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00: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明潔
研究生(外文):Ming-Chieh Chou
論文名稱:台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李乙明李乙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I-Ming Li
口試委員:杞昭安李淑玲
口試日期:2014-01-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多元文化教育有效教學能力資源班教師
外文關鍵詞: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eachingEffectiveness,Resource room 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4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現況與相關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台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現職國小教師為對象,並以自編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卷」做為蒐集資料之工具,共發放148份問卷,
得有效樣本138份。依據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台北市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具備高程度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
二、台北市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具備高程度之有效教學能力。
三、在教師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教學年資」、「專業教育背景」之國小資
源班教師,其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達顯著差異。
四、在教師背景變項中,不同「教學年資」、「專業教育背景」之國小資源班教師,
其有效教學能力達顯著差異。
五、台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台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有效教學能力具有預測力。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among resource room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study based on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are resource room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the study used the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 as instruments.
Of the 148 questionnaires disseminated, 138 were returned and complet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accor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level of the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resource room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is high.
2. The level of the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resource room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high.
3.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gender”, “years seniority”, “level of education”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4.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years seniority”, “level of education”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5.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resource room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performance.
6.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resource room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can predic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iii
表目次............................................................ v
圖目次............................................................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意涵與探討............... 9
第二節 資源班教師有效教學能力之意涵與探討................... 25
第三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現況分析... 57
第二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差異情形... 64
第三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之相關分析... 78
第四節 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有效教學能力之預測分析...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7
中文部分..................................................... 97
英文部分.....................................................102
附錄 .............................................................107
附錄一 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多元文化教育有效教學能力各層面題數
來源.................................................107
附錄二 臺北市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
卷(問卷初稿).......................................112
附錄三 臺北市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
卷(專家審核).......................................117
附錄四 臺北市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
卷專家意見彙整.......................................125
附錄五 臺北市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
卷(預試問卷).......................................129
附錄六 臺北市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有效教學能力調查問
卷(正式問卷).......................................134

一、中文部分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臺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33-68。
石雅玫(2000)。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朱嬿蓉(2007)。新移民,新契機-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信念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
江建昌(2005)。臺灣的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趨勢導報,13,90-97。
江雪珍(2005)。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議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49(4),33-60。
余明仁(2011)。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增能與實踐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第二版):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李明達(2003)。國民小學體育授課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李雅妮(2008)。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周炳輝(2007)。特殊學校學校氣氛和教學效能之關連-增權賦能中介效果(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淑莉 (2007)。學前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林進材(2004)。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順智(200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專業發展情形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海清(1996)。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59-92。
林惠芬(2003)。啟智教育教師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39-61。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
五南。
邱義川(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邱曉音(2007)。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姜建年(2006)。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洪巧珣(2010)。國小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徐玉浩(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多元文化教學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五南。
張芳全(2010)。教師在新移民子女的教學信念與效能關係的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95,64-73。
張信堯(200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 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張恆豪(2007)。特殊教育與障礙社會學:一個理論的反省。教育與社會研究,13,71-94。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家蓉(2000)。原住民地區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之態度-從族群面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家慶(2005)。高雄市國小成人教育教師多元文化教育態度和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張源泉(2001)。多元文化教育之合理性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人力規劃試辦方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師資培育法。臺北:教育部。
許育彰(2004)。e 世紀科學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要件。載於臺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課程領導與有效教學。臺北:高等教育。
郭生玉(1990)。心理教育與測驗統計(第五版)。臺北:精華。
郭阿月(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怡君(2003)。國中啟智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枝烈、陳美瑩、莊啟文、王派仁、陳薇如(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
臺北:心理。
陳金木(2006)。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33-62。
陳昭銘(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全面品質管理與資源班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
陳美如(1998)。多元文化學校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從「潛在課程」談起。教育研究集刊,7(41),171-193。
陳美如(2001)。多元文化課程的現在與未來:一個學校的觀察。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66-80。
陳韋穎(2003)。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淑玲(2008)。國小教師多元文化素養與多元文化教學實踐之研究-以北臺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陳蕙茹(2009)。北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行政支援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陳憶芬(2001)。師資培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探究。中等教育,52(4),84-97。
陳寶玲(1998)。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研究-從族群面向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陸曉菁(2012)。高雄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單文經(1993)。在班級中營造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的策略。多元文化教育(427-458)。臺北:臺灣書店。
單文經(1997)。美國多元文化教育落實於課程與教學的作法:以愛荷華州為例。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4),151-168。
馮益宏(2007)。學校創新策略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馮莉雅、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室教學評量表編製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12(上),39-59。
馮朝霖(1996)。多元文化與教育-其理論、政策與課程。民間教育改革建議研討
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黃淑苓(2012)。臺北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教師因應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楊玉珠(2010)。南投縣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楊雯君(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學生的教學策略與多元文化教育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楊傳蓮(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初步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劉美慧(1999)。多元文化取向的社會科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劉美慧(2001)。新書評介: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4(4),143-152。
蔡純純(2006)。職前教師之多元文化素養研究:量表發展與現況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譚光鼎(2007)。批判種族理論及其對臺灣弱勢族群教育之啟示。教育資料集刊
,36,1-24。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 。臺北:智勝文化。
譚光鼎、鄭文鵬(2007)。特殊學生與多元文化教育。中等教育。58(4),8-31

二、英文部分
Artiles, A. J., & Trent, S. C. (1997). Forging a research program on multicultural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A proposed analytic scheme.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275-304). Hillsdale, NJ: Erlbaum.
