94-%E8%82%AF%E6%B4%9B%E5%8D%80(75)%5D-%E6%84%9B%E7%88%BE%E8%98%AD%E5%A4%A7%E9%81%93%2B%E5%B0%8B%E6%89%BE%E8%89%BE%E7%91%9E%E5%85%8B
「1936-1939-西班牙內戰(The Spanish Civil War)」:
http://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exhibit/%E8%A5%BF%E7%8F%AD%E7%89%99%E5%85%A7%E6%88%B0-the-spanish-civil-war/QRWI5SN-?hl=zh-TW&position=18%2C3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詹宗祐,〈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實務-以中國史為例〉,《歷史教育》(臺北市,2009)第14期,頁245-293。
2.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臺北市,2009),第14期,頁233-264。
3.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當代》(臺北市,1990)第156期,頁48-61。
4.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廼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代》(臺北市,1992),第74期,頁48-61。
5. 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臺灣師範大學「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市,2009),頁1-12。
6.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Atom Egoyan的電影〈A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臺中市,2006)第十七期,頁641-676。
7. 曾惠櫻,〈高中歷史教學的理想與實際—以晚清時期(1840-1911)的課綱與教學現場為例〉,《歷史教育》14期,2009.06,頁63-85
8. 關素質,〈史達林與托洛茨基鬥爭之經過〉,《問題與研究》(臺北市,1963),第二卷第七期,頁66-68。
9. 李紹華,〈關於「西班牙內戰」-讀鄭著「第三國際衰亡史」〉,《中華雜誌》(臺北市,1969),7:7,頁36-40。
 
1. 影視教材在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的應用--以《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為中心
2. 影視文本在中學歷史教育的應用─從《我的名字叫可汗》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社會中的穆斯林問題
3. 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
4. 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 ─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
5. 電影《帝國大審判》的敘事模式與 歷史再現:兼論影視文本在中學教育的運用
6.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心
7. 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
8.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與人權議題的教學運用-以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為例
9. 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
10. 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
11. 從電影《戲夢人生》解析侯孝賢的歷史意識
12. 血祭愛爾蘭─以《豪情本色》與《吹動大麥的風》來探討英愛歷史糾葛
13.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文化大革命」的應用──以電影《活著》為中心
14. 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
15. 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