Ball, E. W., & Harry, B.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Parallels, divergences, and intersections. The Educational Forum, 57, 430-437.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2-26. Boston, MA: Allyn & Bacon.
Banks, J. A. (1997). Educating citizens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New York, NY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anks, J. A. (2004). Teaching for social justice, diversity, an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world. The Educational Forum, 68, 289-298.
Banks, J. A., & Banks, C. A. M. (2007).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6th ed.). Hoboken, NJ: Wiley.
Barnes, Colin, Mike Oliver, and Len Barton (2002). “Introduction,”. 1-17.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rock, C. H. (2004). Improving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Current concern And future directions, 323-331.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Brown, S. E. (2003). We are who we are, so who are we. In S. E. Brown (Ed.), In
movie stars and sensuous scars: Essays on the journey from disability shame to
disability pride (pp.77-86). New York: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ress.
Brown, Steven E.(2004).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Disability Culture,” Review of Disability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45-50.
Chinn‚P.C.&Gollnick‚ D. M. (1994).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4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Coladarci, T. & Breton, W. (1997). Teacher efficacy, supervision, and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room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0, 230-239.
D’Andrea, M, Danials, J.,& Heck, R. (1991).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tran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 143-150.
Diamond & Moore. (1995). Multicultural literacy: Mirroring the reality of the classroom. NY : Longman.
Donovan, M.S.& Cross, C. T.(Eds.). (2002). Minority Students in Special and Gifte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Ford, B. A. (1992).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ining for special educators working with African-American youth. Exceptional Children, 59(2), 107-114.
Gay, G. (1995). Curriculum theor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 A. M. Bank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25-43).
New York, NY: Macmillan.
Giroux, H. A.(1992). Border crossings: Cultural workers and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Grant, C. A., & Sleeter, C. E. (1996). After the school bell rings. Washington, DC.: Falmer Press.
Gunter, P. L., Coutinho, M. J., & Cade, T. (2002). Classroom factors linked academic gains among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46(3), 126-133.
Jordan, J. I. (2003). Educating teachers for diversity: seeing with a cultural ey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iston, D. P. & Zeichner, K. M. (1996). Cultural and teaching.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EA).
M. Huberman. (1989). The Professional Life Cycle of Teacher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1(1), 31-57.
Manning, M. L. &; Baruth, L. G. (200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3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Mercer, J. R. (1973). Labeling the mentally retarded: Clinical and social system perspectives on mental retardation.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biakor, F. E. (2007). Multicultural special educatio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today’s school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42(3), 148-155.
Pope, R. L., & Reynolds, A. L. (1997). Student affairs core competencies: Intergrating multicultural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8 (3), 266-277.
Pugach, M.C. (2001). The stories we choose to tell: 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pecial 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67, 439-453.
Scotch, Richard K.(2000). “Disability Policy: an eclectic overview, ” Journal of Disability Policy Studies ,11,6-11.
Shade, B. (1995). Developing a multicultural focus in teaching education: One department’s stor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6(5), 375-380.
Utley, C.A, & Obiakor, F, E. (200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Infusion for better schooling. Compon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learners with milddisabilities. Springfield ,Ill.:C.C.Thomas, 3-29.
Wilhelm, J.D. (1998). Dramatic encounters: Experiencing multicultural literature. In E. Stephens & J.Brown (Eds.), United in Diversity: Multicultural Young Adult Literature NCTE.( pp.117-12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